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3-07-10
      
    基础医学
    rhEPO对氧化应激时心肌细胞及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作用
    王福1,刘善文1,李彬2,耿海华3,孙帅1,李睿1,肖洁1,季晓平1
    2013, 51(7):  1-5. 
    摘要 ( 936 )   PDF (2180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氧化应激时乳鼠心肌细胞及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后,加入rhEPO进行干预。以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hEPO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效应酶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组)和rhEPO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梗模型,14d后取心脏组织,HE染色观察rhEPO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在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rhEPO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下调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结果显示,rhEPO可以明显缩小小鼠心肌梗死面积。结论   在氧化应激时,rhEPO可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rhEPO还可缩小小鼠心肌梗死面积。

    GATA-4基因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缺氧能力的探讨
    李勉贤,陈弹,李红霞
    2013, 51(7):  6-9. 
    摘要 ( 864 )   PDF (1368KB) ( 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ATA-4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低氧环境下存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GATA-4基因转染大鼠MSCs,以转染空质粒的MSCs做对照,通过蛋白印迹法检测GATA-4转染效果。模拟体内心肌梗死氧化应激损伤,在低氧环境下培养48h,观察MSCs形态变化。通过MTT细胞增殖测定、膜联蛋白V-PE凋亡检测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评价MSCs存活能力。结果   在低氧环境下,GATA-4基因修饰组与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相比,MTT摄取增加、膜联蛋白V阳性细胞数降低、LDH释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GATA-4可以增加MSCs抗缺氧能力,增加细胞存活;为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增加细胞存活提供新的方法。

    藤黄酸下调Bcr-Abl蛋白对慢粒细胞株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师宪平1,2,陈鑫1,谭茵2,温创宇3,蓝晓莹1,黄美近4,刘焕亮3
    2013, 51(7):  10-14. 
    摘要 ( 858 )   PDF (2696KB) ( 2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藤黄酸对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用藤黄酸处理K562细胞,采用MTS法和台盼兰计数法测定细胞活力及增殖;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AnnexinV-FTI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 结果   藤黄酸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藤黄酸处理后的细胞,经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死亡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红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加药处理组细胞以凋亡方式为主,凋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凋亡相关蛋白激活,Bcr-Abl及下游的信号通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结论   藤黄酸对K562细胞具有凋亡诱导和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caspase系统激活和Bcr-Abl增殖相关通路受抑有关。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
    邱小雪,曹丽丽,杨雪,迟兆富
    2013, 51(7):  15-19. 
    摘要 ( 825 )   PDF (2182KB) ( 2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癫痫组,癫痫组分为癫痫持续状态后4、8、24和72h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PCR分析海马线粒体中Drp1、hFis1、 Mfn1、Opa1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海马CA3区神经细胞Drp1、Opa1的表达。结果   Drp1、 hFis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4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72h仍处于较高水平;Mfn1、Opa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4h时出现短暂的升高,随即表达下降,并于24h时达最低水平。癫痫持续状态后24h时,大鼠海马CA3区Drp1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pa1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分裂增强、线粒体融合抑制。

    脑神康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记忆能力及海马HIF-1α表达的影响
    李旭阳,刘德山,梁尔顺,董玲芬,赵莉,高伟
    2013, 51(7):  20-24. 
    摘要 ( 892 )   PDF (3398KB) ( 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脑神康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记忆能力及海马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用脑神康胶囊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持续12周。在0、4、8、12周测血糖及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使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海马HIF-1α的表达。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糖尿病组大鼠HIF-1α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中药治疗组第8、12周较糖尿病组HIF-1α表达量减少(P<0.01或P<0.05)。水迷宫潜伏期自第4周始中药治疗组较糖尿病组缩短(P<0.01或P<0.05),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   脑神康胶囊能下调HIF-1α表达,改善记忆能力下降症状,减轻糖尿病脑功能损害。

    不同浓度谷氨酸钠摄入对Wistar大鼠代谢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洁1,许翠萍2,徐泽俊1,李燕1,薛秀娟3,刘庆芝3
    2013, 51(7):  25-27. 
    摘要 ( 922 )   PDF (1422KB) ( 1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不同浓度谷氨酸钠(MSG)摄入对大鼠代谢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SG标准剂量组、MSG 4倍标准剂量组、MSG 8倍标准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MSG组给予自配的MSG溶液灌胃,每周空腹取尾静脉血1次,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于33周取颈动脉血测其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结果   不同组间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G 8倍标准剂量组与其他3组比较,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胰岛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G 8倍标准剂量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组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各MSG组均造成胰岛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且随着MSG浓度的升高,胰岛细胞的凋亡率也逐渐升高, 8倍MSG剂量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MSG摄入会造成代谢紊乱并损伤胰岛功能,一旦胰岛功能由胰岛素抵抗发展至胰岛失代偿,可能会引发高血糖。

    牙周病重建牙周和正常牙周对正畸力反应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张梅1,席兰兰2,王旭霞3,张君3
    2013, 51(7):  28-31. 
    摘要 ( 812 )   PDF (13084KB) ( 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正畸力作用下经釉基质蛋白诱导再生的牙周组织与正常牙周组织中牙齿移动距离的差异,探讨釉基质蛋白治疗牙周疾病后牙齿正畸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2只雌性SD大鼠,将上颌两侧第一磨牙分别设为再生牙周组和正常对照组。再生牙周组采用结扎丝结扎法形成大鼠重度牙周炎实验模型,继而采用釉基质蛋白诱导牙周再生进行牙周重建。重建完成后,两组安装正畸加力装置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牵引4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诱导后的重建牙周具有良好的力学反应性,釉基质蛋白可以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正畸牙齿的牙周再生治疗。

    丙戊酸诱导前列腺癌自噬并促进SPARCL1蛋白的表达
    郑懿,蒋伟,金讯波,王慕文,张沂南,夏庆华
    2013, 51(7):  32-35. 
    摘要 ( 1038 )   PDF (3523KB) ( 2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丙戊酸(VPA)诱导前列腺癌发生自噬现象的观测及对SPARCL1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VPA对前列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种常见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LNCaP,经过不同浓度VPA处理,计算VPA对细胞的抑制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的特异性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和Beclin-1以及SPARCL1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前列腺癌细胞系经过药物处理后,均产生抑制作用(P<0.05),且呈药物浓度相关性。自噬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P<0.05)。VPA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分泌SPARCL1蛋白。结论   VPA可使前列腺癌细胞发生自噬并调节SPARCL1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原因。

    Ⅲ度烧伤创面修复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常朋飞,马印东,贾军,石文,邵阳,王芳,宋国栋
    2013, 51(7):  36-41. 
    摘要 ( 809 )   PDF (3009KB) ( 1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Ⅲ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基本规律及特点,探讨其与手术植皮时机、移植床处理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用成年Ⅲ系小型猪模拟临床制作Ⅲ度烧伤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G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动态观察Ⅲ度烧伤创面及“交界处”病理组织学、血管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等变化情况。结果   烧伤后24~48h,“交界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开始增生。7d时,肉芽组织初步形成,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伤后10~14d, “交界处”组织发生广泛血管化,呈现肉芽组织纤维化与增生扩展相间的表现。21d以后,肉芽外露并逐渐演变为结缔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可见;30d时创面收缩约14 %,肉芽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bFGF表达贯穿于肉芽组织化的全过程,高峰期分别为伤后72h~7d和5~7d。结论   Ⅲ度烧伤7~10d以后,“交界处”组织已发生血管化、肉芽组织化并按自身规律发展,提示临床植皮修复创面时应根据全身及局部情况,使移植床位于已获血运改善的皮下组织浅层平面上,具有植皮成活率高、愈合质量好的确切效果。

    临床医学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不典型表现
    李婧,李保敏,雷革非,贾桂娟,童丽丽,王纪文
    2013, 51(7):  42-44. 
    摘要 ( 1191 )   PDF (974KB) ( 8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不典型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齐鲁医院就诊的122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程中出现不典型症状的11例BECT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监测,并对其发作时的表现、神经心理学损伤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和随访。 结果   11例患儿病程中均出现发作形式的改变或脑电图恶化。2例丙戊酸钠治疗有效,4例丙戊酸钠加氯硝西泮治疗有效,3例托吡酯治疗有效。2例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存在睡眠期脑电图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结论   BECT存在不典型表现,病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发作形式,同时伴有脑电图的恶化及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缺陷,发作相对难以控制。

    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可重复性研究
    何敬振1,侯照成2,张华3,马祥兴1,王青1
    2013, 51(7):  45-49. 
    摘要 ( 902 )   PDF (1410KB) ( 1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针刺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区域信号变化的可重复性。方法   选择无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健康志愿者12名(针刺组),利用fMRI技术分别针刺足三里穴(ST36)、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5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右手对指运动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来对比针刺与对指运动fMRI的可重复性。结果   12名志愿者中,10名完成了全部扫描过程,对数据完整的10名志愿者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刺足三里穴(ST36)、太溪穴(KI3),针刺组中脑功能区活动平均信号变化有着相似的模式,针刺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区激活模式与针刺上述两穴位点明显不同;定量比较对指运动及针刺三点引起的脑功能信号变化的可重复性,对照组组内相关系数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   与对指运动对照组比较,针刺fMRI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区域信号变化可重复性较差。

    贵州省神经管畸形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何俊峰1,刘俊2,王伟人3,张青峰1,杨琼芬1,李光友1,周林1,李志梅1,李佩珍1
    2013, 51(7):  50-53. 
    摘要 ( 783 )   PDF (1100KB) ( 1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贵州省神经管畸形(NTDs)高发的危险因素,揭示多因素在NTD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63例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母亲和63例正常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检查,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2基因(FABP2)A54T、脂联素基因(APM1)T45G和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A55V的多态性。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FABP2 A54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M1 T45G基因型和UCP2 A55V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剧吐(OR=3.56, 95%CI: 1.17~10.87)、被动吸烟(OR=3.36, 95%CI: 1.17~9.71)、食用发芽土豆(OR=5.80, 95%CI: 1.17~28.78)和FABP2 A54T基因多态性(OR=2.41, 95%CI: 1.13~5.12)为NTDs的危险因素。结论   FABP2 A54T基因多态性、母亲妊娠剧吐史、食用发芽土豆和被动吸烟可能是影响贵州省NTD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低分级颅内动脉瘤手术与介入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何伟,王志刚,丁璇,王成伟,王益华,姜彬,韩超
    2013, 51(7):  54-57. 
    摘要 ( 783 )   PDF (1118KB) ( 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分级颅内囊状动脉瘤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复发率及复发因素,以预测动脉瘤复发危险性。方法   420例(474个)低分级囊状动脉瘤中,采用手术夹闭242例(282个),介入栓塞178例(192个)。术后经脑血管造影随访,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栓塞材料、栓塞方式、栓塞程度等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术后随访3~42个月,手术夹闭组复发率0.71%(2/282),低于介入栓塞组(17.19%,33/192),P<0.05。结论   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低分级颅内动脉瘤效果肯定,夹闭不全是手术夹闭复发的主要因素,大脑前动脉、宽颈、非生物圈、栓塞不全及弹簧圈直接栓塞是影响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围神经吻合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包埋的临床观察
    李波翰,吴东进,宋杨,张程,赵杰,李德全,张颖哲,马胜忠,高春正
    2013, 51(7):  58-61. 
    摘要 ( 949 )   PDF (954KB) ( 2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吻合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NGF-FG)包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四肢周围神经损伤住院患者76例分为两组,2006~2007年为对照组(36例),2008~2011年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膜缝合,治疗组采用外膜吻合后加用NGF-FG包埋,分析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和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感觉功能评定有效率为75.00%,优良率为45.00%;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优良率为69.56%。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定有效率为72.50%,优良率为45.00%;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优良率为65.22%。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为72.50%,优良率为47.50%;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优良率为67.39%。对照组肌电图恢复评定有效率为72.50%,优良率为47.50%;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优良率为69.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包埋离断周围神经的吻合口, 能促进神经纤维功能的恢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较好方法。

    兰索拉唑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胃泌素的影响
    郭娅棣,高燕燕,李莉,孙瑞霞,王静,咸玉欣
    2013, 51(7):  62-66. 
    摘要 ( 1551 )   PDF (973KB) ( 5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能否缓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并探讨其对血糖、血清胃泌素(Gastrin)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51例患者分为兰索拉唑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Gastrin、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肾功及尿酸(UA)的变化。结果   兰索拉唑组治疗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缓解率95.0%,症状缓解时间(3.05±1.07)d;空腹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58.26±11.85) vs (95.61±4.48)ng/L,P<0.05],治疗后FBG[(7.22±0.45) vs (7.70±0.29)mmol/L,P<0.05]和HbA1C[(7.28±0.76)% vs (7.85±0.05)%,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兰索拉唑组FBG的变化[(1.16±0.62)vs  (0.51±0.45)mmol/L,P<0.05]及HbA1C的变化[(0.64±0.50) vs (0.33±0.43) mmol/L,P<0.05]均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兰索拉唑组治疗后Gastrin升高与其HbA1C下降相关(r=-0.605,P<0.05)。结论   兰索拉唑可以改善二甲双胍引起的胃部不适并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其作用可能与Gastrin的升高有关。

    通心络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的影响
    毕大鹏1,嵇高德1,张洪星2
    2013, 51(7):  67-69. 
    摘要 ( 891 )   PDF (947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了解其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医学营养治疗指导,采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控制血压,在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等指标。两组均随访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 、UAER、CRP和Cys-C均有改善,治疗组起效快且降低UAER、Cys-C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脏的微循环,降低Cys-C、UAER等指标,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胰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与预后的相关性
    徐阳1,曲辉2,孙国瑞2,何庆泗2
    2013, 51(7):  70-74. 
    摘要 ( 881 )   PDF (1785KB) ( 4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胰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8~2007年胰腺癌根治术2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目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1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28.9%、21.0%,淋巴结总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患者106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7.5%。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具有明显相关性(r=0.919,P<0.05)。结论   在根治性手术规范化进行的前提下,可将淋巴结总数及阴性淋巴结数作为胰腺癌患者TNM分期的预后判断辅助指标,使得患者获得更准确的临床分期和预后判断,以期获得最佳远期疗效。

    免疫肠内营养联合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车千红,郭佳琦
    2013, 51(7):  75-78. 
    摘要 ( 938 )   PDF (1017KB) ( 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少渣饮食治疗,n=55)、治疗组(常规药物+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治疗,n=51),治疗20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PAL及HG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10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免疫肠内营养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可有效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望成为UC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

    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王昌1,李丽2,董彩莉3,刘承1,王坤1,刘海南1,范医东1
    2013, 51(7):  79-83. 
    摘要 ( 1088 )   PDF (2006KB) ( 1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探讨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思路。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2011~2012年3例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术后标本处理后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2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检查发现,1例因健康查体发现。3例患者CT扫描结果示肾脏肿块平均4cm×5cm,肿块内均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均证实为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结论   Xp11.2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仍在研究探索中。

    18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效果
    陈澎1,王静1,张林娜2
    2013, 51(7):  84-86. 
    摘要 ( 1005 )   PDF (985KB) ( 1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CSOP)的疗效,进一步明确各种术式的适用范围。 方法   对189例(222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术前检查设计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行下斜肌断腱术(A组)、下斜肌部分切除术(B组)、下斜肌徙后术(C组)、健眼下直肌徙后术(D组)、下斜肌减弱联合直肌的手术(E组)、一眼下斜肌断腱术另一只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F组)、一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另一眼下斜肌延长术(G组)。结果   术后观察2~24个月,治愈167例(88.36%),好转22例(11.6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手术治疗CSOP疗效确切。手术方式的原则为减弱直接拮抗肌和/或配偶肌,加强麻痹肌。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

    3598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郭爱萍1,于秀娟2,刘新风1,王德景1,郑文1
    2013, 51(7):  87-91. 
    摘要 ( 671 )   PDF (968KB) ( 1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临床分离的3598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359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895株(80.5%),其中大肠埃希菌784株(21.9%)、铜绿假单胞菌703株(19.6 %)、肺炎克雷伯菌462株(12.8 %)、鲍曼不动杆菌399株(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5%、31.0%,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为99.23%、91.96%,肺炎克雷伯菌为98.92%、92.2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1.75%、90.18%、89.47%;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99%、93.48%、84.71%。革兰阳性球菌556株(15.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9株(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株(3.2%)、粪肠球菌141株(4.0%)、屎肠球菌101株(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1.6%和56.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真菌147株(占4.1%)。结论   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IgA、CD35在慢性扁桃体炎和IgAN患者扁桃体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宫丽丽1,侯森2,任玉波3,李连庆1,王晶1,张廷国4
    2013, 51(7):  92-95. 
    摘要 ( 968 )   PDF (2508KB) ( 2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gA、CD35在慢性扁桃体炎和IgA肾病(IgA-N)患者扁桃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以及两种患者扁桃体中IgA和CD35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Elivisiontm Plus法对37例IgA-N患者和8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切除的扁桃体标本均行IgA和CD35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对免疫组化病理切片阳性细胞进行计数,采用假设检验计量资料的t检验对IgA、CD35在两种扁桃体疾病中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A和CD35在IgA-N患者的扁桃体中表达均呈强阳性反应,且呈正相关;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扁桃体中阳性表达明显减少,染色强度亦明显降低。结论   IgA和CD35在慢性扁桃体炎和IgA-N两种疾病的扁桃体中的阳性表达具有差异性。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扁桃体IgA、CD35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可能是隐匿性IgA-N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可作为早期诊断IgA-N的指标之一。

    公共卫生与管理
    莱芜农村居民抑郁症状发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常学润1,2,孙秀彬1,刘言训1,袁中尚1,张敬悬2,薛付忠1
    2013, 51(7):  96-99. 
    摘要 ( 903 )   PDF (991KB) ( 1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山东省莱芜市部分农村居民抑郁症状发生水平,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早期预警和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莱芜市农村居民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自制的个人危险因素调查表作为调查问卷,进行抑郁状况评分。结果   所调查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15%,抑郁发生在各年龄段间、居住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家人或他人合住、家人支持照顾、经常活动为抑郁的保护性因素;而躯体疾病、中毒性疾病、颅脑病史、强体力劳动、用脑过度、精神疾病史、心理伤害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所调查农村居民抑郁发生水平较高,应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状况。

    济南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贾堂宏1,侯廷成1,谢忠元1,窦克宏1,张济2,边学峰2,时延申3,牛纪伦4,杨华5
    2013, 51(7):  100-106. 
    摘要 ( 832 )   PDF (983KB) ( 1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和掌握济南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布,为评估社区人群MS发病风险,确定高危人群和制订相关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研究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包括济南市市中区、槐荫区和章丘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特征及生活特征等因素。将普查发现的MS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与MS有风险关联的因素。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应答率为91.50%,有效分析问卷9185份。MS总患病率为9.99%。与城乡人群MS有关联的危险性因素为年龄、BMI、饮食口味重度等,保护性因素为文化程度高、饮食口味中度等。结论   MS检出率和危险因素关联强度在济南市社区人群城乡间均存在差异,应根据城乡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分别制订MS防控措施。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冯斐1,燕锦2,袁萍1,胡晓琴1,徐琳2,杨艳芳1
    2013, 51(7):  107-112. 
    摘要 ( 940 )   PDF (976KB) ( 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四川省肿瘤医院40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和400例同期未患结直肠癌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静坐时间≥8h(OR=2.01,95%CI: 1.15~3.50)、食用腌泡菜≥3次/周(OR=2.19,95%CI: 1.48~3.23)、食用腊制食品≥2个月/年(OR=4.12,95%CI: 2.59~6.55)、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1~2种OR=1.97,95%CI: 1.03~3.76;3~5种OR=3.41,95%CI: 1.68~6.93)和结直肠癌家族史(OR=3.46,95%CI: 1.37~8.75)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饮茶(OR=0.61, 95%CI: 0.40~0.94)、经常运动(OR=0.36,95%CI: 0.23~0.56)、食用豆类及豆制品≥3次/周(OR=0.46,95%CI: 0.28~0.75)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脂肪及糖类食物在结肠癌的发生中作用突出(1~2种OR=7.53,95%CI: 1.75~32.34;3~5种OR=10.57,95%CI: 2.38~46.95),未发现在直肠癌发生中起作用。结论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干预,积极倡导群众适当运动,平衡膳食,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