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院士论坛
    肺癌放射免疫新实践
    于金明,颜薇薇,陈大卫
    2021, 59(9):  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49
    摘要 ( 1351 )   HTML ( 26 )   PDF (1451KB) ( 7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iRT)引起了肿瘤学界的强烈关注,目前有数百项关于iRT的大型临床试验在进行。放疗会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促进肿瘤抗原释放、提呈,激活T细胞;放疗也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使其从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仅能解除T细胞抑制,而且能使肿瘤血管正常化,从而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增加放疗敏感性,这就是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抗肿瘤的基本原理。iRT日趋成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分别回顾免疫治疗和放疗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并探讨iRT使用的时机、分割剂量、治疗相关毒性反应等。
    血管生成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曹义海
    2021, 59(9):  9-1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36
    摘要 ( 1542 )   HTML ( 33 )   PDF (2321KB) ( 3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管生成与新生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演变和进展,包括最常见和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炎症及眼科疾病等。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已经成为上述疾病的重要治疗策略。截至撰写本文时,许多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已经获得了不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恶性疾病和眼科疾病。本文将介绍血管生成参与疾病进展的机制、靶向血管生成的新型治疗策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与展望。
    专家综述
    组织定居性记忆T细胞在肾脏中的维持与作用
    易凡,李亮
    2021, 59(9):  15-2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74
    摘要 ( 1475 )   HTML ( 11 )   PDF (1671KB) ( 5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组织定居性记忆T细胞(TRM)是新近发现的一类不参与体循环,驻留在器官的T淋巴细胞。TRM具有独特的分化调控机制和免疫调节功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有研究发现TRM存在于肾脏中,因此本文将围绕TRM在肾脏中的形成、表型、维持和作用等方面,综述TRM在肾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人脑类器官在神经发育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马燕燕,龚瑶琴
    2021, 59(9):  22-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37
    摘要 ( 1515 )   HTML ( 21 )   PDF (1560KB) ( 9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脑类器官是由人多能干细胞(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hESC)和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iPSC)衍生而来的三维组织,能模拟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作为神经发育疾病的体外研究模型独具优势。本文将对神经疾病体外模型建立和发展的历程、脑类器官在神经发育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相关前沿技术和脑类器官技术的结合等进行综述和展望。
    胆汁酸在肝肠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张召英,马春红
    2021, 59(9):  30-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24
    摘要 ( 1099 )   HTML ( 11 )   PDF (3885KB) ( 5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中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乳化脂类物质,促进脂类物质吸收。胆汁酸代谢失调与多种肝肠疾病,包括肝细胞肝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胆汁酸的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免疫细胞在肝肠疾病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胆汁酸与肝肠免疫关系密切,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综述了胆汁酸对肝肠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利用胆汁酸开发新型肝肠疾病治疗手段提供帮助。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机械力生物链内源性干细胞激活与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
    夏术阶,管延杰
    2021, 59(9):  37-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66
    摘要 ( 1421 )   HTML ( 6 )   PDF (1522KB) ( 11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以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为代表的机械力治疗手段已被广泛用于康复医学、骨折修复、神经损伤修复、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目前研究表明,LIPUS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参与组织修复,但是机械力如何通过生物链的转化而激活干细胞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机械力生物链传导过程的进一步探索有助于揭示LIPUS的作用机制并为后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鞠建华,杨镇业,李青连,韩亚楠,李艳青,乔伊君,杨虎,张华然
    2021, 59(9):  43-5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63
    摘要 ( 3587 )   HTML ( 206 )   PDF (3913KB) ( 10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等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产生和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如何从微生物中发掘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新颖的新药以对抗愈发严峻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发面临的新挑战。论文对微生物药物研发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截至2019年9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的微生物药物的数量、产生菌来源和临床适应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创新微生物药物研发的迫切性,对微生物药物研发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2型免疫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葛少华,丁田,刘红蕊
    2021, 59(9):  51-5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61
    摘要 ( 2824 )   HTML ( 51 )   PDF (1417KB) ( 22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一直是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传统再生医学依靠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及支架材料来实现组织再生,但是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验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组织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2型免疫是以白细胞介素(IL)-4、IL-5、IL-9、IL-10、IL-13和IL-33的产生为特征,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在调控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2型免疫中的细胞因子及各个免疫细胞亚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基于肿瘤临床前模型建立头颈癌新型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及展望
    孙树洋,张志愿
    2021, 59(9):  57-6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53
    摘要 ( 1065 )   HTML ( 5 )   PDF (1490KB) ( 2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头颈癌是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类型,超过60%患者初次确诊即为中晚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已经显著推动了头颈癌治疗策略的转型,但是临床获益有待进一步提升。肿瘤临床前模型保留了患者肿瘤的基因和表型的异质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前药物筛选和验证体系。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将基因组学和药物响应进行匹配,能够基于肿瘤异质性基础进行患者分层,优化治疗策略并挖掘新治疗靶点。本文概述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史,从头颈癌治疗现状和异质性特征出发,探讨借助临床前模型开展新型药物基因组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肿瘤液体活检
    王传新
    2021, 59(9):  64-7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91
    摘要 ( 1605 )   HTML ( 9 )   PDF (2401KB) ( 4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肿瘤诊疗进展缓慢。精准医疗促使肿瘤诊疗方式朝着更加精细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正逐步应用于肿瘤临床诊疗过程。液体活检技术能够通过患者体液反映疾病状态,无创且能提供动态丰富的肿瘤相关分子信息,在肿瘤早期预警及辅助诊断、疗效实时监测、用药指导和耐药机制探索、预后判断和风险分级、靶向药物伴随诊断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能,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论文将针对液体活检的分类、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综述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最新进展。
    我国腹腔镜技术治疗肥胖症手术方式的探索
    仲明惟,胡三元
    2021, 59(9):  72-7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19
    摘要 ( 834 )   HTML ( 5 )   PDF (3943KB) ( 3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肥胖症患者人数激增。肥胖症及其合并的代谢性疾病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内普外科有志之士紧跟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开始了我国肥胖症外科治疗的探索。从最初学习应用国外的术式,到现在逐渐摸索出的适于我国的以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为主要推广手术方式技术和理论体系,我国减重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逐渐展现出燎原之势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方式演变,尤其是国内减重与代谢手术方式的艰辛探索历程做详细的阐述。
    微创食管切除术质量控制之齐鲁实践
    田辉,李树海,李林,亓磊,鲁铭,程传乐
    2021, 59(9):  78-8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55
    摘要 ( 971 )   HTML ( 6 )   PDF (1167KB) ( 2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外科手术仍是“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食管切除术(MIE)逐渐代替传统的开放食管切除术(OE)。MIE较OE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应激,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MIE与OE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MIE及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在MIE过程中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过度和不足医疗。论文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MIE质量控制的临床实践进行概括总结,期望为国内外的胸外科同行提供参考。
    医工结合:精准医学时代神经外科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杨军
    2021, 59(9):  83-8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67
    摘要 ( 1998 )   HTML ( 14 )   PDF (1413KB) ( 8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2015年“精准医学”概念正式提出以来,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学的时代主旋律。神经外科是大外科体系中发展较晚、专业性较强、实践难度较高、培养周期较长、学习曲线较陡峭的专科,得益于医工结合研发模式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化、常态化、规范化,神经外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当前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下,神经外科已进入到了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医工结合将成为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地。综述将围绕医工结合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主要突破点阐述神经外科创新发展的历程与前景。
    从临床医生角度,看人工智能在癌症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及思考
    王琳琳,孙玉萍
    2021, 59(9):  89-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17
    摘要 ( 1823 )   HTML ( 18 )   PDF (2240KB) ( 6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癌症的精准诊疗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医学影像、病理学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望大大降低相关科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对影像、病理学图片进行定量描述,人工智能技术也可进一步挖掘出医学数据中潜在的复杂模式。综述首先对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重点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如何最先影响到癌症影像诊断学的。随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癌症病理学、基因组学、免疫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进一步探讨了癌症领域人工智能临床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思路,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辅助生殖技术前沿研究热点及进展
    石玉华,王秋敏,戚丹
    2021, 59(9):  97-10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26
    摘要 ( 4381 )   HTML ( 152 )   PDF (1425KB) ( 26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辅助生殖技术(ART)作为一项新兴学科在近几十年间飞速发展,不断在人类生殖健康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应在合乎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以安全为前提,不断提高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为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线粒体置换技术(MRT)、冻融胚胎移植(FET)以及细胞疗法成为生殖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综述ART领域热点问题,分析其研究进展。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手术的研究进展
    王沂峰,何丽清
    2021, 59(9):  103-10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60
    摘要 ( 1414 )   HTML ( 9 )   PDF (1295KB) ( 3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阴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早期外阴癌预后好,而晚期和复发性外阴癌则治疗效果不佳。外阴癌主要转移途径是通过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最先从外阴病灶流向腹股沟区。因此,对于早期外阴癌,主要治疗方法是原发性外阴肿瘤及腹股沟区淋巴结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的状态是预测复发及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决定是否需要增加辅助治疗。腹股沟区的手术很重要,但是各种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妇科医生也在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本文就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手术改进和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临床常见快速进展前列腺癌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史本康,陈守臻,曲思凤,王勇,刘磊
    2021, 59(9):  110-1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39
    摘要 ( 2111 )   HTML ( 11 )   PDF (1474KB) ( 3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疾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复发、转移以及耐药,导致预后不良。准确识别快速进展前列腺癌,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论文对常见的快速进展前列腺癌类型及其临床、病理和分子学特征进行总结。
    卵巢癌耐药机制与靶向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哈春芳,李茹月
    2021, 59(9):  117-1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56
    摘要 ( 1760 )   HTML ( 16 )   PDF (1361KB) ( 9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术结合化疗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以R0为目标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个体化的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晚期患者的耐药与复发仍然是困扰广大临床医师与科研工作者的难题,而化疗耐药因其病因不清、机制复杂,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热点。近年来围绕此问题开展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卵巢癌耐药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药物转运、药物代谢、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表观遗传学改变等,细胞自噬、肿瘤代谢、肿瘤微环境及肿瘤干细胞等在卵巢癌耐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治疗为提高化疗敏感性、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慢性病管理依从问题研究的困境及“破局”思路
    王克芳,吴臣
    2021, 59(9):  124-1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11
    摘要 ( 1991 )   HTML ( 28 )   PDF (2692KB) ( 10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病是影响人群健康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管理是现阶段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管理方案依从不佳是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本文描述了慢性病管理过程与管理方案依从的嵌套模型,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依从问题的切片式研究态势,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提出应对慢性病管理依从不佳问题的新思路,为构建慢性病管理依从促进、维持系统,应对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困境助力。
    科研论著
    2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及伴随分子标志物改变的临床价值
    初竹秀,赵文静,李小燕,孔晓丽,马婷婷,江立玉,杨其峰
    2021, 59(9):  130-13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20
    摘要 ( 1378 )   HTML ( 4 )   PDF (4335KB) ( 1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的临床价值及可能适用人群,以及NAC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影响及表达变化的预后价值。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 928例,经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患者1 817例,使用COX回归分析NAC组与辅助化疗组年龄、初诊时肿瘤大小、初诊时淋巴结状态、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NAC对ER、PR、Her-2、Ki-67表达的影响,分析分子标志物改变的预后价值。 结果 与行辅助化疗相比,肿瘤≤5 cm、转移淋巴结个数≥4个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行NAC生存获益最高;50~80岁、初诊时淋巴结为阴性、已绝经者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行NAC生存获益最低;20~49岁、肿瘤>5 cm、初诊时淋巴结为阳性、未绝经者、淋巴结转移个数<4个及Luminal型患者行NAC有高复发风险;NAC前后ER、PR、Ki-67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754)。NAC前后ER、PR、Her-2的改变与乳腺癌患者的OS及DFS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05),Ki-67由低表达变为高表达患者与Ki-67表达稳定及降低患者相比,OS与DFS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均适合行NAC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及保乳意愿综合判断生存获益。NAC可改变乳腺癌ER、PR及Ki-67的表达状态,Ki-67的表达变化可作为NAC疗效的有效预测因子。
    下咽鳞癌蛋白质谱鉴定及预后靶分子筛选
    陈立晓,英信江,陈歆维,王菲,孙臻峰,董频
    2021, 59(9):  140-1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64
    摘要 ( 1291 )   HTML ( 5 )   PDF (8905KB) ( 1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非数据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下咽鳞癌晚期肿瘤预后相关的特异性靶分子。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对晚期下咽鳞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对蛋白组织进行裂解研磨、蛋白电泳、组织酶解、肽段标记、分级标记、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采用Q-Exactive质谱仪完成质谱分析。定量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预后相关蛋白分子。 结果 建立下咽鳞癌蛋白组学数据库:蛋白质7 395个,肽段63 190个,筛选出的差异蛋白上调36个、下调4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总数79个。完成层次聚类分析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互做分析,筛选出关键蛋白MRPS5,为下咽鳞癌预后的特异性靶分子。 结论 MRPS5可能为下咽鳞状细胞癌的预后靶分子。
    U012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MEK/ERK/NF-κB通路及增殖侵袭的影响
    王芳,陈华,商丽红,李茹月,李咏梅,杨玉娥,哈春芳
    2021, 59(9):  148-15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65
    摘要 ( 1043 )   HTML ( 4 )   PDF (9705KB) ( 2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MEK/ERK)通路及增殖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U0126组(20 mg/kg),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组6只作为对照组。用药4周后统一处死大鼠,测量并计算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内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MEK、ERK及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F=4.54,P=0.02);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在位内膜组织见子宫内膜腺上皮呈柱状排列,腺体排列整齐,腺腔完整,腺体周围未见出血及炎性细胞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囊肿及间质反应,可见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周围可见出血及新生血管生成;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见子宫内膜腺体明显减少,腺腔变小,腺上皮变薄,间质反应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中PCN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PCN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中MEK、ERK、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MEK、ERK、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0126可以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生长及腺体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NF-κB通路活性降低在位内膜组织增殖侵袭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