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10
      
    妇科肿瘤标志物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妇科肿瘤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
    2018, 56(10):  3-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28
    摘要 ( 437 )   PDF (932KB) ( 1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肺癌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
    2018, 56(10):  9-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20
    摘要 ( 435 )   PDF (1006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生物标志物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王传新
    2018, 56(10):  18-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26
    摘要 ( 392 )   PDF (1333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50~200 nm的双层脂质包裹体结构,可携带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免疫、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调节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并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天然载体用于肿瘤治疗。随着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研究进一步深入,外泌体提取及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为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肝内胆管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高春芳,黄晨军
    2018, 56(10):  24-3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11
    摘要 ( 528 )   PDF (1311KB) ( 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CC早期症状较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ICC患者的生存水平。通过检测ICC患者组织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深入开展ICC发生、发展、复发与转移相关研究,对于阐明ICC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新的ICC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肺癌疗效评价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潘世扬
    2018, 56(10):  31-3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30
    摘要 ( 395 )   PDF (1547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位死因。晚期肺癌治疗主要是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目前主要依靠胸片等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化疗疗效评判,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难以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因此寻找高敏感度的疗效考核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目前临床应用肺癌治疗疗效评价的影像学和血液学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现状与挑战
    崔巍,张玉娟
    2018, 56(10):  40-4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13
    摘要 ( 424 )   PDF (1282KB) ( 1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作为肿瘤无创和实时疗效监测的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其检测技术方面仍具有挑战。就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做一论述,以期更好开展临床工作。
    数字PCR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关明,张心菊
    2018, 56(10):  46-5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35
    摘要 ( 503 )   PDF (1402KB) ( 1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PCR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定量分析的特点。基于数字PCR的液态活检,可用于极微量核酸样本及稀有突变位点的检测,尤其适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需多次反复取样的情况,实现动态监测,为肿瘤诊断、复发提供及时的基因信息。
    CA50靶向抗体文库的构建筛选及应用评价
    杜鲁涛,赵巧辉,田晓平,吴学炜,付光宇,渠海, 苗拥军,王丽丽,郑桂喜,郭海洋,李桂林,王传新
    2018, 56(10):  51-5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27
    摘要 ( 430 )   PDF (3691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针对CA50靶点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抗体,建立体外诊断CA50检测试剂盒,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方法 PCR 技术获得单链抗体( ScFv)基因并克隆入pcomb3XSS噬粒载体,通过电转化获得ScFv噬菌体抗体库。用CA50特性识别表位LST a(唾液酸化-乳糖-N-四糖a)的抗原淘洗筛选,获得针对CA50靶点的特异性抗体基因序列。随机挑选克隆测序,验证ScFv抗体库的多样性。利用重叠PCR技术获得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经过抗体表达纯化及配对筛选建立双抗体夹心法CA50检测试剂盒。同时收集临床诊断阳性样本54例和临床阴性对照样本146例,利用该研究建立的CA50检测试剂盒与罗氏CA50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评价其检测相关性。 结果 建立噬菌体抗体库的容量为2.5×108,具有较好的多样性。24个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为20个正确插入且插入序列均不相同。经过3轮淘洗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经过抗体配对筛选建立的CA50试剂盒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罗氏的临床相关性(r=0.98)。 结论 通过噬菌体展示抗体库技术成功筛选出了针对CA50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抗体,为CA50检测在相关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朱宇,王宏洁,韩彬彬,冯莎娜,张春,李学祥,韩晓红,崔巍
    2018, 56(10):  58-6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19
    摘要 ( 907 )   PDF (1665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PIVKA-II)在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治疗前结直肠癌患者120例(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80例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组40例)、早期肝癌患者(早期肝癌组)80例和查体健康人群(健康组)80例血清样本,检测其PIVKA-II和癌胚抗原(CEA)浓度,确定PIVKA-II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界值,分析PIVKA-II和CEA对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健康组、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早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II浓度依次呈增高趋势,分别为18(15~20.8)mAU/mL、20(17~24)mAU/mL、32(22.3~41.8)mAU/mL和345(31.8~3 787)mAU/mL,结直肠癌肝转移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结直肠癌无器官转移组(P<0.001),低于早期肝癌组(P<0.001)。血清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36~0.901),与CEA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99(95%CI:0.710~0.888),Z=0.332,P=0.74]。PIVKA-II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28.5 mAU/mL,此时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0%。联合PIVKA-II和CEA,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到85%。 结论 血清PIVKA-II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监测。
    脐血NK细胞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肝脏损伤
    兰静,李栋,时庆,刘子琳,周盼盼,鞠秀丽
    2018, 56(10):  64-7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795
    摘要 ( 457 )   PDF (11411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脐血NK细胞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肝脏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K562细胞,从新鲜脐带血获得大量NK细胞。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组、Model组、Mod-Con组和Mod-NK组。实验完成1周后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岐酶(SOD)、丙二醛(MDA)及肝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切片组织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成功构建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输注大量高纯度的脐血NK细胞,可显著改善其肝脏损伤,促进体质量回升(P<0.01)并降低肝脏指数(P<0.05),血清及肝脏中SOD活性增强(P<0.01),MDA水平降低(P<0.01);肝脏切片示肝细胞水肿减轻,Masson染色显示肝组织纤维化减轻;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P<0.01),而抗凋亡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P<0.01)。 结论 脐血NK细胞输注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的肝脏损伤。
    Notch1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徐加明,马爱华,陈娜,韩波
    2018, 56(10):  72-7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94
    摘要 ( 355 )   PDF (9935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Notch1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揭示其对神经管发育的影响。 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记物——神经丝蛋白(NF)、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半乳糖脑苷脂(GALC)及Notch1在上述细胞中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干细胞中Notch1、NF、GFAP、GALC分别在普通分化培养基和全反式维甲酸培养基(ATRA)中1、3、5、7 d的含量。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将普通分化培养基设为A组,普通分化培养基+DMSO组设为B组,普通分化培养基+DMSO+25 μmol/L γ-内分泌酶抑制剂(γSI)组设为C组,普通分化培养基+DMSO+50 μmol/L γSI设为D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含量。 结果 免疫荧光鉴定Nestin、NF、GFAP、GALC呈阳性,且在上述细胞胞膜上及胞质中有Notch1存在。普通分化培养基中Notch1在第5天较第1天明显增加,NF在第5天较第3天明显降低,GFAP与GALC含量在第5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加入ATRA的普通分化培养基中,Notch1在第7天较第1天明显减少,而NF、GFAP、GALC在第7天较第1天明显增加。加入γSI后,Notch1胞内段NICD含量明显降低。 结论 Notch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ATRA通过抑制Notch1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干扰TAZ基因对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希彦,王琪,顾伟亭,文勇
    2018, 56(10):  79-8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985
    摘要 ( 381 )   PDF (7047KB) ( 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干扰TAZ基因后对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将稳定干扰TAZ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至舌鳞癌细胞CAL27中作为干扰组,并以非特异性序列转染CAL27细胞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效率,CCK-8细胞活力实验及EdU染色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干扰TAZ基因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AZ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CK-8细胞增殖活力检测及EdU染色法显示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例均增多; 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而G2/M期细胞减少。同时,干扰TAZ基因后,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和CDK6等表达水平降低;而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干扰TAZ基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影响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黏蛋白1C亚基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公孙鑫,辛钟伟,史墨,秦启明,姜斌,宋学敏,刘相燕
    2018, 56(10):  86-9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925
    摘要 ( 321 )   PDF (9792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黏蛋白1 C亚基(MUC1-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定位及在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MUC1-C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运用穿膜肽Go-201抑制MUC1-C入核后,集落实验及CCK-8实验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的活性、生长和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率。 结果 MUC1-C在食管鳞癌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抑制MUC1-C入核后食管鳞癌细胞活性、生长、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凋亡率增高。 结论 MUC1-C通过入核发挥作用,能诱导和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恶性生长、增殖、迁移、侵袭,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豆制品摄入量与胃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倪迎春,杨孝荣,杜金阁,吕明
    2018, 56(10):  93-10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17
    摘要 ( 391 )   PDF (1097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豆制品摄入量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两名研究者分别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用合并OR值和95%CI评价豆制品摄入量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根据设计类型、研究对象性别和地理区域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共纳入53项研究,包括18项队列研究(890 145位参与者中共有5 153例病例)和35项病例对照研究(共有10 692位病例和25 324例对照)。最终共计50项研究(剔除3项质量评分较低的研究)纳入到本次Meta分析中。结果显示:大豆、豆腐和豆浆的高摄入量与胃癌发病风险的降低有关(大豆, OR=0.75,95% CI: 0.66~0.85;豆腐,OR=0.77,95% CI:0.68~0.88;豆浆,OR=0.78,95% CI:0.65~0.9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洲人群中较高的大豆和豆腐摄入量与胃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大豆,OR=0.80,95% CI: 0.74~0.86;豆腐,OR=0.77,95% CI:0.68~0.88)。 结论 豆制品摄入量增加能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王永,姜晨,周士英,杨晓玫
    2018, 56(10):  103-10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90
    摘要 ( 334 )   PDF (9022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IQGAP3)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IQGAP3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siRNA敲低IQGAP3在宫颈癌细胞CaSki和HeLa中的表达,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QGAP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检测IQGAP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从而探讨IQGAP3在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IQGAP3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高表达IQGAP3的患者预后较差(χ2=6.15, P=0.01);敲降IQGAP3在宫颈癌细胞CaSki和HeLa的表达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加,细胞迁移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表达下调(P均<0.001)。 结论 IQGAP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QGAP3通过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变(EMT),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转移。
    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临床研究
    贾忠兰,许丽风
    2018, 56(10):  110-1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456
    摘要 ( 370 )   PDF (962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的支原体检测结果,探讨支原体检测的优化方法。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宫颈分泌物标本1 642份,采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平行检测支原体,于24、48 h分别判读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液体培养结果,48 h判读固体培养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 液体培养法总阳性率为40.38%,其中Uu、Mh及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30.09%、5.42%、4.87%,假阳性率为5.67%;固体培养法总阳性率为39.46%,其中Uu、Mh及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2.22%、2.80%、4.44%,假阳性率为0.37%;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的阳性率为32.70%,其中Uu、Mh及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70%、2.74%、4.26%,假阳性率为0.12%。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在支原体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在假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液体-固体联合培养法能够准确培养鉴定Uu和Mh,既能排除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正常定植,同时又能够显著降低由于细菌或真菌污染所导致液体培养法产生假阳性结果的情况。
    男性儿童瘦素抵抗对成年后健康状况的影响
    王敏,王春花,刘鸿丽,何志良,崔薇薇,王磊,刘杰军
    2018, 56(10):  114-1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789
    摘要 ( 338 )   PDF (1455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男性儿童瘦素抵抗(LR)对成年后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对19年前参加血清瘦素水平与早发肥胖关系研究的LR儿童进行随访。9例LR男性儿童为LR组,随机选择与LR组同龄的正常体质量的28例男性人员为正常对照组(NC组)。LR组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抽血检测胰岛素(FINS)、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行腹部彩超检查、腹部脂肪测定,调查个人及父母疾病史;NC组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抽血检测FINS、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行腹部彩超检查。比较LR组和NC组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 结果 LR组中心型肥胖(腰围≥90 cm)患病率100%,腹腔内脂肪面积(209.79±55.46)cm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9.42±8.00,一级亲属(父母一方)2型糖尿病患病率100%;LR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NC组(P=0.001 1, P=0.000 5);LR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明显高于NC组(P=0.005 0, P=0.029 8, P<0.001);LR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高于NC组(P=0.003 1, P=0.027 1, P<0.001);LR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NC组(P<0.001)。 结论 LR男性儿童成年后表现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肿瘤以及肝功能受损风险高;LR男性儿童可预测一级亲属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低剂量CT联合超声定位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应用
    张英晨,程玉峰,吴志强,赵帅,孙浩,毕文浩,成小建,蒋立城
    2018, 56(10):  119-12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68
    摘要 ( 278 )   PDF (2734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
    高晓倩,蒲倩,张志轶,李荔
    2018, 56(10):  122-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31
    摘要 ( 188 )   PDF (6133KB) ( 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