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6
      
    论文
    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
    孙磊1,吴静静2,易寿南2,陈丽1
    2010, 48(12):  1. 
    摘要 ( 1314 )   PDF (878KB) ( 3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人CD4+CD25+ Treg细胞的分离和体外扩增方法,并检测扩增细胞的表型及体外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免疫磁性分离(MACS)方法分离人CD4+CD25+Treg细胞,加入刺激因子与之共培养扩增,用台盼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和纯度,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主要表型标记,实时定量PCR检测Treg核心标记Foxp3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试验分析其免疫抑制功能,ELISPOT方法检测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数目。结果     扩增2~3周的CD4+CD25+ Treg细胞数目达到新鲜细胞的3500倍,活性> 97 %,纯度>96 %;扩增的细胞与新鲜的细胞保持了相似的表型、Foxp3表达,其抑制功能略强于新鲜的CD4+CD25+ Treg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1% vs 51%, P<0.05),可能与其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的细胞数目增加有关。结论     本试验室创建的分离和体外扩增人CD4+CD25+ Treg细胞的方法,可以大量扩增出高纯度、有活力且不影响其抑制功能的Treg细胞,解决了CD4+CD25+ Treg细胞数目少的问题。

    长期酒精灌胃对大鼠肝GSK-3β及AMPK水平的影响
    陈少华1, 2, 于慧2, 3,王汝霞4,冯丽1, 2,张伟2,赵家军1,高聆5
    2010, 48(12):  5-10. 
    摘要 ( 1233 )   PDF (1384KB) ( 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长期饮酒对大鼠肝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T4)的影响。方法      用AMPK激动剂(AICAR)注射大鼠,观察其对糖原、GSK-3β、AMPK的影响。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C、D组,给予酒精灌胃,对应酒精剂量分别为5g/kg·d 、2.5g/kg·d、0.5g/kg·d及零(生理盐水),20周后取其肝组织测GSK-3β、AMPK(AMPKα, P-AMPKα)、GLUT4蛋白和AMPK、GLUT4 mRNA的表达以及切片组织GSK-的荧光表达。结果    注射AICAR大鼠的肝糖原含量增高, GSK3β、AMPK也较原水平有所变化。服酒精各组GSK-3β荧光信号强,A组更明显,蛋白表达增强; 而酒精各组P-AMPK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 GLUT4mRNA和蛋白也降低(P均<0.05)。结论    大鼠长期酒精灌胃可能影响GSK-3β、AMPK水平,继而降低肝糖原水平。

    代谢综合症的临床始动因子分析
    王敏1, 王磊2, 赵家军3, 高聆3
    2010, 48(12):  11. 
    摘要 ( 1097 )   PDF (684KB) ( 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始动因子。方法     以MS患病率较高的德州市机关在职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普查,对被研究人员的MS危险因子:腰围粗(≥90cm)、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 Hg或舒张压≥85mm Hg)、高血糖(空腹血糖浓度≥5.6mmol/L)、高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1.03mmol/L)进行调查分析;将所有被调查人员分为肥胖组(腰围≥90cm, n=370)和非肥胖组(腰围<90cm,n=228),分析比较两组随年龄增长MS的患病率和MS危险因子的发病特点;选择136名MS患者并随机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A组,n=45)、单纯运动组(B组,n=45)和饮食控制+运动组(C组,n=46)干预3个月,根据各组MS危险因子、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的改善情况,分析和比较A、B、C三组的干预效果;将干预效果较好的C组分为C1组(干预后腰围减少≥7cm,n=21)和C2组(干预后腰围减少<7cm, n=25),比较C1和C2两组干预前后MS危险因子、葡萄糖耐量和HOMAIR的特点。结果     德州市机关男性在职人员MS总患病率为41.3 %,MS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腰围增粗患病率达62%,并且与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肥胖组在任何年龄段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等MS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C组干预后,腰围、血压、甘油三酯脂、HOMAIR指数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C1组较C2组年龄轻(43±10.6 vs 48±9.7, P<0.05),干预后血压、甘油三酯,HOMAIR指数及糖耐量较C2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腰围增粗是MS的临床始动因子;控制腰围、饮食加运动可以有效地防治MS,且早期干预受益更大。

    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对发病NOD小鼠的疗效观察
    邵鹏,李桂梅,张丽娟,胡艳艳,柳彩虹
    2010, 48(12):  15-18. 
    摘要 ( 1134 )   PDF (585KB) ( 2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发病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近期发病NOD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E组。A、B、C、D组自由进食,每日9:00分别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0.1IU/g、0.05IU/g、0.015IU/g以及PBS 5μL;E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9: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平均分6次予以食物1h,进食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同时选取同周龄未发病组小鼠为F组。观察各组治疗第4天24h血糖变化及第15天疗效。结果      E组小鼠24h中血糖均值显著低于B、C、D组(P≤0.05),与A、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组血糖波动范围较A、B、C组均显著减低(P<0.05)。E组24h中正常血糖所占的比例较B、C、D组均显著升高(P<0.05)。15d时A、B、C、E组糖尿病症状均得到控制,但A组有5只、B组有3只出现小鼠低血糖死亡。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各组。

    GJB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耳蜗扫描电镜观察
    张延平1 ,佟明望1,李丽娜1,张晓强1,孙建和2,林曦3
    2010, 48(12):  19-22. 
    摘要 ( 11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进一步探讨Cx26突变导致耳聋的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技术观察GJB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cCx26ko mice)小鼠出生后耳蜗表面形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观察发现P8(出生第9天)和P12(出生第13天)小鼠耳蜗Corti器表面形态、毛细胞以及Deiters细胞等支持细胞均呈正常发育的一个演变过程,P21(出生第22天)小鼠耳蜗Corti器表面形态由底圈到中圈可见外毛细胞广泛散在性静纤毛的融合、脱落及外毛细胞缺失,Corti器网状板皱缩,并可见局部Corti器网状板破损,内毛细胞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    GJB2基因缺失可以引起小鼠耳蜗Corti器外毛细胞静纤毛的缺失,Corti器网状板皱缩,局部Corti器网状板破损。对耳蜗结构的影响发生在小鼠出生后21d以前。

    AG490对喉癌细胞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
    张寒冰1,张道宫2,解光1,栾信庸1,潘新良1
    2010, 48(12):  23-27. 
    摘要 ( 1372 )   PDF (818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揭示AG490对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探讨AG490在喉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AG490作用于Hep-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AG490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的特点。AG490诱导喉癌细胞凋亡,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AG490能抑制STAT3和p-STAT3蛋白在Hep-2细胞的表达。结论     AG490可以下调Hep-2细胞中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喉癌细胞增殖,促进喉癌细胞凋亡。

    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刘宝义1,张晓明2,郭晓笋2,胡维诚2,袁中瑞2
    2010, 48(12):  27-31. 
    摘要 ( 1462 )   PDF (933KB) ( 1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常压氧疗治疗组各15只,缺血90min后再灌注24h。采用TTC染色、伊文思蓝法和明胶酶谱技术,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缺血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压氧疗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伊文思蓝外渗率及MMP-9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陷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缺血期内的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来实现的。

    和厚朴酚联合硼替佐米对骨髓瘤KM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李珊,李丽珍,宋强,赵川莉,闫树昕,王鲁群
    2010, 48(12):  32-36. 
    摘要 ( 1128 )   PDF (372KB) ( 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厚朴酚 (HNK)及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实验组分为HNK单药组(B、C、D、E、F、G组的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6、8、10、12、15μg/mL)、硼替佐米单药组(H、I、J组的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ng/mL )及二者联合用药组(K组为HNK 4μg/mL+硼替佐米5ng/mL, L组为HNK 4μg/mL+硼替佐米10ng/mL, M组为HNK 4μg/mL+硼替佐米20ng/mL  )。在不同的时间(24、48、72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和厚朴酚4~15μg/mL对KM3细胞作用24、48、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由20.38%升至80.54%、 27.45%升至89.99%、 44.94%升至90.91%,不同组、不同作用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组、I组、J组KM3细胞48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是13.13%、36.22%、53.9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K组、L组、M组作用48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是52.68%、69.99%、78.53%,K组与H组、L组与I组、M组与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流式结果显示B组、C组、E组作用于KM3细胞24h和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92%、16.15%、60.70%和18.84%、37.21%、86.07%,同一时间不同实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组、I组作用于KM3细胞24、48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9.27%、17.87%和11.92%、53.51%,同一时间不同实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L组作用于KM3细胞24、48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5.75%、22.18%和35.96%、74.70%,K组、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组、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厚朴酚与硼替佐米均可诱导KM3细胞凋亡,抑制KM3细胞的增殖,两者联合作用能显著提高KM3细胞的凋亡率,增强抑制KM3细胞的生长作用。

    吲哚布芬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张成梅1,尹志圣1,武传涛1,纪建波2,于学慧1,张承娥3,刘兆平1
    2010, 48(12):  37-45. 
    摘要 ( 1537 )   PDF (389KB) ( 6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注射剂型吲哚布芬静脉给药后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每项实验用动物50只,分5组,每组10只,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吲哚布芬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ASA组)对照组,药后30min,分别检测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Wistar大鼠血小板1min、5min的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胶原-肾上腺素诱发的KM小鼠血栓性偏瘫甚至死亡的时间及电刺激Wistar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结果     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和ASA组能抑制由ADP、AA及PAF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不同时间点的聚集(P<0.05或P<0.01),与ASA组比较,在ADP及AA诱导的实验中,吲哚布芬高剂量组对血小板1min/5min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胶原-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肺栓塞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及ASA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与ASA组比较,吲哚布芬高剂量组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实验显示,与NS组比较,吲哚布芬中、高剂量组和ASA 组均能明显抑制血管栓塞时间(P<0.05或P<0.01),与ASA组比较,吲哚布芬抑制血管栓塞时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吲哚布芬高剂量组抑制血栓形成时间明显高于ASA组。结论     吲哚布芬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吲哚布芬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作用强于ASA。

    靛玉红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张爱军1,侯明2,孙念政1,魏伟1,张红1,鞠秀丽1
    2010, 48(12):  42. 
    摘要 ( 1127 )   PDF (974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靛玉红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血小板免疫CBA小鼠20只,建立ITP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靛玉红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PBS腹腔注射,在建模第4周分离小鼠脾细胞,MTT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中淋巴细胞表型(CD4、CD8、CD25、Foxp3),并以MACS分离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评价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    靛玉红通过抑制ITP小鼠脾细胞增殖,减少CD4细胞的数量,提高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比例,有效改善ITP的血小板减少程度,而MLR显示靛玉红并不抑制Treg的抑制功能。结论   靛玉红可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诱导ITP免疫耐受。

    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大鼠结肠定位释药研究
    张栋1,李翠静2,李林军1,席延卫1,黄桂华1
    2010, 48(12):  46-50. 
    摘要 ( 1178 )   PDF (1006KB) ( 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验证pH依赖-时滞型5-氟尿嘧啶(5-FU)微丸结肠定位释放效果。方法    大鼠灌胃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于不同时间取出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微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丸表面形态,采用UV法测定微丸中5-FU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结肠内容物中5-FU的含量,考察微丸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释药性。结果    大鼠口服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后,在进入盲肠之前,从上消化道中解剖得到的微丸含量均大于95%;5~16h在结肠内容物中可检测到5-FU,其含量最高可达到给药剂量的84.26%。结论    pH依赖-时滞型包衣微丸提高了结肠局部的药物浓度,实现了5-FU口服结肠定位的效果。

    线粒体钙激活及ATP敏感钾通道在肢体远距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曹阳1,张世忠1, 赵淑琴2, 王秀静1
    2010, 48(12):  51-55. 
    摘要 ( 1171 )   PDF (816KB) ( 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肌细胞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MitoKCa)与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在肢体远距预处理(R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9组:单纯缺血复灌(I/R)组、RPC组、MitoKATP 开放剂(DZ)组、MitoKCa 开放剂NS1619组、MitoKCa 开放阻断剂RPC+paxilline组、MitoKATP 开放阻断剂RPC+5-HD (5hydroxydeconate)组、RPC+NS1619+5HD组、RPC+paxilline+DZ组和RPC+paxilline+5HD组,每组8只。RPC模型用结扎大鼠股动脉5min,松开复灌5min,共4个循环的方法制备。各组I/R模型通过结扎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松开复灌120min进行制备。检测各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结果     与I/R组相比,NS1619(10μmol/L)和DZ(50μmol/L)作用与远距预处理RPC组相似,改善复灌后心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了LDH释放(P<0.01),但与 RP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Paxilline(1μmol/L)或 5-HD (100μmol/L),取消了RPC的心肌保护作用 (P<0.01)。阻断MitoKCa和MitoKATP中的一种通道,开放另一种通道仍可起到心肌保护作用,且与RPC组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给与两种通道的阻断剂,发现与单独阻断一种通道相比,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加大 (P<0.01)。 结论    心肌细胞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MitoKCa和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都参与了RPC的心肌保护作用,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但作用结果具有协同性。

    GABA受体对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研究
    顾颖慧,刘永,纵艳艳,张光毅,侯筱宇
    2010, 48(12):  56-61. 
    摘要 ( 1405 )   PDF (1290KB) ( 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以GABA、谷氨酸(Glu)刺激记录GABA受体及Glu受体离子通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IGABA,IGlu),观察GABA对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活性的调控;并以荷包牡丹碱(Bic)抑制IGABA、以SO2-4或葡萄糖酸根(gluconate-)代替Cl-,研究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相同浓度GABA与Glu共给药诱导IGABA+Glu较单独给药诱导电流IGABA与IGlu之和小,该差异随浓度升高而降低;不同浓度GABA对Glu 30μmol/L诱导电流IGlu抑制作用随GABA浓度升高而增强,该抑制作用可以被Bic、SO2-4与gluconate-消除。结论    GABAA受体能抑制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制机制可能与Cl-的通透性有关。

    E-cadherin诱导的卵巢上皮细胞恶变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
    张红1,刘联2,3,董玲玲2,3,杜超3,马春红3,韩丽辉3,黎莉2
    2010, 48(12):  62-66. 
    摘要 ( 1031 )   PDF (819KB) ( 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E-cadherin诱导的卵巢上皮细胞早期恶变模型,并对其生长增殖等生物学行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含人E-cadherin基因CDH1全长cDNA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利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 验证其E-cadherin的表达,然后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     CHO细胞转染CDH1基因后,高度表达E-cadherin蛋白,生长增殖水平显著提高,并具备了恶性细胞特有的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能力。结论    构建了E-cadherin诱导的卵巢上皮细胞恶变模型,为卵巢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不同工况下埋伏牙的位移趋势及牙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靳淑梅1,王旭霞1,3,张丽娜1,任旭升1,2,张君1,3
    2010, 48(12):  67-74. 
    摘要 ( 1040 )   PDF (2785KB) ( 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建立埋伏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埋伏牙的牙周应力,从而为临床上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1例上颌尖牙完全骨埋伏患者,利用螺旋CT技术与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统一坐标系下上颌埋伏尖牙及其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保持牙尖位置不变,调整埋伏牙长轴的倾斜角度,使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的夹角分别为0°、45°和90°。在每个模型埋伏牙牙尖处施加50、100、150g的牵引力,分析比较9种工况下牙周膜等效应力云图和牙齿瞬间位移云图的特点。结果    当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0°),埋伏牙上各点的瞬间位移为沿牵引力方向,趋向于整体移动,牙周组织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牙尖及根尖点处,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牙尖处;当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45°和90°夹角牵引时,埋伏牙趋向于以沿牵引力方向的倾斜移动,旋转中心在牙颈部附近,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牙尖及面向牵引力侧,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牙尖处; 同一种牵引角度下,随着牵引力大小的增加,埋伏牙牙周组织应力值逐渐增加,但应力集中区域变化不明显。结论    当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趋向于整体移动,牙周组织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有利于其牵引;当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不一致时,埋伏牙趋向于倾斜移动,牙周组织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其牵引。较小的牵引力值有利于埋伏牙的牵引。

    660nm激光口腔治疗仪对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价
    马缨卫1,董莉莉1,刘同军1,万军1,侯学元2
    2010, 48(12):  75-77. 
    摘要 ( 1093 )   PDF (352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660nm激光口腔治疗仪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9月本院口腔科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排除重型溃疡)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1 例,对照组60 例。实验组采用660nm激光口腔治疗仪局部照射,对照组局部外涂金达甘油。疗效评价标准采用DP分级法,记录平均溃疡期D、疼痛指数P,按照P-VAS标尺分段法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5、10min和治疗后24h的自发痛、激惹痛,组间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疼痛缓解率在治疗后3min、10min、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60nm激光治疗比药物治疗缓解疼痛起效快、有效持续时间长,能显著缩短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

    复发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其原发灶微卫星杂合型缺失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崔朝阳1,2,潘新良1,王启荣2,韩飞2,梁辉2,于淑东2
    2010, 48(12):  78-81. 
    摘要 ( 1189 )   PDF (411KB) ( 3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在复发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其原发癌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染色体3p、5p和9p上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D3S1234、D5S592、D9s171,利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已复发的31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    3个微卫星标记物LOH发生率分别为48.3%(15/31) ,45.2%(14/31) ,61.3%(19/31)。LOH的检出率与第一次术后至复发时间(复发时间)呈负相关,即检出患者术后复发时间短,未检出患者术后复发时间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可作为喉癌预测术后复发的参考标志,有效指导术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下咽癌中maspin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
    邹纪东1,徐伟1,吕正华1,曹洪源1,王海波1,栾信庸2
    2010, 48(12):  82. 
    摘要 ( 1149 )   PDF (894KB) ( 2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下咽癌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探讨maspin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预后指标的意义。并探讨maspin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对53例下咽癌组织进行maspin染色,分析maspin表达与下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用CD105和LYVE-1标记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分析masp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结果     maspin在下咽癌中的阳性率为47.2%(25/53),在不同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下咽癌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spin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67个月)与表达阴性者(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spin阳性表达的25例下咽癌中,MVD均值为6.56±2.22,LVD均值为10.76±3.37,maspin阴性表达的28例中,MVD均值为8.14±2.46,LVD均值为15.04±4.57。t检验显示,maspin在下咽癌中的表达与MVD和LV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aspin表达降低与下咽癌病理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maspin可能对下咽癌中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起抑制作用。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止凝血系统的检测及意义
    商红1,朱媛媛2,王福芳1,戚向敏3
    2010, 48(12):  86-89. 
    摘要 ( 1074 )   PDF (345KB) ( 2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RAU患者58例,分为轻型阿弗他溃疡(MiAU)组、重型阿弗他溃疡(MjAU)组及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U)组,以5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ACL2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VⅢ活性(FVⅢ:C)、蛋白C抗原(PC:Ag)、总蛋白S抗原(TPS:A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抗原(PAI-1:Ag)、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    RAU患者PC:Ag、TPS:Ag、PAI-1:Ag、D-Dime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t-PA:A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jAU组PC:Ag低于MiAU组(P<0.05);MiAU组FVⅢ: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jAU组FVⅢ:C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U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而FVⅢ:C、PC:Ag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超纯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影响
    王尊松1,张瑞凤2,许冬梅1,崔美玉1
    2010, 48(12):  90-93. 
    摘要 ( 1584 )   PDF (358KB) ( 3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随机分为普通透析液组和超纯透析液组,每组35例,评价影响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的相关因素,观察透析1年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ERI的差异。结果     ERI分别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59,P<0.05) ,与甲状旁腺激素(iPTH)呈正相关(r=0.316,P<0.05),与标准化蛋白代谢分解率(nPCR)呈负相关(r =-0.307,P<0.05);以ER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ERI的独立影响因素(R2 = 0.699, P<0.001);随访1年后两组间hs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2.74)mg/L vs (3.77±2.19)mg/L,P<0.05],超纯透析液组ERI有明显改善(1.10±0.53 vs 1.64±0.71, P<0.01)。结论    hs-CRP、血清白蛋白、nPCR和iPTH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的相关因素;hs-CRP升高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超纯透析液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估算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尿素清除指数的研究
    隋准,王梅
    2010, 48(12):  94. 
    摘要 ( 1593 )   PDF (432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与取血法检测尿素清除指数(Kt/V)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由在线尿素清除率推导Kt/V的计算公式。方法     测定74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与取血法Kt/V值。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与取血法Kt/V值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临床参数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临床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这种比例关系建立由在线尿素清除率推导Kt/V的计算公式。结果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的Kt/V值比传统取血法计算的spKt/V值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90,P<0.001),通过建立影响Kt/V值临床参数的回归方程,在线尿素清除率的计算可以推导出Kt/V值。 结论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与取血法Kt/V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应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估算取血法Kt/V值。

    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武广平,厉波,曹勇
    2010, 48(12):  97-99. 
    摘要 ( 1263 )   PDF (339KB) ( 2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5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常规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    肿瘤完全切除,操作时间15~60min,平均30min,无膀胱穿孔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5例复发(9.6%),再行钬激光治疗。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切割精确,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增生患者PKRP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王建军,赵作辉,孙波,姜亭起,李顺来,王万利,董港,王新胜
    2010, 48(12):  100-103. 
    摘要 ( 1288 )   PDF (382KB) ( 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在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行PKRP的BPH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PKRP组),同期入院非手术治疗男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动态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发色底物法测定50例BPH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指数(PAg)、血小板粘附指数(PA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的血流速度(Vpop、Vfem)。结果    BPH患者术后Pag、 PAd 、vWF、 F1+2、TAT、 D-D升高,AT-Ⅲ、PC降低,Plt、 Fbg、 PAI-1先降低后升高,tPA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pop、Vfem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范月莲,马玉燕,贾雪芹,田美荣,郭艳艳
    2010, 48(12):  104-107. 
    摘要 ( 1221 )   PDF (347KB) ( 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h17、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30例及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对照组)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和与Th17表达相关的细胞因子孤儿核受体RORc、IL-17及与调节Th17、Treg细胞发育和功能相关的IL-23、IL-27及 IL-27受体mRNA的表达量。结果      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与Th17表达相关的细胞因子RORc、IL17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IL-23、IL-27、IL-27受体表达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在子痫前期中均有明显变化,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CT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马景和1,马晓春1,王涛1,郎明磊1,王伟国2,许道洲3,隆海滨1
    2010, 48(12):  108-112. 
    摘要 ( 1300 )   PDF (1045KB) ( 3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7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质量浓度为30~40μg/mL, 剂量为5~10mL,疼痛复制反应阳性66例(91.67%)。结果    随访7~54个月,平均20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VAS评分较术前下降50.36±2.32(P<0.01), ODI评分下降42.23±5.38(P<0.01)。优良率90.28%(65/72),有效率100%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臭氧气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注射臭氧的CT表现近似椎间盘造影。

    脑脊液双向电泳中去除高丰度蛋白技术的研究
    李芸,杨明冲,刘师莲
    2010, 48(12):  113. 
    摘要 ( 1397 )   PDF (1164KB) ( 2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去除脑脊液高丰度蛋白的方法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超滤法浓缩脑脊液样品至适当体积,用商业化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gG)去除试剂盒处理,得到含低丰度蛋白的脑脊液,再用丙酮沉淀法除盐并进行二维凝胶电泳(2-DE)分析和2-DE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此法可有效去除脑脊液中的白蛋白和IgG,2DE图谱分析显示,去除高丰度蛋白后脑脊液低丰度蛋白富集明显,与2-DE Western blot结果对比,四连接素的三个不同片段去除高丰度蛋白后可全部显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脑脊液高丰度蛋白去除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双向电泳中低丰度蛋白的检出。

    颅脑外伤后假性动脉瘤致反复鼻出血的介入治疗
    葛明旭1, 孔大伟1,滕宏涛1,孙平1,庞琦2
    2010, 48(12):  117-119. 
    摘要 ( 1111 )   PDF (558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后反复鼻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颅脑外伤后反复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10例用可脱性球囊栓塞,7例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1例因球囊反复栓塞时破裂,改行孤立术。结果    8例可脱性球囊一次栓塞成功,保留颈内动脉通畅。2例用2枚球囊连同颈内动脉一起闭塞。6例用GDC栓塞,保留颈内动脉通畅。1例上颌动脉假性动脉瘤用GDC 闭塞供血动脉。1例改行孤立术后拔除填塞纱条未再出血。17例介入治疗成功者即刻脑血管造影,均显示瘘口及假性动脉瘤消失。随诊1~5年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      介入性治疗颅脑外伤后反复鼻出血效果可靠,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无条件行介入治疗时,采用孤立手术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黄芪多糖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致伤血管内皮细胞 TLR4、NF-κB表达的影响
    张竞之1,陈利国2,胡小勤3,贾会欣4
    2010, 48(12):  120. 
    摘要 ( 1196 )   PDF (541KB) ( 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10%的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24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APS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HUVEC-C TLR4表达(24h)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2h),PCR法检测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TLR4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清作用24h后,高血压病组TLR4 mRNA的表达较健康组增高(P<0.01)。APS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LPS诱导的TLR4 mRNA高表达,抑制LPS诱导的TLR4蛋白高表达和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 P<0.01, P<0.001)。结论     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APS可通过抑制其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胱抑素C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组织蛋白酶S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王群1, 杜贻萌2, 董兆强2, 刘玉胜2, 鹿庆华2
    2010, 48(12):  124. 
    摘要 ( 1072 )   PDF (827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胱抑素C(CysC)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中组织蛋白酶S (CatS)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ASMC为空白对照组, 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CysC高表达质粒转染(CysC高表达组)及小干扰RNA(siRNA)分别干扰CysC (干扰组) 0、12、24、48、72h后CatS的表达;ELISA法测定空白对照组、CysC高表达24h组和48h组、干扰48h组和72h组中Ⅰ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ysC高表达组中CatS的表达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干扰时间延长,干扰组中CatS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Ⅰ型胶原含量在各组虽有轻微增加或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和FN含量在CysC高表达24h组和48h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LN含量在干扰72h组明显减少,FN含量在干扰48h组和72h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      正常ASMC中CatS表达极少;CysC和CatS在ASM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CysC和CatS的平衡关系对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Ⅰ型胶原的影响不明显。

    Survivin检测在肺肿瘤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郝可可1,朱际平2,于力克1
    2010, 48(12):  129-133. 
    摘要 ( 1137 )   PDF (451KB) ( 1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胸水中Survivin含量测定对肺肿瘤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肿瘤伴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作为肿瘤组,以87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为结核组。以ELISA法检测2组胸水中的Survivin含量,同时检测胸水中CEA、NSE、CYFRA21-1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胸水Survivin的含量为(52.290±41.421 )pg/mL,与结核组胸水Survivin的含量(17.286±16.734 )pg/mL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敏感性高于胸水CEA、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论     胸水中Survivin检测可作为肺肿瘤所致胸腔积液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血清CYFRA21-1、NSE和CEA在肺癌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上官红1,肖伟1,董亮1,李玉1,田辉2,郑天郢3
    2010, 48(12):  134-137. 
    摘要 ( 4051 )   PDF (532KB) ( 4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在肺癌的早期诊断、肿瘤发展预测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对6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3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进行血清CYFRA 21-1、NSE和CEA水平的检测,并分析CYFRA 21-1、NSE和CEA与肺癌TNM分期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期与CYFRA 21-1、NSE 和 CEA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肺良性病组和健康组相比,肺癌组血清CYFRA21-1、NSE和CEA水平明显升高(P<0.01),非小细胞肺癌的CYFRA21-1敏感度最高(78.72%),小细胞肺癌NSE敏感度最高(91.23%),与TMN分期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性(P<0.0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NSE和CEA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该三项指标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断、肿瘤发展预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人格特质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赵蕾1,焦志安2, 陈伊莎3,赵国庆2
    2010, 48(12):  138-142. 
    摘要 ( 1151 )   PDF (367KB) ( 1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NEO个性问卷对72例抑郁症患者和67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病例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治疗前后评估病例组的抑郁严重程度。结果      抑郁症患者在多个人格维度和特质层面上与正常对照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抑郁严重程度与N1显著相关(r=0.415)。在NEO个性问卷中N1、N3、C、C3与抑郁症患者治疗8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明显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人格特质有明显差异。人格特质可以预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
    郗德凤,王希峰,苏冠民,李琳,杨燕,邵丽华
    2010, 48(12):  142-145. 
    摘要 ( 1347 )   PDF (644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测定大鼠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方法。方法     肝组织在冰浴条件下匀浆后经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在硼酸缓冲液中与荧光剂4-氟-7硝基-2,1,3-苯并氧杂恶二唑(NBD-F)进行衍生化反应。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3∶77, 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70nm,进样量1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0.200~1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n=5),最低检测限为0.0400μg/mL(S/N=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2%~104.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1%~4.6%,日间标准偏差为1.9%~7.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合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测定。

    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赵丽1,温红玲1,侯霄煜2,蒲双双1,宋艳艳1,许洪芝1,李凤琴3
    2010, 48(12):  146-149. 
    摘要 ( 1157 )   PDF (459KB) ( 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小剂量长周期的免疫方案,以DON-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物免疫雌性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McAb,对抗体分泌阳性的细胞株进行克隆化,直至抗体阳性率100%,用竞争抑制ELISA法进一步检测McAb的特异性,腹水诱生法制备大量McAb,并用饱和硫酸铵对其进行纯化,用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对该McAb亚类进行鉴定,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含量,ELISA检测McAb的滴度、参考工作稀释度和亲和常数。结果     DON-BSA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效价为1∶256000,与BSA有强烈的交叉反应。细胞融合后,ELISA筛选抗体分泌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经3轮克隆化,建立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DON-BSA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G5,腹水诱生法制备了大量的McAb。该McAb属IgG1,IgG含量为6.06g/L,抗体滴度为1∶500000,参考工作稀释度为1∶64000,抗体亲和常数为1.62×109。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测得校正曲线线性范围9.8~10000ng/mL,线性方程Y=-0.2726X+0.2259(r=0.9309)。结论      获得了分泌抗DON-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该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制备高质量国产DON-ELISA检测试剂盒。

    明矾对大鼠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的影响
    李玉彩,刘萍,贾晓静,张贝贝,曹胜楠
    2010, 48(12):  150-152. 
    摘要 ( 1028 )   PDF (339KB) ( 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明矾对大鼠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4组,低、中、高组大鼠饲料中分别加入明矾1457、2914、4371mg/kg,染毒30d,测定大鼠脑组织中MAO活力、AChE活力及ACh含量。结果     随着饲喂明矾量的增加,各剂量组大鼠脑系数逐渐升高,中、高剂量组脑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MAO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AChE活力呈上升趋势,中、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AC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明矾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鼠脑组织中MAO、AChE活力及ACh含量,损伤大鼠脑神经系统。

    大蒜油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预防作用
    李阳,闫捷,付强强,赵盛,张翠丽,于丽华,谢克勤
    2010, 48(12):  153-157. 
    摘要 ( 1230 )   PDF (1052KB) ( 3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蒜油 (GO) 对环磷酰胺(CP)化疗荷瘤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Model组)、CP组、25μg/g GO+CP组(GO1+CP组)和50μg/g GO+CP组(GO2+CP组),共4组。右侧腋窝下接种H22瘤细胞,连续给药13d 。观测体质量、瘤重、脾重、脾结节计数、外周血象、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变化。结果      与Model组相比,CP组瘤重减少60.5%(P<0.05),白细胞计数降低65.9%(P<0.05),脾脏指数、脾结节计数、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降低了34.8%,63.1%,50.1%,64.3%(P<0.05),骨髓微核率升高到40.2‰(P<0.05)。GO1+CP组和GO2+CP组抑瘤率分别为58.1%、62.0%,与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P组比较,GO2+CP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脾脏指数、脾结节计数、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升高了60.0%,161.3%,39.7%,140%(P<0.05),其骨髓微核率降低至28.6‰(P<0.05)。结论      大蒜油在保证环磷酰胺抑瘤作用下,可明显减轻白细胞减少症等化疗副作用。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且无颗粒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阎树昕1,宋贞荣2,李克成3
    2010, 48(12):  158-159. 
    摘要 ( 989 )   PDF (571KB) ( 1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1例报道
    杨洪乐,胡蕊,杨丽妙,李伟皓
    2010, 48(12):  160-161. 
    摘要 ( 920 )   PDF (274KB) ( 2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超早期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研究
    展如才1, 李淑云2, 张合林1
    2010, 48(12):  162-164. 
    摘要 ( 876 )   PDF (420KB) ( 1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