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9-04-16
      
    无栏目
    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TNFα、IL6及uPA/uPAR的抑制作用
    窦姗姗1 , 邓景惕1 ,季冉1 ,扈燕来1 ,张伟红2 ,张立平1
    2009, 47(04):  1-4. 
    摘要 ( 1441 )   PDF (676KB) ( 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uPA/uPAR)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12h组和24?h组,各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100?ng/mL)组、辛伐他汀(5?μg/mL)组、辛伐他汀(5?μg/mL)和脂多糖(100?ng/mL)共作用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12?h组、24?h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TNFα、IL6及uPA/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脂多糖组相比,辛伐他汀和脂多糖共作用组TNFα、IL6及uPA/ uPAR的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6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HUVECs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6及uPA/ uPAR的表达。

    RhGCSF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P10脑组织
    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宋艳,毕建忠,王萍,赵翠萍,谢兆宏,王允
    2009, 47(04):  5-8. 
    摘要 ( 1109 )   PDF (356KB) ( 1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P10(SAMP10)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随机将48只SAMP10分为对照组、rhGCSF治疗组,每组24只。治疗组皮下注射rhGCSF100?μg/(kg·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第7、14、28、56天取脑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NFα和iNOS的表达,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TNFα和iNOS阳性细胞百分率、总面积及灰度值。结果治疗组小鼠脑组织额叶皮质TNFα和iNOS阳性细胞百分率、总面积及灰度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rhGCSF能明显抑制SAMP10脑组织炎症反应。
    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
    陈国玲1,2, 陈双3 ,刘艳丽1 ,魏璐婉1 ,刘执玉1
    2009, 47(04):  9-12. 
    摘要 ( 1123 )   PDF (557KB) ( 1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干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绿脓杆菌脂多糖(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LPS组),并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大黄素预处理组)。分别于LPS刺激前(0?h),刺激后1、2、4、8?h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IL6蛋白的分泌及大黄素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与0?h相比,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1?h时,胞浆IκBα蛋白表达出现下降,其电泳条带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暗,4?h时最暗。LPS刺激后各时点IκBα蛋白表达较LPS刺激前均明显下降(P<0.01)。LPS刺激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L6蛋白分泌增多,刺激后8h达峰值,LPS刺激细胞后各时点细胞分泌IL6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1)。大黄素预处理后,与LPS组相比较,角膜基质细胞表达IκBα蛋白下降、细胞分泌IL6减少(P<0.01)。结论绿脓杆菌LPS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κBα降解,引起细胞因子表达,在角膜炎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大黄素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人角膜基质细胞IκBα降解,从而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肺腺癌细胞系A549肿瘤始发细胞的测定
    孟祥姣,王亚伟,王秀问
    2009, 47(04):  13-17. 
    摘要 ( 1539 )   PDF (847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克隆形成及致瘤能力研究肺腺癌细胞系A549肿瘤始发细胞的比例。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检测细胞单克隆形成的数量及大小;收集来自于1个细胞形成的克隆细胞,种于BALB/C裸鼠皮下,观察其致瘤能力;采用CD133磁珠分选A549细胞,测定CD133+、CD13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测定Hoechst33342染色对非S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单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45%以上的A549细胞能够形成大于100个细胞的大克隆,其传代后又能形成新的克隆,来源于1个大克隆的细胞种植到BALB/C裸鼠身上,10?d左右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CD133+、CD13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相同;Hoechst33342染色能够明显干预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增殖能力。结论45%以上的A549细胞是肿瘤始发细胞。
    hCG对HTR8SVneo滋养层细胞系MMP2表达的
    影响与调控机制
    李泽武1 ,杨美香2 ,孙锦堂2 ,解奇2 ,邓碧萍2 ,刘佳2 , 宋丙凤2 ,毛海婷2 ,曲迅2
    2009, 47(04):  18-20. 
    摘要 ( 1319 )   PDF (477KB) ( 1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侵袭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根据处理因素分为对照组、低浓度hCG(10?IU/mL)刺激组、高浓度hCG(100?IU/mL)刺激组,再将HTR8SVneo细胞分为对照组、hCG(100?IU/mL)刺激组、DPCPX(A1R特异性阻断剂)+hCG(100IU/mL)联合刺激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HTR8SVneo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变化,明胶酶谱检测各组HTR8SVneo细胞MMP2蛋白水平的分泌变化。 结果高浓度hCG(100?IU/mL)较低浓度hCG(10?IU/mL)刺激后的HTR8SVneo细胞MMP2的表达与分泌均上升(P<均0.05);腺苷受体A1R的表达同时升高(P<0.05)。阻断A1R的作用通路后,MMP2的表达与分泌均下降(P均<0.05)。 结论随着hCG浓度的升高, HTR8SVneo细胞的侵袭性逐步增强,其调控机制为通过促进A1R的表达而使MMP2的分泌升高。

    大鼠肺移植受体OB与细胞凋亡
    关系的初步研究

    魏煜程,王滋宗,杨荣华,沈毅
    2009, 47(04):  21-25. 
    摘要 ( 1083 )   PDF (754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大鼠肺移植受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气管异位移植模型模拟肺移植术后OB。随机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分别于术后7、14和28?d取出移植物。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气管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移植气管Caspase3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动物模型气管HE染色检测到术后排斥反应,与OB组织学改变符合;② TUNEL检测到大鼠OB模型存在细胞凋亡,免疫抑制剂治疗组较移植组细胞凋亡数少,移植中后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大鼠OB模型Caspase3、Bax基因蛋白表达在移植组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增高,移植中后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大鼠肺移植受体OB与细胞凋亡相关;② 抑制细胞凋亡可治疗肺移植受体OB。
    脑神康胶囊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海马
    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李伟,刘德山,常萍,林炜炜
    2009, 47(04):  26-29. 
    摘要 ( 1117 )   PDF (434KB) ( 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脑神康胶囊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中药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组及中药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药各浓度组于复氧时换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液,采用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并计算两者比值。结果损伤组细胞存活率及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凋亡率及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P均<0.01),Bcl2/Bax降低(P<0.01);中药各浓度组较损伤组细胞存活率及Bcl2 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1),凋亡率及Bax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Bcl2/Bax增加(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脑神康胶囊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减少凋亡密切相关。
    多药耐药基因在小儿难治性癫痫外周血中的
    表达及氟桂利嗪对其表达的逆转作用
    李保敏,于臻,张冬青,孙若鹏
    2009, 47(04):  30-32. 
    摘要 ( 1175 )   PDF (403KB) ( 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儿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及氟桂利嗪在其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MDR1在22例正常儿童和64例患儿辅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癫痫组未进行辅助治疗前MDR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辅助治疗后,氟桂利嗪组MDR1 mRNA的表达低于安慰剂组(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安慰剂组MDR1 mRNA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1.14倍,与辅助治疗前相比,氟桂利嗪组MDR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安慰剂组增高(P<0.05)。氟桂利嗪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3.57%。氟桂利嗪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检测外周血MDR1 mRNA的表达可以评估难治性癫痫患儿对抗癫痫药物的敏感程度;氟桂利嗪对MDR1 mRNA的表达有逆转作用,能减轻癫痫的发作,且小剂量氟桂利嗪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重组表达载体plRESRb94的构建及其对肺腺癌
    A549细胞株中SphK表达的影响
    刘芳,马道新,谭炳煦,高晖,王建波,张萍,郭颖,程玉峰
    2009, 47(04):  33-37. 
    摘要 ( 1149 )   PDF (567KB) ( 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Rb94,观察Rb94基因对鞘氨醇激酶(SphK)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Rb9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相连的Rb9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Rb94,经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Rb94基因并观察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SphK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IRESRb94,转染A549细胞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pIRESRb94A549,该细胞株中Rb94基因高效表达;SphK1表达下调而SphK2表达上调。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IRESRb94构建成功并可有效转染A549细胞,Rb94基因抑制SphK1的表达,增强SphK2的表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凤军,王丽红,刘真,邢子英,王怀经,李振中
    2009, 47(04):  38-41. 
    摘要 ( 1057 )   PDF (811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谷氨酸(Glu)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胎鼠DRG神经元分散培养48?h后,用Glu(200?μmol/L)造成神经元损伤,并同时给予IGF1(10?nmol/L),观察添加IGF1和未添加IGF1孵育的Glu损伤的神经元的活细胞生长状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用IGF1孵育的神经元生长状况良好,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均低于无IGF1孵育的标本。结论IGF1可通过减低钙离子内流,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Glu损伤的DRG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于冬青1 ,刘金波2 ,邓华聪3
    2009, 47(04):  42-45. 
    摘要 ( 1312 )   PDF (668KB) ( 1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姜黄素200?mg/(kg·d)灌胃,为期8周。然后进行肾脏形态学观察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大鼠Ccr、UAER、尿白蛋白/肌酐、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肾小球平均体积(MG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明显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基底膜节段性增厚,部分足细胞足突融合。姜黄素治疗组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三组大鼠间血BUN和 Scr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脏肥大和高滤过状态,降低尿白蛋白,对糖尿病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
    躯干神经嵴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
    其增殖、分化的实验研究
    卢静1 ,孙晋浩1 ,张静1 ,丛丽1 ,綦晓霞1 ,庄园2 ,杨洁1 ,李振华1
    2009, 47(04):  46-49. 
    摘要 ( 1311 )   PDF (380KB) ( 2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躯干神经嵴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取大鼠胚胎躯干部神经管,组织块法培养获取躯干神经嵴干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躯干神经嵴干细胞呈梭形,其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和p75表达阳性,并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传代培养后,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其分化细胞呈GFAP、MAP2、αSMA阳性。结论成功地培养了躯干神经嵴干细胞,细胞表现出多潜能干细胞特性,为研究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
    糖尿病性GK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他丁及
    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毕喜壮1 ,朱梅佳2 ,上官士娜3 ,贾茜4
    2009, 47(04):  50-53. 
    摘要 ( 1195 )   PDF (557KB) ( 1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他丁、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随机将GotoKakizaki (GK)、Wistar大鼠分为脑梗死组(CI组)、糖尿病脑梗死组(DM+CI组)及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不同的缺血再灌注时间点(3?h、24?h、3?d、7?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他丁蛋白表达、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血管他丁于再灌注3?h开始升高,至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在24?h时,DM+CI组较CI组增加显著(P<0.05);DM+CI组和CI组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DM+CI组明显高于CI组(P<0.01),且血管他丁的表达与MMP9的活性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血管他丁的表达增加与MMP9的活性相关,参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丹参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中
    TNFα及IL1水平的影响
    王宇1 ,周杰1 ,蒋晓青2
    2009, 47(04):  54-57. 
    摘要 ( 1101 )   PDF (401KB) ( 2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水平;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的含量,并对比观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对照组、丹参组较假手术组肝移植术后AST、ALT明显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TNFα和IL1明显升高,但丹参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的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可以降低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中TNFα及IL1水平,对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异基因鼠脾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殷玉俊1 ,李晶2 ,汤郁2 ,尤海燕3 ,朱伟4 ,许文荣4 ,焦志军3
    2009, 47(04):  58-61. 
    摘要 ( 1166 )   PDF (862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5~6周龄BALB/c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鉴定其纯度。用EZSepTM Mouse 1X分离异体BALB/c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在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刺激下,用MSCs和/或雷帕霉素处理,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测定T淋巴细胞IL10 mRNA、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SCs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联合雷帕霉素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MSCs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联合雷帕霉素组较单独MSCs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1)。MSCs联合雷帕霉素具有协同促进IFNγ mRNA表达和协同抑制IL10 mRNA表达的作用。单独MSCs或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MSCs联合雷帕霉素对BALB/c鼠T、B淋巴细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可能与协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T淋巴细胞凋亡和干预IFNγ mRNA、IL10 mRNA表达有关。
    国产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cor检测
    HBVDNA的结果比较
    薛艳1 ,王磊1 ,徐皖苏2
    2009, 47(04):  62-64. 
    摘要 ( 1521 )   PDF (215KB) ( 1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试剂与罗氏COBAS Amplico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结果。方法据COBAS Amplicor 的FQPCR试剂(A)的检测结果,抽取151份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血清标本,采用两种国产实时FQPCR试剂B、C对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平行检测,以分析国产试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与试剂A的相关性。结果试剂A、B、C测得的HBVDNA结果分别为(5.87±1.64)、(5.11±1.34)、(4.93±1.35)log10?copies/mL,试剂B、C与试剂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37。3种试剂检测结果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B、C与试剂A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V载量标本,试剂B、C与试剂A相关性较低。以试剂A为准,总体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试剂B 90.4%、56.3%,试剂C 77.0%、100%。结论试剂B、C与试剂A在检测HBVDNA方面有较好一致性,但在低HBV载量时可靠性较低。试剂B灵敏度高,试剂C特异度高。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袁玉静,傅志俭,孙涛
    2009, 47(04):  65-68. 
    摘要 ( 1270 )   PDF (514KB) ( 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体外稳定获取大数量及高纯度脊髓神经元的培养方案,比较当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无血清培养基(Neurobasal+B27,NCM)与传统含血清培养基(DMEM/F12+10%胎牛血清+5%马血清,SCM)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取E1415?d Wistar大鼠的胚胎脊髓组织行胰酶消化获取脊髓神经元的单细胞悬液,分别用NCM与SCM进行培养,差速贴壁法及AraC干预纯化培养的神经元。于接种后第1、2、3、4、5、6、7?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比较两种培养基培养下获取的神经元纯度。结果采用NCM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生长良好,对环境变化如换液及加入AraC更为耐受;NCM培养的神经元的纯度为(87.70±8.70)%,SCM培养的神经元纯度为(78.61±7.00)%,前者纯度更高(P=0.019)。结论NCM较之SCM更加适合脊髓神经元的体外培养。
    慢性ITP小鼠外周血IL11及
    其受体水平的研究
    牛婷婷1 ,陈力军1 ,黄丽华2 ,杜雪2 ,张孝卫2
    2009, 47(04):  69-71. 
    摘要 ( 1097 )   PDF (250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测定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其受体(IL11R)的水平,探讨CITP的发病机制,为ITP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BALA/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CITP组(40只),通过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的方法建立CITP模型。于造模第8?d分别采用ELISA、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IL11R的水平。结果CITP小鼠外周血中IL11及IL11R平均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有31只小鼠同时存在IL11及IL11R水平的升高,余9只小鼠仅存在IL11水平的升高,而IL11R水平降低。结论IL11及IL11R在CIT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但它们发挥作用的原理及过程尚需进一步探讨。
    自制质控血清的临床应用评估
    高扬,单宁宁,李心河,刘延红,夏洪印,王慧敏
    2009, 47(04):  72-74. 
    摘要 ( 1146 )   PDF (523KB) ( 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自制质控血清在肿瘤标志物及激素电化学发光分析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日常工作中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所需检测项目的高浓度标本,加至正常浓度的血清中调节各检测项目至所需浓度配成自制质控血清。自制质控血清灭活,离心、分装后置于-80?℃冰箱保存,每天取出1管于37?℃水浴溶化后,随同当日标本检测。结果在罗氏E170仪器上检测,自制质控血清稳定,控制效果良好,重复精度好。结论自制质控血清可以满足室内质控要求,且来源方便,成本低。
    乙醇对人肝L02细胞糖原和GSK3β、PAMPK的影响
    于慧1,2 ,陈少华1 ,赵家军2 ,高聆3
    2009, 47(04):  75-78. 
    摘要 ( 1164 )   PDF (659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乙醇对体外培养的人肝L02细胞糖原含量及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磷酸化的AMP激活的蛋白激酶(PAMPK)的影响。方法培养L02细胞,按加入的乙醇浓度分为0、50和100?mmol/L三组,培养24?h,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细胞糖原含量,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GSK3β及PAMPK的表达水平;并加入AMPK的激动剂(AICAR)或AMPK的阻断剂(Compound C),检测GSK3β含量的变化。结果与0?mmol/L组比较,50和100?mmol/L组糖原含量下降、GSK3β及PAMPK表达增强(P均<0.05),50?mmol/L组与100?mmol/L组比较,糖原含量及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ICAR和Compound C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乙醇能减少L02细胞糖原含量,可能与GSK3β表达增加有关。
    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的实验研究
    尹国瑞,何波,丰荣杰,李淑媛,毕本军,许庆家,朱小雷
    2009, 47(04):  79-82. 
    摘要 ( 1000 )   PDF (614KB) ( 2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监测远端坏死的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tcPa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体质量400~450?g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在其背部作以髂腰皮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面积约12?cm×3?cm,以穿支穿出点为近端到皮瓣远端均分为4个区域依次为1、2、3、4区,分别在术前及术后0、1、2、4、7?d监测各区域的tcPaO2值。结果术后各区域0?d tcPaO2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1、2、4、7?d近端3个区域的tcPaO2值逐渐升高(P<0.01),术后7?d达到最高,其中近端2个区域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远端4区的tcPaO2值逐渐降低(P<0.01),术后4?d全部坏死。术后1、2?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先升高后降低,2区明显高于1区与3、4区(P<0.05);术后4 、7?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呈降低趋势(P<0.05),1、2两个区域tc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PaO2可以客观、连续、定量地反映皮瓣的血液供应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皮瓣的血运障碍,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热休克蛋白HSP 70、90α在非霍奇金
    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房孝生,刘新,王欣
    2009, 47(04):  83-86. 
    摘要 ( 1183 )   PDF (560KB) ( 1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 )70、90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90α在30例NHL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10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和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作为对照。结果HSP70、90α在NHL、坏死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均有高水平表达。HSP70高表达(阳性率大于50%)与NHL恶性程度、分期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P<0.05),与是否有B症状、是否累及结外无关(P>0.05)。HSP90α高表达与上述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NHL组织中HSP70的表达程度有助于判断NHL的恶性程度、分期及治疗反应。
    双源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汪洁,王青,崔凤玉
    2009, 47(04):  87-90. 
    摘要 ( 1089 )   PDF (390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50例,其中40例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模式,10例因心率过快采用普通胸部增强扫描模式。5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9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本组以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比较双源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含单纯房间隔缺损、单纯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单心室、完全型大动脉错位、肺动脉起源异常、冠状窦无顶综合征各1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校正型大动脉错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左室双出口各2例,右室双出口4例,主动脉缩窄5例,法洛四联症10例。36例共计107处畸形,均以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结果证实,其中心内畸形30处,双源CT和心脏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6.67%(P=1.000)。心外畸形77处,双源CT和心脏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10%和87.01%,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χ2=4.117,P=0.042)。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9.21%。结论双源CT对比增强扫描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但二者联合可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
    单腔两用气管导管及其在食管癌
    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评价
    王青威1 ,岳庆祝1 ,闫召华2 ,李永强1 ,李敬1 ,滕淑贞1
    2009, 47(04):  91-93. 
    摘要 ( 1164 )   PDF (353KB) ( 1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单腔两用气管导管(新型导管)在开胸术中通气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病例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使用单腔两用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的效果观察,着重比较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率。结果双肺通气时两组气道压及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时B组气道压及分流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气管导管均能达到满意的单肺通气效果,但因单腔两用气管导管通气面积大,气道阻力小,分流率低,故安全性较高。
    MRI在骨肉瘤保肢术中应用的评价
    杨强1 ,李建民1 ,杨志平1 ,李振峰1 ,迟增德2
    2009, 47(04):  94-97. 
    摘要 ( 1080 )   PDF (401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MRI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骨肉瘤患者,均行X线及MRI成像检查,对肿瘤进行外科分期,评价肿瘤在骨髓及周围软组织中的浸润范围,制定手术方案并定制假体,化疗结束后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MR成像进行对比分析。随访评估患肢的功能,并定期化疗。结果43例患者,Ⅱa期10例,Ⅱb期33例,均按术前制定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6.7%。骨肉瘤MRI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在骨髓浸润的显示,肿瘤与肌肉、血管、神经、相邻关节的关系,跳跃病灶的显示及骨肉瘤内出血和坏死的显示,MRI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结论在骨肉瘤保肢术中MRI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保肢手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这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及保证手术效果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子痫前期胎盘中HIF1α和Endoglin的表达及其
    与血清中sEng的相关性研究
    尚慧1 ,陈丽君1 ,邢静2
    2009, 47(04):  98-100. 
    摘要 ( 1057 )   PDF (361KB) ( 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ndoglin和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sEng)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1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胎盘组织中HIF1α和Endoglin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En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HIF1α、Endoglin及sEng水平在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三者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较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P<0.01);②子痫前期组HIF1α的表达与Endoglin及血清中sEng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86、0.866)。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HIF1α的表达增高可引起胎盘中Endoglin和血清中sEng增多,从而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PDCD4和Ki67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中的表达
    于淑萍1 ,马春虎2 ,王玉坤1
    2009, 47(04):  104-104. 
    摘要 ( 1225 )   PDF (642KB) ( 1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和Ki67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7例MF病变皮肤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红斑/斑块期MF(n=21)、肿瘤期MF(n=6)和正常对照组(n=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分别检测3组标本表皮及真皮中PDCD4及Ki67的表达。结果①红斑/斑块期MF皮损表皮PDCD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皮PDCD4+细胞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期MF皮损表皮及真皮PDCD4+细胞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斑块期MF(P<0.05);②两组MF表皮Ki67+细胞的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斑块期MF及肿瘤期MF皮损真皮Ki67+细胞均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期MF皮损真皮Ki67+细胞高于红斑/斑块期MF皮损(P<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4和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DCD4的表达从MF的红斑/斑块期到肿瘤期逐渐减低,真皮中Ki67的表达逐渐增强,MF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DCD4表达降低或缺失有关。
    头颈部鳞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昊,韩俊庆,杨哲,穆学茹,赵红莉,王鹏
    2009, 47(04):  105-108. 
    摘要 ( 1223 )   PDF (342KB) ( 2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术后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方法将术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均给予放疗,常规分割,总剂量50?Gy。观察组在放疗同时给予DDP 15?mg/(m2·周)化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和64%(P=0.04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和33%(P=0.04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和49%(P=0.134),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和35%(P=0.042),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和27%(P=0.568)。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和15%(P<0.001);Ⅲ、Ⅳ级放射性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5%和29%(P<0.001)。结论术后同步放化疗疗效优于术后单纯放疗,但未改善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
    下咽癌EGFR、NM23、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意义
    杨秋安1 ,杨金霞1 ,付卫江1 ,张廷国2 ,王妍2 ,刘文君2 ,章晓梅1 ,赵维萍1
    2009, 47(04):  109-113. 
    摘要 ( 1188 )   PDF (495KB) ( 1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EGFR、NM23和Bcl2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下咽癌29例手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制作切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GFR、NM23和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8/29)、79%(23/29)和86%(25/29)。EGFR在低分化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2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8)。NM23和Bcl2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EGFR在下咽癌的高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辅助判断下咽癌临床特性的生物学指标。NM23 和Bcl2表达的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及
    糖耐量异常者的疗效观察
    陈丹玲1 ,米念荣1 ,王淑芳2
    2009, 47(04):  114-116. 
    摘要 ( 1280 )   PDF (270KB) ( 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育龄妇女人群实施神经管缺陷综合
    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
    郝连正,李辉,王志萍,赵仲堂
    2009, 47(04):  117-121. 
    摘要 ( 1145 )   PDF (284KB) ( 2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国内在育龄妇女人群中实施神经管缺陷(NTDs)综合干预措施的预防效果。方法全面搜集国内发表的关于在育龄妇女人群中实施NTDs综合干预措施文献,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381?561人接受综合干预措施)。将纳入文献按南北地域归类,分别汇总文献的总体效应值。采用Woolf法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齐性检验,根据结果选取汇总纳入文献研究结果总体效应值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时,采用Peto法;研究结果间差异较大时,采用DL法。结果① 12篇文献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Q=20443?6, P<005),综合干预措施效应强度RR为0556?5(95%CI:0544?6~0568?7),保护率(PR)为4435%;② 南方地域的2篇文献研究结果趋于一致(Q=0068?4,P>005),综合干预措施效应强度RR为0673?5(95%CI:0576?7~0786?5),PR为3265%。北方地域的10篇文献研究结果趋于一致(Q=16553?8,P>005),综合干预措施效应强度RR为0513?1(95%CI:0428?3~0614?6),PR为4869%;结论目前国内在育龄妇女人群中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NTDs的发病风险,但预防率仍然较低。北方地域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率高于南方地域。在育龄妇女中开展的NTDs综合干预措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山东地区宫颈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阚士锋1 ,芦鑫2 ,王传新1 ,郑桂喜1 ,李伟1 ,张晓1
    2009, 47(04):  122-124. 
    摘要 ( 1202 )   PDF (251KB) ( 1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山东省三所省级医院893例宫颈癌患者及1?786例对照进行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HPV16感染、HPV52感染、吸烟、首次性交年龄、性伴侣个数、人工流产次数、配偶有阴茎癌或前列腺癌、绝经和使用避孕套共9个因素被引入回归模型,其OR值依次为:28.256、10.164、2.946、4.529、4.012、4.211、1.312、0.507和0.612。结论HPV16、HPV52感染是山东地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首次性交年龄早、性伴侣个数多、人工流产次数多、吸烟以及配偶有阴茎癌或前列腺癌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而绝经和使用避孕套则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04风疹病毒E2包膜糖蛋白亮氨酸突变
    对细胞融合的影响
    吴冰1 ,刘晓丽1 ,王志玉1,2
    2009, 47(04):  125-128. 
    摘要 ( 1168 )   PDF (626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风疹病毒E2包膜糖蛋白中部分亮氨酸的突变对特异性细胞融合的影响。方法于E2蛋白中选取9个亮氨酸位点,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分别将其突变成丙氨酸,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突变株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Giemsa染色法与指示基因法检测特异性细胞融合,血吸附实验检测其吸附活性。结果与野毒株蛋白相比,除L144A与L225A之外,其它突变株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排除各突变株蛋白在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变化的影响后,其引起的细胞融合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位于E2蛋白氨基酸序列中间靠近氨基端的亮氨酸(L58、L105、L128与L144)突变时,其细胞融合效率降低更为明显,相应的血吸附效率也有所降低。结论E2蛋白中,其氨基酸序列中间靠近氨基端的蛋白区域(L58~L144)对引起的特异性细胞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被动吸烟情况调查研究
    李斐斐1 ,孙桐2 ,刘言训1 ,侯家祥2
    2009, 47(04):  129-132. 
    摘要 ( 1199 )   PDF (252KB) ( 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成年人被动吸烟情况,了解人们对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拦截调查的方法,在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平阴县三地共调查543人,其中不吸烟者397人。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有关因素与被动吸烟的关系。结果不吸烟者中426%的人被动吸烟,其中524%的男性被动吸烟,478%的女性被动吸烟,男性被动吸烟率高于女性。597%的不吸烟者主动反对吸烟者在自己面前吸烟。男性、从事室内工作、不主动拒绝被动吸烟和吸烟者吸烟前不征求他人意见是不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人群中被动吸烟率仍然较高,人们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尚不足,拒绝被动吸烟的意识淡漠,对不同公共场所全部禁烟的态度不尽一致,多数人支持在学校、医院、公交工具中全部禁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控烟宣传,加大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减少全人群的烟草暴露特别是加强对不吸烟者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