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10
      
    论文
    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内皮功能紊乱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王霞1,康乐1,王静1,张娜2,乔宗星3,任建民1
    2011, 49(1):  1-5. 
    摘要 ( 1157 )   PDF (420KB) ( 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FDRs)的血管内皮功能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状态及其相关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T2DM患者的糖耐量正常FDRs 48例为观察组,选取无糖尿病家族史、无糖耐量异常史的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38例为对照组,酶法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及甘油三酯(TG),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FINS),ELISA法测定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并计算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弹性系数(Ep)、动脉僵硬度(β)及顺应性(A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DMA、ET-1、TG、Ln(FINS)、Ln(HOMA-IR)、Ln(HOMA-IS)、AIP、颈动脉Ep、β明显升高(P﹤0.05), FMD及Ln(ISI)明显降低 (P﹤0.05);P2hBG升高,AC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Ep、β均与血清ADMA、ET-1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P<0.05);根据偏相关分析,校正TG水平、Ln(HOMA-IR)、AIP、P2hBG、SBP后,Ep、β、FMD均与血清ADMA独立相关,亦与ET-1独立相关(P<0.05)。结论    T2DM糖耐量正常FDRs存在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功能改变,动脉功能改变与内皮功能紊乱存在相关性,与血清ADMA及ET-1水平独立相关,提示血清ADMA及ET-1水平有望成为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指标。

    饮食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损害作用
    毕铭霞1,2 ,朱彬2,张瑞斌2,逄曙光3
    2011, 49(1):  6. 
    摘要 ( 1310 )   PDF (379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饮食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 30只大鼠DN模型建立成功,随机分为3组:高AGEs饲料组、低AGEs饲料组及普通饲料组,每组10只。分别于第9周及第13周对各组大鼠进行检测: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4h尿蛋白量,速率法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TBARS)测定24h尿及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结果    3组DN大鼠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饲料组相比,高AGEs饲料组大鼠24h尿蛋白、24h尿及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CML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Se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低AGEs饲料组大鼠24h尿蛋白、24h尿及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CML含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Se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3组DN大鼠之间Scr及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AGEs饲料促进DN大鼠肾功能恶化,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体系受损、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术前血清TSH浓度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李建周,刘欣,张凌云,金勇君
    2011, 49(1):  10-13. 
    摘要 ( 1314 )   PDF (575KB) ( 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TSH水平、肿瘤大小与DTC的关系及肿瘤分期与TSH水平间的关系。根据术后病理学报告判定良性和DTC,根据肿瘤直径及TSH值分成不同的小组。结果    病理学诊断有120例患者患有DTC。随血清TSH浓度的升高DTC患病率升高,TSH<0.28mIU/L组(58.33%)、1.46~2.28mIU/L组 (26.92%)、2.29~4.19mIU/L 组(37.14%)、≥4.2mIU/L组(46.67%)与0.28~1.45mIU/L组(23.81%)恶性率比较P值分别为0.018、0.605、0.036、0.005。肿瘤直径<2cm组 、2~3.9cm组和≥4cm组比较恶性率均较高,P值分别为<0.001、0.027。TNM分期Ⅲ、Ⅳ期患者TSH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2。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DTC发病率与血清TSH浓度和结节直径大小相关。

    粉红胶霉菌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GF-β1、TIMP-1及PAI-1表达的影响
    高洁1,范例1,刘茂静1,甄军晖2,姜虹3,胡昭1
    2011, 49(1):  14-18. 
    摘要 ( 1174 )   PDF (1516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粉红胶霉菌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水平的调节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4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8只,糖尿病模型组(M组)8只,粉红胶霉菌治疗组(G组)8只,其中M组、G组应用链尿佐菌素(STZ)6.5mg/100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G组成模后给予粉红胶霉菌0.05g/100g·d灌胃,M组与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末监测血糖, 8周后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在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同时行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肾脏TGF-β1、TIMP-1及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M组和G组SCr、BUN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N组(P<0.01),M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与G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病理学观察N组无明显异常,M组出现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蓄积,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指标明显高于N组(P<0.01),G组病变轻于M组。G组TGF-β1、TIMP-1及PAI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M组,但高于N组(P<0.01)。结论    粉红胶霉菌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TIMP-1和PAI-1mRNA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减少尿蛋白来实现的。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
    李素芳,任伟,李金超,刘静婧,郑晓雅
    2011, 49(1):  19-22. 
    摘要 ( 924 )   PDF (371KB) ( 2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的变化及其与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B)、血脂等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常规产前检查就诊者80名,按ADA2009年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35例和非GDM组45例,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及口服75g葡萄糖后0.5、1、2h血糖(0.5hPG、1hPG、2hPG),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酶法测定血脂等。结果    ① GDM患者空腹血清visfatin明显高于非GDM组(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2hPG(r=0.506、P<0.01)、FINS (r=0.321、P<0.01)、 HOMA-IR (r=0.364、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2hPG是影响血清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GDM患者血清visfatin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体内血糖增高、胰岛素抵抗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VEGF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陈欢1,朱梅佳2,胥文娟1,马高亭1,赵张宁2
    2011, 49(1):  23-27. 
    摘要 ( 1036 )   PDF (1144KB) ( 1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名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DMCI组)、30名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其中DMCI组:男11名,女19名,60~80岁,平均71.2岁;CI组:男12名,女18名,60~80岁,平均70.3岁;C组:男9名,女11名,60~80岁,平均6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MCI组、CI组发病1、7d及对照组体检时血清中MMP-2、VEGF的含量。结果    DMCI组发病1、7d血清MMP2水平均高于CI组和C组(P﹤0.05);发病1d血清VEGF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C组(P﹤0.01);发病7d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CI组(P﹤0.01),但显著高于C组(P﹤0.01)。DMCI组、CI组发病7d MMP-2、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发病1d(P﹤0.05)。DMCI组血清MMP2水平与FBG、HbA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00;r=0.855,P=0.000);血清VEGF水平与FBG、HbA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01,P=0.005;r=-0.528,P=0.003);血清MMP2水平与VEG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MMP-2、VEGF水平与糖代谢异常有显著相关性,MMP-2、VEGF参与糖尿病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万小蔹,朱建荣,王红梅,黄丽蓉,庄少侠
    2011, 49(1):  28. 
    摘要 ( 1157 )   PDF (366KB) ( 4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 各12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测量肺组织含水量;检测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光镜下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加重,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血清及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及ET-1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I/R组肺组织病变减轻,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血清及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及ET-1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作用、灭活或减少氧自由基、保护肺脏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Bcl-2shRNA稳定转染联合γ射线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宁宁,沈方臻,林明刚,于丽,姚如永
    2011, 49(1):  31. 
    摘要 ( 944 )   PDF (1070KB) ( 4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Bcl-2shRNA稳定转染联合γ线照射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Bcl-2基因的干扰质粒pGPH1/GFP/Neo,经脂质体介导转染SGC7901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γ线照射后形成4组细胞,分别命名为SGC-7901(A组)、照射/SGC-7901(B组)、Bcl-2shRNA/SGC-7901(C组)、照射/ Bcl-2shRNA/SGC-7901(D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AO/PE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Bcl2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Bcl-2shRNA、照射均可抑制Bcl-2蛋白表达,且二者有协同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细胞生长慢于B组、C组细胞,B、C、D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00±5.27)%、(30.10±6.49)%、(98.40±11.35)%。A、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80±0.22)%、(20.80±4.15)%、(23.20±4.34)%、(92.90±2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基因siRNA干扰联合γ线照射可协同抑制SGC-7901细胞中Bcl-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泛素结合酶-10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陈世敏1,2,辛家璇1,徐春晓1,刘斌1,孙晓明2,胡成进2,刘贤锡1
    2011, 49(1):  35-38. 
    摘要 ( 1093 )   PDF (680KB) ( 4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泛素结合酶-10(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 UbcH10)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人UbcH10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UbcH10及其对照载体pcDNA3.1至结直肠癌细胞LoVo,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UbcH10的表达;细胞增殖试验(CCK-8试剂)检测UbcH10表达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UbcH10表达对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重组质粒的LoVo细胞中UbcH10表达明显升高;细胞生长增殖曲线显示,UbcH10过度表达的细胞生长明显快于对照组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bcH10过度表达组细胞在G2-M期分布明显减少(P<0.05)。结论    UbcH10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G-CSF联合VEGF增加APP转基因小鼠AD模型海马CD133及SYN的表达
    田宝国1,王萍1,牛建一2,王子平2,赵海青2,毕建忠1
    2011, 49(1):  39-42. 
    摘要 ( 1386 )   PDF (790KB) ( 6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APP转基因AD小鼠模型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54只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G-CSF联合VEGF干预组(联合组)、G-CSF干预组及对照组3组。联合组:腹腔注射VEGF(8μg/kg·d)连续3d,之后皮下注射G-CSF(50μg/kg·d),连续7d。G-CSF干预组:腹腔注射PBS连续3d,之后皮下注射G-CSF(50μg/kg·d),连续7d。对照组:腹腔注射PBS,连续3d,之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连续7d。各组分别于给药后7、14、28d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区CD133,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5溴-2脱氧尿核苷(BrdU)和突触素(SYN)的双表达。结果    联合组较G-CSF干预组及对照组CD133和SYN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G-CSF联合VEGF能促进神经再生,增强突触功能,改善突触可塑性。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组织改变
    朱俊德1,余资江1,刘鲜林2,常傲霜2
    2011, 49(1):  43-47. 
    摘要 ( 1143 )   PDF (1042KB) ( 2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及髓鞘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又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10只。SCI组行脊髓T9段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在各时间点灌注固定后取材、制片,对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及髓鞘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假手术组各时间段脊髓外观形态均正常。SCI 1d组脊髓断端间隙增大; 3d组断端轻度水肿; 7d组残端结构形成液化坏死区; 14d组横断区残端空洞形成; 21d组断端萎缩变细。光镜下:1d组灰质部分神经元尼氏体溶解、消失,白质结构紊乱;3d组灰质神经元水肿,灰白质交界消失,胶质细胞增生;7d组灰白质结构完全破坏,灰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空泡,大量胶质细胞增生;14d组神经元水肿减轻;21d组部分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电镜下:1d组部分神经元水肿,线粒体变形空泡化,髓鞘板层出现紊乱;3d组神经元、神经胶质及髓鞘的损伤逐渐加重,胶质细胞体积增大、增多;7d组神经元胞核固缩,核膜破裂、核孔增大,染色质聚集成块,胞质内细胞器崩解,髓鞘变形、扭曲,板层分离,见成堆增生的胶质细胞;14d组神经元、神经胶质及髓鞘的损伤逐渐减轻;21d组神经元核膜、核仁清楚,胞质内细胞器清晰可见。结论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和髓鞘结构随时间变化呈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结构改变为临床SCI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肾衰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例1,高洁1,刘茂静1,甄军晖2,姜虹3, 胡昭1
    2011, 49(1):  48-52. 
    摘要 ( 1462 )   PDF (1641KB) ( 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衰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Vista大鼠24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6只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n=8)和肾衰宁治疗组(S组,n=8),给药8周。检测血糖、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层黏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的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DN组和S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TGF-β1 、LN及Col Ⅳ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DN组相比,S组除血糖外(P>0.05),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肾衰宁在糖尿病的肾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并通过下调肾脏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积聚,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全人源抗PSMA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免疫活性鉴定
    张才田1,刘金霞2
    2011, 49(1):  53. 
    摘要 ( 1120 )   PDF (878KB) ( 4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全人源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特异性单链抗体并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    以合成的PSMA多肽为抗原,经过五轮吸附-洗脱-扩增,从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PSMA噬菌体抗体,ELISA检测其抗原结合能力,并对特异性较强的克隆提取质粒,表达可溶性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抗原结合性,非竞争ELSIA法检测其亲和常数。结果    从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的噬菌体抗体,经ELISA鉴定为抗PSMA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抗PSMA可溶性抗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104,与PSMA特异性结合,其亲和常数约为5.077×106L/mol。结论     所得全人源抗PSMA单链抗体保留完整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原性弱,是肿瘤导向治疗的理想载体。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药药性判别研究
    李雨,李骁,薛付忠,刘言训
    2011, 49(1):  57-61. 
    摘要 ( 1253 )   PDF (759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药的属性特征与其药性的相关性,及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的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药性判别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属性特征详尽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药1728种,先后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与药性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药材属性特征,再构建基于中药材属性特征的药性判别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此模型对药材的药性进行判别分类。结果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寒、热性两类药材中分别随机抽取60%的药材作为训练集,其余40%(共691种)药材组成测试集,构建三层BP模型对药材做出判别。测试药材中,热性药的正确率为70.72%,寒性药的正确率为71.96%,整体正确率为71.49%。结论    基于中药的属性特征,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进行药性的快速识别,且该模型具有自适应性、容错性、非线性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中药属性特征与药性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问题,为中药药性的有效判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开放法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哈春芳 1,2,肖成明1,张晟宁1,刘培淑2
    2011, 49(1):  62-66. 
    摘要 ( 1223 )   PDF (1293KB) ( 5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与移植法建立的模型对比,探讨开放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判定指标及建模成功率。方法     开腹取同一只大鼠的子宫,左侧宫腔采用开放法将子宫内膜与骶韧带或大网膜贴近建模,右侧采用移植法将1.0cm的子宫内膜移植于侧腹膜上建模,1个月后二次开腹判定建模的情况,免疫组化测定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开放法建立的模型成模率为81.08%, 低于移植法的8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 成模后肉眼观:移植法以透亮囊肿为主,占64.86%,其次为紫蓝色结节(10.81%),开放法主要以紫蓝色结节为主,占35.13%,其次为透亮囊肿(24.32%);术后盆腹腔粘连开放法器官粘连率为64.86%,明显高于移植法的18.90%(P<0.01);肠梗阻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 镜下特点:72.73%的透亮囊肿和68.42%的火焰状改变镜下可见到典型或变异的腺体或腺上皮细胞层,并在异位的腺体及腺上皮细胞上有很强的OPN和MMP-9的表达。结论     开放法和移植法均有较高的成模率,但临床观察开放法成模的肉眼观更类似于人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改变,且具有成模面积大、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特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EPO水平的测定及其受体的表达
    赵婷,宋强,李丽珍,王鲁群,赵川莉
    2011, 49(1):  67-70. 
    摘要 ( 1354 )   PDF (392KB) ( 5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与临床的关系,为MDS患者贫血采用EPO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5例MDS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EPOR的表达,以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sEPO含量,按照WHO分类诊断标准分类,其中低危组20例,包括难治性贫血(RA组)1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组)9例;高危组25例,包括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 (RAEB1组)1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RAEB2组)15例。结果    45例MDS患者有25例表达EPOR,低危组患者的EPORmRNA平均表达量为0.6862±0.372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EPORmRNA平均表达量为0.4023±0.1385,显著低于对照组0.8347±0.2541(P<0.05)。低危组患者sEPO平均含量为(13.91±7.70)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0.57±9.06 )IU/L(P<0.05);高危组sEPO平均含量为(30.68±14.08 )IU/L ,显著高于对照组(20.57±9.06)IU/L(P<0.05)。结论    sEPO水平减低在低危组起重要作用;高危组EPOR表达降低或缺失,但sEPO水平显著升高,表明EPOR表达水平降低为高危MDS患者红系异常的主要原因,对MDS患者临床采用EPO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孙永辉,邹承伟,李德才,李红昕,王正军,訾捷,张文龙,张海洲,范全心,王安彪
    2011, 49(1):  71. 
    摘要 ( 1278 )   PDF (414KB) ( 7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65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4月共收治6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根据主动脉内膜破口的位置、夹层累及的范围、是否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10例行单纯主动脉置换,13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27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7例行升主动脉置换+4分支人工血管支架象鼻术,8例行单纯Bentall手术,同期进行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Bentall手术6例,涉及弓部置换者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86~350min,平均(188.3±60.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248min,平均(101.1±40.0)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20~120min,平均(53.9±24.3)min。术后早期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ICU滞留时间为1~63d,平均(4.2±8.8)d;住院时间13~106d,平均(24.8±13.8)d。术后并发运动功能失语1例、脑栓塞1例、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不全1例、出血5例、精神障碍4例、气管切开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分离病情凶险,但积极的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满意,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手术方案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成败的关键。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研究
    夏茏1,苗伟2,王立启2,朱世明2
    2011, 49(1):  75. 
    摘要 ( 1008 )   PDF (343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的差异。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组79例和单纯高血压组4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Apelin水平和脑钠肽(BNP)含量,采用飞利浦5700超声仪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后壁(LVPW)。结果    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LV、LVEF和血浆Apelin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心力衰竭患者晚期与早期比较,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纯高血压组中,血压分级越高,血浆Apelin水平越低(P<0.05)。结论    血浆Apelin水平变化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拟可将血浆Apelin水平作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和临床转归的观察指标之一。

    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回顾性疗效分析
    王志勇,桑锡光,柳豪
    2011, 49(1):  78-81. 
    摘要 ( 1124 )   PDF (577KB) ( 7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1例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Smith-Nephew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随访8~32周,骨折愈合在8~20周,平均12.7周。1例延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或感染发生。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症状期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超声评价
    马丽娜1,姚民强2,王佩显1
    2011, 49(1):  82-85. 
    摘要 ( 984 )   PDF (367KB) ( 2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症状期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状态、戒酒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4例症状期ACM患者为观察组及34例查体正常者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观察组行戒酒及药物治疗,并对其中12例于治疗后随诊复查超声,比较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腔扩大、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减低(P<0.01),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A>2者比例增多。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左室质量指数减小(P<0.01,P<0.05),射血分数增加(P<0.01);而其余心腔大小、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症状期AC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是评价症状期ACM患者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无创性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剔除过敏食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马铭泽,张安忠,蒯景华,杨崇美
    2011, 49(1):  86-89. 
    摘要 ( 1371 )   PDF (352KB) ( 3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水平。将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79)随机分为饮食控制组(n=40)和非饮食控制组(n=39)。饮食控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忌食IgG阳性食物,非饮食控制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不予饮食干预。随访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出现食物sIgG阳性者达79例,阳性率为65.29%。85名健康对照者出现食物sIgG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17.6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控制组2个月总有效率达85.0%,非饮食控制组2个月总有效率43.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中的IgG阳性食物,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升高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有关。

    血凝酶对前列腺双极电切术围手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赵作辉1,孙波1,王建军1,姜亭起1,李顺来1,王万利1,马天加2
    2011, 49(1):  90-93. 
    摘要 ( 1094 )   PDF (373KB) ( 3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BPH患者分为血凝酶组、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    与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血凝酶组术中、术后3d出血量减少(P<0.05)。三组的APTT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组术中、术后第1天PT升高(P<0.05),止血芳酸组和血凝酶组的PT无明显变化(P>0.05);血凝酶组能维持Plt、Hct、Fbg、t-PA、 PAI-1和D-D的相对稳定(P<0.05)。结论     血凝酶能减少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出血量,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影响小,不会增加术后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齐艳宁,王玉坤
    2011, 49(1):  94-98. 
    摘要 ( 1064 )   PDF (1633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MTA1、nm23、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王勇,张娇,任万华,李涛
    2011, 49(1):  99. 
    摘要 ( 953 )   PDF (888KB) ( 2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TA1、nm23、c-myc的表达,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肝癌侵袭、转移和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MTA1、nm23、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 肝癌组织中MTA1蛋白、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而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② 在肝癌组织中MTA1蛋白、c-myc蛋白的高表达及nm23蛋白的低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 肝内、外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此外,MTA1蛋白的高表达及nm23蛋白的低表达还与HBsAg水平有关(P<0.05),c-myc蛋白的高表达还与有无肿瘤包膜有关(P<0.05)。③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TA1与nm23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625, P<0.01),MTA1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392, P<0.05),而nm23与c-myc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MTAl、c-myc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和nm23蛋白水平的低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用于判断肝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肝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 

    产后住院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孙平,孔北华
    2011, 49(1):  104. 
    摘要 ( 1119 )   PDF (345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产后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2789例产妇,分析产后住院期间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我院2008年产后住院患者DVT的发生率为0.72%,均为周围型DVT。高龄、经产妇、剖宫产、肥胖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病史是产后DVT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采用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产妇住院期间合并DVT的类型主要是周围型,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对于存在DVT危险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
    赖晓岚1,华兴2,陈燕辉1
    2011, 49(1):  107-110. 
    摘要 ( 1169 )   PDF (625KB) ( 4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检查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共64例,按美国生育协会修正分期(rAFS)分为4组,Ⅰ期11例(1组)、Ⅱ期12例(2组)、Ⅲ期20例(3组)、Ⅳ期21例(4组),手术确诊无内异症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0组)。通过诊断性刮宫取得的子宫内膜组织分别用神经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S100进行免疫组化测定,比较4组内异症者及非内异症者的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及内异症者的神经纤维与内膜腺体的最近距离。结果     rAFS分期各组及对照组的神经纤维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组内异症者的神经纤维与内膜腺体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异症病情进展与在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密切相关,与神经纤维及内膜腺体间的距离无相关性。

    特质焦虑量表在农村自杀死亡及其对照组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王东芳1,贾存显1,徐爱强2,张吉玉2,路长飞1,王欣欣1
    2011, 49(1):  111. 
    摘要 ( 1269 )   PDF (373KB) ( 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验特质焦虑量表在农村自杀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上选取3个县(市)自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农村自杀死亡病例200例作为病例组,并按照同性别、年龄(±3岁)、当地居住者1∶1配比选取正常对照组,用问卷调查和特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 结果    自杀死亡组和正常对照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6和0.877;当条目删除时,两组条目得分与删掉条目后合计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83~0.697、0.122~0.659。自杀死亡组特质焦虑评分(45.35±10.2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得分(32.85±7.67)(t=-15.137, P<0.001),并且分别和Beck绝望量表的得分呈现正相关(r=0.52,0.64;均P<0.001);对自杀死亡组、正常对照组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3个和4个公因子;条目5和8在两组数据间的归属不统一,显示两组数据提取的公因子与原量表设计者的假设不一致。结论    特质焦虑量表在自杀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但有些条目需要进一步完善。

    济南市女性性工作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婷婷1,廖玫珍2,张华1,聂锡娟3,潘荣建3,陶小润2,康殿民2,姜宝法1
    2011, 49(1):  115-119. 
    摘要 ( 1398 )   PDF (367KB) ( 5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济南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女性性工作者432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就医行为特征(为治疗性病,是否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7.8%的女性性工作者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风险意识、婚姻状况、从业时间是此人群就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性工作者性病感染率高且就医行为不规范;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此人群特别是已婚者、从业时间较长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济南市65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吴敏1,李士雪1,Ning Jackie Zhang2,朱嫒嫒1,宁博1,Thomas Wan2, Lynn Unruh2
    2011, 49(1):  120-123. 
    摘要 ( 1122 )   PDF (350KB) ( 4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济南市1071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改编后的“社区需要评估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精神健康平均得分为46.57分,男性高于女性(P=0.001),城市高于农村(P=0.009)。与子女相聚的实际频率低于期望,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可能降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而朋友人数大于5人、对居住环境较为满意、参加锻炼、身体和经济状况较好可能会提高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结论    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子女相聚的频率、朋友人数、居住满意度、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经济状况等。

    围植入期暴露二硫化碳对小鼠子宫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吴艳玲,胡程霞,张炳珍,孙淑爱,王志萍
    2011, 49(1):  124-128. 
    摘要 ( 1303 )   PDF (1090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二硫化碳(CS2)对孕鼠子宫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S2致胚胎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昆明种孕鼠随机分为D3(孕第3天)、D4、D5、D6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各自的染毒时点分别设相应的观察终点(记为D4、D5、D6、D7、D9)。染毒组腹腔注射631.4mg/kg剂量的CS21次,对照组给予橄榄油。在相应观察终点结束实验,观察CS2对孕鼠和胚胎植入的影响,并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子宫组织中LIF表达水平。结果    胚胎围植入期不同时点暴露CS2均可导致孕鼠D9胚胎植入数目减少,D3、D4、D5、D6染毒组胚胎植入数目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81.1%、92.7%、91.5%和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植入期不同时点暴露CS2可导致孕鼠子宫组织中LIF在各染毒组相应的第一个观察终点低表达,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43.8%、54.3%、38.7%和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植入数目与子宫组织LI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胚胎围植入期暴露CS2可导致孕鼠子宫组织中LIF表达水平降低,这可能是CS2致胚胎毒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治疗(附30例报告)
    刘义敏,王辉,杨宇强,毕思明,徐惠,刘春晓,郭锐
    2011, 49(1):  129-130. 
    摘要 ( 1015 )   PDF (343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
    董新玲,库尔班,买丽克
    2011, 49(1):  131-132. 
    摘要 ( 927 )   PDF (277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