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10
      
    论文
    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侯新国,周克华,甄晓慧,宋君,张亮,矫磊,陈丽
    2011, 49(11):  1. 
    摘要 ( 975 )   PDF (761KB) ( 4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餐前皮下注射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rhGLP-1)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选取42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在口服原剂量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分别接受rhGLP-1 0.2mg(观察组)或安慰剂(对照组)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随访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有效性指标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体质量指数下降程度与基线值呈正相关(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确切证据的低血糖发生,两组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给予rhGLP-1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和内皮素-1的影响
    赵保明1,李凤良2,宋喜明1
    2011, 49(11):  5-7. 
    摘要 ( 854 )   PDF (323KB) ( 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以及α-硫辛酸(α-LPA)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原代培养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GES组、正常+AGES组和AGES + α-LPA组;放免法测定培养24、48、72h时培养基中的PGI2和ET-1含量。结果    ①AGES组较正常对照组PGI2显著下降(P<0.05),ET-1显著升高(P<0.05);②AGES +α -LPA组较AGES组PGI2显著升高 (P<0.05),ET-1显著下降 (P<0.01)。结论   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α-LPA可减轻这种损伤,提示抗氧化剂可用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李波1,刘艳丽1,2,魏璐婉1,王静3,刘执玉1,丁兆习1
    2011, 49(11):  8. 
    摘要 ( 882 )   PDF (1212KB) ( 4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及条件,为淋巴管再生和重建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1、CD14、CD29和CD90。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50ng/mL诱导培养10d,Western-blot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Prox-1和LYVE-1的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梭形和旋涡状排列;经VEGF-C诱导后,细胞变短、呈多边形。流式细胞学显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31、CD14呈阴性表达;Western-blot检测显示,经VEGF-C培养诱导后,细胞明显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Prox-1和LYVE-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均明显表达Prox-1和LYVE-1,而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rox-1和LYVE-1均不表达。结论   VEGF-C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促进其向淋巴管内皮转化。

    TWEAK通过NF-κB途径促进大鼠成纤维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
    王德金1,任满意2,陈慧娜1,王旭平3,隋树建1
    2011, 49(11):  13-17. 
    摘要 ( 908 )   PDF (856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影响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新生Wistar大鼠CFs,加入重组人TWEAK(rhTWEAK)和NF-κB抑制剂PDTC干预,qRT-PCR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金属蛋白酶9(MMP9)mRNA,Western blot 检测NF-κB和MMP9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rhTWEAK作用后NF-κB和MMP9 mRNA表达上调,同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DTC可抑制MMP9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结论   TWEAK可通过NF-κB途径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表达MMP9。

    中药川续断促进再生牙周对正畸力反应的研究
    王磊1,张梅2,王旭霞3,王媛3,张君1,3
    2011, 49(11):  18. 
    摘要 ( 1210 )   PDF (553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药川续断在大鼠牙周病牙周重建后的新生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川续断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重度牙周病模型并利用釉基质蛋白进行牙周重建之后,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川续断组根据大鼠体质量按照6g/( kg·d)-1灌服川续断水煎剂,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3mL/d,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28d后处死。分离大鼠上颌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制作牙周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川续断组牙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川续断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川续断水煎液能促进再生牙周的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再生牙槽骨吸收及其修复重建,有利于正畸牙移动。

    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焕亮1,2,岳寿伟2,徐迎雪1,荣菲1,类维富1,张文华3
    2011, 49(11):  21. 
    摘要 ( 961 )   PDF (1164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组,n=15)、生理盐水组(NS组,n=20)、利多卡因5mg/kg组(n=15)、利多卡因10mg/kg组(n=15)、利多卡因20mg/kg组(n=15)。CLP术后0、1、2h S组和NS组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利多卡因各组分别注射利多卡因5、10和20mg/kg。24h后留取血液和器官标本。实时PCR测定肾组织HMGB1 mRNA表达,生化分析测定血肌酐(Cr)浓度,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器官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结果   ① 与S组比较,其他4组肾脏HMGB1 mRNA表达增加(P<0.05)。利多卡因各组HMGB1 mRNA水平较NS组降低(P<0.05),呈明显剂量依赖性;② 利多卡因5、10、20mg/kg组大鼠血Cr水平[(44.80±3.70)μmol/L, (34.80±4.44)μmol/L, (27.40±2.30)μmol/L]较NS组[(51.00±5.00)μmol/L]降低(P<0.05);③ 利多卡因处理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④ 利多卡因可抑制CLP诱导的肾组织NFκB活化。结论   利多卡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组织HMGB1的过表达有关。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张文华,吴承远,李新钢,徐淑军,李刚,江玉泉,周茂德,刘猛
    2011, 49(11):  25-29. 
    摘要 ( 952 )   PDF (1315KB) ( 4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治疗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中的作用。方法    ALS小鼠随机分成AdCMVlacz对照组和AdCMVgdnf治疗组各12只。第9周肌肉注射AdCMVgdnf或AdCMVlacz病毒。第10周测试运动能力,并记录发病时间和生存时间。利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骼肌肉和脊髓中GDNF的表达,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数目和腓肠肌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 AdCMVgdnf治疗组ALS小鼠注射部位肌肉中GDNF水平为(6589.0±325.0)pg/mg,而对照组为(75.3±18.9) pg/mg,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近100倍(P<0.01)。② 对照组的腓肠肌质量为(88.6±14.5)mg,治疗组为(174.9±18.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 治疗组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中GDN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且神经元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加(P<0.01)。④与对照组的发病时间(96.2±5.8)d比较,治疗组为(123.0±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生存期(127.3±4.6) d比较,治疗组为(155.2±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MVgdnf基因治疗对ALS小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缓解肌肉萎缩,改善神经运动功能,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延长生存期。

    美多芭与安坦对PD大鼠抑郁症状的影响
    李佳珍1,刘艺鸣1,吴林2,相媛媛3,张杨4,陈思1,任楠楠1
    2011, 49(11):  30-33. 
    摘要 ( 981 )   PDF (679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美多芭与安坦摄入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行为学及大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表达的改变,探讨药物治疗对PD抑郁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D大鼠45只,随机分为PD组、安坦组和美多芭组,进行行为学、体质量、糖水偏爱测试判断抑郁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与额叶5-HT的表达。结果   PD组、安坦组和美多芭组平均体质量和糖水偏爱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美多芭组与安坦组糖水偏爱度明显低于PD组(P<0.05),美多芭组大鼠额叶与海马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数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PD大鼠可表现抑郁,美多芭与安坦治疗加重PD的抑郁症状。美多芭导致额叶与海马5-HT降低,可能与抑郁发生有关。

    丁苯酞拮抗Aβ1-42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机制
    赵云霞,张镛,李甲龙,王瑞霞,李彦芬
    2011, 49(11):  34-39. 
    摘要 ( 915 )   PDF (1310KB) ( 2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Aβ1-42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0.1、1、10μmol/L NBP预处理4h,Aβ1-42 10μmol/L作用24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凋亡细胞比率,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Cytc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β1-42作用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MDA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高, SOD活性下降, 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NBP预处理可以使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下降、SOD活性增高(P<0.05),NBP预处理可以拮抗Aβ1-42引起的Bax、Capsase3、Cleaved caspase3、胞浆中Cytc表达增加、Bcl-2和线粒体内Cytc表达下降(P<0.05)。结论   NBP可以减少Aβ1-42引起氧化损伤,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

    热休克蛋白70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唐茜茜1,袁倩2,崔元孝1,张清华1,郭章玉1
    2011, 49(11):  40. 
    摘要 ( 839 )   PDF (1287KB) ( 2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各30只,每组又分为6h、12h、1d、2d、3d、7d 6个亚组。假手术组向尾状核注射生理盐水2μL,脑出血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射2μL Ⅳ胶原酶,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Bax、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Bcl-2、Bax含量脑出血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1)。HSP70表达在6h出现,3d达高峰,7d表达减少。Bc-2的表达在6h出现,在1d时达高峰,第2天维持在高表达状态,随后表达逐渐减少。Bax的表达分别在12h和3d达高峰,在1d时表达呈下降趋势,第7天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其促进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Bax比率,以此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颞叶癫痫的相关基因
    李璐1,刘玲2,刘晓丽2,刘军莉2,赵敬杰2,尚伟1
    2011, 49(11):  44. 
    摘要 ( 950 )   PDF (548KB) ( 3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 文库,筛选颞叶癫痫的差异基因。方法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以正常大鼠和癫痫大鼠的海马组织作为对比材料,分离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 片段,将其与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后,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用菌落PCR法筛选差异基因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获得14个在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有差异表达,并与大鼠的已知基因片段高度同源的基因。 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存在许多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癫痫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谷胱甘肽对多巴胺诱导的GH4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王晗1,李书鹏2,姜玉华1,刘芳2
    2011, 49(11):  48. 
    摘要 ( 954 )   PDF (2578KB) ( 3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巴胺(DA)诱导垂体瘤GH4细胞凋亡及谷胱甘肽(GSH)对DA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通过3部分探讨DA的凋亡作用及GSH的保护作用: ① 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及DA用药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时间DA对GH4细胞生长的影响;② 实验分空白对照组、DA组、DA联合DA D2受体拮抗剂组,观察D2受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③ 实验设空白对照组、DA组、GSH用药组,PI染色分别观察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Bcl-2及PARP-1的表达。结果   DA诱导的GH4细胞凋亡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选择性D2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细胞凋亡,经GSH处理GH4细胞后,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DA组,Western blot示Bcl2表达增加,PARP-1表达下降。结论   DA通过细胞内作用诱导GH4细胞凋亡,选择性D2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细胞凋亡,GSH对DA诱导的GH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Bcl-2上调、PARP-1下降有关。

    阿司匹林对小鼠子痫前期防治效果的研究
    陈丽君1,尚慧5,罗霞1,王谦2,张建平3,王立祥4
    2011, 49(11):  53. 
    摘要 ( 1040 )   PDF (1177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子痫前期小鼠模型的效果,探讨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子痫前期的最低剂量和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微团,于妊娠第5~16天连续尾静脉注射法诱导建立子痫前期小鼠模型,并以应用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作对照,分别于妊娠第5~16天(M0、M1、M2、M3组小鼠)、第10~16天(m0、m1、m2、m3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M0、m0组),阿司匹林0.13mg/d(M1、 m1组) 、0.27mg/d (M2、 m2组) 和0.53mg/d(M3、 m3组)。测定小鼠的血压、24h尿蛋白及胎盘体质量、胎仔体质量、胎仔数和死胎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胎盘纤维蛋白沉积面积。结果    ①M0、m0组小鼠血压、尿蛋白、胎盘纤维蛋白的沉积面积较各自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②M2、M3组各观察指标较M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与M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M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m0、m1、m2、m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妊娠第5天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0.27mg/d (相当于人100mg/d)能有效改善胎盘的血液循环,减少胎盘微血栓的形成,有效改善母鼠及胎仔的预后。

    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
    陈月芹1,王林省1,张丽红2,贾存玮1,孙占国1,王皆欢1,曹冠杰1,王玉红1,孔维惠1
    2011, 49(11):  57. 
    摘要 ( 1695 )   PDF (803KB) ( 4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14例起源于板障,1例发生于颅缝间。CT平扫均表现为颅骨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边,7例突破颅骨内外板,边缘呈火山口样改变。11例密度不均匀,其中6例病灶内存在斑点状钙化,1例以脂肪密度为主,2例以水样密度为主,2例以等密度为主;4例病变密度均匀。2例行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度强化。多平面重组(MPR)、VR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骨质破坏的形态及程度。结论   颅骨胆脂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溶栓方法的比较
    刘彦春,杨植,袁秀荣,高畅,张立敏,刘永霞
    2011, 49(11):  61-63. 
    摘要 ( 1014 )   PDF (351KB) ( 3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方法在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浅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两组均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测量指标包括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研究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快(P<0.01)。研究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研究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对照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白藜芦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6、MCP-1及SOCS1/3 表达的影响
    彭洁1,韩雪莹2,胡晓燕3,邓景惕3,郭媛1
    2011, 49(11):  64. 
    摘要 ( 919 )   PDF (599KB) ( 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对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和3(SOCS1/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分别用0、3.13、6.25、12.5、25μg/mL的白藜芦醇作用于PBMCs,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PBMCs分泌IL1β、IL6及MC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测定SOCS1/3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白藜芦醇后PBMCs分泌IL1β、IL6及MCP1的量减少, SOCS1/3的量增多。在蛋白水平,白藜芦醇浓度为25μg/mL时,IL1β及IL6表达明显减少(P<0.05),尤其浓度为6.25μg/mL到25μg/mL时,MCP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在mRNA水平,各组的IL1β、IL6及MCP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SOCS1/3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剂量依赖性抑制PBMCs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MCP1产生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免疫负调控分子SOCS1/3的mRNA表达,这可能是白藜芦醇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之一。

    Toll样受体4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邢姗姗1,张伟2,宫玉玲3,王东4,李国华3,邢启崇3
    2011, 49(11):  69. 
    摘要 ( 962 )   PDF (830KB) ( 2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主动脉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4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打孔时废弃主动脉组织为研究组,10名肾移植供体者的动脉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组织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主动脉组织TLR4蛋白表达显著,而对照组TLR4蛋白无表达(P<0.01);主动脉组织TLR4蛋白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   TLR4的高表达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性反应明显;利用CABG打孔时主动脉组织作为样本,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干预靶点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在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田茂洲1,2,王彪1,吴树明1,王涛1,张供1,于建华1,庞昕焱1
    2011, 49(11):  74-78. 
    摘要 ( 917 )   PDF (399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有效性及最佳时机。方法   21例患者心脏术后因急性肾衰竭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13)和死亡组(n=8),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APACHE Ⅲ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和72h后肾功能(BUN、Cr)、心肌酶(AST、CPK、LDH)、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的变化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 、WBC和P1t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21例患者中存活13例,死亡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Ⅲ评分、MAP、Lac、BUN、Cr及CPK、AS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CBP后两组患者BUN、Cr和心肌酶、MAP、PaO2/FiO2、CO、CI、LV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HR、WBC和P1t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IL-6、IL-8、TNF-α等炎症介质明显下降(P<0.05)。结论   CBP能显著改善肾功能以及心脏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早期诊断ARF,尽早进行CBP治疗有助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儿童交替性偏瘫家系ATP1A2基因的检测
    袁超1,赵敬杰2,刘军莉2,尚伟1
    2011, 49(11):  79. 
    摘要 ( 1281 )   PDF (923KB) ( 3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查找AHC发病的基因突变点。方法   对1个患儿交替性偏瘫家族的5名成员提取DNA,根据突变区域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所得到的DNA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用正常ATP1A2基因片段序列和基因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基因测序图中在1237c碱基处未见明显双峰,其他位置波形亦无异常双峰,在5个样本中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点。结论   ATP1A2基因突变与儿童交替性偏瘫发病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王维1, 陈春富1, 许亮1,苏歆1, 李继川1, 张君1, 王国卿2
    2011, 49(11):  84-87. 
    摘要 ( 1025 )   PDF (387KB) ( 3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ADAMTS13与TSP1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孙彩凤,张峰,姚庆民,刘彦霞,朱效娟,谢宁,徐健
    2011, 49(11):  88-92. 
    摘要 ( 1096 )   PDF (552KB) ( 2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C1423T基因多态性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2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和56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vWF:Ag和TSP1 ELISA试剂盒对两组血浆中的vWF:Ag和TSP1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CBA)检测两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限制性酶切扩增产物测定ADAMTS13基因C1423T多态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Ag和TSP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ADAMTS13活性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例出现C1423T基因突变(4.84%),高于正常组(0%)。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TSP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ADAMTS13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裂解;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C1423T突变可能降低ADAMTS13的活性水平,从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

    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
    刘力,白旭
    2011, 49(11):  93-96. 
    摘要 ( 1036 )   PDF (725KB) ( 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均行MR DWI检查,MRI检查在CO中毒后15~90d内完成,DWI使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TR=2900ms,TE=84ms,b值为0和1000s/mm2。通过常规MRI、DWI及ADC图评价脑室周围脑白质区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ADC值并与正常信号区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DWI序列均显示在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弥漫高信号影,显示范围与T2WI及Flair序列所显示范围相似,ADC图显示为轻度低信号或等信号,其平均ADC值均较T2WI及Flair序列显示正常的区域明显减低(P<0.05)。结论   脑白质区ADC值减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临床进展过程有关,通过对ADC值的观察能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进展过程及预后进行推测。

    31P-MRS评价肝细胞癌代谢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于德新,马祥兴,李笃民,张晓明,王茜,李传福
    2011, 49(11):  97-100. 
    摘要 ( 958 )   PDF (555KB) ( 3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31P-MRS检测肝细胞癌(HCC),探讨各代谢参数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2个肝细胞癌病灶进行单体素31P-MRS扫描。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有无包膜、肝硬化、侵袭转移性以及恶性程度分别进行分组。根据31P-MRS扫描结果计算肝细胞内pH值(pHi)、磷酸单脂(PME)、磷酸双脂(PDE)、无机磷(Pi)、γ-ATP、β-ATP、α-ATP、PME/ATP、Pi/ATP、PME/PDE、PME/Pi、PDE/Pi、PDE/ATP和低能磷酸盐(LEP)等参数。分析以上代谢参数在各分组之间差异。结果   HCC的pHi、Pi、Pi/ATP、LEP均明显大于周围肝组织,α-ATP和PDE/Pi则相反(P<0.05)。包膜组病灶的β-ATP小于无包膜组(t=2.290, P=0.029)。肝硬化组HCC病灶pHi大于无肝硬化组,而γ-ATP则相反(P<0.05)。侵袭转移组的PME和PME/ATP均明显大于无侵袭转移组(P<0.05)。另外,在HCC高、中、低分化病理类型之间,Pi、Pi/ATP、PME/Pi、PDE/Pi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其余代谢参数在以上各种分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1P-MRS代谢参数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利用31P-MRS可对HC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无创评估。

    乙醇脱氢酶2基因的Arg47His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范桂玲1,姚勇2,姚丽3,贾崇奇4
    2011, 49(11):  101-104. 
    摘要 ( 1170 )   PDF (361KB) ( 2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醇脱氢酶2(ADH2)基因的Arg47His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住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52例中国汉族慢乙肝患者为慢乙肝组,以223名中国汉族正常人为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ADH2基因的Arg47His变异。运用F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均数差异;运用χ2分析各组之间的频数分布差异;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H2基因Arg47His变异与慢性肝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ADH2基因Arg47His变异Arg与His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37.3%、62.7%)与对照组(28.5%、71.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rg/Arg、Arg/His、His/His基因型频率在慢乙肝组(13.1%、48.4%、38.5%)与对照组(7.2%、42.6%、5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以His/His基因型为参照组,Arg/His与Arg/Arg基因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分别为1.48(95%CI:1.01~2.17)与2.38(95%CI:1.24~4.59)。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肝炎家族史后,其OR分别为1.46(95%CI:0.97~2.19)与2.51(95%CI:1.25~5.02)。结论   ADH2基因Arg47His变异野生型基因类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分析(附48例报告)
    周斌,蒋志龙,耿忠泽,曹兵,彭志洋
    2011, 49(11):  105-107. 
    摘要 ( 870 )   PDF (341KB) ( 2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PALC)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期间行TSPALC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SPALC组),并将同期施行LC术的383例中随机选取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LC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9±12)、(40±10)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10)、(30±11)h和(2.0±0.4)、(5.0±0.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副损伤,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TSPALC与传统LC同样安全可行,且TSPALC较传统LC具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及术后疼痛更轻、恢复快等优点。

    周剂量内皮抑素改善乏氧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蒋晓东1,2,戴鹏2,吴瑾2,宋大安2,于金明3
    2011, 49(11):  108. 
    摘要 ( 836 )   PDF (939KB) ( 3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周剂量内皮抑素改善乏氧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Ⅰ-Ⅲ期)且乏氧阳性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和单放组(25例)。2组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靶区为原发灶及转移的淋巴结,不做预防性照射,总剂量DT 60Gy/30次,共6周。联合组在放疗开始的1周内连续静脉滴注内皮抑素15mg/d,与放疗同步进行,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50例乏氧阳性的患者中,联合组总有效率(CR+PR)为80.0%,单放组为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1);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9±8.4)%和(68.1±7.8)%,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6±7.2)%和(43.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1±0.97)个月、(16.5±0.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7.2)%和 (76.6±9.3)%,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3±2.4)%和(37.6±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剂量内皮抑素改善乏氧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1、2年总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

    HIF-1α与H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共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刘金峰1,张楠2,徐超3,李哲2,刘杰2,孙玉萍2
    2011, 49(11):  112. 
    摘要 ( 807 )   PDF (768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共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检测126例NSCLC患者及20例癌旁对照肺组织中HIF-1α、H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LMVD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与HGF的表达呈明显相关(R2=0.590,  P<0.05);NSCLC组织中存在HIF-1α和HGF的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和80.9%,明显高于癌旁对照肺组织(P均<0.05),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旁对照肺组织(17.5250±2.2869 vs 1.7650±0.7353,P<0.05);HIF-1α或HGF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较阴性者有更高的LMVD(P<0.05), HIF-1α、HGF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在NSCLC中存在HIF-1α与HGF的共表达,该表达可促进NSCLC淋巴管的新生及淋巴转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毒感染状况及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吴艳,惠复新,赵寅滢,范晓东,卞涛
    2011, 49(11):  117. 
    摘要 ( 978 )   PDF (343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见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6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92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76例健康体检者(C组)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A)、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抗体IgM、IgG,依据结果对A组中IgM阳性病例(D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分别与B组、C组比较。结果   268例A组患者共检测出IgM阳性55例(20.5%),高于B组(3.3%)及C组(3.9%)。A组患者IgG阳性率(74.2%)与B组(7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B两组分别与C组(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较C组低,而CD8+升高,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D组与B组相比,CD3+无明显变化,但CD4+、CD4+/CD8+下降更显著,CD8+进一步升高。结论   病毒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因素,并引起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G3BP、Stathmin的表达及意义
    黄方1, 张勇1,黄建强1,黄斯诚2
    2011, 49(11):  120. 
    摘要 ( 744 )   PDF (1302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 Stathmin、 G3BP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下鼻甲黏膜(INCM)及鼻鳞状细胞癌(N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NIP中可能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9000二步法)检测G3BP 及Stathmin蛋白在34例NIP病理标本蜡块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同时检测20例下鼻甲黏膜以及12例鼻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蜡块切片中两蛋白的表达作为对照,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指标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NIP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 结果   按本实验所采用计数标准, Stathmin、G3BP蛋白在NI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73.5%,均明显高于在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及G3BP蛋白在鼻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3%,均高于在NIP组织中的表达,Stathmin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3BP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在NIP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s>0,P<0.001)。结论   Stathmin、G3BP蛋白在NIP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NIP的复发性、侵袭性有密切联系; Stathmin、G3BP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的联合检测可能对肿瘤的诊断及检测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头颈位对LMA-SupremeTM间歇正压通气时口咽漏气压的影响
    王文,王建光,刘海健,翁浩,徐振兴,谢坤峰
    2011, 49(11):  125-127. 
    摘要 ( 1099 )   PDF (351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头颈位对LMA-SupremeTM(SLMA)间歇正压通气时口咽漏气压(OLP)的影响。方法   妇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麻醉诱导后插入SLMA行间歇正压通气,设定喉罩气囊压(ICP)为60cm H2O。喉罩插入即刻,机械通气后60min分别测量正中位、前屈位、旋转位、后仰位四个头颈位时的OLP和ICP。统计各头颈位正压通气时漏气率。分别在四个头颈位通过引流管插入润滑后的胃管,记录胃管插入成功率并经通气导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FOB),采用FOB分级法评价喉罩解剖位置。结果   喉罩置入即刻和机械通气后60min的OLP,前屈位>正中位>后仰位,旋转位与正中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CP在前屈位大于正中位,后仰位小于正中位,旋转位与正中位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种头颈位下患者喉罩解剖位置FOB分级无差异;前屈位时胃管插入成功率低于其他头颈位。结论   头前屈位可改善SLMA气道密闭性,适度前屈患者头部是改善SLMA正压通气效果的有效方法。相对于正中位,旋转位不影响SLMA通气效果,而后仰位降低SLMA气道密闭性。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
    陈秀梅,张庆泉
    2011, 49(11):  128-130. 
    摘要 ( 976 )   PDF (332KB) ( 3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对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2010年收治的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接触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5岁,患病时间5个月~7年,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结构异常。对于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黏膜肥厚及中隔中甲予以切吸器切削之;中鼻甲反向弯曲者,将中鼻甲骨折内移;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肥大者,去除部分中鼻甲;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或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经过6个月至2年的随访,58例患者中治愈3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3%。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导致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常见病因,手术矫正是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有效手段。

    紫杉醇与甘氨双唑钠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比较
    赖振南,梁荣,谢忠,黄杰
    2011, 49(11):  131-134. 
    摘要 ( 918 )   PDF (366KB) ( 2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紫杉醇(PTX)与甘氨双唑钠(CMNa)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首程治疗的8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增敏组(PTX组)和甘氨双唑钠增敏组(CMNa组),在全程放疗中PTX组给予PTX 60mg/m2静脉滴注(先给予地塞米松常规预处理),1次/10d,共5次。CMNa组于每周1、3、5放疗前静脉滴注CMNa 0.75~1.0g,连用7周。采用热塑面罩固定、低熔点挡铅的常规放疗方法放疗。结果   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鼻咽部病灶及颈部转移病灶完全消退率均无明显差异。随诊5~50个月(中位20个月),PTX组的远处转移率(28.6%)低于CMNa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X组鼻咽及颈部复发率低于CMN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X组2、3级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较CMN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放疗中加入低剂量PTX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增敏作用与CMNa相当。前者能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但增加了急性不良反应,特别是口腔黏膜炎和白细胞减少。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c-myc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陈艳1,李秀梅2,王洪江3,庞作良3,李卉4,姜孝芳4,马莉莉1,谌宏鸣5,李惠武4
    2011, 49(11):  135. 
    摘要 ( 1152 )   PDF (463KB) ( 4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EK1/2、ERK1/2、JAK1/2、 STAT3和cmyc的表达,探讨调控c-myc表达的主要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对52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及远端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c-myc的表达,并在c-myc差异表达的标本中检测MEK1/2、ERK1/2、JAK1/2及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c-myc在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其中,ERK2和STAT3均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JAK1/2和ERK1则与c-myc的表达无关;但ERK2与MEK1、MEK2和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此外,ERK1与MEK1和MEK2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MEK/ER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cmyc,而JAK/STAT3信号途径可能不是激活c-myc的主要途径。

    舌鳞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张东1,何海贤2,董立新3,陈正岗4,王玉敏1,刘少华1
    2011, 49(11):  138. 
    摘要 ( 917 )   PDF (1544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36例TSCC患者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Gal-1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Gal-1在TSCC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及周围基质细胞胞浆;Ga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结论   Gal-1在TSC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望成为舌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磁共振成像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吴臣永1,2,王青1,展新风1,王芳1
    2011, 49(11):  142. 
    摘要 ( 895 )   PDF (833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产前超声拟诊为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27~38孕周的胎儿腹部进行检查,行SSh-FSE T2WI和FFE T1WI序列轴位、冠状位扫描,33例行产后超声或引产后尸检随访。分析33例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MRI表现,并与随访结果比较得出MRI诊断准确率。结果   33例经产前MR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中,多囊性发育不良肾4例、多囊肾5例、肾发育不良3例、异位肾4例、肾缺如4例、马蹄融合肾2例、肾盂输尿管结合处异常4例、重复肾2例以及膀胱输尿管结合处异常5例。与产后超声及引产后尸检结果比较,MRI诊断正确30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90.9%。结论   MRI在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产前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与部分切除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对比研究
    郭旭东1,王翰博1,蒋绍博1,金讯波1,巩若箴2,熊晖1
    2011, 49(11):  146. 
    摘要 ( 1205 )   PDF (1099KB) ( 3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全切与部分切除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围手术期及长期血压预后结果之间有无差别。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03例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患者,其中69例(67%)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单侧肾上腺全切组),34例(33%)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10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醛固酮、术后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位时间为37(9~82)个月的随访期内,单侧肾上腺全切组44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4例患者血压好转,1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肾上腺部分切除组21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9例患者血压好转,4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两组间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部分切除组3例患者在术后血压曾好转,但分别在8个月、1.5年、3年血压重又升高至术前水平,且伴有血浆醛固酮的重新升高。其余100例患者的血钾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与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相比在术后激素不足发生率及改善术后血压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存在复发的可能,相比之下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疗效更为确切,因此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应选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术。

    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南芳芳1,魏双燕1,姜洁2,成磊3
    2011, 49(11):  151-155. 
    摘要 ( 781 )   PDF (1103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三者之间cyclin D1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Ⅲ~Ⅳ期病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6);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1、G2、G3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0);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8);Ⅱ型子宫内膜癌明显高于Ⅰ型(P=0.020)。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腹腔液细胞学及患者年龄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7)。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提示其可作为有效的预后因子。

    多西他赛Pluronic F68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于克炜1, 2,刘志红1,张娜1
    2011, 49(11):  156-160. 
    摘要 ( 1411 )   PDF (814KB) ( 7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多西他赛(DTX)的普朗尼克F68 (Pluronic F68) 聚合物胶束,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DTX胶束,以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DTX胶束的形态,并进行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DTX胶束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DTX胶束的包封率为 (89.10±1.50) %,载药量为 (0.060±0.003)%,外观形态呈现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 (135.1±3.42) nm,zeta电位为 (-10.56±3.52) 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TX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结论   利用纳米沉淀法成功制备了DTX胶束,成型好,粒径小,改善了DTX的溶解性。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饮食行为分析
    赵昌盛1,姚子明2,赵长峰3,朱希倩3,崔敏1
    2011, 49(11):  161-164. 
    摘要 ( 945 )   PDF (372KB) ( 2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住院患者饮食行为,为今后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宣传教育、营养指导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8名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44岁组、45~59岁组,≥60岁组共3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3组的膳食摄入情况,并分别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量比较,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的饮食行为,女性≥60岁患者较为注重自我保健,平时喜好清淡饮食,女性≤44岁患者较爱吃零食,男性45~59岁患者晚餐吃得较丰盛,各组住院患者水果、鱼虾类和奶类摄入量不足的比例较大。蔬菜、禽畜肉类和谷类薯类摄入量不足的比例较小。结论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饮食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需要给予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