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10
      
    基础医学
    阿司匹林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及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张晓月1,2,张维东1,王兆朋1,王朝霞1,张月英1,贾青1
    2013, 51(1):  1. 
    摘要 ( 972 )   PDF (5795KB) ( 4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40只,接种S180肉瘤细胞,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阿司匹林高(250mg/kg)、低剂量(50mg/kg)组,描绘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VEGF-A、VEGF-C的表达。结果   阿司匹林高、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5.4%和22.2%(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5-FU组与阿司匹林高、低剂量组VEGF-A和VEGF-C的表达明显下调,LVD、MVD降低(P<0.05),阿司匹林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阿司匹林能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VEGF-A和VEGF-C产生从而抑制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有关。

    小鼠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肉瘤生长的作用
    毕玉莉,韩明勇,徐晓娅,姜曼,许继映,帅欣艳,韩觉明
    2013, 51(1):  7-11. 
    摘要 ( 923 )   PDF (2174KB) ( 4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鼠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肉瘤生长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脂多糖组(LPS组)、纤维肉瘤组(PC组)、脂多糖+纤维肉瘤组(LC组)、脂多糖+纤维肉瘤+塞来昔布组(Cele组),PBS组小鼠腹腔注射PBS缓冲液,其余各组小鼠给以脂多糖(LPS)建立炎症模型,实验第5天处死LPS组、PBS组小鼠,其余组小鼠皮下接种纤维肉瘤细胞,同时Cele组小鼠给予塞来昔布,接种肿瘤第21天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及肿瘤体积,处死小鼠后取肺组织观察外形改变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CD31染色比较PC组及LC组小鼠肿瘤的血管形态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PBS组相比,LPS组小鼠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增多,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炎症细胞;与PC组相比,LC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MVD增加,血管紊乱。结论   炎症反应对纤维肉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抗炎治疗可抑制纤维肉瘤的生长。

    芩丹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肥厚的抑制
    闫磊1,张继东1,黄山英2,王博1,任敏1,乔云1,吕怡静1,郭雪峰1
    2013, 51(1):  12. 
    摘要 ( 787 )   PDF (3996KB) ( 4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芩丹胶囊(QD)通过激活PPAR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及心肌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探讨QD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QD大剂量组(SHR+QDH组)、QD小剂量组(SHR+QDL组)、替米沙坦组(SHR+Tel组),WΚ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同时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袖体表描记法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PPARγ和NF-κB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SHR组相比, SHR+QDH组、SHR+QDL组和SHR+Tel组收缩压均下降(P<0.05);在心肌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高,NF-κB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SHR+QDH组比SHR+QDL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QD可能通过激活心肌PPARγ,从而阻遏心肌肥厚相关蛋白NF-κB的表达,对改善和逆转高血压心室肥厚起着有益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高脂饲养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胰腺组织PTP-1B表达的影响
    于苏国1,王令令2,孙吉花3,王迎雪1,赵慧1
    2013, 51(1):  17-21. 
    摘要 ( 724 )   PDF (2094KB) ( 4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SD大鼠胰腺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20),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HF组,n=40)同时分为高脂对照组(HFN组,n=20)和高脂吡格列酮组(HFP组,n=20),喂养高脂饲料12周后,进行模型验证。HFP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kg·d)灌胃2周,NC组和HFN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胰腺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较NC组大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FN组、HFP组胰腺组织PTP-1B表达量较NC组明显增高(P<0.01),与HFN 组相比,HFP组PTP-1B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同时使其胰腺中PTP-1B蛋白表达量升高。吡格列酮可以降低胰腺组织中PTP-1B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鼠创伤性脑损伤后BDNF的变化
    陈乃耀1,申娜2,贺靖澜3,郑丽坤4
    2013, 51(1):  22. 
    摘要 ( 858 )   PDF (4854KB) ( 3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治疗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体外培养HUCBMSCs,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制备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治疗组注入标记的HUCBMSCs。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Brd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假伤组和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治疗组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且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细胞减少;②注射后7d起,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损伤组改善;③假伤组有少量BDNF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对照组和治疗组BDNF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注射后14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高于假伤组。治疗组BDNF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表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   未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HUCBMSCs在大鼠脑内至少存活4周;经尾静脉注射的HUCBMSCs迁移至脑创伤灶周边区;注入HUCBMSCs后,神经损伤程度改善,BDNF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修复。

    医用臭氧对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影响
    樊荣1,2,傅志俭1,2,谢珺田1,时成英1
    2013, 51(1):  27. 
    摘要 ( 901 )   PDF (2236KB) ( 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医用臭氧(O3)对白介素-1β(IL-1β)损伤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探讨临床使用O3的浓度范围。方法   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7月龄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传代软骨细胞作为实验用细胞。随机分为8组:正常软骨细胞组(N组),模型细胞组即软骨细胞加IL-1β(M组),对照组即软骨细胞加不同浓度O3(20、40、60μg/mL)组,实验组即IL-1β(10ng/mL)干预的软骨细胞加不同浓度O3(20、40、60μg/mL)组,共同孵育24h后观察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测定软骨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结果   20、40μg/mL浓度医用臭氧干预软骨细胞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形态与正常软骨细胞相似,有少量核固缩,MDA、TNF-α、MMP-3的含量比模型细胞组降低(P<0.05);60μg/mL医用臭氧干预软骨细胞后,细胞损伤严重,呈凋亡形态,且MDA、TNF-α、MMP3的含量比模型细胞组增高(P<0.05)。结论   20、40μg/mL浓度医用臭氧通过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的浓度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有保护作用,60μg/mL医用臭氧对正常软骨细胞和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软骨细胞均有损伤作用。

    载紫杉醇PLGA微球在Skov3卵巢癌荷瘤小鼠体内的治疗效果
    姜昕1,郭文彬1,朱梅1,李巧1,江婷2,张烁1
    2013, 51(1):  33-36. 
    摘要 ( 1024 )   PDF (28060KB) ( 1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载紫杉醇(PTX)PLGA微球,评价PTX-PLGA微球对荷瘤小鼠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4周龄雌性BALB/c-nu裸小鼠建模,将卵巢癌Skov3细胞株注射于裸鼠背部一侧,制备裸小鼠皮下移植瘤。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LGA微球悬液组、PTX注射液组和PTX-PLGA微球悬液组。分别对成瘤后荷瘤鼠进行治疗、观察记录、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对Skov3移植瘤裸小鼠瘤内直接注射药物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结果   给药6周后,PTX-PLGA微球组瘤内注射抑瘤效果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结论   PTX-PLGA微球瘤内直接注射对卵巢癌的治疗有明显体内抑瘤效果。

    复方白芨胶/珍珠层粉修复兔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庞永志1,胡温庭2,彭凤梅3
    2013, 51(1):  37. 
    摘要 ( 921 )   PDF (2091KB) ( 4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兔牙槽骨局部缺损后应用复方白芨胶/珍珠层粉的修复效果及复合材料降解吸收情况。方法   60只兔分3组,Ⅰ组:骨缺损处植入白芨胶/珍珠层粉复合材料;Ⅱ组:单纯珍珠层粉;Ⅲ组:不填充材料。分别在术后1、4、8、12周行影像学、骨密度、大体解剖学观察、组织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评价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珍珠层粉与白芨胶粉生物相容性均良好,术后12周时各组材料均降解完成。Ⅰ组骨缺损修复最快。12周时Ⅰ组骨密度值为(0.41±0.02)g·cm-2,大于Ⅱ组,Ⅱ组大于Ⅲ组。术后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Ⅰ组最高。结论   中药复方白芨胶/珍珠层粉能较快地修复局部牙槽骨缺损,为临床中药治疗牙槽骨缺损开辟了新方向。

    PTEN基因转染对人舌鳞癌细胞系SCC-4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刘硕硕,张斌,郭婷婷,董肖婷
    2013, 51(1):  42-45. 
    摘要 ( 876 )   PDF (1552KB) ( 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TEN基因转染对人舌癌细胞系SCC-4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转染PTEN的SCC-4(pEGFP-PTEN-SCC-4)细胞作为实验组,以SCC-4和pEGFP-SCC-4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中Akt、p-Akt、Bim的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组细胞间总Akt水平差异不明显;p-Akt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im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TEN转染能够诱导SCC-4的凋亡,可能机制是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并上调Bim的表达。

    临床医学
    选择性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付伸伸1,李大庆1,李继福1,刘斌2,杨敏1,邵娜1
    2013, 51(1):  46. 
    摘要 ( 871 )   PDF (1179KB) ( 3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冠脉造影(CAG)对冠脉狭窄的检出率,并对与冠脉狭窄有关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CAG阳性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3月至12月CAG检查资料总结分析,观察左主冠状动脉(LM)、左主干分出的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关联的危险性因素,依据发现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分析方程,并采用ROC分析确定其预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按冠脉狭窄<25%为阴性的标准分析,CAG阳性检出率为64.21%,阴性检出率为35.79%,≤59岁的女性患者阴性检出率尤为突出。与冠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球蛋白、总胆汁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肌酐、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P<0.05)。依据非创伤性指标建立的判别方程预测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54.40%,特异度为89.90%。结论   与冠脉狭窄有关联的危险性因素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

    踝臂指数对心血管高危患者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作用
    唐海荣,袁斌斌,胡大一,布艾加尔·哈斯木
    2013, 51(1):  53. 
    摘要 ( 858 )   PDF (923KB) ( 2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心血管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与1年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179例心血管高危患者,检测静息状态下ABI,以ABI<0.9为低ABI。将患者分为4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组、缺血性脑卒中(IS)组、糖尿病(DM)组、极高危(VHR)组。随访1~1.5年,评价ABI与1年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低ABI发生率为28.2%。低ABI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14.2%,6.6%)高于ABI正常者(6.5%,2.5%)(P<0.01)。各组低ABI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ABI正常者(P<0.01)。D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均高于其余3组。结论   ABI是死亡率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低ABI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大幅度增加。

    药物洗脱支架与血管内放射治疗在支架内再狭窄中运用的Meta分析
    方海洋,项建,吴延庆
    2013, 51(1):  56-63. 
    摘要 ( 820 )   PDF (1392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与血管内放射治疗在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国内外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对比研究,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入选13篇文献,共纳入病例2312例,其中药物洗脱支架组1259例,血管内放射治疗组1053例。Meta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组再发支架内狭窄(P<0.00001)、晚期管腔丢失(P<0.0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P=0.03)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P=0.004)均明显低于血管内放射治疗组。药物洗脱支架组晚期支架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与血管内放射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在降低支架再次狭窄、减少晚期管腔丢失、靶血管血运重建方面明显优于血管内放射治疗,但不能减少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肝癌切除同时行脾切除加断流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胡亮, 易永祥, 丁海, 韩建波, 刘涛,赵亮
    2013, 51(1):  64-66. 
    摘要 ( 779 )   PDF (876KB) ( 2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68例因肝癌及门静脉高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统计学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22/68)。并发症主要有:脾窝及胸腔积液、脾窝及胸腔积液感染、胆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甲胎蛋白、HBV-DNA病毒定量以及肿瘤部位统计学无相关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肿瘤大小、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慢性肝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肿瘤越大、肝脏功能越差以及慢性肝炎越严重,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   术前及术后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善肝脏功能,提高肝脏功能储备,可减少肝癌切除合并脾脏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Ki-67、PCNA 和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张艳霞1,章培军2,闫燕艳3,段爱旭4,李加善2,牛三强5
    2013, 51(1):  67-70. 
    摘要 ( 718 )   PDF (897KB) ( 2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i-67、PCNA和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GIST组织中Ki-67、PCNA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GIST组织中Ki-67、PCNA 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68.0%、72.8%,Ki-67、PCNA 和Survivin表达与GIST的发生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NIH分级有关,且Ki-67、PCNA与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Ki-67、PCNA 和Survivin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反流特点
    宋璇,郝洪升,吕国苹,孙莉娟,陆晓恒
    2013, 51(1):  71-74. 
    摘要 ( 868 )   PDF (895KB) ( 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24h pH监测(MII-pH)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   将56例RE患者按照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观察各研究对象反流相关指标,并对pH监测及阻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在总体、直立位和仰卧位pH<4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液体反流次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超重组和肥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在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近端反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但肥胖程度对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的临床价值
    刘聪聪,肖静,时丹丹,刘妍,李海英,周炜,张开宁,王蒙,李杰
    2013, 51(1):  75-78. 
    摘要 ( 914 )   PDF (1096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PCN)的临床价值。方法   彩超引导下对71例肾积水患者行PCN治疗,其中11例患者行双侧PCN治疗。观察并分析彩超引导下PCN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周检查患者肾功能,观察尿量变化。结果   71例患者共行82次肾穿刺造瘘置管,3例穿刺造瘘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4% (79/82)。术后造瘘管均通畅,所有患者肾功能及全身状况均在1周内得到明显改善。全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因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PCN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
    张德清,朱耀丰, 孟辉,王俊,李岩,史本康
    2013, 51(1):  79-82. 
    摘要 ( 1013 )   PDF (891KB) ( 5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50mL/40mg),每周灌注1次,连续4周;后改为两周1次,连续4周;最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2月。两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6周,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UTS症状评分、记录排尿日记,观察并分析变化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灌注疗程及随访,第16周时VAS评分由治疗前6.86±1.74下降至2.71±0.90(P<0.001),LUTS评分由治疗前41.07±11.96下降至23.25±6.07(P<0.001);膀胱容量均值由治疗前(106.71±22.65)mL上升至(163.93±32.00)mL(P<0.001)。结论   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能明显缓解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DTI征象与JOA评分的相关性
    李旭,秦东京,曹新山,姜兴岳,张迪,王静
    2013, 51(1):  83-87. 
    摘要 ( 1061 )   PDF (2958KB) ( 4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征象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对3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JOA评分:Ⅰ级(轻度):16~13分;Ⅱ级(中度):12~9分;Ⅲ级(重度):8~5分;Ⅳ级(严重):≤4分。31例患者均行常规MR及DTI检查,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 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并观察它们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Ⅰ级:FA值略降低,ADC值略升高;Ⅱ级:FA值降低,ADC值升高;Ⅲ级:FA值进一步降低,ADC值混杂;Ⅳ级:FA值更低,ADC值降低。FA值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JO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00),ADC值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802)。结论   DTI可更全面有效地揭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为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32P敷贴结合无针缝合器治疗前胸瘢痕疙瘩的疗效
    李中华1,王海琴2,王一民1,杨波1,孙玉生1
    2013, 51(1):  88-92. 
    摘要 ( 924 )   PDF (1342KB) ( 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2P敷贴结合无针缝合器治疗前胸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80例前胸瘢痕疙瘩患者治疗的疗效,其中将60例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组20例,单纯32P敷贴组20例,无针缝合器+32P敷贴组20例;120例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组30例,单纯32P敷贴组30例,手术+32P敷贴组30例,无针缝合器+手术+32P敷贴组30例。结果   ① 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中,复方倍他米松注射组的治愈率(35.0%)和有效率(55.0%)与单纯32P敷贴组的治愈率(75.0%)和有效率(85.0%)及无针缝合器+32P敷贴组的治愈率(80.0%)与有效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中,复方倍他米松注射组的治愈率(3.3%)和有效率(23.3%)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32P敷贴组治愈率(20.0%)和有效率(53.3%)与无针缝合器+手术+32P敷贴组的治愈率(86.7%)和有效率(96.7%)及手术+32P敷贴组的治愈率(63.3%)与有效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2P敷贴组的治愈率与无针缝合器+手术+32P敷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可以单纯行32P敷贴治疗;病变厚度>0.2cm的患者,建议手术切除后给予32P敷贴并结合使用无针缝合器治疗,效果较好。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致病候选基因的突变筛查
    刘晨帆1,王震英2,宋怀东3,潘春明3,张莉2
    2013, 51(1):  93-97. 
    摘要 ( 820 )   PDF (9010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已定位的浅表播撒型汗孔角化症(DSP)致病区段的候选基因进行大规模突变筛查及突变分析,以识别该病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和正常人皮肤组织RNA。利用皮肤组织RNA对候选基因进行RT-PCR,确定在皮肤中表达的基因,根据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用家系样本的DNA做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处理测序结果,寻找突变位点,识别致病基因。结果   发现了D12s1671~D12s1605之间的24个基因在皮肤中表达。共筛查了56个基因,发现家系4所有患者中存在2个SNP,即:UHRF1BP1L基因c.4242T>G错义突变导致1414位密码子由苯丙氨酸转化为亮氨酸和ANO4基因c.2487G>A突变导致829位密码子发生了同义突变。结论   发现了家系4所有患者中存在的2个SNP,排除了56个候选基因是DSP致病基因的可能性。

    宁阳县城乡居民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现况分析
    栗映梅1,2,吴欣怡1,王玉2,范传峰2,盛艳娟2,舒相汶2,陈璇2,吴昌龙2
    2013, 51(1):  98-102. 
    摘要 ( 839 )   PDF (904KB) ( 4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山东省宁阳县城乡居民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的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阳县城区和农村部分35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问卷调查、眼科检查及静脉血实验室检测。结果   1086例(81.78%)高血压患者完成了全部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其中313例眼底正常,78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R,患病率为71.18%,其中Ⅰ期532例(68.82%),Ⅱ期159例(20.57%),Ⅲ期79例(10.22%),未发现Ⅳ期HR。53例(6.86%)出现眼部并发症。1086名高血压患者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病变的占79.1%(859人),曾经接受药物治疗的占31.5%(342人)。农村居民HR患病率为73.68%,城区居民HR患病率为64.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HR的患病率随着患者的年龄、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病程的增加而升高,与患者的性别没有明显相关性。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城乡差别、高血压病程等是HR的危险因素。混合型高血压者HR患病率是血压值正常的2.44倍,高血压病程10年以上者HR患病率是病程1年以下者的4.15倍。结论   宁阳县城乡居民HR患病率较高,血压、年龄、城乡差别、高血压病程等是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存在对疾病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且不规范、控制率低的情况。建立HR的立体防治体系需要眼科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各级卫生机构在不同层面上的密切协作。

    宁夏回汉族人群中染色体17q22、10q25.3和ABCA4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
    周忠伟1,杨雄1,万应彪2,信燕华1,翟堃1,马坚2,黄永清2,姜敏3,王怡瑞4
    2013, 51(1):  103-108. 
    摘要 ( 1201 )   PDF (1835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国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染色体17q22(rs227731)、ABCA4(rs560426)和10q25.3(70781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415例,其中汉族191例,回族224例;患儿父亲205例,母亲240例;其中完整3人核心家系158个。将他们分为单纯唇裂组、单纯腭裂组、唇腭裂组,单纯唇裂组与唇腭裂组合并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对照组为健康大学生385例,其中汉族281例,回族104例。采用TaqMan基因型鉴定技术检测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唇腭裂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4,P=0.01);②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在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单纯唇裂组基因型、等位基因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1);③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及回汉族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宁夏汉族人群中染色体17q22区段的rs227731位点和ABCA4基因的rs56042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有统计学关联,染色体10q25.3区段的rs7078160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无统计学关联。

    53例二磷酸盐相关颌骨坏死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李银柱1,徐文君2,崔景英2,任翠爱2
    2013, 51(1):  109-112. 
    摘要 ( 942 )   PDF (965KB) ( 3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二磷酸盐导致的颌骨坏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方法   对2005~2011年间收治的53例二磷酸盐相关颌骨坏死(BRONJ)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均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其中12例进行了骨清创术/姑息性手术治疗,12例给予骨清创术/姑息性手术联合臭氧治疗,14例给予臭氧治疗。联合臭氧治疗26例,非联合臭氧治疗27例。单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60.0%,抗生素联合手术有效率为58.4%,联合臭氧组治疗有效率为92.3%,非联合臭氧组治疗有效率为59.2%。结论   在BRONJ中抗生素能控制疾病进展,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较单用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并没有明显增高,并且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BRONJ患者中建议保守治疗。另外,臭氧治疗较其他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