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10
      
    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张娜1,2,周克华1,王霞1,任建民1
    2011, 49(8):  1-4. 
    摘要 ( 516 )   PDF (368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2002年国际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期,即无明显视网膜病变(1期),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记录病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Cys-C、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分析DR各组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病例中,DR的总患病率为47 %;与1期相比, 2、3、4、5各期的病程、HbA1c、hs-CRP、Cys-C、24h-UAE均显著升高(P<0.05),且依次性升高(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s-C、hsCRP分别是DR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病程、HbA1c、24h-UAE呈正相关。结论    DR及其病情严重程度与Cys-C、hs-CRP密切相关,Cys-C 、hs-CRP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水化治疗及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李耀静,王静,李莉,高燕燕
    2011, 49(8):  5. 
    摘要 ( 823 )   PDF (365KB) ( 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水化疗法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放射科行碘造影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造影前是否应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30)和非二甲双胍组(n=30)。采用水化疗法,所有患者造影后6h内在日常饮水量基础上多饮水1000mL。检测造影前,后第3、7、30天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   二甲双胍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3.33%(1/30),非二甲双胍组为6.67%(2/30)。两组造影前后Cr、GFR和差值变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3d二甲双胍组TC、LDL及非二甲双胍组TC较造影前下降(P<0.05)。造影后7d二甲双胍组UA、LDL较造影前下降(P<0.05)。结论     对于未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水化疗法及严密监测肾功能的基础上,造影前应用二甲双胍是相对安全的。

    2型糖尿病患者chemerin水平变化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张莹1,王倩1,侯为开1,张莉2,徐华3,朱蕾2,于珊1,刘骞1,黄庆先1
    2011, 49(8):  9-12. 
    摘要 ( 511 )   PDF (344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T2DM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不同分为四组:单纯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16例(DM0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组19例(DM1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硬化组23例(DM2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组22例(DM3组)。另外选取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血浆chemer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成分(FT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且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P<0.05)。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FAT%、HbA1c、HOMA-IR 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升高,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与T2DM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2型糖尿病性腹泻与肠神经系统病变关系的探讨
    王倩1,张莹1,侯为开1,张莉2,徐华3,王鹏4,于珊1, 刘骞1,黄庆先1
    2011, 49(8):  13. 
    摘要 ( 655 )   PDF (1172KB) ( 2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与肠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2型糖尿病性腹泻而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4例为糖尿病腹泻组,以其他原因进行结肠镜检查而结肠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神经元标志物(PGP9.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肠神经丛形态、结构改变。结果      电镜检查显示,糖尿病腹泻组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束轴索腔空化、雪旺细胞胞质基质呈低电子密度、无髓神经纤维外基膜增厚等改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应用(PGP9.5)标记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后,糖尿病组肠黏膜PGP9.5阳性面积占上皮间质总面积的平均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4.13±1.12)% vs (2.18±1.0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腹泻可能与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有关;肠黏膜神经丛内肠神经纤维数量的改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症状的产生过程。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心肌RAGE、NF-κB的影响
    尹梅1,高海青1,李保应1,程梅1,吴守彩1,王昊2
    2011, 49(8):  16-20. 
    摘要 ( 643 )   PDF (823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出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15),剩余45只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4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 组,n=20) 和糖尿病通心络治疗组(TXL组,n=20),通心络500mg/(kg·d)。喂养24周后,各组大鼠存活数为 C组12只、DM组9只、TXL组13只,处死大鼠迅速心脏穿刺取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指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RAGE和NFκB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中AGEs水平及心肌组织中RAGE和NF-κB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经通心络治疗后,TXL组大鼠血清中AGEs的水平与DM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肌组织中RAGE和NF-κB的表达较DM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RAGE及NF-κB的表达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Galectin-9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孙士静,韩波,陈永芬,路康,席俊芳,孙瑾
    2011, 49(8):  21. 
    摘要 ( 620 )   PDF (1879KB) ( 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Galectin-9的水平及心肌组织中Galectin-9 mRNA的表达,探讨Galectin-9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8只5~6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病毒组50只和对照组8只。病毒组小鼠腹腔接种0.10mL TCID50为10-5/L的柯萨奇病毒B3 Nancy株病毒液,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7、10、14、28天处死8只小鼠;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0.10mL不含病毒的Eagle氏液,28d时处死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计算心肌组织病理学积分。取外周血,用ELISA检测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Galectin9 mRNA的表达。结果     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含量在第7、10、14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病毒组小鼠心肌组织Galectin-9 mRNA的表达在第7、10天均较对照组增强(P<0.01)。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Galectin9 mRNA的表达均与心肌组织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74;P<0.05)。病毒组小鼠血清中Galectin-9的含量与心肌组织中Galectin-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Galectin-9表达明显升高,且与心肌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alectin9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许亮,陈春富
    2011, 49(8):  26-30. 
    摘要 ( 596 )   PDF (1567KB) ( 3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IR)组、AST 10 、40、100mg/kg组。各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注射相应剂量的AST。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梗死区和半暗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GFAP表达增多(P<0.01);与IR组相比, AST 40、100mg/kg组半暗带区GFAP表达减少(P<0.05);AST各组大鼠缺血中心区GFAP表达变化不大(P>0.05);与AST 10mg/kg组相比,AST 40mg/kg组半暗带区GFAP表达减少(P<0.05)。结论      AST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起到脑保护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损伤的作用
    张兆华1,王一彪1,栾云2,苏宏1,马宇1,林梅1,孙若鹏3
    2011, 49(8):  31. 
    摘要 ( 688 )   PDF (1061KB) ( 2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致右心室损伤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观察MSCs移植后存活及转化情况。方法     取SD大鼠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CMDiI荧光染料标记后备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MSCs移植治疗组(MSCs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PAH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MSCs组和PAH组大鼠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代替MCT;1周后MSCs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MSCs细胞悬液1mL,对照组及PAH组注射等量低糖DMEM液。移植3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体内存活及转化情况,并对右心室(RV)肥厚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升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MSCs在大鼠体内能存活至少3周,荧光显微镜可见MSCs转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与PAH组相比,MSCs组RVSP及RV质量与体质量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静脉移植MSCs可明显减轻甚至逆转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进程,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旁分泌作用实现的。

    p38MAPK信号通路在癫痫大鼠中的激活及普瑞巴林的干预作用
    刘学文1,朱锦莉2,田步先1,李熙东1,蔡爱民1,韩锟1,张雪杰1,李秋实1
    2011, 49(8):  35-40. 
    摘要 ( 637 )   PDF (1301KB) ( 4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滞剂普瑞巴林(PGB)对癫痫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8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戊四氮(PTZ)组,PGB低、中、高剂量组。按Racine分级方法观察癫痫大鼠行为学表现,同时描记脑电图变化;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Z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明显增高,表现为Ⅳ~Ⅴ级发作 (P<0.01),海马组织中p38MAPK的蛋白表达增强 (P<0.01);与PTZ组比较,PGB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明显降低,表现为Ⅰ~Ⅲ级发作 (P<0.01),海马组织中p38MAPK的蛋白表达减弱(P<0.05);PGB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低剂量组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p38MAPK的蛋白表达较低剂量组减弱(P<0.05)。结论      p38MAPK通路在PTZ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中表达增强,GABA受体阻滞剂PGB对癫痫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间接下调p38MAPK的蛋白表达实现的。

    1-三氯甲基-l,2,3,4-四氢化-β-咔啉(TaClo)介导的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
    杜鑫瑞1,辛涛1,滕良珠1,邴国英2,庞琦1
    2011, 49(8):  41. 
    摘要 ( 636 )   PDF (1422KB) ( 4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TaClo介导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机理。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aClo(50、100、200、500、1000μmol/L)对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和原代神经元培养的细胞进行干预,作用72h,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多巴胺神经元计数;分别用浓度为50和200μmol/L的TaClo干预混合培养的细胞,作用1、24h后, Westernblot法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TaClo作用后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下降,50μmol/L浓度的TaClo诱发4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当TaClo浓度为200μmol/L时,接近9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P<0.01、P<0.001); TaClo(50、100、200μmol/L)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显示,TaClo作用2个时间点, Caspase-3表达增高,表达均具有药物剂量依赖性。结论      TaClo可以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这一过程是通过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等通路完成的。

    多孔性壳聚糖-胶原材料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实验研究
    徐旭东
    2011, 49(8):  45-47. 
    摘要 ( 990 )   PDF (705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在体横断性损伤的坐骨神经在壳聚糖-胶原复合管和硅胶管内的生长情况。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壳聚糖及组织胶原制备成壳聚糖-胶原管形支架,切除一侧大鼠坐骨神经1cm,将损伤神经分别显微缝合于壳聚糖-胶原管形支架内作为实验组,缝合至普通硅胶管内作为对照组。术后7周、15周分别做神经纤维的髓鞘特异性染色、髓鞘超微结构观察并用在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直接记录法检测神经纤维生长、髓鞘再生及神经冲动的传导情况。结果     术后7周,实验组、对照组的神经两断端之间部位已有较少神经纤维,远离中枢端的复合动作电位不明显。术后15周,实验组的髓鞘化优于对照组,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孔性壳聚糖-胶原材料可促进神经纤维生长。

    内源性NO对裸鼠肝癌模型中HDAC4表达的影响
    许诺,姜军梅,冯珊珊,王冠华,孟玫,尹晓燕
    2011, 49(8):  48-51. 
    摘要 ( 521 )   PDF (1208KB) ( 1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裸鼠肝癌模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 HDAC4)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新的抗肿瘤思路。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已经建立好的裸鼠肝癌模型中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5-FU)、5-氟尿嘧啶+L-精氨酸组(5-FU+L-Arg)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HDAC4的表达情况。结果     iNOS在对照组、5-FU组、5-FU+L-Arg组中表达呈平行递增关系,而HDAC4则表达为下降关系,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和HDAC4在5FU组、5-FU+LArg组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内源性NO下调HDAC4的表达,是HDAC功能作用的重要调节者,为抗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酒精性肝病中蛋白酶体活性抑制与内质网应激相关性的体外实验
    关慧,刘慧敏,贾晓青,罗争,阎明
    2011, 49(8):  52-56. 
    摘要 ( 627 )   PDF (915KB) ( 3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中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与内质网应激间的相关性。方法      乙醇处理HepG2细胞建立酒精性肝损伤体外模型。设立对照组、乙醇处理组、蛋白酶体活化剂桦木酸处理组及桦木酸加乙醇共同处理组,测定各组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ion protein 78,GRP78)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乙醇处理组蛋白酶体活性降低,GRP78表达增高,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增多;而桦木酸组结果相反;蛋白酶体活性变化与GRP78表达水平呈负相关,GRP78表达水平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乙醇处理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诱发内质网应激;桦木酸可提高蛋白酶体活性而降低内质网应激严重程度;蛋白酶体活性变化与内质网应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后者可加剧酒精性肝损伤。

    聚乙烯亚胺介导水通道蛋白5基因表达载体体外转染的研究
    刘洋,王月兰,宋秀梅
    2011, 49(8):  57-61. 
    摘要 ( 588 )   PDF (1588KB) ( 3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阳离子载体聚乙烯亚胺(PEI)介导水通道蛋白5(AQP5)体外转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效果。方法      将含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以lipofectamine2000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根据不同N/P比(5、10、15、20、25)与PEI组成转染复合物转染A549细胞,优化最适 N/P比;将AQP5全长cDNA插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N-AQP5,转染A549细胞,采用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被转染细胞中AQP5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GFP发光率,N/P比为15时PEI/pEGFP-N1复合物转染效率最高,可达到89.72%,与脂质体91.44%相近;应用PEI与lipofectamine2000将 pEGFP-N-AQP5成功转染A549,与空白组比较,AQP5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高。结论     新型阳离子载体PEI 可成功介导pEGFP-N-AQP5转染A549细胞。

    组织工程人角膜基质体外重建的研究进展
    赵文卓,樊廷俊,胡修忠,牛莹
    2011, 49(8):  62. 
    摘要 ( 525 )   PDF (398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种子细胞和载体支架两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组织工程人角膜基质的体外重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进行综述。

    压力对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MMPs/TIMPs的影响
    朱玉广,王杰,范晓军,朱艳,钟莹莹,杜孝楠
    2011, 49(8):  67. 
    摘要 ( 581 )   PDF (808KB) ( 3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培养猪眼小梁细胞,研究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猪眼小梁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 (EL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猪眼小梁细胞并鉴定,建立细胞水平的青光眼模型,对传第3代猪眼小梁细胞分别施加20、40、60 、80mmHg压力作为实验组,0mmHg为对照组。培养6h后行ELAM-1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培养24h后行MMP-2、MMP-3和TIMP-2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培养细胞为猪眼小梁细胞,正常小梁细胞不表达ELAM-1,压力为40、60、80mmHg时,ELAM-1的表达同0、20mmHg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正常小梁细胞可以少量表达MMP-2、MMP-3及TIMP-2。压力为40、60mmHg时,MMP-2、TIMP-2的表达同0、20、80mmHg相比表达明显增加,压力不影响小梁细胞MMP-3的表达。结论      一定范围内压力的变化可以促进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可以改变MMPs/TIMPs之间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小梁细胞外基质(ECM)的代谢,改变房水外流阻力, ELAM-1、MMPs在青光眼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筛选TGF-β1相关模拟肽的实验研究
    刘振中1,姜笃银1,2,蔡景龙3,宗宪磊3,张基勋1,单菲1,2,王文婷1,2,王魏1,2
    2011, 49(8):  70-73. 
    摘要 ( 633 )   PDF (443KB) ( 3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生物筛选获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噬菌体模拟肽。方法     以人TGF-β1单克隆抗体为靶,进行4轮生物淘选,随机挑取单克隆噬菌体,ELISA法检测单克隆噬菌体的结合力。对结合力较好的单克隆噬菌体提取噬菌体DNA,进行测序,行序列分析。结果      经过4 轮生物淘选,特异性噬菌体模拟肽获得了富集,ELISA 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一些噬菌体模拟肽具有较好的结合力,测序获得10个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或抑制细胞增殖有关的碱基序列。结论     从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中可淘选到与TGF-β1相关的噬菌体模拟肽。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免疫原性的影响
    姜金珠1,武岩2,鹿清1,贾军1,邵阳1,宋国栋1
    2011, 49(8):  74. 
    摘要 ( 657 )   PDF (3070KB) ( 4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降低“双断层”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免疫原性的可行性及对真皮支架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白色家猪边腹部皮肤,机械法制备0.5~0.6mm厚网状层即“双断层”真皮33块,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脱细胞处理组(B组)和脱细胞+MMP-7处理组(C组),每组11块。行HE染色,波形蛋白(Vimenti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双断层”真皮组织的细胞、细胞碎片、毛发残留情况,LN、Col Ⅳ脱除及半定量情况,和真皮胶原支架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HE染色、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组毛囊内仍残留毛发及含完整细胞的上皮根鞘,原微血管区域可见细胞核、细胞碎片样结构;C组毛囊内未见残留毛发及上皮根鞘,全部视野均未见完整细胞,偶见细胞核、细胞碎片样结构。LN和Col 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半定量分析显示,B组LN和Col Ⅳ含量明显少于A组(P<0.01)但多于C组(P<0.01),C组LN和Col Ⅳ基本被完全脱除。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显示,B、C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近似A组,B组胶原纤维束及胶原纤维之间间隙较A组增大而C组又较B组增大;胶原纤维及胶原原纤维结构完整,未见断裂、融合等破坏性改变。结论     MMP-7处理“双断层”Xeno-ADM,能够有效降低其高免疫原性成分,同时保持真皮胶原支架的正常组织结构并相对扩大其三维网络空间,初步显示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老年原发性青光眼低对比度视力与HRT-Ⅱ视盘参数的相关性
    李颖1,王敏1,刘梅2,靳传红1,吴欣怡2
    2011, 49(8):  79-83. 
    摘要 ( 746 )   PDF (362KB) ( 3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青光眼低对比度视力的变化特点及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成像仪Ⅱ型(HRTⅡ)颞侧盘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5例(83眼),根据视野结果分为早期组21例(40眼)和中晚期组24例(43眼);正常对照组23例(40眼)。对3组受试者行屈光矫正后,采用多功能视力测量仪测得100%、25%、10%和5%4个对比度视力,分析比较各组低对比度视力有无统计学差异及青光眼组各低对比度视力与HRT-Ⅱ测得的颞侧盘沿面积(RA)、盘沿容积(RV)有无相关性。结果      3组间25%、10%及5%对比度视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各低对比度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各低对比度视力较正常对照组和早期组均下降(P<0.05),10%、5%低对比度视力与颞侧RA呈负相关(r=-0.361;r=-0.318,P均<0.05)、与颞侧RV呈负相关(r=-0.303;r=-0.377,P均<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青光眼病情进展导致低对比度视力下降,中晚期患者10%、5%低对比度视力与颞侧盘沿参数RA、RV有相关性,对比度视力检查可以对老年中晚期青光眼中心视功能的病情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

    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突变研究
    党宁宁1,2,逄曙光3,初晶学2,Dedee Murrell4,李春阳1
    2011, 49(8):  84-89. 
    摘要 ( 741 )   PDF (897KB) ( 3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突变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4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皮肤活检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L7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显性遗传型中的3个家系为COL7A1基因错义突变所致,泛发性隐性遗传型中4个家系结合了两个提前终止密码子突变,另外3个结合一个提前终止密码子和剪切位点或甘氨酸错义突变,3个局限性隐性遗传型家系则由提前终止密码子和错义突变引起。结论      显性遗传型由甘氨酸错义突变所致,隐性遗传型则包括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突变等。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梁静1,张贵宇1,马本红1,秦绪颖2,李越1,赵萌1
    2011, 49(8):  90-95. 
    摘要 ( 708 )   PDF (924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microRNA(miRNA)表达谱及表达差异,分析差异mi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microRNA芯片筛选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明显的miRNA,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验证后,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其靶基因。应用微阵预测分析(PAM)工具预测一组可用于区分不同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iRNA。结果      共有18个mi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31个明显下调。PTEN、FOX家族等52种基因被预测为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mir-200c等9种miRNA被预测为一组可区分不同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标记。结论      筛选出多种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特殊研究价值的miRNA预测靶基因,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肾脏体积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影响
    熊晖1,夏亭2,蒋绍博1,夏庆华1,赵勇1,金讯波1
    2011, 49(8):  96-99. 
    摘要 ( 598 )   PDF (359KB) ( 4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依据肾脏体积为标准,对多囊肾患者行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术的手术时机进行选择,以期指导临床手术开展。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行单侧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术的多囊肾患者251例,回顾分析患者术侧肾脏术前术后肾脏体积。根据肾脏体积分为4个组:A组:<500mL;B组: 500~1000mL;C组:1000~1500mL;D组:>1500mL,同时采用双肾核素显像(ECT)测量患者双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比观察4组患者术侧术前及术后6、12个月GFR提升的幅度。结果       A、D组术侧肾脏术前及术后6、12个月GFR的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B组GFR提升优于C组(P<0.05); B、C、D 3组术前、术后腰痛、腹胀等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术前、术后的变化,A、B、C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术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在500~1500mL时手术效果最佳,同时GFR提升最明显;肾脏体积<500mL时,可暂时不考虑手术治疗;肾脏体积>1500mL时,手术对肾脏功能恢复作用有限,但对于缓解腹部压迫、疼痛,改善高血压等并发症效果明显。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刘振花1,郑云哨2,张天亮2,安璐璇1
    2011, 49(8):  100-103. 
    摘要 ( 712 )   PDF (351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常用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相比较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4例患者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组(经典组44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组(非经典组57例)及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组(53例),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后第4、12、2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PANS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经典组, 非经典组低于经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和24周末,帕利哌酮组与非经典组阴性症状分及总分低于经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PSP评分高于非经典组低,更高于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期用药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帕利哌酮缓释片,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DSCR1基因与喉咽癌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
    吕超1,潘新良1,高举2,李臻2
    2011, 49(8):  104. 
    摘要 ( 506 )   PDF (1246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DSCR1基因在喉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探讨DSCR1基因对喉咽癌的血管新生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94例,其中78例取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使用兔抗DSCR1抗体DCT3,检测DSCR1基因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与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D34抗体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将DSCR1基因表达与MVD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中DSCR1基因表达阳性率94.9%,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9, P<0.001);喉咽癌组织平均MVD(17.57±10.61)条/400倍视野,癌旁正常组织(12.61±7.67)条/400倍视野 (P<0.05)。在喉咽癌肿瘤组织中随着DSCR1基因的表达增强,MVD也逐渐升高(P<0.001),两者呈正相关性(r=0.698)。结论      DSCR1基因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加,并与其血管生成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基因治疗靶向。

    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海军,肖伟
    2011, 49(8):  108-112. 
    摘要 ( 892 )   PDF (806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8例肺腺癌患者与4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ct、Foxp3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7A、TGF-β、IL-10的水平,所有标本同时进行肿瘤标志物系列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19(0.89~1.88)% vs 2.23(1.28~3.24)%,P=0.001],其特征性转录调控因子RORct及细胞因子IL-17A也明显升高(P<0.001,P=0.001)。外周血T调节细胞特征性转录调控因子Foxp3 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9),同时伴TGF-β及IL-10水平升高(P=0.014,P=0.003)。血清IL-17A与TGF-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6,r=0.497),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CE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24,r=-0. 502)。结论      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h17比例上调可能是肺腺癌患者免疫抑制的继发性改变。

    济南地区普通成年女性体成分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张玉可1,马德东1,肖伟1,王川2,姜园园1,何宝龙1,张一1,王洪超1,许霞1,季秀丽1,王琴1,王得翔1,孙丛丛1,陈宏礼1,吴瑕1
    2011, 49(8):  113-117. 
    摘要 ( 653 )   PDF (398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济南地区普通成年女性体成分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济南地区抽取20个社区(自然村)657例25~75岁健康成年女性,进行体成分相关指标体脂百分比(BF%)、脂肪体质量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 1.0)、峰流速(PEF)、一秒率(FEV1.0/FVC)的测定,按年龄、BF%(15%≤BF%<25%为体质量正常、25%≤BF%<30%为超重、BF%≥30%为肥胖)、FFM和FFMI的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 4组)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肺功能和体成分指标的关系。结果      以BF%分组比较,FEV 1.0、FVC和PEF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P<0.01),FEV 1.0/FVC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P均<0.01);以FMI的四分位数分组比较,FEV1.0、FVC和PEF均为Q1组>Q2组>Q3组>Q4组(P<0.05),FEV 1.0/FVC Q1组>Q3组,Q1组>Q4组,Q2组>Q4组(P均<0.05);控制年龄和身高后,BF%、FMI和FVC、FEV1.0、PEF、FEV1.0/FVC呈显著相关(P均<0.05);各肺通气功能指标在FFMI不同水平间的比较及二者间的偏相关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济南地区成年女性高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可导致一定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去脂体质量对成年女性的肺通气功能影响不明显。

    内镜技术在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樊晓静,段绍斌,居来提·艾力,杨东鹰
    2011, 49(8):  118. 
    摘要 ( 654 )   PDF (333KB) ( 2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处理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对使用内镜技术处理LC术中及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总结;结果      使用内镜技术成功取出100例胆总管结石,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      应用内镜技术在LC术中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取石,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承受再次开腹手术的打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LC术中及术后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

    老年直肠癌与非老年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张彬彬1,陈甜甜2,王国昌2,吕明3
    2011, 49(8):  120. 
    摘要 ( 657 )   PDF (345KB) ( 4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和非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老年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17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非老年组:≤60岁。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发病情况同非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5cm)发病率(32.31%)小于非老年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以2周~2年为主,占87.07%。老年组淋巴结转移率(50.88%)高于非老年组(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7)。16.39%的老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高于非老年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4)。结论     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加强癌症知识宣传,提高患者防癌意识,进而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加强术前合并症的处理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建立筛查制度以从根本上预防。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孙永辉1,孙迎贞2,王安彪1,邹承伟1,范全心1,李德才1,李红昕1,王正军1,张骞1
    2011, 49(8):  123-127. 
    摘要 ( 589 )   PDF (408KB) ( 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总结单个手术组应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心脏畸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应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56例,男37例,女19例,6d~9岁,体质量2.55~18kg,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40例,TaussigBing心脏畸形患儿16例,TGA/IVS 15例,TGA/VSD 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32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大动脉调转术进行治疗,手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冷血停博液或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停机改良超滤。结果       本组手术CPB时间为150~2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163min。术后早期患儿死亡6例,3例死于术后出血(其中1例系PDA缝线松开),1例术后12h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术后5d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22d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ICU滞留时间为5d~22d,住院时间为14~48d。术后随访3个月~7年,死亡1例,系单支冠状动脉患儿,出院后半年因肺炎心衰死亡,其余49例紫绀症状均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8例肺动脉狭窄患儿术后压差均有下降。结论      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心脏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效果满意。

    C反应蛋白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赵丽丽1,王一彪2,索琳2
    2011, 49(8):  128-132. 
    摘要 ( 571 )   PDF (376KB) ( 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各中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关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有关的临床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ger软件(Revman4.2),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进行Meta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及其95%的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性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      共有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计数资料统计结果示,CRP>100mg/L[OR=2.37,95%CI=(1.49,3.77),P=0.0003];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示,WMD=19.02,95%CI=(11.98,26.05), P<0.00001。结论      CRP与中国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密切相关,CRP>100mg/L为其高危因素之一。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床旁外科治疗
    杨学勇1,周更须1,李秋平2,付松1,刘宇航1,王辉1,赵鑫2,封志纯3
    2011, 49(8):  133-135. 
    摘要 ( 572 )   PDF (360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床旁施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 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35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床旁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转归情况。患儿体质量最小的仅有720g。结果      所有患儿无术中大出血及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不能脱离呼吸机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产儿PDA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的情况下,均应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手术治疗效果肯定。NICU可满足床旁PDA手术。

    不同滤出量平衡超滤对体外循环手术中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焦齐1,2,王伟3,范全心4
    2011, 49(8):  136. 
    摘要 ( 575 )   PDF (454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流量平衡超滤对体外循环(CPB)中炎性介质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小滤出量平衡超滤组[L组,超滤量30mL/(kg·h)],中等滤出量平衡超滤组[M组,超滤量60mL/(kg·h)],大滤出量平衡超滤组[H组,超滤量90mL/(kg·h)], 各组均于体外循环停机后给予改良超滤。记录临床指标, 并分别于 CPB 开始、结束和术后 2h、12h采集动脉血标本,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a) 、白细胞介素-6(IL- 6) 和白细胞介素-8(IL- 8) 指标。结果      C组各类炎症介质的浓度随转流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 各平衡超滤组中炎症介质的浓度在体外转流期间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 CPB 结束后各炎症介质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各超滤组间比较,M组和H组炎性介质浓度显著低于L组(P<0.05),H组炎性介质浓度与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滤液量60mL/(kg·h)是较合理的平衡超滤策略。

    应用颅骨多处钻孔硬膜翻转并骨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
    郑德伟,王志刚,赵旭,李卫国,王益华,孟庆虎,曲春城,王成伟
    2011, 49(8):  140. 
    摘要 ( 700 )   PDF (711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颅骨多处钻孔硬膜翻转并骨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烟雾病患者以缺血首发17例,出血首发2例,均行颅骨多处钻孔硬膜翻转并骨膜贴敷术,术后随访2~48个月,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缺血型患者中TIA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脑梗塞患者术后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2例出血型患者术后随访至今未发生再出血。10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45个骨孔均有新生血管向颅内生长,新生血管来自脑膜中动脉和颞浅动脉。1例伴发动脉瘤患者术后DSA复查动脉瘤未显影。结论       颅骨多处钻孔硬膜翻转并骨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简便、安全、有效。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形态的MRI研究
    陈帅1,王克来1,庄岩1,曲宏懿2
    2011, 49(8):  144. 
    摘要 ( 710 )   PDF (692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髋臼与正常侧髋臼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观察,探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1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进行髋关节MRI检查,其中单侧脱位8例,双侧脱位4例,共8个正常髋关节(对照组)、16个脱位髋关节(病变组)。测量双侧髋关节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骨性髋臼前倾角(BAAV)及软骨性前倾角(CAAV),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I与CAI之间存在相关性,对照组两指数间相关系数(0.945)高于病变组的相关系数(0.814)。病变组BAAV与CAA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病变组髋关节的CAAV明显大于BAAV(P<0.01)。所有髋关节BAI与BAAV,CAI与CAAV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和0.822)。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髋臼病理改变不仅体现在髋臼指数的改变,还体现在髋臼朝向的改变,这两种改变的程度存在着相关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形态的畸形不仅体现在骨性结构,还体现在软骨结构上。两种结构的病理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采用MRI成像对DDH患儿的软骨结构进行评估可用于指导DDH的术式选择和手术操作。

    基于超效率DEA的社区医疗服务效率评价
    张哲
    2011, 49(8):  148-152. 
    摘要 ( 697 )   PDF (340KB) ( 2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方法      利用非参数方法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对效率得分,并比较各地区的相对服务效率。结果    19个地区为非DEA有效;从投入产出冗余量分析,11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机构、14个地区的病床投入未充分使用,3个地区的工作人员出现冗余;从产出方面分析,2个地区住院人数和教育培训人次、15个地区的儿童保健管理率和16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现状有待提升。结论       社区医疗服务在注重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应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技术提升,除改善医疗服务外,还应改善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康复等其他卫生服务功能。

    山东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贾静1,毕振旺2,陈玉贞2,侯配斌2,张明2,邵坤2,毕振强1,2
    2011, 49(8):  153. 
    摘要 ( 588 )   PDF (1359KB) ( 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7~2009年不同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流行病学意义,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PulseNet标准方法对分离到的10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不同菌株产生的电泳图谱经BioNumerics软件进行比对,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DNA用AscⅠ酶切后,经PFGE得到10~15个条带,可将100株菌分为31个PFGE型别,其中以4型为主。结论      山东省食品中的LM来源于不同的克隆株,但部分LM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FGE是分析LM同源性的有效方法,对LM的流行趋势、分布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6110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报告
    李玉阳1,2,杜贾军2,刘奇2,余之刚1
    2011, 49(8):  157-160. 
    摘要 ( 699 )   PDF (535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山东省乳腺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山东省六地市61102名汉族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临床查体、超声检查,建立乳腺疾病数据库,描述乳腺疾病患病率与各类乳腺疾病构成情况,统计乳腺癌患病率和不同年份患病率变化趋势。结果乳腺疾病患者共14218例(23.27%),其中乳腺增生症13247例(21.6%),乳腺纤维腺瘤341例(0.56%),乳腺导管扩张症147例(0.24%),乳腺癌98例(0.16%),其他385例(0.63%)。山东省乳腺癌标化患病率为131.8/100000,患病高峰年龄45~55岁,2003年~2008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数量多于1999年~2003年。结论     山东省乳腺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和年青化趋势,应规范和加强农村乳腺疾病普查和诊治工作。

    对乙酰氨基酚片生物等效性与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朱春燕1,2,刘沙2,张振2,滕艳妮2,张杜娟2,李荣2,袁桂艳2,魏春敏2,王本杰2,郭瑞臣2
    2011, 49(8):  161-164. 
    摘要 ( 665 )   PDF (554KB) ( 5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三药厂对乙酰氨基酚片(A、B、C)的生物等效性及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为评价口服制剂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试验为口服单剂量三周期三交叉设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经时血浓度,DAS软件计算对乙酰氨基酚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外溶出试验方法计算口服制剂体外释放参数T50和Td,评价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A、B、C片口服给药后对乙酰氨基酚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2.41±0.51)、(2.85±0.55)和(7.79±0.54)h,Tmax为(1.38±0.60)、(0.98±1.00)和(0.98±0.43)h,AUC015为(27.24±10.87)、(27.64±8.01)和(26.76±0.43)μg/mL·h,AUC0∞为(27.68±10.94),(28.36±8.16)和(27.46±7.29)μg/mL·h;T50为(33.34±4.81)、(3.33±0.38)和(2.54±0.32)min,Td为(41.24±4.03)、(4.50±0.61)和(3.67±0.45)min。结论     三药厂对乙酰氨基酚片(A、B、C)体外溶出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生物等效,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部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