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16
      
    论文
    二甲双胍对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II受体1表达的影响
    张栩1,于文2,王孝勇1,管庆波1,赵家军1
    2010, 48(11):  1. 
    摘要 ( 1280 )   PDF (862KB) ( 3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内皮细胞1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检测内皮细胞AT1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AMPKα)、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应用激光共聚焦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 在细胞核内变化,比色法测定各组内皮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应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观察I-κB 、AMPKα的作用。结果    二甲双胍显著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AT1R的蛋白表达(P<0.01),显著降低IκB的磷酸化(P<0.01),同时二甲双胍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培养液LDH活性(P<0.01),而AMPKαSiRNA干预后,二甲双胍对内皮细胞AT1R的影响作用显著减弱(P<0.01)。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促使AMPKα磷酸化,激活AMPKα信号通路,抑制NF-κB活化和内皮细胞AT1R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发挥其对心血管的有益作用。

    2型糖尿病危险评分表筛查效果及其协变量因素的ROC分析
    王孝勇1,李士雪2,孙秀彬2,乔青3,逄增昌4,张栩1
    2010, 48(11):  7-11. 
    摘要 ( 1068 )   PDF (548KB) ( 3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评价2型糖尿病危险评分表(Score)筛查无症状糖尿病人群的效果,并评价年龄和性别等协变量因素对Score筛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2006年青岛糖尿病预防计划中的4070名受试者的横断面调查资料,所有受试者均填写Score,并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以确诊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使用Score累计得分筛查无症状糖尿病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然后基于协变量ROC 模型,将Score转化为有序变量,分别以其为因变量,以是否为糖尿病、年龄和性别及其交互作用项为协变量拟合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AUC,评价年龄和性别对Score筛查糖尿病效果的影响。 结果    Score筛查无症状糖尿病人群的灵敏度为0.62,特异度为0.62,AUC为0.67;年龄和性别等协变量因素对Score筛查效果的影响为低年龄组大于高年龄组,女性大于男性,即Score用于筛查无症状糖尿病人群的效果为低年龄组优于高年龄组,女性优于男性。 结论    Score是筛查无症状糖尿病人群简单有效的方法; Score制定和使用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等协变量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筛查效能。

    不同血糖切点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老年人群代谢特征及胰岛素抵抗比较
    付方明1,2,董晓林1,2,王少莲1,2,陈丽1
    2010, 48(11):  12-15. 
    摘要 ( 1156 )   PDF (358KB) ( 4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切点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老年人群的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空腹血糖(FPG)<7.0mmol/L的830名非糖尿病健康查体者,根据FPG水平分为3组:正常糖代谢组510例:FPG<5.6mmol/L ;新增人群(IFG1)组167例:5.6mmol/L ≤FPG<6.1mmol/L;原人群(IFG2)组153例: 6.1mmol/L ≤FPG<7.0mmol/L。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同时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OGTT 2h胰岛素(P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 B细胞功能指数(HOMA-B)。Logistic回归分析IFG1、IFG2发生餐后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结果    与正常糖代谢组相比,IFG两组患者年龄、血压、BMI、WHR、TC、TG 、LDL-C、FPG、2hPG和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C与HOMAB水平显著降低 (P<0.05)。IFG2组的2hPG明显高于IFG1组(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HOMAIR明显升高(P<0.05);HOMA-B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IFG1组相比,IFG2组发生餐后高血糖及MS的风险明显升高。结论    老年IFG人群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及胰岛素的抵抗,促进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IFG2人群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更严重,与餐后高血糖及MS的关系更为密切。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者胰岛α、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变化
    何俊1,乔宗星2,孙晓辉3,王颜刚3
    2010, 48(11):  16-19. 
    摘要 ( 1087 )   PDF (377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糖耐量亲属的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40例为观察组(FH+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55例为对照组(FH-组),分别采用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及服糖后2h血糖(P2hBG),改良比色法测游离脂肪酸(FFA),化学发光法测胰岛素(INS),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胰高血糖素(GC),相应方法测定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in INS与GC的变化,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结果    ①两组INS与GC均于2min达分泌峰值,4min开始下降; ②与FH-组相比, FH+组P2hBG、FINS、HOMA-IR及FFA显著升高(P<0.05);INS峰倍数明显下降(P<0.05);但空腹GC和峰值倍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③相关结果分析显示:INS第一时相分泌峰倍数与P2hBG和FFA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4,0.356,P均<0.05)。结论    遗传背景下,2型糖尿病发生主要源于β细胞的功能下降。胰岛素峰倍数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

    Tribble 3在高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中的作用
    唐梦熊1,2,吕瑞娟1,2,钟明2,3,张运2,3,张薇2,3,陈玉国1,2
    2010, 48(11):  20. 
    摘要 ( 997 )   PDF (370KB) ( 4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ribble 3(TRIB3)在高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胶原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和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TRIB3 mRNA及Ⅰ型前胶原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化学合成针对大鼠TRIB3的siRNA,转染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观察高糖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型前胶原的变化。结果     高糖不仅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质表达,而且增加TRIB3 mRNA的表达(P<0.01);TRIB3 siRNA抑制TRIB3的表达后,高糖促进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作用下降(P均<0.01)。结论   TRIB3参与了高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免疫原性改变的实验研究
    古彦铮1,3,蔡燕2,倪莉2,黄晨2,杨惠林2,3,张学光1,3,施勤2,3
    2010, 48(11):  24-28. 
    摘要 ( 1253 )   PDF (1597KB) ( 4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免疫原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体外培养BMSCs,经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鉴定后诱导成软骨样细胞,用流式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将未分化的BMSCs及诱导后的成软骨样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采用3H-TdR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人BMSCs不表达或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3、CD86,抑制T细胞增殖;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上调表达CD28、CD80、CD83、CD86,并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      人BMSCs对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增强,促进T细胞增殖。

    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ZIP10的构建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中其他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郭鲁1,胡晓燕1,蒋雅丽1,徐同福1,王品2,李铭2,张莲英1
    2010, 48(11):  29-32. 
    摘要 ( 1064 )   PDF (842KB) ( 2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pEGFP-N1-ZIP10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ZIP10过表达对其他锌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从外周血经 RT-PCR扩增ZIP10 cDNA序列,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中,pEGFP-N1-ZIP10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RT-PCR检测ZIP10的表达及其他锌转运体ZnT1、ZIP1、ZIP6等表达的变化。结果    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片段大小、方向均正确,转染MCF-7和MDA-MB-231细胞,RT-PCR检测到ZIP10在mRNA水平过表达,并发现使ZIP1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ZIP10,并在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瞬时表达成功,转染后使细胞中ZIP1的表达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ZIP10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致敏绵羊红细胞在EV71细胞嗜性研究中的应用
    李志会,李鹏,宋楠楠,岳盈盈,纪璇,赵元昊,孟红
    2010, 48(11):  33. 
    摘要 ( 1208 )   PDF (1345KB) ( 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致敏绵羊红细胞为工具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细胞嗜性,并探讨传代培养细胞表面EV71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EV71致敏的绵羊红细胞与传代培养细胞作用,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培养细胞吸附致敏绵羊红细胞的情况,分析EV71的细胞嗜性,并探讨培养细胞表面EV7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EV71致敏绵羊红细胞能吸附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的细胞表面,并且胰酶能破坏MA104的吸附功能,对Hep-2却无影响,而狗肾细胞(MDCK)与EV71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未见吸附现象,这与病毒直接感染细胞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能直接、有效地反映病毒的细胞嗜性及培养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的表达情况,在病毒学尤其是病毒受体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小鼠Tim-3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Tim-3的构建
    孟静1,刘晓立2,郭春3,马春红3
    2010, 48(11):  37-40. 
    摘要 ( 1200 )   PDF (560KB) ( 4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小鼠Tim-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黑色素瘤细胞系B16中表达小鼠TIM-3。方法    以脾细胞RNA为模板,逆转录PCR扩增鼠Tim-3编码区基因,T-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构建重组质粒pTARGET-Tim-3,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以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验证Tim-3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利用酶切和测序的方法,筛选、鉴定pTARGET-Tim-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证实TIM-3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Tim-3真核表达载体, Tim-3在转染的小鼠B16细胞系中高表达。

    人硫氧还蛋白-1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石岩岩1,丁士刚1,蒋素贞2,鲁凤民2,张静1,刘琳娜1,王晔1
    2010, 48(11):  41-45. 
    摘要 ( 1045 )   PDF (1309KB) ( 3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克隆人硫氧还蛋白-1(human thioredoxin-1, hTrx1)基因,并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系BCG823、MNK45的总RNA为模板,设计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扩增hTrx1编码蛋白的cDNA片段,连接至EZ-T载体,形成EZ-T-hTrx1。对EZ-T-hTrx1进行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连接至pcDNA3.1myc-His,形成pcDNA3.1myc-His-hTrx1,并进行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    双酶切鉴定显示hTrx1 cDNA成功连入pcDNA3.1myc-His质粒;测序结果显示目的片段连入质粒,且与GenBank(NM003329)完全一致。该实验成功构建出含hTrx1的重组载体pcDNA3.1myc-His-hTrx1。结论    hTrx1基因的克隆以及重组载体pcDNA3.1myc-His-hTrx1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探讨hTrx1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步长脑心通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赵清1,2,杨丽玲1, 杜怡峰1
    2010, 48(11):  46-49. 
    摘要 ( 1242 )   PDF (1256KB) ( 3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脑心通治疗组各10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6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差异,并通过TUNEL、尼氏染色检测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脑心通治疗组CD68、TUNEL、尼氏阳性细胞数及IL-1β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心通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进而阻断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结构nNOS、iNOS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陈立光1,刘滨2,范海涛2,贾践博2,庞琦2
    2010, 48(11):  50-53. 
    摘要 ( 1080 )   PDF (936KB) ( 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结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立大鼠SE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在2h、6h、3d及7d不同时相点检测大鼠海马nNOS、iNOS 及活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大鼠海马nNOS的蛋白表达在SE后2h开始迅速增高,在6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但在3、7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iNOS蛋白的表达在SE后6h时开始持续增高(P<0.01),并在7d时达到高峰(P<0.01)。活化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3d开始增高(P<0.01),7d时达到高峰(P<0.01)。 结论    大鼠在SE后海马的nNOS、iNOS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一氧化氮合酶的反应产物一氧化氮可能与癫痫发作后海马结构内的神经元受损有关,而神经元受损与凋亡之间的关系亦密不可分。

    CD3+CD16+CD56+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与移植肾免疫状态的关系
    鲜万华1,田军1,关广聚2,毕正3,崔先泉1,孙怀斌1,李恩刚1,彭志国1,耿丽娜1
    2010, 48(11):  54-57. 
    摘要 ( 2824 )   PDF (375KB) ( 4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CD3+CD16+CD56+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移植肾免疫状态的关系,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不同的血药浓度下NKT细胞的水平。 方法    将92例肾移植患者根据CNI血药浓度水平及有无排斥反应分为3组:正常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A组,58例)、低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B组,8例)、排斥组(C组,26例),1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自然杀伤(NK)和CD3+CD16+CD56+NKT细胞及人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水平。结果    A、B、C、D组CD3+CD16+CD56+NKT细胞的百分数分别是(4.29±2.57)%、(4.31±2.08)%、(1.23±1.06)%、(3.98±2.26)%。A、B组与D组比较,NKT细胞百分数、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无差异,HLA抗体阳性比率无显著升高;C组NKT细胞的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NK细胞、CD4+/CD8+均显著高于D组(P<0.05),HLA抗体阳性比率显著升高。结论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NKT细胞低表达,出现HLA抗体;无排斥反应时NKT细胞表达正常,不受低血药浓度的影响。CD3+CD16+CD56+NKT细胞在抑制移植肾免疫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低分子肝素对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影响
    孙林林,石军 郝菁华,任万华
    2010, 48(11):  58-62. 
    摘要 ( 1133 )   PDF (1407KB) ( 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10),模型组喂以高脂饮食共8周;其余20只在高脂饮食8周后分为低分子肝素低剂量治疗组(n=10),在继续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50IU/(kg·d)];低分子肝素高剂量治疗组(n=10),在继续高脂饲料喂养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200IU/(kg·d)],共治疗2周。结果    低分子肝素高剂量组[200IU/(kg·d)]在抑制肝脏慢性炎症、防止肝脏脂质堆积方面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组[50IU/(kg·d)]作用不如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能够抑制肝脏慢性炎症的发生,调节脂质在肝脏中的堆积,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且其作用效果与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血脂,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

    RNA干扰对小鼠结肠癌细胞VEGF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马岚青1,郭永章2,张洪斌2,珠珠2,陈明清3,段丽平1
    2010, 48(11):  63-69. 
    摘要 ( 1077 )   PDF (1012KB) ( 3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构建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特异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质粒,研究该质粒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对CT-26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结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① 筛选、设计、合成3段VEGF mRNA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片段,构建siRNA表达质粒,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② CT-26细胞分为转染重组质粒V1组、V2组、V3组、Lipofectamine组(Lp组)、空白细胞组(c组)、Scrambled组(Nc组),脂质体法基因转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VEGF荧光强度法检测siRNA沉默VEGF表达的效率,应用MTT比色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siRNA阻断VEGF基因表达对CT-2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 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Silencer4.1 CMV neoVEGF1/ VEGF2/ VEGF3siRNA,并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完全正确。② V1、V2、V3组CT26细胞VEGF表达较Lp组、c组、Nc组明显下降(P<0.01),且V1、V2基因沉默效率优于V3(P<0.05)。③ V1、V2、V3组肿瘤细胞生长较Lp组、c组、Nc组被明显抑制 (P<0.01),又以V1、V2组为明显(P<0.05 vs V3);④ V1、V2组G0/G1期细胞比例较V3组、Lp组、c组、Nc组增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 (P<0.05)。结论    ① 应用表达载体法成功构建VEGF基因特异的siRNA干扰表达体系pSilencer4.1 CMV neoVEGF1/ VEGF2/ VEGF3siRNA。②  重组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小鼠结肠癌细胞后能显著地发挥基因沉默效应。

    丁酸钠对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及ICAM-1表达的影响
    李万全1,朱晓林2,于成功2
    2010, 48(11):  70. 
    摘要 ( 946 )   PDF (718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HT-29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并检测丁酸钠对HT-29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丁酸钠影响结肠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MTT法观察丁酸钠对HT-29细胞增殖活力的效应;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丁酸钠对HT-29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    丁酸钠能够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提高G0/G1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并诱导HT-29细胞凋亡,且这些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丁酸钠还能够显著下调HT-29细胞表面ICAM-1的相对表达量。结论    丁酸钠具有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遏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及下调HT-29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有关。

    核因子κB的小干扰RNA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孟祥斌1,毕研文1,冯进波2,张建平3,岳韦名4,宋光民1,孙文宇1
    2010, 48(11):  74-80. 
    摘要 ( 956 )   PDF (1499KB) ( 2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相应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n=10);自体静脉移植组(B组,n=18);空载体组(阴性质粒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移植静脉,C组,n=26)和基因转染组(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自体移植静脉,D组,n=26)。B、C及D组需制作大鼠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每组4个时点( 3,7,14,21d),相应时间点取移植静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R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B、C和D组移植静脉血管桥均出现内膜增生变厚,新生内膜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术后3d,B组和C组 MCP-1 mRNA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但D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7d,B、C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D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NF-κB的基因表达产物和MCP-1mRNA、TNF-αmRNA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自体静脉移植术后新生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呈动态变化。转染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可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MCP-1及TNF-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VSMC增殖,减轻再狭窄。

    氯化锌和络合锌对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刘振军1,曹珺1,付军2,崔晞3
    2010, 48(11):  81-83. 
    摘要 ( 1121 )   PDF (470KB) ( 2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氯化锌(ZnCl2)和络合锌(Zn-EDTA)对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尾部建立鳞状表皮模型,将雄性小鼠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ZnCl2低、中、高剂量组,ZnEDT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2d。末次给药次日处死小鼠,制作小鼠尾部皮肤鳞状表皮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鼠尾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ZnCl2和Zn-EDTA均可明显促进小鼠尾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5),与阳性对照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nCl2及Zn-EDTA具有促进小鼠尾部皮肤鳞片角化的作用。 

    新生鼠反复低血糖引起神经元变性的动态观察
    周冬1,钱静2,常红3,李福海1,孙若鹏1
    2010, 48(11):  84. 
    摘要 ( 1452 )   PDF (1651KB) ( 4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新生鼠低血糖脑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变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16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素诱导短时间低血糖组(INS-S组,n=40)、胰岛素诱导长时间低血糖组(INS-P组,n=40)、饥饿组(FAS组,n=40)和对照组(CON组,n=40)。在大鼠出生后第2、4、6天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15U/kg)和饥饿的手段,诱导新生鼠低血糖;在生后第6天诱导低血糖后2h、6h、1d、3d、7d和14d采用Fluoro-Jade B(FJB)染色法观察7个脑区变性神经元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特异性神经核抗原(NeuN)荧光免疫双标对FJB阳性细胞进行细胞类型鉴定。结果     INS-S组、FAS组和CON组新生大鼠各脑区各时间点均未见FJB阳性细胞,而INS-P组在旁矢状面、梨状皮层、海马齿状回、丘脑和下丘脑可见大量的FJB阳性细胞,并同时显示NeuN免疫源性。结论     胰岛素(15U/kg)皮下注射可建立稳定可靠的新生鼠低血糖脑损伤模型。新生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可引起广泛的神经元变性,皮层、丘脑、下丘脑和海马齿状回对低血糖损害更为敏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尿肌酐比与股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马伟红1,2,卜培莉2,王秀玲2,刘榕2,刘军妮2,李昌军2
    2010, 48(11):  90. 
    摘要 ( 1096 )   PDF (551KB) ( 6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股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将128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35)、高血压非蛋白尿组(A组,n= 50)和高血压蛋白尿组(B组,n=43),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素氮(BU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等指标;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股动脉(CFA)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速度(EDV)、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并计算股动脉僵硬度、紧张度及扩张度;应用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颈-股动脉波传播速度(cfPWV)。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ACR、cfPWV、股动脉僵硬度均升高(P<0.05); B组股动脉的紧张度及扩张度降低(P<0.01);ACR与cfPWV、僵硬度呈正相关(P<0.01),与紧张度及扩张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R、cf-PWV及股动脉僵硬度可作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无创性敏感指标。

    304例Rh阴性孕产妇的RhD同种免疫分析
    郭伟1,徐群2,邵超鹏3
    2010, 48(11):  94-97. 
    摘要 ( 1417 )   PDF (343KB) ( 3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304例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发生情况,探讨RhD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立正确的围产期孕妇RhD新生儿溶血病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ABO及RhD抗原鉴定。对RhD抗原鉴定为阴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Rh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RhCcEe表型的血清学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并采用PCRSSP方法确定是否为Del型。结果     3975例孕产妇标本中,304例为RhD阴性,其中29例产生抗D抗体,夫妇ABO血型相合24例(82.76%),不合5例(17.24%)。本组调查中Rh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比例为9.54%(29/304)。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29例产生抗D的Rh阴性孕产妇均排除Del表型。 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Del型孕产妇产生抗D概率较低。应及时、定期监测RhD阴性围产期孕妇的抗D水平。对已产生抗D抗体的孕妇,密切监测其抗D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在复杂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张元凯,刘培来,李德强,李明
    2010, 48(11):  98. 
    摘要 ( 1114 )   PDF (1176KB) ( 3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在复杂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6例合并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固定,辅以寰枢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复位及即刻稳定性良好,随访观察寰枢椎骨性融合良好,无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的情况,无寰枢椎以外颈椎节段椎间骨性连接。结论    在合并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的寰枢椎脱位中,应用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固定技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男性食管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张好1,周英智2,刁玉涛3,李会庆3,周瑞雪4,赵德利4,雷复华4
    2010, 48(11):  102-105. 
    摘要 ( 1138 )   PDF (343KB) ( 2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肥城市男性食管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肥城市一食管癌高发乡镇40~69岁队列人群中,采用染色内镜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确诊男性食管癌64例,另选取肥城市人民医院男性食管癌住院患者116例,将其作为病例组;选取内镜检查正常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等与食管癌的关联,以OR及95%CI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     将年龄和文化水平作为调整因素,未发现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癌有统计学关联;以吸烟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吸烟指数<550和≥550的OR分别为1.552(95%CI 为0.844~2.851)、2.273(95%CI 为1.248~4.142);以饮酒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饮酒指数<130和≥130的OR分别为2.887 (95%CI 为1.468~5.679)、3.281 (95%CI 为1.780~6.045);以不吸烟+不饮酒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吸烟+饮酒的OR为2.907 (95%CI 为1.372~6.162)。结论    吸烟、饮酒是男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二者共同暴露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食管癌高发区,应提倡戒烟戒酒,以减少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三维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吕艳锋,王建新,李涛,丁克,贝绍生,禹化龙
    2010, 48(11):  106. 
    摘要 ( 1233 )   PDF (798KB) ( 3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在定位肛周感染性疾病中内口、瘘管走形、脓腔位置、隐匿灶的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检查175例患者,其中肛瘘127例,肛周脓肿48例,根据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内口定位、瘘管走行追踪及检测脓腔位置、隐匿灶。结果    定位内口151例,准确率达86.3%(151/175);定位瘘管一条者90例,瘘管两条者37例;检测到55个脓肿病灶,其中皮下脓肿9例,黏膜下脓肿3例,黏膜皮下脓肿4例;低位肌间脓肿16例,高位肌间脓肿11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例,盆腔间隙脓肿2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应用三维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肛周感染性疾病,能够准确定位内口、显示瘘管走行,有效检测脓腔位置及隐匿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

    血清钠与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关系
    张俊勇1,蒯京华1,秦成勇1,李玮2
    2010, 48(11):  109-112. 
    摘要 ( 955 )   PDF (512KB) ( 2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特点及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血清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登记和随访。分析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与不同血清钠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血清钠浓度内病死率。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析不同MELD值之间血清钠特点。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467例患者中,低钠血症(<135mmol/L)的发生率为50.54%。在低钠血症患者中,除消化道出血外,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血清钠浓度≥135mmol/L的患者,经过χ2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钠浓度≤125mmol/L时,大量腹水的发生率为88.24%,明显高于125mmol/L<血清钠<135mmol/L和血清钠≥135mmol/L时大量腹水的发生率(P=0.000)。患者病死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通过KaplanMeier分析,血清钠浓度≤125mmol/L、(125~135)mmol/L和≥135mmol/L三个级别之间的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Cox回归分析得出,血清钠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P=0.000)。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之间有密切联系,低钠血症可以作为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影响的比较
    杨琳红,王珺,陈文靖,李家曌
    2010, 48(11):  113. 
    摘要 ( 1304 )   PDF (379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长期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SC)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单药吸入糖皮质激素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1组吸入沙莫特罗/氟替卡松,治疗2组吸入福莫特罗,治疗3组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按需应用氨荼碱、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24个月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0%)、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果     各治疗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6个月后各治疗组FEV1.0%、TGFβ、TNF-α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1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但治疗24个月较12个月未见继续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4组患者的PaO2 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联合吸入ISC+LABA、单一吸入ISC或LABA均可以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TGF-β、血清TNF-α的浓度。联合吸入ISC+LABA较单一吸入ISC或LABA效果更显著。

    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5例预后分析
    冯锐1,张海霞2,李红梅3
    2010, 48(11):  117-120. 
    摘要 ( 1066 )   PDF (334KB) ( 2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术前临床指标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75例(男11例,女64例)脾切除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病程、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目、脾脏大小、激素治疗效果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各项因素与脾切除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75例中显效42例(56.0%),良效18例(24.0%),进步9例(12.0%),无效6例(8%),8例术后复发。有效率(显效+良效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80.0%;男、女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8%(9/11)、79.7%(51/64),(P>0.05);脾脏肿大、无肿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3%、77.8%(P>0.05);40岁以下、40岁以上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4%、70.4% (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无效患者的脾切除有效率分别为85.2%、66.7% (P<0.05);骨髓巨核细胞密度≥(7~35)个/(3cm×1.5cm) 、< (7~35)个/(3cm×1.5cm)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7%、63.2%(P<0.05); 术前血小板计数>20×109个/L、<20×109个/L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6.0%、68.0%(P<0.05);病程6个月以下、6个月以上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4.5%、64.7%(P<0.05)。结论     性别、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无关;年龄、病程、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与脾切除术疗效的预测有明显相关性。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张蓓1, 2,闫莉2,周婷2,荣风年2
    2010, 48(11):  121. 
    摘要 ( 1079 )   PDF (460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回输体外培养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取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诱导出CIK细胞,将CIK细胞回输给患者,对比其回输前及回输后2个月的免疫功能、血清CA-125值、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回输后,外周血CD4+/CD8+比值增加(P<0.05), CD3-CD16+CD56+ 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P<0.05), CD4+CD25+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P<0.05);5例患者血清CA-125值下降;1例患者卡氏评分上升;5例患者自觉有临床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回输不良反应。结论    回输自体CIK细胞对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济南市售小米和玉米中赭曲霉素A污染状况研究
    杨延友1,高文花2,温红玲3,蒲双双3,宋艳艳3,许洪芝3,赵丽3,李凤琴4
    2010, 48(11):  125-128. 
    摘要 ( 1152 )   PDF (583KB) ( 4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济南市售小米和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米和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的提取溶剂、检测条件、回收率等,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并利用优化出的条件对济南市5个区市售小米和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结果     含有5%氯化钠的60%甲醇水溶液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提取效果较为理想,检测的所有样品中,小米、玉米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分别为41%和38%,其中,超市小米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56%)明显高于集市小米(26%)(P<0.05)。赭曲霉毒素A污染水平在0.40~4.45μg/kg之间,中位数为1.67μg/kg, 集市和超市出售的小米、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检测所有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标准。结论     济南市售的小米和玉米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赭曲霉毒素A污染,但污染水平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王尊松1,崔美玉1,张磊2,许冬梅1
    2010, 48(11):  129-132. 
    摘要 ( 924 )   PDF (732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