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10
      
    论文
    瑞舒伐他汀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姜晓莉1,安丰双2,宋辉3,安贵鹏2,董哲2,刘晓曼2
    2011, 49(5):  1-5. 
    摘要 ( 994 )   PDF (394KB) ( 2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DCM组(n=21)和DCM+瑞舒伐他汀组(n=21)。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CM大鼠模型, 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每天以瑞舒伐他汀20mg/kg灌胃,20周后评价各组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及三尖瓣瓣膜返流情况、二尖瓣口E波最大速度、A 波最大速度、E/A 的比值、E波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主动脉血流最大速度(APV)等改变。结果     ①注射STZ 1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升高(P均< 0.05),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均<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DCM组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实验末LVIDd值及LVIDs值明显增加(P均<0.01),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返流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E/A比值及LVEF降低(P均<0.01);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LVIDd值及LVIDs值较DCM 组减小(P均<0.05),房室瓣瓣膜返流发生率减少(P均< 0.05),E/A比值及EF升高(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DCM大鼠的心功能和心肌重构有一定改善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INS-1细胞凋亡的影响
    孙慧环1,刘福强1,龚蕾1,肖芳1,侯新国1,孙宇1,宋君1,陈丽1,王旭平2
    2011, 49(5):  6. 
    摘要 ( 876 )   PDF (1365KB) ( 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H2O2作用于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细胞构建凋亡模型,通过Transwell装置实现INS-1细胞与BMSCs共培养。实验分为4组:单独INS1细胞培养组(A组);INS-1+H2O2 处理组(B组);BMSC+INS-1 Transwell共培养组(C组);BMSC+INS-1+H2O2 Transwell共培养组(D组)。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 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H2O2显著降低INS-1细胞存活率,引起INS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通过Transwell与BMSCs共培养后,由H2O2诱导的INS1凋亡细胞比例下降,与单独H2O2刺激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了约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INS-1 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s旁分泌作用有关,为进一步利用BMSCs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4及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志强1,2,于振海2,袁方曙1
    2011, 49(5):  10-14. 
    摘要 ( 882 )   PDF (1014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Bf)活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上皮细胞(IECs)TLR2、TLR4、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F 级SD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f组。模型组和Bf组大鼠建立TNBS诱导的UC 模型。造模成功后,Bf组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灌服,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3周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一般情况的变化,分离、提取IECs中的总RNA,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NFκB表达。结果     ①Bf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模型组TLR2、TLR4、NFκB表达显著高于Bf组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UC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TLR2、TLR4及NF-κB基因高表达,Bf组表达明显降低,推测Bf可通过抑制大鼠肠黏膜细胞TLR2、TLR4、NF-κB的表达而缓解肠道的炎症反应。

    应用神经逆行示踪及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mesostriatal亚群神经元
    杨淑华1,高青1,李春晓2,王超1,张静1,李贵宝1,李振华1,孙晋浩1
    2011, 49(5):  15-18. 
    摘要 ( 863 )   PDF (968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中脑内向纹状体投射的mesostriatal多巴胺能细胞亚群是导致帕金森病的关键神经元,本实验拟寻找该亚群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有效分离方法。 方法     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将绿色荧光逆行示踪剂注射到新生鼠纹状体内,24h后灌注取脑做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将荧光示踪剂标记且呈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精确切割并收集。结果    荧光示踪的神经元呈TH阳性者即属于mesostriatal亚群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黑质,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可精确分离这些逆行示踪且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结论    应用逆行荧光示踪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可精确分离mesostriatal亚群神经元。

    人PDLIM4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类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蒋慧慧1,胡志敏2,李先哲1,席广民1,蒋汉明1,苑辉卿1
    2011, 49(5):  19. 
    摘要 ( 1045 )   PDF (833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人PDLIM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GL3-promoter,检测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据Genebank中人PDLIM4基因启动子序列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其启动子片段,并插入到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得到含有3kb和1.2kb的PDLIM4基因启动子的两个报告基因质粒pGL3-PDLIM4-3kb和pGL3-PDLIM4-1.2kb。序列为1.2kb的启动子利用Erase-a-base试剂盒,经外切酶Ⅲ从5'端逐步酶切得到5个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PDLIM4-1.2D1、pGL3-PDLIM4-1.2D2、pGL3-PDLIM4-1.2D3、pGL3-PDLIM4-1.2D4、pGL3PDLIM4-1.2D5。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分别瞬时转染以下细胞株:Hela、MDA-MB231、KB、PC-3、LNCaP,检测其荧光素酶表达活性。结果      所构建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其片段长度及序列均正确。转染结果显示,长片段的3kb和1.2kb启动子序列在所测试的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但在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人激素依赖前列腺癌LINCaP细胞株中表达较低。而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转染PC-3、LNCaP的结果显示,pGL3-PDLIM4-1.2kb表达活性最强,pGL3PDLIM4-970bp表达活性最弱。结论     成功构建了7个分别含有不同长度的PDLIM4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其在不同的肿瘤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较低。

    京尼平与戊二醛鞣制牛心包材料的对比研究
    王建光1,刘天起2,王雪梅2,许莉2,刘羽曦3,王东2,厉泉2
    2011, 49(5):  24-28. 
    摘要 ( 1049 )   PDF (1123KB) ( 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京尼平作为一种新型固定生物瓣膜组织交联剂的可行性。方法     牛心包经脱细胞处理,分别用戊二醛和京尼平进行鞣制,光镜下观察脱细胞效果,电镜下观察胶原纤维排列;测试收缩温度;拉伸试验测定最大载荷;Wistar大鼠臀大肌皮下埋藏牛心包片,于4周及8周后取出,分别测试京尼平与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的钙、磷含量。结果    经脱细胞处理后,光镜下可见脱细胞处理的牛心包几乎没有细胞核,而未经脱细胞处理的牛心包可见弥漫存在的细胞核。电镜下可见京尼平鞣制的牛心包胶原纤维呈环状交联,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胶原纤维呈网状交联,京尼平鞣制的牛心包胶原纤维排列较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略为疏松,收缩温度略低于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P<0.05)。最大载荷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京尼平鞣制牛心包的钙、磷含量显著低于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 (P<0.05)。京尼平鞣制的牛心包8周的钙含量显著低于4周的钙含量(P<0.05)。结论     京尼平鞣制的牛心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极低的钙、磷含量,且随时间延长京尼平鞣制的牛心包的钙含量有减少趋势,提示京尼平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组织交联试剂。

    新型生物活性复合材料RGD-PLGA/HA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张士杰1,陈飞1,蒋欣泉2
    2011, 49(5):  29-33. 
    摘要 ( 899 )   PDF (915KB) ( 3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新型多孔多肽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RGD-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RGD-PLGA/HA)、实验B组(PLGA/H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结果    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实验A组细胞的黏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实验B组。结论    兔BMSCs与新型多孔RGD-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

    γ-氨基丁酸能系统对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徐静文1,刘勇2,张德普3,赵东波4,李景新3
    2011, 49(5):  34-37. 
    摘要 ( 931 )   PDF (889KB) ( 2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GABA ) 及其受体在肺上皮的表达及对肺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组织及肺上皮细胞γ-氨基丁酸合成酶(GAD)及A型GABA受体(GABAA)的表达,用膜片钳方法研究GABA诱导的电流,用BrdU-ELISA和细胞计数法研究GABA对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发现肺上皮细胞表达GAD及GABAA受体。通过膜片钳实验发现,在处于分裂期的上皮细胞,GABA诱导的电流明显增大。进一步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发现,GABA通过GABAA受体发挥促增殖作用,且与细胞内钙增加有关。结论     在肺上皮细胞,GABA可作为一种旁分泌或自分泌因子通过细胞膜上的GABAA受体引起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使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浆钙浓度升高,促进细胞增殖。为肺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也可为肺组织损伤,特别是吸入性气体引起的肺上皮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联合转染VEGF和PCNA-ASODN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王蕾艳1,宋尚明1,张红雨2,由倍安2,唐元升1,崔连群1,朱兴雷1
    2011, 49(5):  38-42. 
    摘要 ( 836 )   PDF (1561KB) ( 2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核苷酸(PCNAASODN)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转染VEGF组、转染PCNA-ASODN组、联合转染VEGF和PCNAASODN组(联合转染组)。构建兔的股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模型,以医用生物蛋白胶作为缓释载体,将300μg PCNA-ASODN或VEGF均匀喷布于处理血管段外膜。取损伤处理血管段标本,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血管内膜、中层结构和局部血栓形成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生内膜内皮细胞及内膜、中膜,计算内膜/中膜(I/M)面积比与厚度比;采用RT-PCR法检测VEGF与PCNA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从蛋白质水平检测VEGF与PCNA的表达。结果    联合转染组与其他组相比,其血管内皮较完整、光滑,内膜轻度增生,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外膜无明显变化;I/M面积比与厚度比明显较低(P<0.05);RTPCR检测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     联合转染VEGF和PCNA-ASODN能更有效地抑制球囊损伤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瘫中的表达变化
    姜振,王海波,李建峰,韩月臣,徐磊,刘闻闻,毛彦妍
    2011, 49(5):  43-47. 
    摘要 ( 898 )   PDF (1044KB) ( 3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建立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致小鼠面瘫模型,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面瘫小鼠面部运动皮层及面神经核团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89只4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只)和实验组(n=81只),实验组用26G针头在右耳廓背面近耳根处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 HSV-1接种创面上,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面瘫后6、12、24、48、72h及7d 取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实验组接种HSV1后,其中44只出现面瘫,面瘫率为54.32%。GR mRNA在面瘫早期小鼠的大脑面部运动皮层及面神经核团中表达逐渐降低,6h达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升高,于48h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又逐渐降低,7d时已接近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 mRNA表达变化规律与GR蛋白表达变化相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面神经核团中可见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细胞表达,并且也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结论     病毒性面瘫后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提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面神经损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于临床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贝尔面瘫,防止激素抵抗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丙酮酸乙酯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梁旭阳,程宝泉,贾俊英,王旭,任洪波
    2011, 49(5):  48-53. 
    摘要 ( 862 )   PDF (739KB) ( 2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 EP)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AsPC-1增殖、凋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FCM法分别检测EP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单独及联合作用(EP组,E组;5-FU组,F组;联合组,EF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通过Real TimePCR(RTPCR)观察各用药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用药组细胞增殖活性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率逐渐增高。E0.5225F10、E1.0450F20、E2.0900F40、E3.1350F80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F组的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3.1350F80、E4.1800F160组均比相应E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EP可能通过对HMGB1表达的影响,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胰腺癌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及在体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新生大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
    李芸1,王红2,王波1,许永广1,张孟元1,王公明1
    2011, 49(5):  54-57. 
    摘要 ( 924 )   PDF (923KB) ( 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纯度和生长状态检测。方法     从新生鼠ACC分离出神经元,采用低浓度胰酶长时间消化、阿糖胞苷处理、差速培养等方法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培养的第7天,应用兔抗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MAP2)对培养的神经元进行纯度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培养第7~12天ACC神经元的生长状态。结果      从新生大鼠ACC分离的神经元,培养至第5天,可见多数细胞长出2个以上突起且呈多极形态并交织成网;第7天神经元有多种形式的接触,互相迁移靠拢,部分神经元聚集成团。MAP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ACC神经元阳性率大于80%,MTT结果显示,培养第7~9天的ACC神经元可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之后细胞活性降低。结论     新生大鼠ACC神经元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纯度和活力检测表明,培养第7~9天的神经元可作为ACC神经元相关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

    白细胞介素-17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王兆辉,姚慧
    2011, 49(5):  58. 
    摘要 ( 837 )   PDF (1069KB) ( 2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其抗体对哮喘小鼠肺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健康组(A)、对照组(B)、哮喘组(C)、IL-17抗体组(D)及IL-17组(E)各12只。A组不做特殊处理,B、C、D、E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给予相应干预;采用HE染色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1)。结果     C、D、E组小鼠气道炎症以EOS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B组变化较轻,A组正常;Eotaxin-1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E、B、A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IL-17能够减少激发状态下哮喘小鼠肺中EOS的浸润。

    胃癌中VEGF-A、VEGF-D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
    田小林,罗庆伟,蒋志庆,林静
    2011, 49(5):  61. 
    摘要 ( 808 )   PDF (1460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D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and-D,VEGF-A and VEGF-D)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观察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胃癌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A、VEGF-D、podoplanin的表达,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LMVD)。结果    胃癌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A和VEGF-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 ),其中在淋巴结转移组两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 )。VEGF-A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65, P=0.007),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胃癌癌组织血管内皮podoplanin不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阳性表达,经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M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VEGF-A、VEGF-D阳性组LMVD值分别为(9.23±2.49)、(9.29±2.18),较阴性组(7.53±1.81)、(7.44±1.88)显著增高。结论     胃癌中VEGF-A与VEGF-D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odoplanin可选择性的在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表达,能明确地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由于微淋巴管密度在VEGF-A与VEGF-D阳性表达组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表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两者协同作用有关。

    山东部分社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李霞,刘培淑,毛洪鸾,张小磊,郑靖芳
    2011, 49(5):  66-70. 
    摘要 ( 912 )   PDF (389KB) ( 4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山东省部分社区人群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流行病学特征、患病相关因素以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常规体检方式,根据国际尿控学会的诊断标准,对山东省部分社区妇女进行健康查体时获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354人,有效问卷2326份,年龄跨度为19~70岁,平均年龄(39.54±15.13)岁,PFD的患病率为25.4%(591/2326),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患病率分别为12.3%(286/2326)、13.1%(305/2326),SUI和POP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升高的趋势(P=0.001)。调查显示,年龄、便秘、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分娩、产次、产程延长及会阴裂伤是SUI发生的相关因素;而年龄、便秘、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分娩、产次、产程延长、绝经是POP发生的相关因素。PFD对生活质量影响的严重程度和平均年龄无关,重度生活质量受损的患者就业率下降。结论     PFD的发病和年龄、便秘、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分娩、产次、产程延长有关,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损害。

    β-Catenin、 E-cadherin和APC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
    魏德娥,仲文玉,魏树珍,马轶飞
    2011, 49(5):  71-74. 
    摘要 ( 942 )   PDF (682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上皮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中β-连环素(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结肠腺瘤样息肉病(APC)蛋白的表达,研究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Wnt信号通路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9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及16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的β-catenin、E-cadherin和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βcatenin、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9.59%、67.35%)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30%、20%)和卵巢良性上皮肿瘤(25%、0%)。βcatenin的表达与 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8,P<0.05)。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APC的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P<0.05),而与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β-catenin的表达与APC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0429, P>0.05)。结论    β-catenin、E-cadherin、APC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的Wnt信号通路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云南双江佤族、布朗族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分析
    刘建兴1,李利华1,景强1,胡利平1,聂胜洁1,姜良豹2,许冰莹1
    2011, 49(5):  75. 
    摘要 ( 936 )   PDF (864KB) ( 3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云南双江县佤族、布朗族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      以Power PLex 16 system Kit复合扩增15个STR基因座(D3S1358、THO1、D21S11、D18S51、Penta E、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CSF1PO、Penta D、VWA、D8S1179、TPOX、FGA),用ABI PRISM 310遗传分析仪检测扩增产物,计算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等法医学参数,并结合文献发表的国内其他群体的遗传学资料,运用CODIS系统13个基因座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     15个STR 基因座在佤族、布朗族中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适于群体的法医学应用。群体遗传距离比较中,佤族与布朗族最近(0.0110),佤族与布依族及鄂温克族分别为0.0302和0.0243;佤族与汉族群体的遗传距离普遍较近,最短为浙江汉族(0.0140)。布朗族与布依族、鄂温克族遗传距离分别为0.0343和0.0309,与汉族群体的距离也较近,最短为安徽汉族(0.0124)。结论     15个STR 基因座在云南双江佤族、布朗族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适于群体的法医学应用;群体分析对了解佤族、布朗族群体的起源、迁徙及其遗传关系有重要意义。

    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吴慧1,2,张丽1
    2011, 49(5):  81-84. 
    摘要 ( 1018 )   PDF (378KB) ( 5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40~55岁,体质量45~80kg。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30例。S组吸入8%的七氟烷,氧气流量为6L/min,采用肺活量吸入法诱导,P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mg/kg诱导。两组患者入睡后,均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μg/kg,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微量泵泵注异丙酚4~8mg/(kg·h)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用TOF-WatchSX进行全程肌松监测。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患者入睡时间、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维库溴铵的平均用量、诱导期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P组入睡时间、维库溴铵作用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S组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1),维库溴铵平均用量少于P组(P<0.01)。插管前即刻S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P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术毕心率、平均动脉压均维持稳定。两组诱导时均无呛咳、屏气、喉痉挛、呼吸抑制,拔管时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均能正确回答问题,无任何不适。结论      七氟烷能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减少维库溴铵用量。

    WCX纳米磁珠在子宫内膜癌血清蛋白质组中的应用
    栾力1,管尚慧1,杨圣思1,程欢欢2, 4,王娜娜1,董召刚3,4,程玉峰1
    2011, 49(5):  85-89. 
    摘要 ( 971 )   PDF (1212KB) ( 2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筛选潜在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CX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对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28例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用Biomark 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峰,并在Swiss蛋白数据库中搜索鉴定差异蛋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质荷比(m/z)2000~20000范围内,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出与正常人血清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11个(P<0.05),其中6个高表达:m/z分别为4175、5315、7970、8047、15930、16074;5个低表达:m/z分别为4592、4675、7019、9188、9358。m/z为7970的差异蛋白与子宫珠蛋白(UG)相符。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11个差异蛋白对子宫内膜癌有中等诊断价值,灵敏度为70.5%~96.4%,特异度为89.3%~100%。结论      WCX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能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的差异表达蛋白,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

    c-Met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姜英俊1,2,孔心涓3,张可爽3,胡三元1
    2011, 49(5):  90-93. 
    摘要 ( 995 )   PDF (652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即c-Me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c-Me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大肠癌组(80例)、大肠腺瘤组(60例)及大肠正常黏膜组(40例)3组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Met蛋白和以CD105 为标记的MVD的表达,评价c-Met和MVD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Met在71.3%(57/80)的大肠癌组织和31.7%(19/60)的大肠腺瘤组织和17.5%(7/40)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Met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P<0.01)。c-Met和MVD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Met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0346,P<0.05),c-Met表达阳性的组织中 MVD 值高于cMet 表达阴性者(P<0.01)。大肠癌伴肝转移者c-Met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1)。结论    c-Met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和MVD的表达有助于大肠癌预后的判断。

    EZH2和CTGF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吕怡静,任敏,王博,葛汝青,张继东
    2011, 49(5):  94-97. 
    摘要 ( 825 )   PDF (964KB) ( 2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肺腺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ZH2和CTGF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EZH2和CTGF表达与肺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CTGF的表达相反,EZH2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肺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在低分化肺腺癌标本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高于早期肺癌(P<0.05)。EZH2和CTGF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吸烟有关(P<0.05)。结论     EZH2和CTGF可能分别作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齐天军1,2,陈文强1,姜翠玲2,杨天豪3,翟梅青2,李大庆1,由倍安1,李继福1
    2011, 49(5):  98. 
    摘要 ( 944 )   PDF (945KB) ( 3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血中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应用IVUS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冠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相关性分析IVUS检测指标与单核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结果IVUS检测显示,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约占50%(46/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约占55%(46/83),脂质斑块仅占17% (14/83)。与SAP组比较,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显著增高(P均<0.01)。与SAP组的斑块相比较,UAP组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不稳定斑块呈明显的正性重构,约占68 % (27/40),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约占75%(30/40)。UAP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移动数量明显多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VUS测值PB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γ=0.52,P<0.01)。结论    IVUS能够准确地识别AS易损斑块。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反映了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腺周肌纤维母细胞标志物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匡荣光1,2,李延青1,周成军3,季锐1,王建文2
    2011, 49(5):  102-106. 
    摘要 ( 912 )   PDF (1687KB) ( 3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胃黏膜癌变演进过程中,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α-SMA和PCNA表达, 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α-SMA表达在肠化生黏膜中升高,低、高级上皮内瘤变表达较肠化黏膜降低,在胃癌中表达再次升高(χ2=56.15,P<0.01)。α-SMA的分布模式亦有差别,肠化生黏膜呈腺周表达模式,向胃癌进展过程中腺周表达模式逐渐弱化。PCNA表达随胃黏膜癌变演进状态的改变逐渐增高(χ2=117.12,P<0.01)。α-SMA与PC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 =0.61,P<0.01)。结论    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在胃黏膜癌变演进过程中表达强度及分布均存在明显变化,提示其功能具有异质性,参与了胃癌的恶性转化过程。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EGF、c-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玉芬1,王文奇2,田虎3,王义国2,闫明先2,刘长虹2,李双玲2
    2011, 49(5):  107-110. 
    摘要 ( 887 )   PDF (473KB) ( 3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EGF和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中EGF和c-myc的表达。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EGF 和 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 P<0.01); 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 c-myc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分化、大小及转移有关(P<0.05); Edmondson Ⅱ和Ⅲ级肝癌组织EGF、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dmondson I级(均P<0.05);EGF与c-my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r=0.391,P<0.01 )。结论    EGF通过上调c-myc表达共同促进肝癌发生。

    脑干梗死的一种特殊MR征象分析
    王丽娟1,2,王光彬2,刘玉波3,耿明宾4,胡建滨1,白雪1,赵连新1
    2011, 49(5):  111. 
    摘要 ( 1024 )   PDF (1520KB) ( 3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定义并探讨“脑干半切征”的MR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及其与脑干供血区分布的对应关系。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4月间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颅脑MR检查的脑干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脑干半切征”的影像表现及发生机制,并探讨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286例脑干病变患者中,35例表现为病变不跨越脑干中线,且内缘与中线平齐,如刀切一样,即“脑干半切征”,均位于一侧脑干的前内侧供血区,其中位于中脑1例(2.9%)、脑桥32例(91.4%),延髓2例(5.7%),经临床证实,35例患者均为脑梗死。结论    “脑干半切征”是脑干梗死的一种特殊征象,以脑桥多见,其影像学表现与脑干供血区解剖分布具有对应关系,可用于脑干病变的鉴别诊断。

    MLPA技术检测热性惊厥患儿SCN1A基因
    张洪伟,王纪文
    2011, 49(5):  115-118. 
    摘要 ( 1112 )   PDF (990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α1亚单位基因(SCN1A)的关联。方法     收集34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并提取其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热性惊厥患儿的SCN1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4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9例,复杂性热性惊厥5例,所有患儿均进行SCN1A基因检测,均未发现SCN1A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结论     SCN1A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可能不是热性惊厥的潜在病因。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李红军1,陈春富2
    2011, 49(5):  119. 
    摘要 ( 870 )   PDF (374KB) ( 4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钠0.4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d;治疗前、后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4项及心电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BI评分在治疗后1、2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使用安全。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奈达铂治疗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廖漓漓,涂江江
    2011, 49(5):  122-124. 
    摘要 ( 1514 )   PDF (329KB) ( 4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奈达铂治疗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第1天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每21天重复; B组第1天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奈达铂80mg/m2,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恶化为止。结果     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A组4例、B组11例,稳定A组15例、B组11例,病情恶化A组6例、B组3例,总有效率A组16.0%、B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中位肿瘤恶化时间A组2.4个月,B组3.6个月(P=0.046)。中位生存期A组6.0个月,B组7.5个月(Logrank,P=0.048)。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奈达铂治疗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均有效,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总有效率、中位肿瘤恶化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好于培美曲塞单药,骨髓抑制较明显,但可以耐受。

    肺结核患者血清SP-D检测的临床意义
    徐勇,胡华,迟晶宇,杨燕,鞠云飞,侯宝青,李学政
    2011, 49(5):  125. 
    摘要 ( 1241 )   PDF (419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1例肺结核患者、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85例健康人血清中SPD的水平并测定血清结核抗体,沉降法检测血沉,电阻法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芒图试验法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抗酸染色检测痰中结核菌数量。结果      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PD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低于COPD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肺结核患者血清SPD的Cutoff值为0.26,在肺结核病诊断中敏感性为72.30%,特异性91.00%,诊断准确率为80.65%;PPD试验及结核抗体与血清SP-D具有相关性(χ2分别为8.44、17.08,P均<0.01)。结论    血清SP-D与肺结核疾病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肺结核诊断的一种辅助检测指标。

    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组合放化疗疗效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胡尔西旦·尼牙孜,赵化荣,忙尼沙·阿不都拉,包永星
    2011, 49(5):  128-131. 
    摘要 ( 921 )   PDF (354KB) ( 1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前瞻性比较3种不同化疗方案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不同组合方式的同期放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将261例IIB、  IIIA、  IIIB、 ⅣA期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瞻性随机分入3组:放疗加每周顺铂增敏化疗组(RT+DDP)、放疗加同期5氟脲嘧啶和顺铂(RT+FC)化疗组、放疗加同期紫杉和顺铂(RT+TC)化疗组。放疗均是全程根治性放疗。放疗方法:盆腔外照射45~50Gy,外照射30~40Gy时挡直肠区域;腔内高剂量率Ιγ192后装治疗A点剂量25~36Gy。RT+DDP组中每周顺铂30mg/m2、每周1次,共5~6次;RT+FC和RT+TC组中顺铂75mg/m2,分3d静脉注射,RT+FC组每日缓慢静脉点滴5氟脲嘧啶650mg/m2,连用4d;RT+TC组中紫杉醇135mg/m2静脉点滴,  两药联合化疗在每个患者的整个放疗中完成2周期。结果     完成计划的总病例数为261例,  其中RT+DDP组88例、RT+FC组 89例、RT+TC组84例。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总生存率差异、近期疗效、直肠和膀胱的3/4级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C+RT组的无病生存率与DDP+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RT+DDP、RT+FC、RT+TC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疗效均可,患者均可耐受急性不良反应。RT+TC在无病生存方面可能使患者获益。

    汶川地震后一年半绵阳、北川受灾群众心理卫生状况及其与五态人格的关系
    张伯华,胡霜,张德秀,宋婧杰,刘羽曦
    2011, 49(5):  132. 
    摘要 ( 956 )   PDF (338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研汶川地震后一年半绵阳、北川受灾群众心理卫生状况及其与五态人格的关系。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五态人格问卷调查绵阳和北川480名群众。结果  SCL-90总分≥160分(筛查阳性)者占21.2%,躯体化、强迫等7个因子得分与常模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震后一年半SCL-90除躯体化以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震后初期(P<0.001)。农村受灾群众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城市。不同年龄组间SCL-90总分与因子分无统计学差异。太阳人格与强迫和人际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少阳人格与抑郁、焦虑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阴阳平和人格与恐怖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少阴人格与SCL-90九项因子得分均无明显相关;太阴人格除与躯体化和强迫无明显相关外,与其他7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地震后一年半受灾群众心理卫生状况好于震后初期,低于全国正常水平,农村低于城镇,太阴人格特征者心理卫生状况偏差。灾区心理卫生工作仍需重视。

    正、反义VEGF基因转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
    刘健,王法刚,曹永倩,徐倩,徐荣建
    2011, 49(5):  135-139. 
    摘要 ( 943 )   PDF (864KB) ( 2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正、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HSFb)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获取HHSFb,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构建靶向VEGF基因pcDNA3.1(+)/hVEGF165(正义组)、pcDNA3.1(-)/hVEGF165(反义组)和空质粒pcDNA3.1(+)(空载体组)转染人成纤维细胞,以及未行转染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共设为4组。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转染细胞克隆。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显示VEGF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上清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 ELISA) 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MTT 测定细胞体外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正、反义VEGF基因表达载体。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相比,正义组VEGF mRNA表达增强,蛋白表达增强;反义组VEGF mRNA表达明显减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TT结果显示,转染前后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结论      正义VEGF基因重组质粒对HHSFb内源性VEGF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反义VEGF基因重组质粒可有效抑制HHSFb内源性VEGF的表达。

    核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在非线性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高青松,薛付忠
    2011, 49(5):  140. 
    摘要 ( 991 )   PDF (543KB) ( 2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将核主成分分析(KP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核主成分logistic(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非线性关联分析。方法    针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关联分析,对候选基因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进行核主成分分析,以核主成分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GAW16类风湿关节炎数据中PTPN22和RNF186两个基因区域进行分析,以验证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     对PTPN22和RNF186两个基因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既能够检测出单点检验所能发现的区域(PTPN22),也能检测出单点检验所不能发现的区域(RNF186)。结论     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关联分析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的易感区域。

    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情况调查
    2011, 49(5):  143-146. 
    摘要 ( 1660 )   PDF (352KB) ( 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高校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选择山东某大学,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5名高校学生(文科生94人,理科生65人,工科生59人,医科生3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研究生高于本科生(P<0.05);文科生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 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本科生中,大一新生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53.3%的大学生仍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染艾滋病;且有22.0%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得知自己的朋友是艾滋病患者,会因此疏远他们,并与之绝交。结论     不同专业、学历和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均有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

    贝叶斯网络模型在中药整体药性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齐方1,容蓉2,薛付忠1
    2011, 49(5):  147-152. 
    摘要 ( 990 )   PDF (1072KB) ( 2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明物质成分与中药药性间的内在联系和定量关系,选择药性特征标记,建立物质成分与中药整体药性间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期利用网络推理和复原中药整体药性。方法    以还原论研究为基础,遵循中药基础理论的系统论原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贝叶斯网络模型有机结合,构建物质成分之间“君、臣、佐、使”的网络结构。结果    以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选择出的37个药性特征标记作为节点所构建的中药整体药性贝叶斯网络模型,灵敏度、特异度高(ROC曲线下面积达0.98);对中药药性判别能力强,训练集判别正确率达93.88%,对测试集的预测率达100%。结论    中药整体药性贝叶斯网络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结构,适宜解释中药药性特征标记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能复原中药整体药性。

    济南市售食用鱼铅、镉、砷含量调查及污染状况评价
    汪晓静1,刁飞燕2,张静2,郭冬梅2,崔晞2
    2011, 49(5):  153-155. 
    摘要 ( 883 )   PDF (345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济南市售常见淡水鱼和海水鱼中铅(Pb)、镉(Cd)、砷(As)的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Cd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不同鱼类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淡水鱼与海水鱼的 Pb、Cd、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48、0.0135、0.1093μg/g,Pb、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海水鱼中鲈鱼、鲅鱼、黄花鱼As的两种指数均大于或接近1,带鱼和鲳鱼在1.8836~3.1810之间。结论    所采集鱼类Pb、Cd污染未超标,但As污染较严重。

    血浆尿嘧啶核苷测定及胞磷胆碱钠片和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曹明亮1,2,陈克广1,刘晓燕3,王本杰3,魏春敏3,袁桂艳3,郭瑞臣3
    2011, 49(5):  156. 
    摘要 ( 893 )   PDF (1024KB) ( 2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人血浆尿嘧啶核苷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进行胞磷胆碱钠健康志愿者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24例健康志愿者口服胞磷胆碱片或胶囊600mg,以阿莫西林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嘧啶核苷经时血浓度,DAS软件计算尿嘧啶核苷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尿嘧啶核苷回归方程为y=2.10x+0.57(r=0.9928),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回收率95.57%~102.0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血浆尿嘧啶核苷药后3.5h达峰值,约为3.0μg/mL,然后逐渐降低,约8h至基础值。AUC0t、AUC0~∞和Cmax90%置信区间分别为85.3%~97.5%、85.3%~102.9%和89.5%~102.1%。结论     所建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人血浆嘧啶核苷测定。胞磷胆碱钠片和胶囊符合生物等效的假设,为生物等效制剂。

    新生儿先天性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
    李峰,朱薇薇,王学燕,苏桂云
    2011, 49(5):  160-162. 
    摘要 ( 823 )   PDF (385KB) ( 4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艾尔肯·肉孜,王鑫
    2011, 49(5):  163-164. 
    摘要 ( 753 )   PDF (281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