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0
      
    从基础到临床——乳腺癌诊治关键问题专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多基因检测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及临床意义
    刘荫华,赵婧祎,辛灵
    2018, 56(1):  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74
    摘要 ( 826 )   PDF (1278KB) ( 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多基因检测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决策中的使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综合诊治理念已在细化解剖学分期,精确掌握宏观肿瘤负荷的基础上,跨越到结合基因检测信息、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实施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损伤最小化的新阶段。2017年7月《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CO)刊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多基因检测临床指南更新内容,其中,针对不同人群多基因检测提出推荐意见,重点提高了MammaPrint®临床应用的推荐强度,旨在科学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制定治疗决策,避免过度医疗。
    St.Gallen会议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回顾
    石爱平,徐格格,解新鹏
    2018, 56(1):  6-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99
    摘要 ( 430 )   PDF (1414KB) ( 2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辅助治疗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可使不可手术的乳腺癌转为可手术,为不可保乳的患者,最终保留了乳房。现今,一些新的证据又赋予了新辅助治疗新的使命,包括筛选敏感药物,使患者病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从而生存获益;另外,使腋窝病理缓解的患者避免腋窝清扫。本文综述了St.Gallen乳腺癌会议上新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
    2017年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陈波,张磊
    2018, 56(1):  12-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96
    摘要 ( 708 )   PDF (1271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包括在手术之前进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肿瘤组织对于新辅助治疗的反应与疗效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关系到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特别是病理完全缓解(pCR)已经被提出作为临床效益预测的替代终点,新辅助治疗提供的这些信息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对于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重要临床研究的结果也在不断更新并被重新解读,使我们的理念也在随之改变。在本文中我们简述了2017年有关新辅助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从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报告看早期乳腺癌治疗加减法
    王殊,彭媛
    2018, 56(1):  17-2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97
    摘要 ( 472 )   PDF (1446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癌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迈进。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报告围绕着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到靶向治疗和新治疗靶点的发现,均有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更新,为给不同患者制定有效、损伤小且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乳腺癌多基因检测的再思考:机遇与挑战
    余之刚,王斐
    2018, 56(1):  22-2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36
    摘要 ( 688 )   PDF (1430KB) ( 5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ncotype DX®(21基因)与MammaPrint®(70基因)检测已先后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推荐,用于指导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决策。但在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下,多基因检测仍只能作为传统临床病理因素的补充,并应严格限制在特定群体中应用。此外,目前多基因检测仍存在检测一致性不高、远期预测价值有限、特定方案获益预测欠佳等诸多瓶颈。未来,依靠高通量平台建立多组学特征谱、多学科交叉创新预测模型及多节点监测风险动态演进应成为乳腺癌多基因检测的发展方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进展
    凌瑞,张聚良
    2018, 56(1):  27-3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98
    摘要 ( 636 )   PDF (1962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一些重要临床试验证据的出现,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也不断得到更新,包括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延长,卵巢功能抑制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内分泌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随着新的药物被开发,包括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病理完全缓解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的关联性
    朱久俊,焦得闯,乔江华,王丽娜,马有钊,阳跃,卢振铎,刘真真
    2018, 56(1):  32-3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94
    摘要 ( 745 )   PDF (907KB) ( 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后乳腺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腋窝转移的风险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5日至2017年7月21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NAC的原发乳腺癌病例资料701例。采用χ2检验比较腋窝pCR(apC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pCR(bpCR)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变量与apCR的关联性。 结果 淋巴结分期、雌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apCR的独立预测因素。bpCR组中HER2阳性、cN0患者93%腋窝没有转移,基底样型(BL)、cN0组7例中的6例腋窝达到pCR,cN1组apCR率达67%;而在Luminal A&B型组患者中,cN0组apCR分别有3、17例(60%、40%),cN1组分别有8、20例(47%、27%)。未bpCR组NAC后腋窝转移风险比bpCR组高4.53倍。 结论 NAC后bpCR与腋窝转移有高度关联性,HER2阳性的cN0/1患者和BL型cN0患者,NAC后如达到bpCR,其腋窝转移风险较低。
    异甘草酸镁对乳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李弋,彭静,张蕾,陆劲松
    2018, 56(1):  38-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38
    摘要 ( 693 )   PDF (8538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与ER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CF-7用不同浓度(0、50、500 μmol/L)异甘草酸镁处理,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LDH活性检测观察异甘草酸镁对两种细胞株细胞增殖、迁移、死亡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异甘草酸镁对细胞不同凋亡蛋白(Bax、 Bcl-2、 Caspase-3、 Caspase-9、HSP70与HSP90)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处理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被明显抑制,细胞自噬、凋亡增加;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使用后,异甘草酸镁能够提高顺铂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在MDA-MB-231细胞株中,异甘草酸镁能够降低HSP90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在MCF-7细胞株中,异甘草酸镁能够降低HSP70蛋白的表达。 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乳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行为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使用,能够提高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异甘草酸镁在MCF-7及MDA-MB-231细胞株中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国产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律慧敏,张梦玮,牛李敏,曾惠爱,闫敏
    2018, 56(1):  45-4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25
    摘要 ( 1773 )   PDF (1008KB) ( 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单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141例采用单药多西他赛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回顾性分析单药多西他赛的客观反应率(OR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至治疗失败时间(TTF)以及安全性,并观察减少地塞米松剂量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 141例均为可评价病例。完成中位6周期(1~14周期)单药多西他赛化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2例、疾病稳定(SD)61例、疾病进展(PD)18例;多西他赛单药治疗ORR为43.0 %(62/141);临床获益率(CBR)为51.8 %(73/141),疾病控制率(DCR)为87.2%(123/141); TTP为6.5个月(5.8~7.2个月), TTF为4.0个月(3.9~4.1个月);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2.3%),腹痛腹泻(2.8%)、口腔黏膜炎(4.3%),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有所改善。同时发现给予地塞米松减量后未增加不良反应。 结论 单药国产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且易于执行,适合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减少地塞米松的使用剂量。
    术前超声结合术中淋巴引流导向的乳腺癌精准前哨淋巴结活检
    陈思思,李小燕,江立玉,孔晓丽,马婷婷,杨其峰
    2018, 56(1):  50-5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15
    摘要 ( 728 )   PDF (9300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术前到术中全程监测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实现精准化治疗并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术前超声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定位靠近乳房及异常肿大淋巴结。术中采用亚甲蓝及吲哚菁绿(ICG)双标法显影淋巴管和淋巴结,准确区分真正的前哨淋巴结(trSLN)、前哨旁淋巴结(paSLN)和前哨后淋巴结(poSLN),并仅对trSLN进行切除活检。 结果 通过评估12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8.8%;SLNB特异度、灵敏度、假阴性率(FNR)分别为100%、88.1%、11.9%;多灶性肿瘤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术前评估淋巴结状态及paSLN是否转移对假阴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结合术前超声评估定位,术中淋巴引流导向的SLNB可实现低创伤、低FNR,多灶性肿瘤是假阴性的危险因素。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周飞,刘璐,刘丽媛,王斐,于理想,相玉娟,马忠兵,余之刚
    2018, 56(1):  57-6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418
    摘要 ( 681 )   PDF (6110KB) ( 2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33份非哺乳期乳腺炎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的细菌镜检、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并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及16S rDNA测序分析。 结果 革兰染色法41.18%(7/17)查见G+细菌,35.29%(6/17)查见G-细菌。微生物培养仅1例阳性(1/5)且呈现两种细菌生长。16S rDNA测序阳性率为100%,其中39.39%(13/33)为混合细菌感染,27.27%(9/33)为假单胞菌属,6.06%(2/33)为kroppenstedtii.棒状杆菌,6.06%(2/33)为屎肠球菌,3.03%(1/33)为坚硬芽孢杆菌,3.03%(1/33)为芽孢八叠球菌,3.03%(1/3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12%(4/33)为宏基因组文库细菌。 结论 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原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且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线索。
    基础医学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杨飞龙,周尊林,任巨超,闫磊,刘海南, 张温花,俞能旺,李大伟,徐忠华
    2018, 56(1):  62-6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379
    摘要 ( 525 )   PDF (12923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HDGF)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根据hHDGF的干扰靶点构建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包装并纯化后稳定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细胞分为2组:(1) 含无意义序列的慢病毒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2) 含靶序列的慢病毒转染细胞作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HDGF mRNA表达,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并稳定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hHD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均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均下降(P均<0.05)。 结论 hHDGF表达下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变相关。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联合顺铂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丁长宽,陈健行
    2018, 56(1):  70-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38
    摘要 ( 538 )   PDF (2269KB) ( 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联合顺铂(CIS)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 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NC组、CIS组、BTZ组、C&B组,分别以DMEM培养液、含CIS的培养液、含BTZ的培养液、含CIS及BTZ的培养液培养。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53与Rb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C&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CIS组及C&B组中p53表达量较高(P<0.05),BTZ组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BTZ组Rb表达量较高(P<0.05),CIS组、C&B组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结果示CIS和BTZ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具有交互作用。 结论 CIS可能通过调控p53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而BTZ可能通过调控Rb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BTZ与CIS联用在抑制HeLa细胞增殖方面具有协同交互作用。
    交感神经信号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的影响
    汪倩倩,王旭霞,乔青芳,王英姿,杨盼盼,张君
    2018, 56(1):  76-8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580
    摘要 ( 534 )   PDF (4559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信号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的影响。 方法 选取36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PRO)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PRO[20 mg/(kg·d)]、ISO[5 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镍钛螺旋拉簧每周加力1次,3组动物于正畸加力14 d后处死。分离大鼠上颌骨及第一磨牙,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牙根吸收情况,并用MicroCT测量分析第一磨牙近中根的体积,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E染色显示PRO组的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与其他两组相比表现最轻,ISO组的牙根吸收程度较其他两组严重,可达牙本质。MicroCT结果显示PRO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平均牙根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ISO组的平均牙根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交感神经信号对正畸过程中根吸收有影响,神经激活会促进牙根吸收,神经抑制会减少牙根吸收。
    临床医学
    成人脂肪细胞β3肾上腺素受体表达与肥胖的相关性
    曹文悦,蒲迎,刘钊,郭峰,于静,尹晓
    2018, 56(1):  81-8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750
    摘要 ( 478 )   PDF (1431KB) ( 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脂肪细胞 β3 肾上腺素受体(β3AR)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通过干预 β3AR 信号通路治疗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2例,取脂肪组织,根据BMI分为超重组(25≤BMI<30)和正常体质量组(BMI<25)。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中β3A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超重组成熟脂肪细胞 β3AR mRNA(t=2.594, P=0.013)和蛋白(t=2.760, P=0.010)及前脂肪细胞β3AR蛋白(t=2.442, P=0.023)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成熟脂肪细胞 β3AR mRNA表达与BMI呈负相关关系(r=-0.406, P=0.008)。 结论 肥胖前期的超重患者脂肪细胞 β3AR 表达水平下调,可能参与肥胖的发生过程。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静脉应用蔗糖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林锦秀,孙东升,郑潇,付开封,李晔,尹德超
    2018, 56(1):  86-8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785
    摘要 ( 584 )   PDF (884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静脉应用蔗糖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的手术患者81例(≥65岁)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静脉应用蔗糖铁划分为治疗组(n=41例)和对照组(n=40例),治疗组为入院后静脉应用蔗糖铁,200 mg/次,连续3 d;对照组未应用蔗糖铁及其他铁剂。记录观察两组输血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治疗组输血率48.8%,对照组输血率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90 d血红蛋白含量:治疗组分别为(95.2±10.5)、(118.9±13.6)、(125.5±14.9)g/L;对照组分别为(90.1±12.1)、(109.8±12.8)、(118.6±12.3)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铁蛋白术前均略高于正常值,术后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两组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手术期静脉应用蔗糖铁能够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但不能降低输血率。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青岛市温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剂量反应关系
    许勤勤,李润滋,刘娅飞,孙苑潆,郑兆磊,王珮竹,王志强,李秀君
    2018, 56(1):  90-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597
    摘要 ( 422 )   PDF (4518KB) ( 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青岛市温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青岛市报告的HFRS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别分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HFRS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以0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较低时(<0 ℃),温度对HFRS发病风险均存在即时效应,随着温度升高,滞后20 d左右时HFRS风险较大,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6(95% CI: 1.02~1.11)、1.05(95% CI: 1.00~1.10)、1.07(95% CI: 1.03~1.12)。综合各因素,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处于最低时,HFRS的发病风险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CRR)分别为5.71(95% CI: 1.74~18.76)、4.19(95% CI: 1.62~10.83)、4.72(95% CI: 1.19~18.65)。随着温度升高(>0 ℃),CRR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高温时最低。此外,平均气温在10 ℃~20 ℃、最高气温<0 ℃、最低气温<20 ℃范围内,HFRS发病风险均较大(P<0.05)。 结论 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与HFRS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对HFRS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低温时发病风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