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青岛市温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剂量反应关系
- 许勤勤,李润滋,刘娅飞,孙苑潆,郑兆磊,王珮竹,王志强,李秀君
-
2018, 56(1):
90-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597
-
摘要
(
396 )
PDF (4518KB)
(
27
)
收藏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青岛市温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青岛市报告的HFRS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别分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HFRS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以0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较低时(<0 ℃),温度对HFRS发病风险均存在即时效应,随着温度升高,滞后20 d左右时HFRS风险较大,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6(95% CI: 1.02~1.11)、1.05(95% CI: 1.00~1.10)、1.07(95% CI: 1.03~1.12)。综合各因素,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处于最低时,HFRS的发病风险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CRR)分别为5.71(95% CI: 1.74~18.76)、4.19(95% CI: 1.62~10.83)、4.72(95% CI: 1.19~18.65)。随着温度升高(>0 ℃),CRR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高温时最低。此外,平均气温在10 ℃~20 ℃、最高气温<0 ℃、最低气温<20 ℃范围内,HFRS发病风险均较大(P<0.05)。 结论 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与HFRS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对HFRS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低温时发病风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