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1, Vol. 49 ›› Issue (11): 151-155.
南芳芳1,魏双燕1,姜洁2,成磊3
NAN Fang-fang1, WEI Shuang-yan1, JIANG Jie2, CHENG Lei3
摘要:
目的 探讨cyclin 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3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三者之间cyclin D1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Ⅲ~Ⅳ期病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6);cyclin 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1、G2、G3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0);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8);Ⅱ型子宫内膜癌明显高于Ⅰ型(P=0.020)。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腹腔液细胞学及患者年龄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7)。结论 cyclin D1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提示其可作为有效的预后因子。
中图分类号:
[1] | 梁婷婷,张萍,马德美,朱琳. 靶向HPV16-E5的siRNA对TRAIL诱导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10): 24-28. |
[2] | 冯文1,房瑜1,杨成喜2. ERCC1及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中西医结合疗效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10): 81-84. |
[3] | 刘洋1,李卫华1,吕清涛2,杨宁1,姜洁1. DACH1、FASN和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4): 71-76. |
[4] | 孙高英1,王小元2,张晓金1,郝秀玉1,郭元芳1,王晓1,毕文祥1. N-乙酰半胱氨酸对子宫颈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3): 42-47. |
[5] | 张炳珍,代炳芹,张兴亮,王志萍. 母亲甲硫氨酸合成酶A2756G及其还原酶A66G基因多态性与子代神经管缺陷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7): 125-132. |
[6] | 张兴亮1,许俐2,王志萍1. [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1): 155-160. |
[7] | 马本红1,张贵宇1,梁静1,祖增艳2,李越1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6): 144-148. |
[8] | 栾力1,管尚慧1,杨圣思1,程欢欢2, 4,王娜娜1,董召刚3,4,程玉峰1. WCX纳米磁珠在子宫内膜癌血清蛋白质组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5): 85-89. |
[9] | 胡尔西旦·尼牙孜,赵化荣,忙尼沙·阿不都拉,包永星. 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组合放化疗疗效的前瞻性比较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5): 128-131. |
[10] | 尹海琴1,魏玉平2,王小元3,彭楠1,毕文祥2,孔峰2,张培海1. 子宫颈鳞癌及腺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55-. |
[11] | 尹海琴1,魏玉平2,王小元3,彭楠1,毕文祥2,孔峰2,张培海1. 子宫颈鳞癌及腺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55-. |
[12] | 祖增艳1,张贵宇1,马本红1,王红霞2. 罗格列酮联合顺铂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5): 62-66. |
[13] | 郑妮1,王传新1,邓小梅2,张建1,阚士峰1,张欣1,李伟1,杜鲁涛1. HLA-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2): 128-130. |
[14] | 丁宁 毕文祥 孔峰 张培海. 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7(5): 63-66. |
[15] | 张晓,王传新,李伟,郑桂喜,张建,阚士锋,王立水. 特异性siRNA抑制HPV16 E7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7(11): 64-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