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10
      
    论文
    Regulatory T Cells:  Theor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HEN Youhai
    2011, 49(10):  10. 
    摘要 ( 926 )   PDF (919KB) ( 4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odulation of DC function by NKT cells
    YANG Xi
    2011, 49(10):  18-22. 
    摘要 ( 945 )   PDF (310KB) ( 3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原位癌的起源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希望
    魏建军
    2011, 49(10):  34. 
    摘要 ( 1432 )   PDF (3372KB) ( 2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癌的组织发生和起源研究正面临着临床和病理学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发现提示,长久以来认为的高恶度浆液卵巢癌(HPSC),可能既不来源于卵巢,也不产生于卵巢的上皮分化细胞。最近在输卵管伞部发现的早期HPSC病变,被称为输卵管浆液原位癌(STIC),提供了研究卵巢癌早期发生的全新的概念和材料。例如,STIC的发现让我们有可能进一步研究和确定一些与浆液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分子改变,包括P53, BRCA1, HMGA2和微小RNA (microRNAs)。 同时, STIC 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的思考和疑问: 其他类型的卵巢癌(包括子宫内膜样的、透明细胞、黏液细胞和部分低恶度浆液癌)是否应重新定义。因为它们大都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化生或输卵管分泌细胞,并非来自卵巢上皮细胞。显然,进一步的分子和细胞病理学研究将提供认识卵巢癌的钥匙。特别是发现那些与早期癌变有关的癌基因改变将有助于正确认识这种致命肿瘤的发生与分类,并提供早期监测和治疗的新途径。

    肿瘤放疗的发展与挑战
    于金明,袁双虎
    2011, 49(10):  48. 
    摘要 ( 829 )   PDF (428KB) ( 4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发展现状
    胡三元
    2011, 49(10):  51. 
    摘要 ( 758 )   PDF (395KB) ( 3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
    李延青
    2011, 49(10):  54-55. 
    摘要 ( 751 )   PDF (345KB) ( 3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oll样受体与角膜抗感染天然免疫研究进展
    吴欣怡
    2011, 49(10):  56-62. 
    摘要 ( 888 )   PDF (501KB) ( 4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病理学的衍生—病理学发展轨迹之必然
    周庚寅,高鹏
    2011, 49(10):  63. 
    摘要 ( 823 )   PDF (434KB) ( 3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胺代谢与肿瘤治疗
    刘贤锡
    2011, 49(10):  67. 
    摘要 ( 2022 )   PDF (750KB) ( 4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胺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是多胺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ODC和SAMDC的抑制剂治疗肿瘤的作用,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水平的研究中已获得认可,但是,在临床实验中却因其毒副作用而遭受质疑。近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ODC和SAMDC基因表达水平增加,而沉默二者的基因表达,则可抑制肿瘤的增殖和侵袭活性,这可能为以多胺代谢为靶标探讨肿瘤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多胺代谢与肿瘤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量对性行为影响的临床研究
    邢启崇
    2011, 49(10):  73-76. 
    摘要 ( 1117 )   PDF (402KB) ( 2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性行为引起心肌缺血、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入院后动态测定血清肌酸激酶-MB蛋白(CK-MBmass)计算其心肌梗死量,根据心肌梗死范围大小患者分为A、B组;患者出院后性行为时佩戴动态心电图检测ST-T变化。结果   根据血清CK-MBmass动态变化计算其心肌梗死量,其中A组患者平均为32.2 CK-MBmass-g,B组患者平均为21-7CK-MBmass-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患者性行为时计算心电图∑T波、∑ST段改变的面积,其中A组患者平均为5.6mm2、2.3mm2;B组患者平均为3.7mm2、1.2mm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梗死后性行为能否诱发心肌缺血、损伤,取决于心肌梗死量的大小。

    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于修平
    2011, 49(10):  77-78. 
    摘要 ( 764 )   PDF (392KB) ( 2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李振作1,2,张艳3,马驰骋4,刘金波1,孙宇1,侯新国1,陈丽1
    2011, 49(10):  79. 
    摘要 ( 1037 )   PDF (528KB) ( 4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及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69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糖尿病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和糖尿病伴斑块组(男20例,女17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测定收缩压(SBP)、腰围(W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后,糖尿病无斑块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6±0.22 ng/mL vs (0.46±0.12)ng/mL,P< 0.01],而糖尿病伴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无斑块组[(0.52±0.22)ng/mL vs (0.66±0.22)ng/m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与HOMAIR呈负相关(r=-0.276,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aspin水平在初发T2DM人群中升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与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分子RNA的分析
    高蕊1,甘尚权2
    2011, 49(10):  83. 
    摘要 ( 981 )   PDF (900KB) ( 6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假手术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分子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假手术组(F)和脑缺血再灌注组(B)大鼠海马脑组织,提取小分子RNA,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通过信息分析获得mi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F组和B组分别获得6833331和6407399个序列, 平均长度均为22nt。将原始数据与miRbase、Genbank和Rfam(9.1)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分类注释。在F组和B组,miRNA总数分别占小分子RNA总数的76.77%和75.22%,两组间共有32种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出新的候选miRNA 130条。结论Solexa测序是一种快速、全面地研究和发现小分子RNA的重要手段,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及候选miRNA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发展。

    白血病细胞株KG-1中Mxi1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郭晓玲1,张改玲1,尹风雷1,牛志云1,张学军1,董作仁1,朱平2,潘崚1
    2011, 49(10):  89. 
    摘要 ( 1123 )   PDF (1102KB) ( 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G-1中Mxil基因SID和bHLHzip区突变情况并构建Mxi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真核细胞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RT-PCR和SSCP分析KG-1细胞株Mxil基因的突变,将Mxi1野生型/突变型基因cDNA插入到pDs-red2-N1质粒中,构建pDs-red2-N1/Mxi1(野生型/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方法将质粒转染COS-7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Mxi1基因的表达。结果   Mxi1基因突变位于Helix II区第82编码子的CAT/TAT(His/Tyr)。成功构建pDs-red2-N1/Mxi1(野生型/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电泳可以看到在4700、1845bp存在两条电泳条带, Mxi1基因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转染后COS-7细胞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为18.07%,表达高峰出现在转染后第3天,并可持续表达6d左右。结论    Mxi1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bHLHzip存在基因突变,Mxi1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真核细胞COS-7

    神经干细胞特异性调控启动子研究
    袁红花1,张丽1,朱孝荣2
    2011, 49(10):  95. 
    摘要 ( 1505 )   PDF (2919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特异性调控启动子。方法   PCR扩增出小鼠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4000bp)、核心序列(400bp)和内含子2;以pcDNA3.1为模板,构建6种重组质粒,分别用CMV、CMV+内含子-2、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内含子2、nestin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nestin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内含子-2作为启动子调控报告基因EGFP表达;6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nestin+、nestin-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内EGFP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表达EGFP细胞表达率。结果   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及核心序列都能非特异性调控EGFP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并且具有较强调控能力,与内含子-2融合后,只能特异性调控EGFP基因在nestin+细胞表达,而CMV启动子与内含子-2序列融合只具有非特异性调控能力。结论   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与内含子-2协同调控外源基因在nestin+细胞特异性表达。

    束缚-浸水应激对大鼠疑核胆碱能及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赵东芹,艾洪滨
    2011, 49(10):  103-106. 
    摘要 ( 845 )   PDF (670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束缚-浸水应激(RWIS)大鼠疑核(NA)中胆碱能、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活动情况。方法   随机将1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RWIS组),采用Fos、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或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统计对照组和应激组Fos、ChAT或TH单标阳性神经元以及Fos+ChAT或Fos+TH双标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NA中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呈梭形或多角形,有较多的TH阳性终末。与对照组相比,RWIS组大鼠NA大量神经元表达Fos(P<0.05);RWIS组Fos+ChAT双标阳性神经元数目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占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对照组和RWIS组中分别为7.5%、29.8%(P<0.01)。结论   NA中胆碱能神经元参与RWIS调控过程,而这些神经元可能接受其他核团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绞股蓝皂苷拮抗谷氨酸诱导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
    张道来1,孙涛2,谢珊珊2,王玉卓2,冯玉新2,辛华2
    2011, 49(10):  107-112. 
    摘要 ( 1001 )   PDF (1710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磷脂酰肌醇3位羟基激酶(PI3K)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研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绞股蓝皂苷(GPs)拮抗谷氨酸(Glu)诱导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14~15d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相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和总Akt的表达,分析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GPs拮抗Glu诱导神经元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   GPs可抑制Glu诱导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化性损伤,使神经元存活率上升,凋亡率降低,磷酸化Akt表达增加,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了GP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   绞股蓝皂苷激活了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拮抗谷氨酸诱导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化性损伤。

    肠道病毒71型山东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李鹏1,张颖2,岳盈盈1,宋楠楠1,李志会1,盖中涛2,孟红1
    2011, 49(10):  113-117. 
    摘要 ( 1127 )   PDF (1098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08年山东省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基因特征。方法   以2008年山东省分离的一株EV71(JN200804)为样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测定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JN200804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7404个核苷酸,与其他EV71毒株相比,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5′ UTR和3′ UTR的长度和序列有差异。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JN200804株与安徽株(Fuyang/17.08/1)、浙江株(Zhejiang08)和北京株(BJ0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大于95%,与国际标准株BrCr的同源性仅为79.8%。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JN200804株与Fuyang/17.08/1同源性高达99.6%,与TW/2086/98同源性最低(94.5%)。根据P1、P2和P3区基因序列构建了种系进化树: JN200804株与C4亚型各毒株(Fuyang/17.08/1、Zhejiang08、BJ08、SHZH03、N3340-TW-02和SHZH98)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都在91%以上。结论   JN200804株属于EV71的C4亚型,与AnhuiFY08、Zhejiang08和BJ08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

    miR-122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范春光1,王春梅2,王燕1,李丽1,孙汶生3,刘玉刚1,李瑞峰1
    2011, 49(10):  118. 
    摘要 ( 938 )   PDF (1057KB) ( 3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miR-122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对HepG2.2.15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以HepG2.2.15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R-122前体cDNA序列,以质粒pSilencer3.1-H1 neo为母本,构建miR-122表达载体将其转染HepG2.2.15细胞。表达后,利用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HBV复制和表达的变化,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构建的miR-122表达载体可在HepG2.2.15细胞中表达。转染后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均被抑制。结论    miR-122表达载体可在HepG2.2.15细胞中有效表达,其表达可抑制HBV复制、表达以及细胞增殖。

    人类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系中Smoothened第十外显子基因序列变异的检测
    杨凌1,张弛1,田延鑫1,孔北华2,黄淑红1,3,张红卫1
    2011, 49(10):  122. 
    摘要 ( 1017 )   PDF (2063KB) ( 2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Hedgehog (Hh) 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分子Smoothened (SMO)第10外显子基因序列变异在人类肝、肺、胃、卵巢肿瘤及5种肿瘤细胞系中存在的状况。方法   提取人类肝、肺、胃、卵巢肿瘤组织及5种肿瘤细胞系的基因组DNA,对基因组DNA中SMO第10外显子进行PCR体外扩增,然后进行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在2例胃肿瘤组织中存在SMO 第10外显子序列的变异, 分别为1958C→T,1971A→G,胃肿瘤细胞系AGS中也存在SMO 第10外显子序列的变异2002T→C(rs2016607)。结论   在胃肿瘤中存在SMO基因序列的变异,而其基因的改变与SMO构象和活性存在一定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胃肿瘤的发生与SMO基因序列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ERAP1基因与山东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
    夏羽1,王来城1,孙慧1,唐宏伟2,马春燕1,崔彬1,赵跃然1
    2011, 49(10):  127-130. 
    摘要 ( 1135 )   PDF (750KB) ( 4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基于群体的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方法,探讨ERAP1基因是否为北方汉族人群的易感基因。方法   从山东省立医院收集了311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及320例正常对照资料,利用Taqman探针法对ERAP1基因内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711564和rs27434分型,利用PLINK软件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分析。样本统计学效能采用CaTS软件计算。结果   两个位点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达到遗传平衡,其中rs7711564位点罕见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4309和0.4891(OR=1.26,P=0.04),rs27434位点罕见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4839与0.4219(OR=0.78,P=0.03)。结论   ERAP1基因内的遗传变异与北方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进一步证实了该基因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

    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评价
    蒋绍博1,金讯波1,王翰博1,巩若箴2,郭旭东1,熊晖1,王正1
    2011, 49(10):  131. 
    摘要 ( 1151 )   PDF (1740KB) ( 3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114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105例为单侧,9例为双侧,均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4±8.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5±5.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9±3.1)d,术中及术后无重大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结节大小在2~16mm间。在中位时间为31(6~82)个月的随访期内,55例(48.2%)患者高血压治愈,57例(50%)改善,2例(1.8%)无效,1例患者术后醛固酮仍高出正常,其余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及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四维及二维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张开宁,时丹丹,肖静,王蒙,李杰
    2011, 49(10):  135. 
    摘要 ( 941 )   PDF (859KB) ( 3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四维和二维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显示及诊断的异同,探讨四维超声造影对肝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例(19个病灶)肝肿瘤患者先后进行二维和四维超声造影,经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肿瘤形态、灌注方式及滋养血管的特征。对比总结肝肿瘤四维超声造影的表现,分析其对肝肿瘤诊断的价值。结果   二维和四维超声造影均显示原发性肝癌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肝转移瘤稍晚动脉期周边增强,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无强化;肝血管瘤呈“慢进慢出”;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术后病灶三期均无明显强化,四维超声造影图像上呈“空洞样”。四维超声造影时可更清晰地动态显示肝肿瘤立体形态,且动态显示的肝肿瘤滋养血管条数及其分支明显增多、分布更加密集。结论   四维超声造影图像立体感、层次感更强,能动态、连续显示肝肿瘤灌注及其滋养血管特征,可作为一种辅助肝肿瘤诊断的新方法。

    授精后5h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慧军1, 李媛1, 吴克良1, 李梅1, 车詈2, 马水英1, 仲万霞1, 陈子江1
    2011, 49(10):  139-142. 
    摘要 ( 1071 )   PDF (356KB) ( 3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授精后5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   授精后3、4、5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h观察少于65%的卵子排出第二极体,则剩余的只有第一极体的卵子接受补救性ICSI。105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 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部分接受补救性ICSI,本组又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卵子分为两部分:补救性ICSI部分及IVF部分;Ⅱ组:未接受补救性ICSI。201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Ⅰ组患者卵子在授精后3、4、5h第二极体排出率均低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原发不孕的比例、不明原因性不孕的比例高于Ⅱ组(P<0.05);②Ⅰ组、Ⅱ组、对照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补救性ICSI部分卵子优胚率低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VF中精卵共培养3h是可行的;授精后5h第二极体的排出可作为卵子激活的征象;授精后5h行补救性ICSI可获得可观的临床结局,且不会增加多精受精率;低受精率可能更易出现在原因不明性不孕及原发不孕患者。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分析
    孙岩,张十一,刘洋, 金星,王默
    2011, 49(10):  143-145. 
    摘要 ( 1069 )   PDF (370KB) ( 2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6年8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妊娠期发生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中,剖宫产17例,顺产2例,新生儿无畸形,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11例应患者要求中止妊娠,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流产。共有27例患者放置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并最终全部取出。所有患者经治疗出院时患肢周径较健侧差异在(2±0.3)cm之内。本组无死亡,无肺栓塞发生,无出血并发症。平均随访(11±1.1)个月,随访期间行超声检查,17例患者下肢静脉仍存有静脉血栓,D二聚体测定阴性,所有患者肢体症状无反复,未发现明显的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妊娠期妇女合并LDVT,不推荐溶栓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华法林在妊娠期禁用,在哺乳期可择情使用;严格掌握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指征,不建议放置永久性滤器。

    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特质应对方式分析
    毕宏生1,潘华伟2,刘力1, 沙晓娟4,张媛3,潘雪梅1,王束玫4
    2011, 49(10):  146-149. 
    摘要 ( 999 )   PDF (344KB) ( 2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对51例正常对照者和331例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特质应对得分情况,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病情越轻的患者易采取积极应对(P均<0.05);年龄越小、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病情越重的患者则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P均<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情是影响患者特质应对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高血压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蒋海强1,李运伦2,解君2
    2011, 49(10):  150. 
    摘要 ( 1173 )   PDF (1631KB) ( 3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代谢组变化,寻找高血压病的特征代谢物,揭示高血压病的生物学本质。方法   根据临床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选择典型病例10例,健康志愿者12例,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TOFMS)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代谢物谱,以Mass-Profiler进行数据的匹配、对齐,将数据结果以文本文件贮存,用于模式识别分析,利用Simca-P 11.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寻找血浆内差异代谢物,并做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   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处理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代谢物谱数据显示,两组HPLC-ESI-TOFMS谱数据可以明显分开,与健康志愿者作比较,高血压病患者机体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体内部分氨基酸代谢和磷脂代谢明显异于健康志愿者。结论   HPLC-ESI-TOFMS结合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具有研究复杂条件下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优势,为理解高血压病的生物学本质和诊断该类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山东省项目地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康殿民1,陶小润1,李建卓2,廖玫珍1,朱晓艳1,张娜1,郑薇1,于青1
    2011, 49(10):  155. 
    摘要 ( 968 )   PDF (384KB) ( 3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干预地区与对照地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评估干预地区宣传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首批项目县为干预地区,选择经济条件相似的非干预地区作为对照,按照同样的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分析比较干预地区、对照地区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地区完成有效问卷1157份,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为(24.58±5.08)岁,对照地区收集有效问卷1506份,女性性工作者平均年龄(25.20±5.54)岁,均以未婚女性、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干预地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94%,对照地区为1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91,P<0.001),干预地区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明显好于对照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81.35,P<0.001)。干预地区女性性工作者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6.78%,对照地区为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0,P<0.001)。结论   干预地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明显好于对照地区,持续深入的宣传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危险行为。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价及其与农村自杀死亡关系研究
    韩梅1,贾存显1,2,邱惠敏3,马吉祥4,路长飞1,刘慧1
    2011, 49(10):  160-164. 
    摘要 ( 1159 )   PDF (389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在农村自杀死亡研究中的信度、效度,探讨不同应对方式与农村自杀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3个县(市)的25个乡镇农村自杀死亡病例200例作为病例组,并按照同性别、年龄(±3岁)、当地居住者1∶1配比选取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心理解剖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805和0.772,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应对方式得分与绝望量表得分均呈现负相关(r=-0.519,-0.196,P均<0.001)。对两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了5个和6个公因子,与原量表设计者的假设不一致。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是农村自杀死亡的保护因素(OR=0.906,95%CI=0.850~0.966)。结论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在农村自杀研究中有较好的信度和一定的效标效度与区分效度,但结构效度与原量表不一致,某些条目需要修正和完善。积极应对方式是农村自杀死亡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