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5-16
      
    重组腺病毒35型纤毛突蛋白增强西妥昔单抗的抗卵巢癌作用
    肖俊超,蒋雯,南慧,王培荣
    2016, 54(5):  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222
    摘要 ( 850 )   PDF (3653KB) ( 4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35型纤毛突蛋白(Ad35K++)能否增强西妥昔单抗诱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CDC)对卵巢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Ad35K++与SK-OV-3卵巢癌细胞进行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6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确定最佳干预时间点。联合Ad35K++与西妥昔单抗和正常人血清处理卵巢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Ad35K++可抑制卵巢癌细胞表面CD46分子表达水平。联合应用可以增强西妥昔单抗介导的补体杀伤效应,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效应,CDC效应介导的细胞凋亡比例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以及cleaved-PAR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结论 Ad35K++可通过抑制细胞表面的CD46分子表达增强西妥昔单抗对卵巢癌的细胞毒作用。
    PARP-1抑制剂对BRCA1基因沉默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PTEN基因沉默的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增殖的影响
    刘相永,孙颖,黎莉
    2016, 54(5):  6-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648
    摘要 ( 1237 )   PDF (2287KB) ( 5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对被沉默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被沉默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的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的作用。 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BRCA-1基因沉默细胞株及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PTEN基因沉默细胞株。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ARP抑制剂AG014699对MCF-7、22RV1及转染细胞的增殖及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BRCA1、PTEN、DNA损伤修复酶RAD51、PARP、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 结果 被沉默BRCA1基因的MCF-7细胞株及被沉默PTEN基因的22RV1细胞不表达RAD51。PARP抑制剂可明显抑制BRCA1基因沉默的MCF-7细胞及PTEN基因沉默的22RV1细胞的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可能与RAD51、NF-κB表达降低有关;PARP抑制剂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结论 PARP抑制剂能抑制存在DNA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细胞(由BRCA1及PTEN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RAD51、NF-κB表达降低有关。
    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对mTOR通路的影响
    夏传友,李路超,李孝峰,颜克强, 张念昭,范医东,刘承
    2016, 54(5):  12-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257
    摘要 ( 919 )   PDF (2007KB) ( 4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蛋白甲基化酶SMYD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3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的SMYD3表达水平; siRNA及SMYD3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前列腺癌LNCaP和PC3细胞,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SMYD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SMYD3在胞核胞浆中均可检测到;转染SMYD3 siRNA后处理组LNCaP细胞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少于对照组;而PC3细胞在转染SMYD3过表达质粒后细胞数则多于对照组。处理后,LNCaP细胞p-mTOR、p-p70S6K基因表达降低(P<0.05),而p-4EBP-1蛋白表达上升(P<0.05);PC3细胞呈现一致趋势。 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SMYD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且在胞核胞浆中均有表达;SMYD3表达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且可通过激活mTOR基因,参与mTOR通路的调节,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生长。
    EGCG对老龄大鼠阴茎组织中PRMT1、DDAH、ADMA、NOS通路的影响
    陈东,马专昌,李博,孙鼎琪,张克勤,张辉,傅强
    2016, 54(5):  17-2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688
    摘要 ( 1097 )   PDF (2922KB) ( 3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老龄大鼠阴茎组织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合酶(NOS)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老龄大鼠勃起功能效果。 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10只(青年组),18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其中筛选出老龄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老龄组,小剂量治疗组(10 mg/kg EGCG)和大剂量治疗组(100 mg/kg EGCG),每组各10只。连续EGCG灌胃治疗12 周后,测定最大海绵体内压(Max ICP)、平均动脉压(MAP)和Max ICP/ MAP,处死各组大鼠取阴茎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大鼠阴茎组织中PRMT1、DDAH和NOS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ADMA和环磷鸟苷(cGMP)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龄组Max ICP/MAP降低(P<0.05),SOD活性下降(P<0.05),MDA 含量增高(P<0.05),cGMP含量降低(P<0.05),ADMA含量升高(P<0.05),DDAH和NOS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PRMT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老龄组比较,大、小剂量组治疗可使老龄大鼠Max ICP/MAP升高(P<0.05),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cGMP含量升高(P<0.05),ADMA含量降低(P<0.05),DDAH和NOS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RMT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结论 EGCG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PRMT1、DDAH、ADMA、NOS通路在老龄大鼠阴茎组织中的表达,改善老龄大鼠勃起功能。
    TWEAK通过ERK1/2通路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MP2与Ⅰ型胶原表达
    巨媛媛,任满意,李睿,赵萌萌,隋树建
    2016, 54(5):  23-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212
    摘要 ( 1218 )   PDF (1826KB) ( 3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调控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Ⅰ型胶原的作用机制。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原代CFs,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确定重组人TWEAK(rhTWEAK)及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CFs的最佳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预后MMP2及Ⅰ型胶原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处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100 μg/L TWEAK干预CFs显著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上调MMP2及Ⅰ型胶原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通路后显著抑制MMP2与Ⅰ型胶原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CFs的增殖。 结论 TWEAK通过ERK1/2通路促进CFs表达MMP2及Ⅰ型胶原。
    海绵附生放线菌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分离
    冯鹭,孟繁超
    2016, 54(5):  29-3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700
    摘要 ( 1075 )   PDF (1666KB) ( 3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海绵共附生的放线菌代谢物质中筛选出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新型物质。 方法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南海海域采集的海绵中分离共附生放线菌菌株,使用微孔板稀释法评估放线菌代谢物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能力。根据分子量和极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初筛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菌株培养上清进行分离,并分别从分离各组分中进一步筛选、鉴定具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作用的活性物质。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RNA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 结果 分离出的416株放线菌中,6株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功能,其中编号为NH128菌株的培养上清中含有抑制H37Rv生长的活性物质且作用较为明显;对其进行分离后的组分F3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通过HPLC和微孔板稀释法鉴定出,F3的亚组分S3含有高抑菌活性的物质,其MIC50约为3 μg/mL。对NH128 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Aclinomycetales (R03 AY944262)同源性为99%。 结论 南海海域海绵附生放线菌能够产生较高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物质;NH128菌株可能为放线菌菌属Aclinomycetales(R03 AY944262)的变种。
    济南地区正常妊娠妇女各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评估
    申妍,左常婷
    2016, 54(5):  34-3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53
    摘要 ( 1081 )   PDF (811KB) ( 5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济南地区妊娠妇女妊娠各期特异性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正常参考范围。 方法 妊娠妇女370例作为研究组,非妊娠期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研究院(NACB)指南的推荐,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SH、FT4、FT3、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血清学水平。 结果 血清FT3、FT4、TSH在妊娠早期(1~12周末)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33~5.78、3.07~5.52、2.91~5.46 pmol/L,在妊娠中期(13~27周末)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2.60~18.94、8.74~17.23、8.64~17.21 pmol/L,妊娠晚期(28~40周)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27~4.27、0.53~4.75、0.76~4.59 mIU/L。 结论 济南地区妊娠妇女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具备地域上的特异性,与非妊娠时期差异较大,与ATA建议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结果差别较大。
    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缺陷的超声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艺桦,马琳,阚艳敏,王文韬
    2016, 54(5):  39-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924
    摘要 ( 1089 )   PDF (1076KB) ( 3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阴道超声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缺陷的早期变化,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行剖宫产,且产后6周、3个月、6个月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18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观察结果分为切口愈合良好组(142例)及切口缺陷组(39例),分析切口缺陷组产后不同时期的切口变化及其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切口愈合良好组比较,切口缺陷组产妇产后6个月剖宫产切口缺陷长度较产后6周缩短(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剖宫产次数增多、术者低年资、术后发生感染、子宫后位、切口接近宫颈内口是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随着产后时间延长,剖宫产切口缺陷长度缩短;多次剖宫产、产褥期感染、后位子宫、切口位置低及术者经验不足是形成子宫切口缺陷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风险。
    ER、PR在妊娠期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冉,陶国伟,甄军晖,罗霞,千日成
    2016, 54(5):  45-4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020
    摘要 ( 1084 )   PDF (2931KB) ( 5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期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随机选取9例妊娠期患者的子宫肌瘤(A组)及相应的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B组)、12例非妊娠期患者的子宫肌瘤(C组)及相应的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D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R、PR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2)随机选择11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子宫肌瘤在妊娠早期(妊娠13周以内)、妊娠中期(妊娠16~23周)和妊娠晚期(妊娠37~40周)的大小。 结果 (1)ER在A组与B组中表达均为阴性,PR在A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33)。ER、PR在A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00; P=0.001);(2)妊娠早、中、晚期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但妊娠中、晚期与妊娠早期相比,子宫肌瘤有增大趋势,妊娠晚期与妊娠中期相比,子宫肌瘤有缩小趋势。 结论 ER、PR可能在妊娠期子宫肌瘤的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而ER缺失是否与妊娠期高雌、孕激素状态下子宫肌瘤生长缓慢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雌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雌激素受体-β和转录因子叉头蛋白3表达的影响
    马会明,张永芳,王蒙蒙,李昕,王永峰,田洪成,胡蓉,王燕蓉,裴秀英,徐仙
    2016, 54(5):  50-5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437
    摘要 ( 1202 )   PDF (2675KB) ( 3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雌激素(E2)对雌激素受体-β(ER-β)与转录因子叉头蛋白3(FoxO3)的表达及其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利用添加1 μmol/L的E2或100 nmol/L ICI182.780的TCM199培养基体外培养卵巢颗粒细胞;采用 WST比色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 RT-PCR 和Real-time PCR检测ER-β与FoxO3 mRNA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R-β与FoxO3的表达。 结果 E2能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而ICI182.780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增殖;RT-PCR扩增结果与理论值符合,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CI182.780与E2比较,ER-β mRNA表达下调, FoxO3 mRNA表达上调(P<0.05);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显示,ER-β和FoxO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度值分析显示添加E2中ER-β蛋白表达升高,FoxO3蛋白下降(P<0.05),添加ICI182.780中的ER-β表达下调, FoxO3表达上调,与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2可提高ER-β的表达,降低FoxO3的表达,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洪海洁,孙文娟,张媛,徐永萍
    2016, 54(5):  56-6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986
    摘要 ( 1064 )   PDF (842KB) ( 3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需转入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和患呼吸系统疾病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3 29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250例新生儿需转NICU治疗,110例新生儿患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新生儿转NICU的因素为:产妇产次、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性别;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因素为:产妇产次、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性别。有3次及其以上分娩史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明显升高。BMI较低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需转NICU的风险降低。37+0~6周分娩的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风险是39+0~7周的1.9倍(OR=1.9,95%CI=1.2~3.0);37+0~6周和38+0~6周分娩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是39+0~7周的2.5倍(OR=2.5,95%CI=1.4~4.7)和1.8倍(OR=1.8,95%CI=1.1~2.7)。男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和转NICU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女性新生儿的2.2倍(OR=2.2,95%CI=1.4~3.4)和1.3倍(OR=1.3,95%CI=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的最佳分娩孕周为39~40周;短时间出现产兆后进行的剖宫产未能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男性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BMI较高和有3次及以上分娩史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醋酸泼尼松治疗URSA对临床结局及NK细胞表型的影响
    贾新转,张娜,郭丽娜,赵素英,董翠,魏兰
    2016, 54(5):  62-6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839
    摘要 ( 1278 )   PDF (799KB) ( 3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醋酸泼尼松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临床结局(持续妊娠>12周)及治疗前、后NK细胞CD56、CD16变化。 方法 选择URSA患者160例,分为2组,每组80例。试验组给予醋酸泼尼松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周期始于孕4~5周止于孕12周,如治疗期间流产即停药。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CD56、CD16百分率。 结果 试验组持续妊娠>12周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0);试验组治疗后CD16较治疗前降低(P=0.00);对照组治疗前、后CD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CD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P=0.09,对照组P=0.12)。 结论 醋酸泼尼松改善URSA患者的临床结局可能与CD16降低、抑制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精浆中人附睾蛋白4与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
    席向红,苏荣,贾韶彤,唐秀英,王利新
    2016, 54(5):  66-6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267
    摘要 ( 1206 )   PDF (802KB) ( 4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精浆中人附睾蛋白4(HE4)含量与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探讨精浆HE4检测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231例生殖男科就诊的不育症患者精液,依据WHO诊断标准分为5组:无精子症组45例、少精子症组43例、弱精子症组41例、畸形精子症组45例和精液参数正常组57例,选取40例已生育者为正常生育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仪(CASA)分析各组精液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PR)和精子形态,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精浆中HE4含量,并与精液常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71例男性精浆HE4平均含量为(793.4±362)pmol/L。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组精浆中HE4含量分别为(987.43±386.75)、(857.12±355.64)、(807.72±375.21)和(837.04±371.36)pmol/L,均高于正常生育组(604.45±272.02)pmol/L,P值分别为0.000、0.001、0.009、0.002。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组中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和PR均低于正常生育组(P值均为0.000),且精浆HE4含量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PR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48、-0.284、-0.240、-0.158)。 结论 精浆HE4含量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常规五项指标呈负相关,可作为判断男性生育能力的参考指标。
    MRI在宫颈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张湛,许相丰,刘海东,王玮
    2016, 54(5):  70-7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863
    摘要 ( 1302 )   PDF (1127KB) ( 6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6例宫颈癌病例,评价MRI分期的准确率及阴道浸润和宫旁浸润的准确率。 结果 MRI分期的准确率约84.0%(89/106);阴道浸润的准确率为85.8%(91/106),敏感度为72.7%(8/11),特异度为87.4%(83/95),阳性预测值为40%(8/20),阴性预测值为96.5%(83/86);宫旁浸润的准确率为96.2%(102/106),敏感度为75%(3/4),特异度为97.1%(99/102),阳性预测值为50%(3/6),阴性预测值为99%(99/100)(P<0.05)。 结论 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准确率较高,并能较准确判断宫颈癌阴道浸润及宫旁浸润。
    16~42周胎儿脊髓颈膨大发育的MRI分析
    董金叶,林祥涛,曹金凤,吴勇,赵慧,谢辉辉,肖连祥
    2016, 54(5):  74-7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782
    摘要 ( 1270 )   PDF (1272KB) ( 3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3.0T MRI观察正常胎儿标本脊髓颈膨大最大横断面及其相对位置关系随孕周变化的规律。 方法 随机选取44例16~42孕周胎儿标本,行3D-T2WI和T2WI-SPC序列扫描,对所得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及测量以下参数:(1)颈膨大最大横断面面积:选取C4-T1脊神经区间内各椎体中心及椎间盘中心水平分别测量颈膨大横断面面积,选取最大面积,绘制最大横断面面积随孕周变化的生长曲线;(2)颈膨大最大横断面与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3)比较性别间差异。 结果 (1)颈膨大最大横断面积随孕周呈线性增加,与孕周的相关方程分别为:最大横断面积(cm2)=0.01×孕周-0.12,R2=0.91, P<0.05;(2)颈膨大最大横断面与椎体相对位置关系:16~28孕周胎儿颈膨大最大横断面约位于C5/6椎间盘中心水平,29~42孕周胎儿颈膨大横断面约位于C5~C5/6中心水平,此位置随孕周增加而逐渐轻度上移;(3)颈膨大最大横断面面积与性别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高场磁共振可准确反映胎儿颈膨大最大横断面积及相对位置与孕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正常胎儿脊髓颈膨大生长发育的磁共振影像图谱及数据库。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徐志宏,刘荣凤,王晓翔,冯莉,姚铁柱,刘红
    2016, 54(5):  79-8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144
    摘要 ( 1248 )   PDF (811KB) ( 3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将转移性乳腺癌7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GT化疗方案治疗,21d/周期,共6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正消积胶囊,化疗第1天开始给予,4粒/次,3次/d,连续服用,21d/周期,共6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参照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量表(QLQ-BR23)分析两组生存质量;检测两组血清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21%(P<0.05);治疗组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体型和未来看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性功能、性乐趣、乳房症状、脱发引起的烦恼、手臂症状以及系统治疗不良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RbAp48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平,陈静,史庆,傅艺冰
    2016, 54(5):  84-8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094
    摘要 ( 1184 )   PDF (2262KB) ( 2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bAp48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21例,分泌期27例,绝经期24例)、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2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中RbAp48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bAp4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bAp48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增生期无关(P>0.05),与分泌期、绝经期及不典型增生有关(P<0.05);分化程度低的腺癌RbAp48表达比分化程度高的腺癌RbAp48表达高,RbAp48表达与FIGO分期、远处转移、孕激素服用史、肌层浸润深度以及肥胖、糖尿病等有关,与年龄、月经初潮、痛经、体质量指数、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累无关。 结论 RbAp48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腺癌组织中RbAp48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
    王丹,亓恒涛,孙书珍
    2016, 54(5):  88-9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927
    摘要 ( 1187 )   PDF (834KB) ( 2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将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对122例PNS患儿(疾病活动期组82例和缓解期组40例)和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受试者血清白蛋白、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运用方差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疾病活动期组PNS患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僵硬度系数(β)、平均管壁横截面积(WCSA)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血管壁运动度(△D)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疾病反复次数呈正相关(r=0.29,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总胆固醇、脂蛋白a独立相关(R2=0.22, β=0.01, P<0.01; β=0.03, P=0.02)。 结论 PNS患儿存在颈动脉结构及弹性功能改变,其发生AS的风险增加。cIMT可用来预示PNS患儿发生AS的潜在风险,且与PNS脂质代谢紊乱及疾病反复有关。
    上颌窦外侧壁牙槽管解剖的锥形束CT研究
    张冰,贾凌璐,贾婷婷,张云鹏,文勇,徐欣
    2016, 54(5):  92-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718
    摘要 ( 1515 )   PDF (1187KB) ( 4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CBCT影像资料观察统计上颌窦外侧壁牙槽管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从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CBCT数据库搜集寻找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150例,运用GALAXIS软件观察并统计上颌窦外侧壁牙槽管走行、骨内吻合发生率、在各位置的检出率、直径、距牙槽嵴顶距离。 结果 牙槽管走行类似尖向下的折线,观测到骨内吻合的概率为84.33%,上颌窦外侧壁牙槽管最前点观测到的概率为95%,平均直径为(1.05±0.36)mm,距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28.04±2.44)mm,最后点观测到的概率为93.33%,平均直径为(0.89±0.29)mm,距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8.86±2.78)mm,前后点直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窦中部外侧壁观测到牙槽管的概率为63.00%,只有1.08%的牙槽管直径>2 mm。 结论 上颌窦外侧壁存在牙槽管,因其直径较小及位置不定,常不易发现,在手术操作中可能引起出血等并发症;运用CBCT能有效对其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