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8-08-10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福祉
    刘起勇
    2018, 56(8):  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690
    摘要 ( 318 )   PDF (1121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气候变化会对全球70多亿人口构成威胁,侵蚀过去50年人类在全球健康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当前,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也将应对气候变化提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未来将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为保护全球气候、保障全人类健康福祉做出积极贡献,并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气象因素与人群健康研究的前沿进展
    阚海东,姜宜萱,陈仁杰
    2018, 56(8):  7-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13
    摘要 ( 417 )   PDF (1708KB) ( 1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象因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气象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度,且结论尚待统一。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气象因素与健康的文献,介绍气象因素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和妊娠结局等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均有对健康适宜的范围,偏离该范围后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我国未来应全面阐明各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致病机制,同时应加强对不良气象条件的健康预警工作,强化对易感人群的针对性防护。
    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从影响评估到应对策略
    黄存瑞,何依伶,马锐,苏亚男
    2018, 56(8):  14-2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60
    摘要 ( 502 )   PDF (1293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会对人群健康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是高温热浪导致的健康效应。在全球增暖背景下,未来发生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都将不断增加。因此,应对高温热浪并减少其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高温热浪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开展温度健康效应的研究方面,需要选择更为敏感的健康结局指标,通过更有效的研究设计,准确评估极端气温造成的人群健康损失,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暴雨洪涝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姜宝法,丁国永,刘雪娜
    2018, 56(8):  21-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14
    摘要 ( 407 )   PDF (1294KB) ( 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暴雨洪涝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20世纪以来,伴随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多种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及强度均与之增大/强,其中包括暴雨洪涝。在暴雨洪涝效应期,灾区居住条件恶劣、洁净水源及服务设施匮乏,为多种疾病的流行及播散提供了适宜条件。大量研究显示,暴雨洪涝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这种危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存在。基于文献回顾,从暴雨洪涝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学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从而为认识和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热带气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新进展
    马伟,张安然
    2018, 56(8):  29-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519
    摘要 ( 496 )   PDF (1311KB) ( 2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带气旋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多种途径给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间接影响。热带气旋除本身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可通过损毁住所和健康服务设施、人口迁移、水源污染、粮食减产等间接影响人群健康,导致死亡率、伤残率、传染病和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此外,热带气旋作为自然灾害同样给灾民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和精神伤害。热带气旋发生前后都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湖南省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的滞后效应及脆弱地区
    刘志东,劳家辉,刘言玉,张静,姜宝法
    2018, 56(8):  37-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00
    摘要 ( 284 )   PDF (3138KB) ( 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湖南省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滞后效应,找出脆弱地区。 方法 收集2004~2011年菌痢周发病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两阶段模型,首先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洪水对菌痢发病的滞后效应;然后利用分层线性模型筛选脆弱地区。 结果 研究期间湖南省总共上报菌痢患者53 439例。在全省水平上,暴雨洪涝发生后2周其累积效应有统计学意义(RR=1.19, 95%CI: 1.05~1.36),效应值在滞后1周时达到最大(RR=1.12, 95%CI: 1.05~1.20)。西部地区(RR=1.66, 95%CI: 1.09~2.55)、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RR=1.43, 95%CI: 1.02~2.02)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脆弱。 结论 暴雨洪涝可以增加菌痢的发病风险,相应的干预措施应至少持续2周;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脆弱地区,应加大救灾力度,降低菌痢的发病风险。
    热带气旋与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量的病例交叉研究
    李佳蔚,魏然,张安然,胡文琦,林君芬,马伟
    2018, 56(8):  43-4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55
    摘要 ( 352 )   PDF (3525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12~2013年浙江省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对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使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研究,控制气象因素的混杂作用,以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浙江省苍南县2012~2013年夏季(7~10月)热带气旋与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量的关系,并按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在热带气旋影响期,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均上升,分别在滞后第3、4、6天达到最大值。<15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上升,在滞后第6天达到最大值(RR=1.298, 95%CI:1.016~1.658)。热带气旋对15~65岁人群及>65岁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热带气旋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15岁人群为易感人群。
    2009~2013年广东省热带气旋对手足口病的影响
    荀换苗,胡文琦,刘羿聪,马伟
    2018, 56(8):  50-5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28
    摘要 ( 373 )   PDF (1270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009~2013年广东省热带气旋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定量分析不同等级的热带气旋对0~14岁人群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探讨滞后效应,并根据年龄、性别和教育方式进行人群亚组分析。 结果 热带气旋中的热带风暴在滞后4~6 d可增加0~14岁人群手足口病发病风险,RR值在滞后第5天达到最大,为1.59(95%CI:1.20~2.11),热带气旋中的台风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0~14岁人群中男性、0~4岁儿童和散居儿童是热带风暴的敏感人群,男性和散居儿童的效应在滞后第5天达到最大,RR值分别为1.75(95%CI:1.29~2.37)和1.60(95%CI:1.18~2.16),0~4岁儿童的效应在滞后第4天达到最大,RR值为1.58(95%CI:1.18~2.10)。 结论 热带风暴可增加0~14岁人群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采取措施预防热带风暴发生后儿童及青少年手足口病的发生,预防应以男童、0~4岁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
    热浪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张安然,胡文琦,李佳蔚,魏然,马伟
    2018, 56(8):  56-6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52
    摘要 ( 409 )   PDF (4344KB) ( 1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浙江省嘉兴市热浪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中热浪定义为日最高温度不低于35 ℃,且持续不少于3 d。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方法,调整每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平均气压和空气污染指数建立条件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嘉兴市2008~2011年热浪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并分析滞后效应。 结果 2008~2011年共出现6次热浪。滞后2 d时热浪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影响的效应值最大,RR值为1.342(95%CI:1.081~1.667)。热浪对≥65岁老年人在滞后2 d时RR值最大,为1. 296(95%CI: 1.027~1.636),对女性在滞后2 d时RR值最大,为1. 407(95%CI: 1.021~1.937)。 结论 热浪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65岁老年人和女性为脆弱人群。
    2011~2013年高温热浪对苍南县高血压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薛莉,胡文琦,魏然,张安然,林君芬,马伟
    2018, 56(8):  63-6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22
    摘要 ( 374 )   PDF (1050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11~2013年浙江省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对高血压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2013年7~9月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高血压门诊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热浪对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探讨热浪对不同性别、年龄[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 结果 2011~2013年苍南县共发生7次热浪事件,在滞后第1天高血压总就诊量增加(RR=1.20, 95%CI:1.06~1.37)。高温热浪在滞后第1天对女性高血压就诊量的影响最大(RR=1.40, 95%CI:1.14~1.72)。滞后第3天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多(RR=1.25, 95%CI:1.06~1.48),滞后第1天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增加(RR=1.22, 95%CI:1.03~1.44)。 结论 苍南县高温热浪事件导致高血压门诊就诊量增加,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高温热浪使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高血压就诊量均增高。
    面板数据模型在湖南省干旱敏感传染病筛选中的应用
    王宁,黄金明,丁国永,李学文
    2018, 56(8):  70-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51
    摘要 ( 275 )   PDF (894KB) ( 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湖南省干旱所致的敏感传染病,为旱期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计算湖南省干旱期间各传染病发病率,采用Spearman秩次相关分析探讨干旱与湖南省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关系,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筛选干旱所致的敏感传染病。 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乙肝、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肺结核的发病数与干旱具有相关性(P均<0.05),其相应滞后期分别为0、0、1、5、5、3和4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显示干旱可以增加乙肝、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的发病风险,其干旱期与非干旱期的发病比值IRR(95%CI)分别为1.35(1.29~1.40)、1.40(1.22~1.60)、1.42(1.31~1.54)、1.31(1.18~1.45)、1.70(1.45~2.00)、2.86(2.55~3.21);另外,干旱可降低肺结核发病风险(IRR=0.72,95%CI:0.70~0.74)。 结论 乙肝、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为湖南省干旱敏感传染病。
    气温对2007~2013年济南市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归因风险研究
    李京,王创新,胥欣,杨军,王春平,薛付忠,刘起勇
    2018, 56(8):  76-8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75
    摘要 ( 323 )   PDF (5397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归因风险评估分析气温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补充公共卫生学方面的证据。 方法 收集济南市2007~2013年逐日气温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逐日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并进一步探索气温对敏感人群的风险。 结果 济南市日均气温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U型;由气温导致的归因风险比例分别为13.2%(95%CI: 9.6~16.8)/17.0%(95%CI: 12.6~20.8)/27.8%(95%CI: -2.5~50.5)。低温对女性、老年人和教育水平较低者影响较大。 结论 高温或低温均可增加人群不同疾病死亡风险,但是低温效应的归因比例高于高温的作用。
    菏泽市与威海市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
    张丹丹,王旭,许勤勤,郑兆磊,王珮竹,李吉庆,刘静,许青,李秀君
    2018, 56(8):  88-9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07
    摘要 ( 388 )   PDF (3508KB) ( 1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研究2012~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与威海市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方法 收集菏泽市与威海市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日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通过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其他气象因素的情况下研究两市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结果 2012~2014年菏泽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69例,威海市1 838例,菏泽市年发病例数均较威海市高,两市男性发病例数均高于女性,且均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菏泽市以日平均气温中位数16.10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最低气温-7.10 ℃,滞后8 d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风险达到最大,相对危险度RR=1.06(95%CI: 1.00~1.13),威海市以12.55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最低温度-9.20 ℃,当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风险最大,RR=1.29(95%CI: 1.00~1.66)。 结论 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其对菏泽市与威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达到最大危险效应的滞后时间不同,应密切监测气象因素,因地制宜,做好防控工作。
    南宁市2008~2011年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刘言玉,刘志东,劳家辉,张静,姜宝法
    2018, 56(8):  95-10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65
    摘要 ( 347 )   PDF (2359KB) ( 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气象因素对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及各气象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南宁市手足口病周发病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探讨气象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病与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发病数不断增加,在24 ℃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数随降雨量的增多不断增加,到40 mm左右时达到峰值,随后发病数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少。平均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均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高温低湿和适宜温度下的高风速可促进手足口病发生。 结论 平均气温、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生均有非线性影响,各气象因素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济南市昼夜温差对麻疹发病的影响
    王珮竹,郑兆磊,李润滋,许勤勤,康凤玲,许青,李秀君
    2018, 56(8):  101-10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26
    摘要 ( 317 )   PDF (3447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昼夜温差对山东省济南市麻疹发病的影响。 方法 收集济南市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的情况下,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昼夜温差对人群麻疹发病的影响。 结果 2005~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 198例,男女性别比为1.28 ∶1;<8月龄儿童20.70%,≥8月龄且<5岁儿童28.43%,≥5岁且<18岁人群10.92%,≥18岁成人39.95%;以昼夜温差9.1 ℃为参照,周平均昼夜温差最大(13.2 ℃)且滞后2周时RR最大,为1.92(95%CI:1.47~2.50),此时有效滞后范围最大(第0~5周);昼夜温差每增加2 ℃,对男性和女性麻疹发病均在滞后2周时效应最强,RR分别为1.19(95%CI:1.08~1.32)和1.24(95%CI:1.12~1.38);所有年龄组中昼夜温差对≥5岁且<18岁人群在滞后2周时的效应最强,RR为1.41(95%CI:1.15~1.74),对<8月龄婴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较大的昼夜温差对济南市麻疹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并存在滞后效应,女性和≥5岁且<18岁人群更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应密切关注昼夜温差的变化,适时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措施,以减轻其造成的危害。
    夏季日温差与医院门诊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关系
    魏然,张安然,李佳蔚,胡文琦,薛莉,林君芬,马伟
    2018, 56(8):  107-1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50
    摘要 ( 314 )   PDF (962KB) ( 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定量分析夏季日温差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2010~2013年夏季(7~9月)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数据和同期气象日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分析日温差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暴露-反应关系,并进行人群亚组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苍南县日温差的变化范围为1.4 ℃~11.3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病例27 770例。日温差升高可导致门诊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在滞后4 d出现最大单独效应,在累积13 d出现最大累积效应,RR值分别为1.033(95%CI: 1.022~1.045)、1.349(95%CI: 1.318~1.381)。累积效应对儿童组(<15岁)的影响较大。 结论 在苍南县,夏季日温差增大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并存在滞后性,应特别注意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气象因素关系
    王旭,张丹丹,郑兆磊,王珮竹,许勤勤,王显军,丁淑军,李秀君
    2018, 56(8):  114-12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459
    摘要 ( 287 )   PDF (1687KB) ( 1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对威海市2011~2015年SFTS发病情况和气象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将有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病例月,无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非病例月;对比分析病例月和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建立决策树对气象因素变量进行二元分离后纳入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诊断,拟合最优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SFTS的影响。 结果 威海市SFT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趋势,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月与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除月平均日照时数外,气温、风速等其他气象因素均有差异;月平均气温高于14 ℃时,SFTS的发病率升高(RR=3.41, 95%CI: 1.12~10.89);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时,SFTS的发病率降低(RR=0.62, 95%CI: 0.39~0.96)。 结论 月平均气温高于14 ℃可能是SFTS的危险因素,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可能是疾病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