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食用油中的苯并芘
    杨燕,付亚群,吴晓萌,姜青青,邵丽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8): 124-127.  
    摘要1314)      PDF (1287KB)(121590)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方法。方法   对济南市场上食用油中苯并芘含量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HIMADZU shimpack VPODS (250mm×4.6mm, 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样品使用无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柱处理后,在激发波长285nm、发射波长406nm处进行检测。结果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S/N=3)为0.039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8%~90.7%,日内精密度为2.9%~4.1%,日间精密度为3.7%~5.3%。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瑞舒伐他汀改善大量饮酒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屈福超,王爱红,孙永乐,王勇,苑海涛,张玉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13.552
    3. 妊娠早期人外周血及蜕膜局部单核细胞异质性分析
    张韵1,2,孙锦堂2,黄先亮3,杨美香2,邵倩倩2,邓碧萍2,徐小飞3,毛海婷2,董白桦3,孔北华3,曲迅1,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3): 98-101.  
    摘要1246)      PDF (444KB)(2871)       收藏

    目的    分析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局部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早孕者及健康未孕者外周血,取人工流产术获得的健康早孕妇女新鲜蜕膜组织,采用机械研磨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样本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结果   与健康未孕者比较,早孕妇女外周血CD14+CD16-细胞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早孕蜕膜组织中CD14+CD16+细胞亚群为CD14+细胞的主要群体,阳性率为(69.13±7.73) %,显著高于外周血中该亚群(11.50±3.7)%的比例。结论    早孕期间母体CD14+CD16+细胞亚群成为CD14+细胞中的主群体,提示CD14+CD16+细胞亚群在妊娠期间免疫系统TH-2优势应答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黏液填充在消化道上皮微缺损及肠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周晓艳, 李铭, 郭婧, 左秀丽, 李延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12): 62-66,8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48
    摘要527)      PDF (3773KB)(1955)       收藏
    目的 探讨黏液是否参与填充肠上皮单层细胞间的微缺损(intestinal epithelial gaps, IEG),评价黏液填充IEG在局部肠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取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对照组的回肠末端组织,用AB-PAS、Muc2标记黏蛋白,观察IEG及黏蛋白表达情况。另外,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9例UC患者及34例对照共聚焦内镜图片,运用改良Watson分级方法评估局部肠屏障功能。结果 UC组IEG未被黏液填充率、上皮微缺损率、杯状细胞比率[M(P25,P75),%]分别为27.52(25.00,29.68)、5.33(3.48,6.62)、17.38(16.00,19.87),对照组分别为12.27(9.78,16.67)、0.27(0.00,0.69)、23.44(20.24,26.1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微缺损率与杯状细胞比率呈负相关(r=-0.74, P<0.01)。结论 UC患者存在局部肠屏障功能障碍;黏液填充IEG,维持局部肠屏障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开颅术麻醉的影响
    周廷发1,唐贞申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8): 81-.  
    摘要843)      PDF (1001KB)(1232)       收藏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枕后开颅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麻醉用药以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高血压病面神经显微减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静脉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 继以维持0.2~0.7μg /(kg·h);对照组则微量泵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中控制血压,收缩压维持在术前基础值的70%~80%。两组麻醉诱导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泵注速度、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麻醉药泵注速度[丙泊酚(0.076±0.014)mg/(kg·min) vs (0.092±0.018)mg/(kg· min);瑞芬太尼(0.106±0.032)μg/(kg·min) vs (0.131±0.030)μg/(kg· min)]、麻醉苏醒时间[(5.2±2.1)min vs (9.3±2.4)min]及拔管时间[(5.3±2.4)min vs (10.3±3.2 )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枕后开颅术可明显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加快拔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重症监护病人心电导联信号质量评估
    李桥,俞梦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48)      PDF (250KB)(1133)       收藏
    目的:研究基于重症监护病人心电导联的信号质量评估算法。方法:通过分析信号的波形特征、统计特性和相互关系导出反映信号质量高低的信号质量指数(Signal Quality Index, SQI),并基于SQI进行病人的心率估计,应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参数智能重症监护数据库Ⅱ中437例病人的6000多小时高质量数据和添加的各类心电干扰的数据进行算法评价。结果:SQI随信噪比的降低而减小;SQI与心电搏动检测灵敏度和正检测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基于信号质量评估算法,在严重干扰存在时仍能提供精确的心率估计。结论:信号质量评估算法可对心电信号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维东,张月英,王朝霞,王兆朋,贾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587)      PDF (267KB)(1054)       收藏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大鼠W256癌肉瘤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荷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FU治疗组和蝎毒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蝎毒多肽提取物7d,处死,计算各组抑瘤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和IL-4含量。结果:蝎毒治疗组抑瘤率为55.21%。与模型组相比较,蝎毒治疗组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CD8+T细胞明显降低,CD4+T/CD8+T值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含量明显升高,而IL-4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蝎毒多肽提取物对W256荷瘤大鼠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逆转荷瘤机体Th1/Th2漂移,改变荷瘤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爱维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道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毕迎惠,韩俊庆,盛巍,李兆沛,胡平平,沈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600)      PDF (817KB)(1012)       收藏
    目的:探讨爱维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道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爱维治组、模型对照组。建立辐射损伤模型(一次性用直线加速器给予9.0Gy的高能X射线照射)。造模后连续4d腹腔注射给药,取相应部位的空肠、回肠、结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相关的形态学指标,并测定肠粘膜NO水平及细菌移位率。结果:爱维治组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基本完整,而模型对照组出现粘膜坏死、脱落;爱维治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和全层厚度及结肠粘膜和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模型对照组。爱维治组肠粘膜NO浓度和细菌移位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爱维治能加速急性放射性肠炎受损肠道粘膜的修复,抑制NO产生,对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有良好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TRAIL、DR5的表达及意义
    费 玲,隋树建,任满意,许复郁,刘伟华,杜贻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40)      PDF (422KB)(988)       收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通过死亡受体-5(DR5)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采用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胆固醇饮食的实验方法,建立兔AS模型;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腹主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然后取静脉血和腹主动脉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S组及正常组兔血清中可溶性TRAIL(sTRAIL)和可溶性DR5 (sDR5)的浓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S组及正常组腹主动脉壁TRAIL和DR5的蛋白表达。并比较两组间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AS组兔血清中sDR5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兔血清中sTRAI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兔腹主动脉的TRAIL、DR5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染色呈棕褐色,粗颗粒状,群集于中膜、脂质沉积处和斑块纤维帽处,高倍镜下,棕褐色颗粒主要分布在胞浆和胞核内;正常组兔腹主动脉内膜、中膜也有少量TRAIL、DR5表达,染色呈浅棕色,颗粒细小,分布散在。结论:TRAIL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对AS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TRAIL及其受体DR5可能是AS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肺癌中P-AKT的表达与血管生成
    高锡刚,王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685)      PDF (525KB)(986)       收藏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在46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NSCLC中P-AKT、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3.5%和67.4%,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0%和22.2%(P<0.05)。P-AKT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肺癌、正常肺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4.62±6.21和13.26±5.9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的高低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AKT在肺癌中的表达与VEGF和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P-AK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分化相关,P-AKT可以通过促进肺癌血管的生成导致肺癌的转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
    牛福文,聂 林,侯 勇,程 雷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22)      PDF (183KB)(96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抗癫痫药物对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
    王小花,张同霞,赵秀鹤,高静,刘学伍,迟兆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12)      PDF (243KB)(948)       收藏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维生素B12(VitaminB12,VitB1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88例服用单一药物治疗的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各30例、服用丙戊酸28例)和30例未服用AEDs的癫痫对照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Hcy、叶酸、VitB12浓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的患者血Hcy水平明显高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叶酸水平明显低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服用丙戊酸的患者血Hcy水平有下降趋势、叶酸水平有上升趋势,但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tB12在癫痫组有下降趋势,但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患者Hcy水平升高而叶酸水平降低,对这类癫痫患者适当补充叶酸、VitB12可能有益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礼新,王一兵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378)      PDF (749KB)(938)       收藏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高血压、低血钾、高血钠1例报告
    白秀燕,万华,祝文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76)      PDF (221KB)(92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神经调控技术简述
    张迪,于猛,刘霞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0, 1(8): 50-6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0.0602
    摘要2784)   HTML103)    PDF (4269KB)(914)       收藏

    神经调控是利用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术、采用物理性(光、磁、电、超声)或化学性手段改变神经系统功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过去的30年里,随着人们对脑功能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调控已经从基本概念转化为临床应用,从单纯技术发展成百亿产业。同时,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也不断涌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不但为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也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干预手段。将简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阐明不同神经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和优劣势,以及展望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绞股蓝皂苷对体外培养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谢珊珊1,王玉卓1,孙涛1,张道来2,冯玉新1,辛华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2): 85-90.  
    摘要1161)      PDF (973KB)(905)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绞股蓝皂苷(GPs)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孕14d大鼠胚胎端脑分离NPCs,体外贴壁培养7d传代。传代第1代细胞培养3d,免疫荧光法鉴定NPCs纯度后进行分组实验。加不同浓度GPs(0、25、50、100、200、400μg/mL)作用48h后再次鉴定NPCs纯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传代第1代培养3d的NPCs纯度达97%,GPs作用后不影响NPCs纯度,可使细胞活性增强,生长速度加快,BrdU阳性率增高,PCNA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GPs可通过提高PCNA的表达量,促进体外培养的NPCs增殖,100μg/mL为GPs最佳作用浓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新,李颖,徐功立,许洪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03)      PDF (289KB)(902)       收藏
    目的:探讨Survivin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Survivin在52例NHL及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NHL,侵袭性NH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惰性NHL。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患者临床分期、有无全身症状、患者淋巴瘤细胞来源、首发部位无关。LDH<250U/L NHL Survivin 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LDH>250 U/L NHL Survivin阳性表达率。Survivin 阳性表达率>2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阳性表达率<2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相比较,平均生存期短。结论:Survivin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对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SPK/S1P信号途径对人肝癌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
    姜大磊,高艳景,付金栋,宋健华,许建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55)      PDF (243KB)(897)       收藏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途径(SPK/S1P)对人肝癌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5~20μmol/L N,N二甲基鞘氨醇(DMS)在12h时对肝癌细胞分泌VEGF蛋白的影响。结果:5~20μmol/L DMS均可使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DMS可以通过阻断SPK/S1P信号途径,抑制肝癌细胞合成和分泌VEGF,从而说明阻断SPK/S1P信号途径对人肝癌细胞VEGF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术的应用
    李成利,武乐斌,宋吉清,吕玉波,张传臣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89)      PDF (577KB)(894)       收藏
    目的:介绍开放式磁共振导引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步骤及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在严格按照手术室要求装置的MR手术室内,采用ipath200介入操作光学导引系统结合Phillips公司0.23T开放式MR成像仪,对1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胰腺癌4例,肝癌4例,食管癌2例,胃癌1例,肾癌1例)伴严重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的患者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其中对5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入淋巴结内阻滞术及化疗粒子置入术。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1~2月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准确地穿刺至靶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MR实时、准确地监控了阻滞毁损药物的弥散范围和程度。11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仅1例患者无效。结论:介入磁共振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进行化疗粒子置入术,具有止痛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长期酒精灌胃对大鼠肝脏糖原含量和肝组织的影响
    陈少华,赵家军,冯丽,侯晓磊,张伟,于慧,高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35)      PDF (509KB)(892)       收藏
    目的观察长期酒精灌胃对Wistar大鼠肝组织糖原含量及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4组,按酒精灌胃剂量分为A组:0.5g/(kg·d)、B组:2.5g/(kg·d)、C组:5g/(kg·d)及对照D组(生理盐水等容量灌胃)进行观察比较。5个月后取肝组织,行一般性体质参数、肝组织HE染色、PAS染色及肝糖原含量(M2酶标仪,比色法)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灌胃鼠的体重、肝重均有降低,B、C组降低明显; 肝组织糖原定量分析显示,A、B、C 3组糖原含量均明显降低,酒精灌胃剂量与肝组织糖原含量呈明显相关性(P<0.001),大剂量C、B组糖原降低显著;HE染色显示,酒精灌胃大鼠的肝细胞脂滴空泡增大、增多,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显示糖原颗粒明显减少,B、C组明显。结论长期酒精灌胃明显降低Wistar 大鼠肝细胞内糖原储备水平,造成的肝细胞脂肪变及炎性病变对肝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不同碘浓度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晓磊,徐丽雅,张海涛,李加美,郭成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36)      PDF (300KB)(880)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碘浓度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ECV-304,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碘化钾,共分9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及加碘组(0.5、1.0、2.0、3.0、4.0、5.0、6.0、8.0μmol/L),连续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0.5~4.0μmol/L剂量组在24h内内皮细胞计数和MTT检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细胞形态没有异常。而5.0μmol/L以上组,虽在8h内内皮细胞数目和MTT检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12h后内皮细胞数目和MTT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微镜观察在4h始即可看见内皮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出现,且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内皮形态变化。结论:碘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有刺激增殖的作用,其作用与投碘的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超声经颅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动物的实验研究
    谢兆宏,朱正禹,杨红霞,毕建忠,来超,丛艳彬,王晓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31)      PDF (660KB)(878)       收藏
    目的:观察超声经颅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动物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静脉给予尿激酶,同时经颅行超声治疗,NSS评分评价大鼠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灶的体积,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剂量尿激酶组与超声加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后24h,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与梗死组(P<0.01),梗死灶体积均显著小于梗死组(P<0.01),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均见神经元缺血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超声经颅辅助尿激酶溶栓可减小梗死灶体积,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尿激酶的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MMP-9、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 鹤,邹 雪,李 敏,吴晓娟,张立强,叶 萍,李学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70)      PDF (509KB)(862)       收藏
    目的:探讨MMP-9、PCNA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发病及其复发和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SNIP及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蜡块,全部标本分为4组,即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MP-9、PC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PCNA在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经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显示MMP-9的表达在良性SNIP组与复发SNIP组,良性SNIP组与恶变SNIP组,良性SNIP组与SC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复发SNIP组与恶变SNIP组,复发SNIP组与SCC组,恶变SNIP组与SC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PCNA的表达参与SNIP的发病,并在其复发和恶变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SNIP复发和恶变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多元多层分析模型在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研究
    王启文,王洁贞,薛付忠,王艳梅,徐凌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31)      PDF (211KB)(859)       收藏
    目的:探讨多元多层分析模型在具有多个因变量的纵向研究资料中的适用性。方法:应用多元多层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年份、地区和医院级别)对两个因变量(医院仪器设备总值与业务收入)的影响以及两因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多元多层模型显示,自变量中的年份与医院级别对两因变量(医院仪器设备总值与业务收入)的增长值有影响,而地区对其无影响;两因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62)。结论:多元多层模型可有效地分析具有多个因变量的纵向研究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张晓雯,蔡晓岚,潘新良,雷大鹏,刘大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06)      PDF (267KB)(857)       收藏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价OSAHS患者和单纯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比较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OSAHS患者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the Calgary 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 SAQLI)与体重指数、颈围、腹围、睡眠结构、呼吸紊乱、EDS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OSAHS患者和单纯鼾症患者的SAQLI等各指标之间存在差异,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重指数、颈围、腹围、睡眠结构、呼吸紊乱等指标无相关,与EDS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S是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单纯鼾症患者明显下降,EDS是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其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的关系
    栗华,赵幼安,吕卉,吴洪磊,王洪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333)      PDF (328KB)(853)       收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健康献血者,分别应用PCR-RFLP检测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gⅡ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B级组的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A级组(P<0 05),而C级组与B级组的血浆Ang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伴有腹水组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血浆AngⅡ含量也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和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 1166A/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AngⅡ含量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密切相关,AT1R 1166A/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直接数字摄影技术在前磨牙邻面龋诊断中的应用
    刘 梅,王 铎,王旭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014)      PDF (237KB)(845)       收藏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技术在邻面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邻面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邻面龋的患者拍摄数字化X线片,经过降噪处理,按患者的计算机编号随机排列,每次由3位观察者选用1种图像格局(共有正片、负片、伪3D和伪彩4种格局)共同阅片,不同图像格局的阅片间隔1周以上,以排除记忆干扰。将4种格局的阅片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第一前磨牙:4种图像处理格局下邻面龋的检出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②第二前磨牙:负片和伪彩图像格局下邻面龋的检出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③正片和伪3D图像格局检出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低(P<0.01)。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邻面龋临床辅助诊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siRNA介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沉默导致HepG2凋亡
    牟壮博,赵幼安,王延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21)      PDF (350KB)(840)       收藏
    目的:研究含有与EGFR基因序列相同的19nt序列RNAi质粒针对HepG2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RNA干扰效果。方法:用pSIREN-hE转染细胞,其质粒骨架为RNAi-Ready pSIREN-Shuttle Vector,含有可以被U6启动子转录成shRNA的寡核苷酸链,大小为69nt,含有2段19nt的寡核苷酸,用于编码EGFR基因的RNA干扰的siRNA的正义链及反义链,评价该RNAi质粒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G2)EGFR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效果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HepG2细胞EGFR基因的mRNA被明显抑制并伴有凋亡增加。结论:含有与EGFR基因序列相同序列RNA质粒对EGFR基因的RNA干扰可能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诱导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及P物质的表达
    刘花香,刘真,邢毅,邢子英,王怀经,李振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372)      PDF (623KB)(838)       收藏
    目的:探测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对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的迁移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的活细胞生长状况。联合培养72、96h,用Holmes还原银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迁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联合培养72、96h,与单纯培养的结状神经节组织块相比,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标本中神经元迁出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96h,探测到了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在单纯结状神经节组织块培养72、96h以及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72h的标本中,均没有探测到P物质的表达。结论:联合培养中心肌细胞可诱导神经元的迁移和神经递质P物质的表达。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可能需要72h就可以完成,而在联合培养中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成熟则需要96h。神经元在形态学上的发育成熟并不能代表神经递质合成的发育就已经完成。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的选择性神经支配以及神经与心肌的相互作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庆玲,吴建文,方玉松,焦 齐,肖 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91)      PDF (495KB)(837)       收藏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① 对照组(C组, 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 ② 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8),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③ 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 n=8),于缺血前5min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mg/kg(5ml/kg),左肺接受60min的缺血,然后接受60min再灌注。120min实验结束时,留取各组动物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 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I/R组血浆丙二醛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组及E组(P<0.01),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I/R组血浆SOD活性、血清蛋白含量及肺组织干/湿重比(D/W)较C组及E组显著降低(P<0.05),E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通透指数I/R组明显高于E组与C组(P<0.01),E组显著高于C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E组肺泡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及间质水肿均较I/R组为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大蒜素纳米粒抑制原位移植性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张志勉,杨晓云,邓树海,徐巍,史承耀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004)      PDF (304KB)(837)       收藏
    目的:探讨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DATS-PBCA-NP)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裸鼠肝包膜下接种肝细胞HepG2移植物的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大蒜素(DATS)注射液组和DATS纳米粒组(DATS-PBCA-NP)进行实验;用药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Western blot检测原位肝癌移植物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率为100%,DATS纳米粒组平均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ATS纳米粒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TS-PBCA-NP对肝脏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能显著抑制肝癌体内生长,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从尸检肺组织病理特点反思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丁士芳1, 吴大玮1, 许复郁2, 鹿伟3,李盛梅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2): 161-163.  
    摘要1011)      PDF (668KB)(83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新生期大鼠反复痫性发作模型的建立
    石秀玉,王纪文,李兴霞,孙若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093)      PDF (292KB)(829)       收藏
    目的:建立用于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痫性发作对其形态学及行为学影响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20只生后1d的Wistar大鼠,在生后1、4、7d给予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另取12只生后1d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观察新生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组织学改变。结果:惊厥组新生鼠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发作潜伏期变短,所需匹罗卡品的剂量变小,发作时间延长,发作强度变强,惊厥组3次发作后即刻神经发生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发作后45d,惊厥组较对照组神经发生增加,但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元丢失。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新生期大鼠反复痫性发作模型,为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发作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肿胀局麻多部位脂肪抽吸术的临床应用
    蔡景龙,朱桂英,董红,姜笃银,徐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071)      PDF (344KB)(822)       收藏
    目的:探讨肿胀局麻多部位脂肪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共1200个不同部位局部脂肪堆积的患者进行了肿胀局麻脂肪抽吸术,且对几个关键环节作了改进,其中包括手术前后的处理、超量灌注的标准、细吸管在脂肪浅层中的应用、限制利多卡因用量、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器械、维持围手术期的体液平衡等。结果:并发症少,皮肤回缩明显,术区皮肤平坦,效果良好。结论:肿胀局麻脂肪抽吸术能满足多部位、大量吸脂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型雕塑手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脑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形成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刚,薛皓,邱伟,赵荣荣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0, 1(8): 67-73.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0.430
    摘要1140)   HTML27)    PDF (1393KB)(820)       收藏

    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种免疫治疗策略相继问世,然而由于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存在,上述疗法仍不尽如人意。探究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机制,是胶质瘤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对胶质瘤抑制性微环境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展望,为系统全面了解胶质瘤免疫微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近视家族胎儿巩膜的表达
    肖瑛,李镜海,周亚滨,高志娟,唐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33)      PDF (270KB)(814)       收藏
    目的:通过检测相同胎龄父母近视程度不同的胎儿后极部巩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遗传和近视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对16例14周以下引产的胎儿,按父母无近视和父母近视>-4.00D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例,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后极部巩膜bFGF和TGF-β的表达,确定两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bFGF和TGF-β在巩膜中均有表达,实验组BFGF的表达较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家族胎儿在巩膜发育阶段就有bFGF和TGF-β的某些改变,bFGF和TGF-β在人类近视的形成和遗传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是近视多基因遗传因素中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心房颤动对肺静脉肌袖结构影响的研究
    马 骁,张 薇,杨贵荣,钟 明,黎 莉,张 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333)      PDF (249KB)(814)       收藏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时肺静脉肌袖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杂种犬17只,随机分为心房颤动组(11只)和对照组(6只),应用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慢性房颤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Masson 染色研究犬右上肺静脉的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犬相比,AF犬肺静脉肌袖内心肌细胞增大、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甚规则,核异型性明显,细胞内可见肌纤维断裂;心肌纤维之间连接组织积聚,使心肌细胞之间的间隔增宽。从左心房到肺静脉方向,心肌袖组织逐渐变薄,末端肌束被纤维组织隔离。心肌袖内可见肌纤维方向突然改变,心肌细胞在长轴切片上显示为横断面,而在短轴切片上显示为纵切面。AF犬肺静脉肌袖内胶原组织较对照犬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围绕单个心肌细胞的胶原纤维网减少或断裂。结论:肺静脉肌袖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结构重构可能是形成肺静脉局部微折返的组织学基础,是AF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其影像学分析
    冯艳,李彩霞,李春海,宁丹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78)      PDF (288KB)(812)       收藏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种植率,分析兔VX2肝癌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三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10只瘤块接种,10只悬液接种。接种2周后,以CT、MRI检测肿瘤种植及生长状况,然后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开腹包埋、开腹穿刺接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与经皮穿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块接种比悬液接种种植率高(P<0.05)。CT平扫,VX2肿瘤呈低密度,动脉期环性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肝动脉造影示肿瘤富血供,由肝动脉供血。接种3周后,肿瘤易出血坏死。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肝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开腹瘤块法复制兔VX2肝癌模型,其影像学表现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α-SMA、TIMP-1的影响
    刘志荣,王磊,吕卉,于淑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69)      PDF (269KB)(812)       收藏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同治疗效果组其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48周,据治疗结束和随访24周病毒学的结果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SVR组。应用两步法对治疗前后肝组织中α-SMA及TIMP-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结果采用BI-2000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SVR组,治疗后肝组织中的α-SMA及TIMP-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在非SVR组,治疗后α-SMA及TIMP-1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SVR组和非SVR组之间,α-SMA及TIMP-1表达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以通过降低α-SMA及TIMP-1的表达而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获得SVR者其肝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长期蛋白饲养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李明龙,赵家军,王明雁,蔺新英,刘占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589)      PDF (263KB)(811)       收藏
    目的:观察总热量正常、不同含量蛋白质饮食长期饲养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1只,分普通饲养组(NC,n=16)、高蛋白饲养组(HP,n=19)、低蛋白饲养组(LP,n=16)3组,各组大鼠日摄入总热量相同,共饲养24周。饲养期间,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养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于32周龄时,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尤其是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差异。结果:与NC组比较,HP组及LP组的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IVGTT各点血糖均无显著差异,HP组5min、1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6.5±0.8)ng/ml vs (4.9±0.7)ng/ml,P<0.001;(3.9±0.6)ng/ml vs (3.1±0.5)ng/ml,P<0.001],而LP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高蛋白饲养大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显著升高,低蛋白饲养大鼠胰岛素分泌则无明显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近期评估中的应用
    时 蕾,李延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957)      PDF (284KB)(807)       收藏
    目的:评价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the sleep apnea quality of life index,SAQLI)问卷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意义。方法:30例诊断为OSAHS并接受UPPP治疗的患者,术前行多导睡眠描记术(polysomnography, PSG)监测和SAQLI问卷调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手术4周后再进行SAQLI问卷调查,对2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OSAHS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主观问卷指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 LSaO2)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SAQLI总分与AHI的相关系数为0.54,与LSaO2的相关系数为0.56。病情程度不同患者各个维度及总分得分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SAQLI问卷各个维度及总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86.7%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结论:UPPP手术能明显提高OSAHS患者近期内的生活质量。 SAQLI问卷各个维度及总得分在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差异统计学意义,总得分与客观监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可用于中国成人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评价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血管生成抑制剂SU6668联合5-Fu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肝转移的影响
    丁印鲁,付勤烨,唐思锋,王静源,张建良,李占元,李兆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70)      PDF (283KB)(806)       收藏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SU6668联合5-Fu对人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结肠癌HT-29细胞注入裸鼠脾脏,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和对照组4组。治疗6周后,处死裸鼠,计数肝转移率和肝转移结节数。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对肝转移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转移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转移结节数目比较上,对照组结节数大于20个时各组裸鼠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和SU6668组分别与5-Fu组及对照组相比,MVD均显著减少(P<0.05)。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bFGF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SU6668组、5-Fu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6668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结肠癌的肝转移,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王志刚,丁 璇,孙 鹏/sup>,王成伟,郝晓光,潘 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035)      PDF (259KB)(805)       收藏
    目的:探讨术前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对136支狭窄的血管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不同时期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105例患者术前共存在136处狭窄血管,支架治疗术后70处血管狭窄恢复了正常血管直径,54处残余狭窄小于20%,7处残余狭窄界于50%~80%之间,有5例因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住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0例患者获得术后1~24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颈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6例,颅内动脉再狭窄6例。结论:术前进行充分的脑血管造影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苗俊东,刘伟华,任满意,隋树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318)      PDF (275KB)(803)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QRS时限变化对AMI后近期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并与脑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方法入选120例初发AMI患者,72h内记录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项目,按照Killip分级1、2、3、4将患者分为4组,均检测血浆BNP 浓度、常规心电图测定QRS时限。所有患者观察随访6周,6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LVEF分为心衰组和正常组。结果QRS时限及BNP浓度在Killip分级1、2、3、4级各组中阶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QRS时限与AMI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6,0.385);心衰组BNP、QRS时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BNP浓度、QRS时限与恢复期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7,-0.502);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及QRS时限>100ms是近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BNP:OR=13.512,P=0.009;QRS时限:OR=4.696,P=0.055);QRS时限与BNP显著相关(r=0.752)。结论QRS时限可用于AMI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及危险性评价,临床应用价值与BNP相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戴丽华,李维宁,乔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27)      PDF (278KB)(801)       收藏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CF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TCF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抗凋亡基因bcl-2的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研究不同浓度的ATRA对体外培养的HTCF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同时与丝裂霉素C(MMC)作比较。结果:用ATRA和MMC处理后,HTCFs细胞周期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1×10-9mol/L的ATRA即可诱导细胞的凋亡,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率显著增高;ATRA组bcl-2的水平比空白对照组大约低了一倍;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TRA组为呈一定间隔的DNA梯形条带,MMC组呈现弥漫的片状图谱,无明显的条带。结论:ATRA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HTCFs的增殖,但与MMC的作用方式不同。MMC主要造成细胞坏死,而ATRA则主要诱导细胞凋亡,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熊果酸体内抗肺癌作用机制探讨
    李希波,孙雪飞,尹秋伟,王德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53)      PDF (283KB)(799)       收藏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重计算抑制率观察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TUNEL检测凋亡指数,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组用药后移植瘤生长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1.35%。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熊果酸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青少年上颌快速扩弓对龈沟液中AST活性影响的研究
    张勇,郭新星,王春玲,魏福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22)      PDF (263KB)(799)       收藏
    目的:观察上颌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变化,研究AST与上颌快速扩弓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43例上颌快速扩弓患者,10.2~12.5岁,分为对照组(21例)和加力组(22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快速扩弓前、快速扩弓24h后、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中AST活性的变化,用酶总量/30s表示。结果:加力组AST水平在快速扩弓24h开始升高,至4周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 龈沟液中AST的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颌快速扩弓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D2-40标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刘红,张建平,赵著梅,王妍,刘文君,张泽立,李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481)      PDF (461KB)(798)       收藏
    目的:应用新型淋巴内皮标记物D2-40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周围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D2-40和CD34的表达,分别计数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同时与病变中MVD行对比观察。结果:91.3%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轴心中的间质中无淋巴管。微淋巴管主要位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周围结缔组织及被膜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周围结缔组织及被膜中的MLVD和MVD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MLVD和MVD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同时甲状腺乳头淋巴管内的癌栓与淋巴结转移也显著相关(P<0.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过程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干预肿瘤转移抑制血管生成的同时也需要抑制淋巴管生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缬沙坦和低分子量肝素对高糖刺激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允山,柳方娥,焦 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223)      PDF (201KB)(798)       收藏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低分子量肝素对高糖刺激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缬沙坦和低分子量肝素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作用浓度以及二者合用时对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和低分子量肝素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增殖,二者合用时作用增强。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和低分子量肝素对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转染VMAT2基因的CHO细胞抵抗多巴胺毒性作用的研究
    王铭维,顾 平,刘 力,王彦永,崔冬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1155)      PDF (285KB)(797)       收藏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amine transporter-2,VMAT2)对多巴胺(dopamine,DA)毒性的抵抗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MAT2基因在转染的CHO细胞(VMAT2-CHO)中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A作用下的野生型CHO(WT-CHO)和VMAT2-CHO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D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DA的水平;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VMAT2-CHO细胞内有较强的特异性荧光表达,主要定位在核周区域,胞浆中也有散在的荧光; 0.25~0.4mmol/L DA作用72h, VMAT2-CHO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WT-CHO细胞(P<0.05);0.4mmol/L DA作用于WT-CHO和VMAT2-CHO细胞24?h,VMAT2-CHO细胞内DA为(199.33±15.155)ng/ml,显著高于WT-CHO细胞(141.4±8.784)ng/ml(P<0.01);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则由(144.490±5.295 )U/106cells增加至WTCHO细胞的(217.895±15.885)U/106cells(P<0.01)。结论:转染VMAT2的CHO细胞对DA引起的毒性有显著的抵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