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5-16
      
    论文
    转录抑制因子ZHX2功能片段的克隆及表达
    王金金 史伟 祁建妮 栾芳 赵地 郭春 马春红
    2009, 47(5):  1-4. 
    摘要 ( 1260 )   PDF (729KB) ( 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人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以含有全长ZHX2基因的pcDNA3.0-ZHX2-HA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ZHX2基因功能片段(242-501AA)经EcoRI,KpnI双酶切后克隆入pcDNA3.0,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ZHX2(242501)HA,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利用脂质体将pcDNA3.0和含有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2.15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Western blot检测人ZHX2功能片段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的ZHX2基因242-501AA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DNA测序,证明其与GenBank报道序列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HX2功能片段的融合蛋白在肝癌细胞系HepG2.2.15和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中均可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ZHX2功能片段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ZHX2基因的功能机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低氧训练对大鼠EPO/EPOR及其表达的影响
    赵鹏 路瑛丽 冯连世 徐建方 朱珂
    2009, 47(5):  5-15. 
    摘要 ( 1470 )   PDF (2040KB) ( 2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低氧训练及复氧训练对大鼠EPO-EPOR的影响。方法   经过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的60只SD雄性大鼠,分成6组,保证每组大鼠体重,力竭时间、力竭血乳酸等基本一致,双盲抽签确定分组:① 低住低练组,② 高住高练组,③ 高住低练组,④ 低住高练组,⑤高住高练复氧训练组,⑥ 高住低练复氧训练组。采用水平跑台进行耐力训练,训练强度为常氧下35m/min,低氧下30m/min,1h/d,5d/周,低氧训练6周,复氧训练1周。最后一次训练后恢复48h取血和腓肠肌。ELISA法测血清EPO,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EPO、骨骼肌EPO、EPOR,实时定量PCR测腓肠肌EPO mRNA和EPOR mRNA表达。  结果    高住高练组较低住低练组大鼠骨骼肌EPO mRNA和EPOR  mRNA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升高(P<0.01),高住低练组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骨骼肌EPO mRNA和EPOR mRNA表达有高度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P<0.05)升高。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1周,血清EPO水平有显著性升高(P<0.05),骨骼肌EPO mRNA和EPOR mRNA表达有高度显著性降低(P<0.01),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1周,骨骼肌EPO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其余变化不大。EPO主要在肾脏皮质的胞浆中弥漫表达,与常氧安静对照组相比,低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EPO表达较强;与高住高练和高住低练相比,高住高练后复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后复氧训练组EPO表达都略有增强,都比常氧安静组强。 结论   引起EPO水平变化的原因不是缺氧,而是氧浓度的变化,并且可能会有低氧持续暴露时间和氧浓度适当匹配性。骨骼肌EPO-EPOR mRNA系统的表达受血清EPO浓度的影响,当血清EPO浓度较高时,抑制了骨骼肌EPO-EPOR mRNA系统的表达,骨骼肌EPO mRNA表达与血清EPO有显著负关(r=-0.676),同时,骨骼肌EPO mRNA与EPOR mRNA之间有非常显著相关关系(r=0.918)。

    葡萄子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和骨形态蛋白7表达的影响
    李宪花 高海青 李保应 程梅 许玲 胡昭
    2009, 47(5):  16-22. 
    摘要 ( 1247 )   PDF (1491KB) ( 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葡萄子原花青素(GSPE)对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态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45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5只)、GSPE小剂量[250mg/(kg·d)]治疗组(T1组,n=15只)和大剂量[500mg/(kg·d)]治疗组(T2组,n=15只),另以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15只正常大鼠给予GSPE 250mg/(kg·d)作为正常治疗组(CT组)。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肌酐(Ucr)、肾重/体重水平。以光镜PAS染色及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BMP-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与C组相比,DM组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均显著升高(P<0.01),肾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CTG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MP-7mRNA及蛋白降低(P<0.05)。与DM组相比,T1组和T2组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Ccr和肾重/体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改变减轻, BMP-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而CTGF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P<0.01)。T1组与T2组之间相比,Ccr、肾重/体重水平、CTGF mRNA及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GSPE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对其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AGEs、抑制肾组织CTGF过高表达、上调BMP-7表达有关。

    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分泌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
    马立川 李明龙 陈海燕 赵树娥 林爱清 蔺新英
    2009, 47(5):  23-26. 
    摘要 ( 1348 )   PDF (294KB) ( 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分泌和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肥胖大鼠分为高蛋白饲料组(HP组,n=12,36.7%蛋白质)和普通饲料组(NC组,n=11,22.4%蛋白质),正常等热量饲养24周。观察饲养期间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的变化。至24周,测定内脏脂肪、空腹血浆Ghrelin(酶联免疫法)和空腹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等指标含量,并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观察两组大鼠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状况。  结果   与NC组相比,HP组体质量明显减轻[(490.92±39.47)g vs(545.55±31.08)g,P<0.01],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22.42±7.04)g vs(32.33±9.27)g,P<0.05];IVGTT结果显示,HP组5、10min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91.56±21.72)μIU/mL vs(121.29±34.03)μIU/mL,P<0.05;(58.62±15.80)μIU/mL vs(81.12±24.36)μIU/mL,P<0.05];HP组空腹血浆Ghrelin浓度有升高趋势[(2.36±0.82)ng/mL vs(1.95±0.64)ng/mL,P=0.20]。血浆Ghrelin浓度与体质量(r=-0.373,P<0.05)、内脏脂肪含量(r=-0.454, P<0.01)、空腹胰岛素含量(r=-0.390,P<0.05)呈负相关。  结论   长期等热量高蛋白饮食可降低肥胖大鼠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并可导致空腹Ghrelin升高。这种胰岛素分泌的减少可能系Ghrelin升高、体质量减轻所致。

    重组腺病毒HBV preS2/S-AD5的构建及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
    李志会 岳盈盈 邢来田 张凤丽 李妍
    2009, 47(5):  27-30. 
    摘要 ( 1261 )   PDF (563KB) ( 4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重组腺病毒HBV preS2/S-AD5,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 方法   应用clontech公司的第一代腺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HBV preS2/S-AD5,酶切线性化后分4次用脂质体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复制缺陷型腺病毒HBVpreS2/S-AD5,分别命名为N1~4。扩增并滴定毒力后,接种Hep2、Hela和A549细胞,观察HBV preS2/S-AD5在非容许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用N1~4分别鼻腔接种SPF级BALB/C小鼠,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第10d取小鼠重要组织并用福尔马林固定,做病理学检查。  结果    4株重组腺病毒HBVpreS2/S-AD5第1代N1、第4代N2、第6代N3、第8代N4株接种的细胞未见病变,接种的小鼠无一般状况改变,组织病理也未见任何改变;而第11代N1株重组腺病毒能在非容许细胞增殖并致细胞病变,接种的小鼠出现严重腹泻,并且小鼠肠、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结论   本实验室构建的重组腺病毒 HBV preS2/S-AD5有突变为复制型腺病毒的现象,并可导致小鼠出现腹泻和轻型肺部炎症。

    大黄素对急性角膜炎症反应中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陈国玲 陈双 肖瑛 毛淑芝 高雪 刘执玉
    2009, 47(5):  31-33. 
    摘要 ( 1350 )   PDF (428KB) ( 3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急性角膜炎大鼠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角膜炎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前30 min,大鼠结膜下分别注射大黄素(治疗组)及等容二甲基亚砜(炎症组)。按脂多糖(LPS)刺激后不同时点,各组又分为1、3、6、12、24?h组,每亚组8只鼠。于各时点观察大鼠的全身情况,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结膜、角膜及房水等眼部表现;抽取大鼠房水涂片,HE染色观察房水细胞的变化;角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角膜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 结果 球结膜下预防性注射大黄素,可明显改善角膜炎大鼠畏光、流泪等眼部表现,减轻角膜混浊、组织水肿等炎症反应。大黄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角组织及房水中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改善角膜组织水肿及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的紊乱程度。LPS刺激可引起炎症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CAM-1mRNA表达增加,该作用可被大黄素部分抑制,治疗组各时点ICAM-1 mRNA的表达较炎症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  结论 大黄素可减少急性角膜炎症反应中ICAM-1 mRNA的表达,对急性角膜炎大鼠角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鱼藤酮致PC12细胞凋亡中Par-4蛋白的表达
    刘力 崔冬生 崔慧先 顾平 耿媛 王铭维
    2009, 47(5):  34-37. 
    摘要 ( 1340 )   PDF (596KB) ( 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鱼藤酮致大鼠多巴胺能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中前列腺凋亡反应蛋白(Par-4)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方法 以1、5、10 μmol/L的鱼藤酮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6、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筛选出Par-4表达改变明显的鱼藤酮浓度和作用时间,给予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Par-4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 1、5、10 μmol/L鱼藤酮干预后,PC12细胞出现同程度的受毒形态改变,6h后,10μmol/L组光密度比值显著升高(P=0.029?646);20μmol/L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Ginestin预处理1h,光密度比值与单纯鱼藤酮作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31);24h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显著,1、5μmol/L 2组光密度值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61, P=0.043?415)。 结论〓〖HTK〗 鱼藤酮可诱导PC12细胞Par-4凋亡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JNK通路参与其信号转导途径。

    辛伐他汀对谷氨酸损伤的大鼠海马组织中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影响
    丁燕 魏欣冰 韩玉霞 丁华
    2009, 47(5):  38-41. 
    摘要 ( 1322 )   PDF (515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谷氨酸损伤的大鼠海马组织中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谷氨酸损伤组、辛伐他汀10 mg/kg组和20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10d后,麻醉状态下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假手术组大鼠给予注射4μL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给予注射等体积谷氨酸溶液,2h后,每组取5只大鼠,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GluR2的mRNA表达情况;其余大鼠用多聚甲醛灌流后取出海马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谷氨酸损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luR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P<0.01);辛伐他汀(10、20mg/kg)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luR2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  结论 影响AMPA受体GluR2的表达可能是辛伐他汀抗谷氨酸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与骨胶原质量变化的相关研究
    刘海春 张剑锋 陈允震
    2009, 47(5):  42-45. 
    摘要 ( 1420 )   PDF (716KB) ( 8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变化,分析骨有机质-骨胶原含量及形态学变化对其改变的意义。   方法 取7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去卵巢组,C组为去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骨质疏松模型完成后,分别给予干预,20周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应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及股骨粗隆部位骨密度测定;HE染色观察骨小梁,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显微镜观察骨胶原形态。用SAS 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去卵巢大鼠术后20周A、B、C 3组股骨粗隆骨密度值分别为(0.264±0.004)、(0.179±0.004)、(0.249±0.005)g/cm2。羟脯氨酸含量A、B、C组分别为(0.227±〖JP〗0.046)、(0.194±0.032)、(0.217±0.044)mg/kg。3组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量以及羟脯氨酸的含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脯氨酸含量与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呈正相关。 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骨胶原含量及质量、股骨生物力学改变明显。骨胶原的变化是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改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骨胶原的含量及质量来改善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高糖环境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AMPK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徐静 刘毅 完强 贾振华 王荣
    2009, 47(5):  46-49. 
    摘要 ( 1324 )   PDF (429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这种变化与系膜细胞增殖的关系。  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mmol/L),高糖组(22.0mmol/L),低浓度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AICAR)组(0.5mmol/L AICAR+高糖),高浓度AICAR组(1.0mmol/L AICAR+高糖)。观察24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AMPKα1、α2亚单位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总AMPKα蛋白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趋势明显(P<0.01),且S期的细胞百分数增加(P<0.01);RT-PCR显示,高糖组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AMPKα蛋白水平及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亦较低;特异性AMPK激活剂AICA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P<0.01),使S期的细胞百分数下降,并能增强AMPKα1、α2亚单位的mRNA表达水平及总AMPKα蛋白水平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 结论  高糖环境下AMPKα1、α2 mRNA表达水平低下,AMPK蛋白的表达及活性降低;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与AMPK表达及活性降低有关。

    神经特异性启动子PDGF-EGFP载体的构建及组织表达特异性鉴定
    任凯 丁岩 崔云燕 杨玲玲 张静 崔行
    2009, 47(5):  50-53. 
    摘要 ( 1298 )   PDF (1012KB) ( 5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含有神经特异性启动子PDGF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组织特异性鉴定。 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PDGF-B链上游启动子序列,将其定向克隆至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EGFP-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DGF-EGFP。将重组载体转染至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以及4种其他组织来源细胞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以鉴定其神经特异性。  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PDGF-EGFP,经转染显示pPDGFEGFP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中高表达,而在其它4种非神经组织来源细胞株中极少量表达或未见表达。  结论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PDGF-EGFP有较高的神经组织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益气活血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CTGF、PDGF-B的影响
    于颖 司国民 赵宝
    2009, 47(5):  54-58. 
    摘要 ( 1096 )   PDF (1161KB) ( 4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影响。  方法 采用腺嘌呤制作大鼠CRF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科索亚组及模型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测量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TGF、PDGF-B在大鼠肾组织的表达 结果 模型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科索亚组SCr、BUN、CHO 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ALB、HB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模型中药高剂量组损伤最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用药组CTGF、PDGF-B在肾组织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 结论 益气活血汤可有效降低CRF大鼠SCr、BUN、CHO水平,升高ALB、HB水平,具有减轻大鼠肾组织的损伤、减少CTGF、PDGF-B在肾组织的表达、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石文 辛乃军 马印东 杨涛 贾军 姜金珠 郭成浩 宋国栋
    2009, 47(5):  59-62. 
    摘要 ( 1083 )   PDF (445KB) ( 2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只)、烧伤组(n=18只)和GH组(n=18只)。后两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mg/kg,从伤后2h开始连续3d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和rhGH[1.33U/(kg·d)]。于伤后12、24和72h,HE染色观察末端回肠粘膜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形态及凋亡率,荧光法检测肠粘膜细胞Caspase-3酶活性变化。  结果 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GH组明显减轻,基本接近对照组。在伤后各时相点,烧伤组及GH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但GH组显著低于烧伤组(P<0.01),两组均于伤后24h达高峰[(15.40±3.21)% vs (38.80±6.98)%];烧伤组及GH组Caspase-3酶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H组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亦于伤后24h达高峰[(156.13±4.66)U/mg vs (214.60±9.29)U/mg]。结论  早期应用rhGH能明显抑制严重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酶活性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减轻肠粘膜损伤,维护其形态结构与屏障功能。

    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丁宁 毕文祥 孔峰 张培海
    2009, 47(5):  63-66. 
    摘要 ( 1364 )   PDF (259KB) ( 3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① H2O2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两型细胞的增殖水平;② 120μmol H2O2和800μmol H2O2分别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 结果 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较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ROS水平及CAT活性较低,GSH水平、GSH/GSSG比值及SOD和GPx活性较高(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水平及GSH/GSSG比值下降,SOD和CAT活性降低(P<0.01);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GSSG水平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略有升高,SOD、CAT和GPx活性升高(P<0.01)。  结论  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较,其本身ROS水平较高,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及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刺激可进行有效应答,细胞不易受到氧化损伤。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联合瘤内缓释化疗对鼠黑色素瘤的抑制效应
    郭春 吴南 洪海洁 武文亮 何婧 于保法 高尚先 胡宝芳
    2009, 47(5):  67-70. 
    摘要 ( 1349 )   PDF (814KB) ( 3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NCPP)联合瘤内缓释化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影响。    方法 给小鼠皮下接种B16肿瘤细胞后建立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①生理盐水(NS)对照组:瘤内和腹腔注射NS;② 缓释治疗组: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③ NCPP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④ 联合治疗组:腹腔注射NCPP+瘤内注射含Ara-C缓释液。7d后重复治疗1次,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2周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光镜下观察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内CD4+ T细胞、CD8+ T细胞数量变化。  结果  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联合治疗组瘤内出现大片坏死区域(P<0.05),联合治疗组的CD8+ 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  结论 将NCPP和瘤内缓释化疗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初海平 刘执玉 孙晋浩 何玉祥
    2009, 47(5):  71-74. 
    摘要 ( 1216 )   PDF (647KB) ( 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MSCs并标记,制备MSCs悬液;100~150mL/kg腹腔注射CO建立动物模型,随后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的MSCs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损伤的大鼠体内;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损伤区细胞变化。  结果 MSCs在脑内存活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MSCs移植1、4周后,MSCs组大鼠水迷宫实验显示空间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脑组织损伤明显改善(P<0.05)。 结论 MSCs移植治疗大鼠CO中毒后的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葡萄糖和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的作用
    王坤 王文汇 陈淼 陈福莲 娄宁
    2009, 47(5):  75-77. 
    摘要 ( 1241 )   PDF (504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干预后内脂素表达的改变,探讨内脂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孵育脂肪细胞48h,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T3-L1脂肪细胞中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均<0.05);在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糖状态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内脂素的表达,胰岛素浓度的改变对内脂素表达无影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MMP-9的表达及神经调节素的干预作用
    王海萍 李增伟 迟兆富
    2009, 47(5):  78-82. 
    摘要 ( 1348 )   PDF (534KB) ( 5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及神经调节素-1β(NRG-1β)的干预作用。  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00只,应用线拴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 NRG-1β 5μL干预治疗。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观察脑组织MMP-9表达。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脑组织MMP-9表达。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对照组MMP-9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阳性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分布于脑组织各区。NRG-1β治疗可降低MMP-9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应脑区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结论  MMP-9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过程。NRG-1β可能通过调节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改善神经元的生存环境,延迟神经元损伤的时间和程度,进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增强MDCT联合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
    黄召勤 侯中煜 谭茹 葛全序 姚树展 刘庆伟
    2009, 47(5):  83. 
    摘要 ( 1377 )   PDF (434KB) ( 3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DCT增强扫描和FDG PET/CT显像联合应用评价食管癌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所有79例食管癌患者均在1周内接受FDG PET/CT检查、增强扫描MDCT检查及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观察食管癌原发病灶、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浸润、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及组数,MDCT图像、FDG PET/CT图像及两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对病灶检出率的敏感度分别为:78.3%、96.4%与96.4%。MDCT、FDG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0%、90%、90%;特异度分别为94.5%、68.5%、98.6%;准确度分别为91.6%、71.1%、97.6%;两者联合与单独FDG PET/CT的特异度(P=0.0)及准确度(P=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MDCT、FDG 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5%、86.1%、94.3%;特异度分别为:95.9%、97.1%、98.6%;准确度分别为:90.1%、94.6%、97.6%;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21)的敏感度、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的特异度(P=0.007)、两者联合与单独MDCT(P=0.0)或FDG PET/CT(P=0.004)的准确度均有显著性差异。〖HTW〗结论〓〖HTK〗MDCT增强扫描与FDG PET/CT联合应用可克服各自缺点,提高对食管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NKG2D在颅内肿瘤中的表达
    马立新 李刚 苏雨行 张彩 张建
    2009, 47(5):  88-91. 
    摘要 ( 1321 )   PDF (685KB) ( 2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研究垂体腺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的表达情况,分析探讨NKG2D表达与颅内肿瘤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垂体腺瘤患者NKG2D表达与临床因素关系进行了分析。  方法  通过红细胞裂解法,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因素作比较分析。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NKG2D表达无明显变化,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并发现NKG2D的表达水平变化与垂体腺瘤患者视野缺损程度、出血等因素相关。 结论  在颅内常见肿瘤中,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受体NKG2D表达发生了变化,并且NKG2D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朱晓妍 王德荣 曲飞
    2009, 47(5):  92. 
    摘要 ( 1019 )   PDF (398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 PD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正常胃粘膜,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6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PDCD10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 PDCD1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5%、31.8%和63.6%,呈现上调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DCD10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生长部位无关(P>0.05)。  结论 胃癌组织中PDCD10表达较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明显上调,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相关。

    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阳 吕仁荣 霍然 高峰
    2009, 47(5):  95-98. 
    摘要 ( 1216 )   PDF (785KB) ( 4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PTEN和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相关性,探讨其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中的PTEN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其平均光密度 结果 PTEN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低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1);磷酸化Akt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P<0.05);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正常皮肤间PTEN、磷酸化Ak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磷酸化Akt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92,P<0.05)。 结论 PTEN与磷酸化Akt可能在婴幼儿血管瘤增生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持续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张爱华 杨达宽
    2009, 47(5):  99-101. 
    摘要 ( 1134 )   PDF (262KB) ( 2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持续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观察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浆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浓度、肺功能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循环后IL-6、TNF血浆浓度明显降低,HCT和血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肺功能损害减轻,术后恢复时间缩短(P均<0.05)。 结论  体外循环采用持续超滤,可有效排除部分炎症介质,浓缩血液,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孙洁 任建民 陈超 刘昌盛 司庆盈
    2009, 47(5):  102-105. 
    摘要 ( 1133 )   PDF (268KB) ( 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尿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A组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即1支、2支、3支病变组,比较亚组间的尿白蛋白水平;A组患者以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均较高(P均<0.05);A组各亚组间尿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与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4、0.5762,P均<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弥漫且严重;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肝门静脉系统栓塞的机制探讨
    丁霞 赵斌 马子堂 贾守勤
    2009, 47(5):  106-108. 
    摘要 ( 1353 )   PDF (257KB) ( 3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门静脉系统栓塞的部位分布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经超声、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中至少一项诊断为门静脉系统栓塞的患者267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原诊断相符。其中恶性肿瘤组24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其余25例为非肿瘤组。比较所有病例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受累情况,并比较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门静脉系统栓塞的累及范围。 结果  ①与脾静脉受累程度(17/267,6.4%)相比,门静脉系统栓塞更易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45/267,79.2%,P<0.05);分别将恶性肿瘤组及非肿瘤组中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受累的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前相同(P<0.05);②非肿瘤组中门静脉系统受累程度积分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  结论 门静脉系统栓塞与肠系膜静脉的功能、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密切相关;非肿瘤性门静脉系统栓塞较恶性肿瘤所致门静脉系统栓塞范围广泛。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咽喉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柴相君 潘新良 雷大鹏 张立强
    2009, 47(5):  109-112. 
    摘要 ( 1227 )   PDF (355KB) ( 3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喉癌及下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纤维喉镜证实喉癌及下咽癌患者45例,术前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计算机体层摄影仿真内镜检查法(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 CTVE)、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成像,以术中所见、纤维喉镜为对照,比较CT横断面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对喉癌及下咽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显示肿瘤及侵及范围与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E显示喉腔及气道黏膜病变与纤维喉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9,P>0.05),但显示咽喉部黏膜扁平型病变或黏膜下浸润不及纤维喉镜;纤维喉镜显示喉腔及气道黏膜病变优于VRT图像(Q=5.60,P<0.01)。  结论  螺旋CT横断面、MPR、CTVE和VRT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对咽喉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p-STAT3、MMP-2及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乐 申家泉 程育宏
    2009, 47(5):  113-116. 
    摘要 ( 1255 )   PDF (460KB) ( 1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程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9例RB中p-stat3、MMP-2及VEGF的表达;用全自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LEICA IM,50型)测量其平均灰度值,比较不同临床和病理阶段RB中表达pSTAT3、MMP-2和VEGF的差异及三者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 39例RB标本中p-STAT3阳性表达26例,占66.7%(26/39);MMP-2阳性表达31例,占79.5 %(31/39);VEGF阳性表达25例,占64.1%(25/39);p-STAT3、MMP-2和VEGF表达水平均与RB视神经浸润呈正相关(P<0.05、P<0.01、P<0.01)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P<0.01、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眼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TAT3和MMP-2表达水平呈密切相关(P<0.01),p-STAT3与VEGF表达水平成密切相关(P<0.01)。 结论 p-STAT3、MMP-2、VEGF的表达水平可能与RB的浸润转移有关,三者共同促进RB的浸润转移。

    恶性胃间质瘤的血管生成拟态与恶性程度的关系
    顾晓萌 于涛
    2009, 47(5):  117. 
    摘要 ( 1161 )   PDF (368KB) ( 3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恶性胃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即肿瘤细胞变形并模仿正常血管结构形成的拟态血管。  方法 将36例恶性间质瘤分为低、中、高度3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AS染色双重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并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与VMD的关系。  结果  恶性胃间质瘤中有VM形成,含有VM的恶性胃间质瘤VEGF表达及MVD均低于无VM者(P均<0.05);随着胃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加,VMD逐渐增高,高度恶性与低或中度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胃间质瘤细胞具有可塑性,能通过自身变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模拟正常血管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即血管生成拟态。

    生物素化壳聚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闫永波 王中彦 李留法 韩枫 徐凯 莫凤奎
    2009, 47(5):  120-124. 
    摘要 ( 1297 )   PDF (1461KB) ( 7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合成生物素化壳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方法 以壳聚糖为基本原料,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二环己基碳酰胺为催化剂将壳聚糖的氨基上引入生物素,经透析精制,冷冻干燥后得到新的靶向载体材料-生物素化壳聚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结果  精制后得到的白色粉末状固体生物素化壳聚糖材料,其结构与各单体的FTIR、1HNMR、DSC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产品收率为14.95%,其生物素的取代度约为48.28%。  结论 生物素与壳聚糖成功地以酰胺键连接在一起,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汉坦病毒GM04-38株包膜糖蛋白上融合肽的初步确定
    曹海霞 陶泽新 郑晓民 刘晓丽 王桂亭 许洪芝 温红玲 宋艳艳 赵丽 姚苹 王志玉
    2009, 47(5):  125-130. 
    摘要 ( 1393 )   PDF (1010KB) ( 2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确定汉坦病毒GM04-38株包膜糖蛋白上潜在的融合肽区域。  方法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潜在融合肽区域的十个关键氨基酸突变成性质相左的氨基酸,转染Vero E6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糖蛋白表达,采用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融合现象。  结果   在Vero E6细胞中成功表达出糖蛋白,IFA显示关键氨基酸突变前后细胞中均有荧光信号,呈胞浆分布,但细胞融合现象在突变后消失。  结论 潜在融合肽区域的十个氨基酸突变均对细胞融合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该段区域很可能是病毒的融合肽。

    经尿道电切镜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对比分析
    褚勇 王玉杰 孙云
    2009, 47(5):  131-132. 
    摘要 ( 1180 )   PDF (209KB) ( 6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