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10
      
    大气PM2.5及其成分对人群急性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施小明
    2018, 56(11):  1-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149
    摘要 ( 953 )   PDF (1461KB) ( 2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卫生问题,中国面临更大挑战。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PM2.5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急性影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大气PM2.5及其成分短期暴露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以及采取短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健康收益等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并提出未来3~5年我国该领域的努力方向。
    PM2.5与心血管疾病
    孔凡玲,赵琳,崔亮亮
    2018, 56(11):  12-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745
    摘要 ( 490 )   PDF (1444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除传统危险因素外,细颗粒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是CVD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PM2.5的暴露与CVD之间具有确定性的因果关系,是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可控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降低PM2.5浓度,可有效降低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CVD负担。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PM2.5暴露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吴卫东,安珍,贵双俊,许洁,范威,宋杰
    2018, 56(11):  18-2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692
    摘要 ( 657 )   PDF (1577KB) ( 1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 2.5 μm的颗粒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也是大气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组分之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以及毒理学实验结果显示,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短期PM2.5暴露可促发急性心血管事件,长期暴露则大幅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近几十年心血管疾病始终是全球首要的致死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流行病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均发现,短期暴露高浓度或长期暴露低浓度PM2.5可促进AS的进展,引起不稳定性斑块破裂,但潜在机制尚未阐明。就PM2.5暴露与AS加剧之间的关系,以及PM2.5暴露造成AS加剧的潜在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血糖关系的系统综述
    马润美,张翼,王彦文,许丹丹,孙志颖,石婉荧,崔亮亮,李湉湉
    2018, 56(11):  27-3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57
    摘要 ( 491 )   PDF (955KB) ( 1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已有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污染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联系。为更好地了解这一关系,对探讨颗粒物污染(PM10/PM2.5)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的研究展开系统综述。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检索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关于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关系的研究,同时对参考文献也进行了追溯。共纳入15项研究,多数显示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的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具体的效应值有所不同。老年人群、女性人群和超重人群是可能的易感人群。目前关于颗粒物污染与血糖水平关系的研究数量仍较少,未来仍需大量研究基于个体水平的暴露数据,更精确地探索不同人群中颗粒物污染与血糖之间的关系。
    济南市大气重点污染物对居民应急呼叫事件的急性影响
    崔亮亮,张萌,于坤坤,姜超,阮师漫
    2018, 56(11):  34-4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14
    摘要 ( 487 )   PDF (3294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济南市大气重点污染物(PM2.5、SO2和NO2)对居民应急呼叫事件的急性影响。 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6年济南市逐日应急呼叫信息、大气污染物、气象指标。采用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定量评估污染物与居民应急呼叫量的关联强度。以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应急呼叫风险采用超额危险度(ER)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探讨性别(男和女)、年龄(<65岁和≥65岁)的脆弱性。 结果 2016年济南市居民应急呼叫事件总量为43 966人次,日均120人次/d(80~183人次/d)。PM2.5、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应急呼叫量分别增加0.46%(95%CI:0.12%~0.79%)、1.25%(95%CI:0.36%~2.14%)、1.35%(95%CI:0.53%~2.17%),且最大效应值均出现在当天。3种污染物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明显,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影响效应模式不同。 结论 济南市大气中PM2.5、SO2、NO2均对居民应急呼叫事件存在急性影响,且存在性别和年龄效应差异性。
    淄博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急救人次关联的时间序列分析
    刘晓利,刘芳盈,孟超,李平,张殿平,殷茂荣,翟慎永
    2018, 56(11):  42-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09
    摘要 ( 517 )   PDF (922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淄博市大气污染物[SO2、NO2、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急救人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淄博市的急救医疗数据,按照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统计每日因非意外总急救及呼吸系统疾病急救的人次,结合同期逐日空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SO2、NO2、PM2.5日均浓度与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 结果 淄博市2016年至2017年SO2日均浓度52.6 μg/m3,NO2日平均浓度57.0 μg/m3,PM2.5日平均浓度70.4 μg/m3。2016年至2017年日平均急救366.78人次,其中日均非意外急救63.98人次,日均呼吸系统急救8.04人次。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均非意外急救及呼吸系统急救人次均与PM2.5、SO2、NO2、CO浓度呈正相关。时间序列分析单污染物模型显示,SO2和NO2浓度均对非意外急救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1 d健康效应最强,其中S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非意外急救人次增加0.423%(95%CI:0.253%~0.601%),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非意外急救人次增加0.412%(95%CI:0.218%~0.621%);PM2.5浓度均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3 d健康效应最强,其中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增加0.314%(95%CI:0.178%~0.533%)。双污染物模型中,在分别引入PM2.5和O3后,S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总急救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分别为0.286%(95%CI:0.061%~0.519%)、0.389%(95%CI:0.229%~0.671%),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总急救人次的ER分别为0.176%(95%CI:0.117%~0.561%)、0.427%(95%CI:0.287%~0.663%)。双污染物模型中,分别引入SO2和NO2后,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ER分别为0.219%(95%CI:0.128%~0.456%)、0.193%(95%CI:0.101%~0.429%)。 结论 大气中SO2或NO2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居民非意外急救的风险,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救的风险,应加强环保整治力度,加快能源改革,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合肥市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
    王志强,徐艳龙,肖长春,冯晓亮,郑莉,李飞,黄发源
    2018, 56(11):  48-5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76
    摘要 ( 577 )   PDF (1318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合肥市2014~2016年PM2.5日均浓度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影响。 方法 从合肥市气象局、环保局获得2014~2016年气象、环保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获取人群死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度、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日等因素,分析污染物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包含当日(lag0)、滞后(lag1~lag5)和累积滞后(lag01~lag05)效应;分析了老年人组(≥60岁)和非老年人组(<60岁)间PM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分析引入SO2、NO2、O3污染物后,对PM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效应的影响。 结果 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当日(lag0)和累积滞后5 d(lag05)影响最大,lag0超额死亡危险风险(ER)为0.53%(95%CI: 0.09%~0.98%),lag05的ER为1.01%(95%CI: 0.33%~1.70%)。在老年人组(≥60岁)中,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效应更加显著,也是对lag0和lag05影响最大,lag0的ER为0.57%(95%CI: 0.11%~1.03%);lag05的ER为1.04%(95%CI: 0.33%~1.76%)。而在非老年人(年龄<60岁)人群中,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多污染物模型分析中,加入污染物SO2、NO2后,发现均可减弱PM2.5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14~2016年PM2.5污染物能增加合肥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且在老年人中效应更显著。
    无锡市大气污染对成人内科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游颖琦,朱晶颖,张旭辉,张熙,周伟杰
    2018, 56(11):  53-6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56
    摘要 ( 540 )   PDF (1142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物对成人内科门诊量的影响,为预防大气污染物对人群的健康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无锡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资料,采用时间序列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方法,在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和其他污染物等各种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物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 结果 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无锡市PM2.5、PM10、SO2和NO2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存在滞后及累积效应。PM2.5、PM10、SO2、NO2均在滞后0~5 d(lag05)的移动平均值,使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达到最大,其中PM2.5、PM10、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44%(95%CI:0.08%~0.80%)、0.47%(95%CI:0.22%~0.72%)、3.85%(95%CI:2.73%~4.98%)、2.63%(95%CI:2.00%~3.26%);PM2.5、PM10、SO2、NO2分别在滞后0~1 d(lag01)、0~1 d(lag01)、0~4 d(lag04)、0~4 d(lag04)的移动平均值,使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ER达到最大,其中PM2.5、PM10、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增加0.68%(95%CI:0.52%~0.84%)、0.46%(95%CI:0.34%~0.58%)、6.41%(95%CI:5.66%~7.17%)、4.22%(95%CI:3.81%~4.63%)。 结论 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和NO2浓度的增加与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门诊人数增加风险有关。
    2014~2016年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大气颗粒物对社区人群门诊就诊量的急性效应分析
    满金宇,崔亮亮,韩联宇,于坤坤,吴兴彬,岳克三,周敬文
    2018, 56(11):  61-6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60
    摘要 ( 540 )   PDF (4875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颗粒物对社区人群内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效应。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某综合医院逐日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评估逐日PM2.5及PM10浓度与社区人群门诊就诊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性别、分年龄段(<65岁和≥65岁)、分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PM2.5、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分别增加0.28%(95%CI:0.05%~0.50%)、0.15%(95%CI:0.02%~0.28%);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40%(95%CI:0.01%~0.80%)、0.25%(95%CI:0.02%~0.47%)。男性及≥65岁人群是敏感人群。 结论 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颗粒物对社区人群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存在急性效应,且男性及≥65岁人群敏感。
    石家庄市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
    陈浪,赵川,陈凤格,白萍
    2018, 56(11):  68-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38
    摘要 ( 531 )   PDF (1947KB) ( 1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气象因素(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日门诊数据并进行描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与PM10和PM2.5浓度的关系。 结果 石家庄市2013~2017年PM10、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5.03 μg/m3和107.13 μg/m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PM10(lag0)、PM2.5(lag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11%(95%CI:0.07%~0.16%)和0.22%(95%CI:0.15%~0.28%);调整气态污染物O3/SO2/NO2后,PM10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效应消失,PM2.5的健康效应略微下降。 结论 石家庄市PM2.5和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提示有必要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合肥市空气污染与某儿童医院肺炎门诊量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肖长春,唐静,李玉荣,翟金霞
    2018, 56(11):  76-8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442
    摘要 ( 538 )   PDF (7549KB) ( 2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合肥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儿童肺炎日门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4~2017年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10、PM2.5、SO2、NO2、CO、 O3)、气象资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以及某儿童医院肺炎门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建立单污染物模型及多污染物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儿童肺炎的暴露-反应关系,包括滞后效应(lag0~lag6)、移动平均滞后效应(lag01~lag06),采用滞后天数最大效应值作为空气污染物对门诊量影响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 2014~2017年合肥市空气PM10、PM2.5、SO2、NO2、CO、O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90.24、64.72、16.08、39.10、969.90、76.97 μg /m3,其中PM10、PM2.5高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研究期间共记录67 569条儿童肺炎门诊病例,平均日门诊量为46.25例。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10、PM2.5、SO2、NO2、CO、O3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肺炎日门诊量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11 1、1.009 8、1.021 8、1.001 5、1.001 2、1.003 4,其中SO2效应最强。在调整其他污染物的全污染物模型中,仅PM10与儿童肺炎日门诊量仍存在统计学关联(RR=1.008 9, P<0.05)。 结论 空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影响儿童肺炎日门诊量,其中PM10、PM2.5、SO2、CO影响较大。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贾晓倩,崔亮亮,岳克三,李新伟,韩联宇,吴兴彬,周敬文
    2018, 56(11):  84-9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74
    摘要 ( 539 )   PDF (3563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6年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急性影响。 方法 描述性分析逐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空气污染物、气象因素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计算污染物、气象因素与各组就诊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评估大气颗粒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急性效应,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1岁、1~4岁、5~9岁和≥10岁)人群的脆弱性。 结果 2016年济南市PM2.5和PM10的日均浓度均值分别为73 μg/m3和138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日均值为716人次/d。PM2.5和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分别增加0.37%(95%CI: 0.04%~0.72%)和0.29%(95%CI: 0.09%~0.50%)。女性效应值略高于男性,随年龄段增加效应值有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升高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存在显著急性效应,且女性较男性敏感,年龄增加敏感性增强。
    济南市大气污染物O3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时间序列分析
    曹若明,崔亮亮,姜超,景一鸣,周林,张琳,刘守钦
    2018, 56(11):  91-9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06
    摘要 ( 577 )   PDF (1571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济南市大气污染物O3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 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济南市逐日空气污染物、气象资料和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数据,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DOW)、节假日效应(Holiday)和集中供暖效应(Warm-heating)等混杂因素,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进行分析,计算O3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的ER及95%CI。敏感性分析实施双污染物模型(O3+ PM2.5、O3+ SO2、O3+NO2)和多污染物模型(O3+PM2.5+SO2+NO2)拟合。同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2013~2015年济南市O3日均浓度为102 μg/m3、日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8人。O3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在lag3和lag05时达到最高,分别增加0.95%(95%CI:0.28%~1.63%)和1.70%(95%CI:0.27%~3.16%)。男性和女性的ER值差别不大,但65岁以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结论 济南市大气污染物O3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具有显著急性影响,65岁以上老人更为敏感。
    2014~2016年济南市历城区大气气态污染物对社区人群门诊就诊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满金宇,岳克三,崔亮亮,李新伟,韩联宇,吴兴彬,刘守钦
    2018, 56(11):  98-10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68
    摘要 ( 459 )   PDF (953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气态污染物对社区人群内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效应。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济南市重污染区域某综合医院逐日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评估逐日大气气态污染物浓度与社区人群门诊就诊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性别、分年龄段(<65岁和≥65岁)、分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该综合医院内科门诊量合计241 574人次,日均就诊量220人次/d,NO2、SO2、CO日均浓度分别为53、58、1 506 μg/m3。仅发现NO2与内科门诊量存在关联。大气污染物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增加1.13%(95%CI:0.55%~1.70%),lag02时增加1.47%(95%CI:0.72%~2.22%)。总门诊量及分年龄、分性别、分疾病门诊量均与NO2浓度存在统计学关联。不同性别、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略有不同。效应值男性高于女性、≥65岁人群高于<65岁人群。 结论 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气态污染物中仅NO2对社区人群的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系统疾病存在广泛的急性效应,且男性较女性敏感、≥65岁人群较<65岁人群敏感。
    2013~2015年济南市大气污染物SO2和NO2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影响的急性效应
    崔亮亮,牛纪伦,于坤坤,戴志翔,阮师漫
    2018, 56(11):  105-11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12
    摘要 ( 454 )   PDF (1810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定量分析济南市大气污染物SO2和NO2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的急性影响。 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3~2015年济南市逐日气象、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资料。采用基于Quasi-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分别进行SO2、NO2与逐日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的单污染物模型、滞后效应(lag1~lag7)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lag07)分析。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增加的超额危险度及95%置信区间(95%CI)。 结果 2013~2015年济南市逐日SO2、NO2浓度水平及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数的均值分别为73 μg/m3、55 μg/m3及17人。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lag0)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可分别增加0.41%(95%CI:0.10%~0.72%)和0.99%(95%CI:0.27%~1.71%),同时存在显著的累积滞后效应。 结论 济南市大气污染物SO2、NO2均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应急呼叫事件风险存在急性效应。
    青岛人群孕期多环芳烃暴露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崔静,孙治涛,谢萌,张倩,王炳玲,高汝钦
    2018, 56(11):  111-1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780
    摘要 ( 467 )   PDF (900KB) ( 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出生队列研究设计,探讨青岛人群孕期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对6月、12月龄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间出生的348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脐带血PAH-DNA加合物测定,使用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测定婴幼儿6月、12月龄的发育商(DQ),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PAH-DNA加合物与6月、12月龄DQs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AH-DNA加合物对12月龄DQs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的PAH-DNA加合物的检出率为52.4%,6月龄五个功能区的DQs得分在66~118间,12月龄的在72~156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的PAH-DNA加合物水平与12月龄的大动作行为(r=-0.188)、精细动作行为(r=-0.196)、个人社交行为(r=-0.180)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幼儿性别、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母亲文化水平后,检出的PAH-DNA加合物与12月龄幼儿的适应性行为、大动作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孕期PAHs暴露可能对12月龄儿童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故降低孕期PAHs暴露水平对婴幼儿早期发育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华北某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刘肖,左书梅,张莹,陈凤格,阎香娟,杨立学
    2018, 56(11):  116-12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49
    摘要 ( 555 )   PDF (1501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4年华北某市空气中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方法 以该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为研究对象,对PM2.5质量浓度及其重金属(As、Cd、Co、Cr、Hg、Ni、Pb、Ti )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所研究区域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中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 2014年该市主城区PM2.5质量浓度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有较大差别,平均浓度分别为184 μg/m3和96 μg/m3。从重金属来源方面分析,Cd、Hg的富集因子都>40,属于极强富集,Pb为极强富集或强富集,人为污染较重;As显著富集,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采暖期Ti显著富集,非采暖期Ti为强富集,受人为影响都比较大。Co、Cr、Ni均为轻微富集,主要来源于自然,受人为影响小。从污染程度来看,采暖期PM2.5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Hg>Pb>Ti>As>Cr>Ni=Co;非采暖期Cd>Hg>Pb>Ti>As>Pb>Ni=Cr>Co,采暖期和非采暖期Cd污染程度均最严重。采暖期Hg、Pb、As和Ti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在PM2.5中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属于极强,Hg属于强生态危害,As、Co、Cr、Ni、Pb、Ti属于轻微生态危害。PM2.5中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于600,总体来说有着极强生态危害。 结论 2014年该市采暖期采样日和重污染天气中部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污染程度以及生态危害程度较非采暖期严重,对在采暖期该环境下的人群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济南市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和金属及类金属元素变化趋势和预测
    孙湛,刘仲,张鑫,于志刚,李新伟,崔亮亮,张谊,刘岚铮
    2018, 56(11):  123-1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6
    摘要 ( 467 )   PDF (4139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4年至2017年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和金属及类金属元素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方法 根据济南市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选择历城区和市中区两个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细颗粒物浓度和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浓度,应用2014年至2017年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预测2018年细颗粒物浓度。 结果 2014年至2017年济南市细颗粒物浓度范围为4.7~497.8 μg/m3;一季度>四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历城区高于市中区;日均超标率为45.43%,超标(1.06±0.81)倍;12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整体变化趋势与浓度基本保持一致,2014年至2015年整体基本保持高位,2016年开始逐渐降低,细颗粒物浓度的高峰时间晚于金属及类金属浓度的高峰时间;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细颗粒物浓度较2017年呈平稳下降趋势。 结论 济南市细颗粒物浓度和金属及类金属元素季节性明显,一季度和四季度较高,因而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制定应考虑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特征。济南市细颗粒物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不仅能帮助了解细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而且可以作为重污染天气预警指示之一。
    挥发性有机物工业基地附近居民内暴露情况
    崔永学,李新伟,崔亮亮,刘仲,孟中华,周敬文
    2018, 56(11):  130-1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36
    摘要 ( 262 )   PDF (1024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某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基地附近居民和对照区居民的VOCs内暴露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工业基地是否造成附近居民内暴露水平的提高。 方法 选择工业基地A附近常住居民作为暴露组,同时设立1∶1匹配(年龄±3岁,性别相同)的对照组。收集居民基本信息,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检测其全血中VOCs(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浓度并统计分析其差异。 结果 暴露组甲苯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苯、乙苯、邻二甲苯、对/间二甲苯、四氯化碳、一溴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暴露组浓度中位数高于对照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工业基地A升高了附近居民乙苯、邻二甲苯、对/间二甲苯的内暴露水平。同时建议重视三氯乙烯的生化危害及防护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