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6-11-24
      
    论文
    细胞角蛋白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夏青,陈学良,王秀问
    2006, 44(11):  1081-1084. 
    摘要 ( 1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方法:选取50例经常规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周淋巴结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块242个,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染色和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19、CK20)的表达。随访患者28例,随访时间48~90月。结果:242个淋巴结常规HE染色均为阴性。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有11例患者(22%)、18个淋巴结(7.44%)发现微转移,CEA、CK19、CK20表达阳性的淋巴结数分别为10、17、16个。CEA检出微转移患者6例。CK19和 CK20检出微转移患者均为10例。28例随访患者中,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3/7)明显高于无复发组(2/21)。微转移阳性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而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EA、CK均可用来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但CK比CEA敏感性高。CK20与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方面有相同的敏感性,CK20具有更强的特异性。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复发和死亡率高。
    人脐血干细胞培养及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陈增海,马万里,高春正,陈鹏,任鹏,姜夕峰,李贵新
    2006, 44(11):  1085-1089. 
    摘要 ( 13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 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h后,加入诱导液,1?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王志勇,陈增海,于胜吉
    2006, 44(11):  1090-1094. 
    摘要 ( 10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贴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各组BMSC传代后加入bFGF,其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ng/ml,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镜、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染色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观察其形态、贴附、生长增殖活性、分化成熟和体外钙化的状况。结果:经10?ng/ml bFGF诱导后,BMSC贴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当100?ng/ml时,bFGF对BMSC的促增殖作用达到最大值。当加入bFGF时,ALP染色阳性率降低,当bFGF浓度为100?μg/L时阳性率最低(P<0.01)。传代细胞连续培养30?d后钙染色结果呈阳性,电子探针检测矿化区的Ca/P值与羟基磷灰石结晶中Ca/P值相符。电镜观察可见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并能产生胶原纤维。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bFGF能够促进细胞的贴壁和增殖,但对其分化成熟具有抑制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增殖特性的体外研究
    舒强,李栋,李兴福,刘花香
    2006, 44(11):  1095-1099. 
    摘要 ( 1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FLS)体外培养时的增生特点,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艾拉莫德(iuratimod, T614)在体外实验中对RAFLS细胞增殖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关节镜、关节活检针取RA患者滑膜组织或抽取膝关节积液分离滑膜细胞并培养和鉴定,MT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观察沙利度胺、TGP、T614对FLS细胞存活分数(SF)的影响和RAFLS的cfos mRNA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传代的RAFLS为非恶性无限制增生。沙利度胺、TGP和T614对RAFLS的细胞染色和表面标记等特征无明显影响,但对RAFLS的S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3种制剂中沙利度胺对FLS的SF抑制率最强,T614对FLS的作用最小(P<0.05)。生理剂量的沙利度胺和高剂量TGP干预时RA组药物浓度与FLS的SF值呈负相关(P<0.05)。RAFLS的cfos mRNA表达率高,加入沙利度胺、TGP和T614共孵育3?d后cfos的表达率下降, 以沙利度胺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在无炎症因子刺激时,体外培养的RAFLS呈良性增生方式。在实验剂量下沙利度胺、TGP和T614均通过抑制cfos的表达、降低FLS增殖能力等不同途径发挥对RA滑膜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窦汇及上矢状窦窦腔内结构的内窥镜及显微镜解剖学特点
    孙金龙,温传耀,张庆林,李卫国,崔庆轲,宋千
    2006, 44(11):  1100-1103. 
    摘要 ( 1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内窥镜及显微镜观察成年人上矢状窦、窦汇窦腔及其内的纤维索、蛛网膜颗粒结构的解剖学形态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头颅标本5具,去除颅盖,完整取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窦汇、两侧横窦及其周边硬膜,应用内窥镜观察上矢状窦、窦汇窦腔内纤维索及蛛网膜颗粒的原始结构特征,并沿窦腔上壁中线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及蛛网膜颗粒的形态结构。结果:上矢状窦管腔内纤维索分3种类型:瓣膜状(47.1%)、小梁状(30.6%)、板层状(22.3%)。蛛网膜颗粒多集中于上矢状窦中段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上矢状窦最后段近窦汇区有纵行板层状纤维索结构,将上矢状窦最后段管腔分为左右两个单独管道,有分流和支撑作用。窦汇区腔内亦存在少量板层状纤维索结构,直窦开口常偏向右侧。结论:内窥镜较常规解剖手段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窦汇及上矢状窦腔内结构的完整形态特征。
    一种简便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张超,张东荣,贺魏,段作营,毛忠贵
    2006, 44(11):  1104-1107. 
    摘要 ( 13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ε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和美蓝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透明圈,从而灵敏地筛选得到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菌株中筛选,得到3株生物碱产生菌。结果:对产生物碱的菌株发酵液进行εPL含量分析,确定1株εPL高产菌Z18。结论:经鉴定Z18 为白色链霉菌。
    实验性脑积水分流后脑顺应性的改变
    刘广存,宋自林 尹康银
    2006, 44(11):  1108-1112. 
    摘要 ( 13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用梗阻性脑积水犬模型,观察脑积水分流前、后及阻断分流后脑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8只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向四脑室注入氰基丙烯酸凝胶诱导脑积水,诱导术后第8周,测量实验犬颅内压及其低压(5~15?mmHg)、高压(15~25?mmHg)时的脑顺应性,随后对脑积水犬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第10周再次测量分流后的颅内压和脑顺应性,并阻断分流管;第11周做颅内压和脑顺应性的最后测量。实验前和每次测量前,犬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照组(6只),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MRI证实有10只犬形成脑积水。分流前的颅内压实验组(9.98±1.8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3.82±1.19)mmHg,P<0.01;分流后颅内压恢复正常(4.28±1.25)mmHg,P>0.05,阻断分流管后很快恢复到分流前状态。高压时的脑顺应性在脑积水分流前、后和阻断分流后3个阶段是逐渐降低的[(0.065±0.008) ml/mmHg,(0.053±0.013) ml/mmHg,(0.032±0.005) ml/mmHg,P<0.05]。结论:犬梗阻性脑积水模型很适合脑积水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研究,脑顺应性下降可能是脑积水分流失败后呈急性恶化发病的机制之一。
    BIBR1532对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张静,刘照旭,杨金玲,陈新霞,娄凤兰,徐大为
    2006, 44(11):  1113-1116. 
    摘要 ( 10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对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BIBR1532处理p53和pRb均失活的肿瘤细胞以及端粒酶致永生化的人纤维母细胞(p53和pRb功能完整),之后分别检测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和细胞生长状态。结果:BIBR1532通过下调端粒酶活性导致端粒缩短,抑制了p53和pRb功能缺陷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的抑癌作用呈p53和pRb非依赖性。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
    焦玉莲,马春燕,崔彬,王来城,张捷,刘义庆,张雪,陈子江,赵跃然,
    2006, 44(11):  1117-1120. 
    摘要 ( 10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linlike receptors,KIRs)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分析86例AS患者和412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中迄今发现的14个KIR基因和假基因KIRZ的基因频率、基因型和单倍型。结果:AS患者组活化型KIR3DS1、抑制型KIR2DL2和KIR2DL5的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携带2个或2个以上活化型KIR基因的AS患者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其余各KIR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化性/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失衡可能与AS的发生相关。
    亚硒酸钠溶液诱导胃上皮肿瘤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赵云冬,邵世和,孙丽媛,张雅文
    2006, 44(11):  1121-1124. 
    摘要 ( 1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能否诱导胃上皮肿瘤SGC7901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诱导与细胞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亚硒酸钠溶液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处理SGC7901细胞,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亚硒酸钠溶液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应用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 (TUNEL)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亚硒酸钠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段化,凋亡小体形成等。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的“凋亡峰”。TUNEL染色法细胞凋亡指数在8.4%~33.4%。结论:亚硒酸钠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亚硒酸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密切相关。
    规范化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孙鲁妍,张贺
    2006, 44(11):  1124-1127. 
    摘要 ( 1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规范化脑电图(EEG)对难治性癫痫(IEP)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IEP患者,先行常规EEG检查,再行规范化EEG检查,(包括减、停药物、剥夺睡眠诱发、应用蝶骨电极等)描记清醒、睡眠两种状态下EEG的变化,重点描记睡眠中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快动眼睡眠(REM)期,检查时间为90~120?min,以求用这种方法发现更多EP活动的起始灶。结果:规范化EEG检查法明显提高了EP波的检出率,与常规EEG相比,定侧定位率从43%提高到87%。睡眠状态下NREM期和REM期局灶性放电较清醒期明显增加。16例起始放电区域与手术部位一致。结论:睡眠周期中局灶性异常电活动以及发作起始侧的脑电改变,对定位致痫灶有较高价值。
    N乙L-半胱氨酸对胎儿卵巢组织体外培养的影响
    王飞,李辉,崔敏,杨钟莉
    2006, 44(11):  1128-1131. 
    摘要 ( 12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硫醇类抗氧化剂 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胎儿卵巢组织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取中期引产的20~28周死亡女胎的卵巢,分别在含NAC 25、50、100?mmol/L(实验组)和不含NAC(对照组)的培养液内培养0~9?d,采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在不同的培养时间雌二醇(estrogen,E2)分泌量;观察培养后各组卵巢卵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培养后卵泡可进一步发育,各期卵泡构成比实验组与未培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不同剂量实验组两两之间在卵泡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卵巢组织经体外培养后能够分泌E2,E2分泌量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E2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添加不同剂量NAC的3个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NAC后,E2分泌量增加,各期卵泡的形态得以维持并能进一步发育,为人胎儿卵巢培养后移植提供了实验依据。
    适应障碍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毛雪琴,韩杰,刘民瑛,王梦欣,潘芳
    2006, 44(11):  1132-1134. 
    摘要 ( 1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适应障碍青少年的人格特点和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分别对60例适应障碍青少年和正常对照进行评估。结果:人格量表中,适应障碍者在疑病量表(Hs)、抑郁量表(D)、癔症量表(Hy)、 病态人格(Pd)和神经衰弱量表(Pt)上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适应障碍者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得分低于正常组;而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和父亲过度保护(F6),以及母亲过分干涉(M2)、拒绝否认(M3)和惩罚严厉(M4)得分均高于正常组;适应障碍者的父亲惩罚严厉与人格量表中的疑病量表、病态人格量表和躁狂量表(Ma)之间,父亲偏爱被试与社会内向量表(Si)之间,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疑病量表之间,母亲惩罚严厉与疑病量表、抑郁量表、躁狂量表及社会内向量表之间的相关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应障碍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存在不健康因子,且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缺乏情感理解、采用否认、惩罚等教育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及适应能力的发展。
    酒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多位点基因突变影响研究
    许建民,陈建,王敏,刘福国
    2006, 44(11):  1135-1138. 
    摘要 ( 13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酒精对HBV DNA多位点基因变异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嗜酒组和非嗜酒组,采用DNA芯片技术, 检测HBV DNA前C区1896及1814位点、BCP区1762及1764位点、P区528及552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嗜酒组在BCP区1762 、1764位点的变异率明显高于非嗜酒组(P均<0.05)。在前C区1896、1814位点,P区528、552位点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酒精可导致乙肝病毒BCP区1762 、1764位点发生基因突变,BCP区基因变异可促进HBV在人体内的复制表达,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
    COX-2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马天加,周亚滨,张怀强,周春文
    2006, 44(11):  1139-1141. 
    摘要 ( 10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BTCC)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BTCC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 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行统计分析。结果:RTPCR检测13例新鲜BTCC组织COX2mRNA均阳性表达,7例正常膀胱粘膜中无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与RTPCR相似,COX2蛋白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55.74%,正常膀胱粘膜中没有表达。结论:COX2 mRNA和蛋白在人BTCC组织中表达增高,COX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有关,表达强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COX2可能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内毒素CD14受体表达的影响
    李克忠,姚尚龙sup>,孙国勇sup>,潘恩木,冯颢,马利/sup>
    2006, 44(11):  1142-1145. 
    摘要 ( 9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内毒素受体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 (A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S组)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组)3组,每组各6只。实验4?h结束,放血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肺病理形态学积分、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数和肺蛋白透性系数。RTPCR测AM上内毒素受体CD14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BALF里AM上的CD14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L组肺病理形态学积分、W/D、WBC和肺蛋白透性系数、BALF里AM的CD14蛋白表达和CD1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S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导致大鼠的肺部损伤,并使AM上CD14表达明显上调。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避免上述改变的发生。
    吸烟和饮酒与颅内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
    袁吴敏,赵志伦,王洁贞
    2006, 44(11):  1146-1149. 
    摘要 ( 10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吸烟和饮酒与颅内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MantelHaenszel方法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针对不同设计类型和颅内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有7篇文献(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关于吸烟与颅内肿瘤关系的8项研究,其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1.10(0.98,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一致。关于饮酒与颅内肿瘤关系的4项研究,其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为0.76(0.6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综合分析结果不一致。结论:现有证据尚不能认为吸烟是颅内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酒是否是颅内肿瘤的保护性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甲双胍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MCP-1水平及体成分的影响
    唐与晓,高燕燕,杨利波,边德志,于庆涛,赵家军
    2006, 44(11):  1150-1153. 
    摘要 ( 1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空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水平与体成分的影响及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生物电阻抗仪分别测定单纯性肥胖患者、健康对照者以及经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的肥胖患者的空腹血清MCP1水平和体成分,对MCP1水平和体成分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与体成分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肥胖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MCP1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CP1水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326, P<0.05)、腰围(r=0.344, P<0.05)呈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MCP1水平较正常人高,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血清MCP1水平,从而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
    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及其应用
    唐芳,康殿民,邢顺来,王洁贞,王志强,胡平,张玉军
    2006, 44(11):  1154-1158. 
    摘要 ( 1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在识别疾病空间插值地图的绘图等级界限中的应用。方法:将分形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ArcGIS9.0为数据分析平台和绘图工具,构建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结果:构建了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步骤,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的识别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论:利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所确定的疾病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能准确反映疾病空间异质性变化的本质规律。
    中国山东汉族人群TIM-3基因启动子区域两单核苷酸多态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李际盛,刘奇迹,王频,李怀臣,魏春华,郭辰虹,龚瑶琴
    2006, 44(11):  1159-1163. 
    摘要 ( 12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中国山东汉族人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粘蛋白域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 TIM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T882C以及T574G的多态性,探讨TIM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与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449例哮喘患者以及386例正常对照TIM3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甘酸多态位点T882C及T574G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T882C及T574G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一致;T882C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以及T574G位点TT/TG/GG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中为0/0.042?3/0.957?7,在对照组中为0/0.018?1/0.981?9;两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以及单倍体型分布在哮喘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TIM3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T882C、T574G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相关。
    紫杉醇用于兔青光眼手术的实验研究
    李俊英,吴欣怡
    2006, 44(11):  1164-1166. 
    摘要 ( 10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标准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均行右眼标准小梁切除术。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其他3组术中分别在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0.3?mg/ml丝裂霉素C、0.2?mg/ml紫杉醇、0.3?mg/ml紫杉醇5?min。分别在术后第3、7、14、28天时检查眼压、滤过泡、结膜、角膜、眼底情况,取滤过泡及附近组织送病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Ki67)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术后第7、14、28天4组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核数比较,实验Ⅱ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P均<0.05);实验Ⅱ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标准对照组可见结膜伤口漏及角膜上皮损伤。结论: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紫杉醇能抑制纤维增殖,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且无明显副作用。
    济南市城乡结合部居民代谢性疾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彩云,王束玫,冯月秋,高莉洁,房学强
    2006, 44(11):  1167-1170. 
    摘要 ( 10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解济南市城乡结合部居民既往患者遵医情况及对代谢性疾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该类地区居民的代谢性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选择济南市城乡结合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居委会,对年龄≥35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所调查的394位居民中,代谢性疾病的知晓率为37.0%,对代谢性疾病相关知识完全不知晓者占20.8%;125例既往代谢性疾病患者中有104例(83.2%)曾经服过药,仅57例(45.6%)按医嘱规律服药;患者不规律服药的原因中,自认为无大碍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7.2%;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代谢性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城乡结合部居民对代谢性疾病知识的认知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通过提高居民的文化程度促进知识的普及,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EGFR、Ki-67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静,王保华
    2006, 44(11):  1171-1174. 
    摘要 ( 10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EGFR、Ki67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生、恶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鼻腔、鼻窦1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息肉、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所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Ki67蛋白的表达。 结果:EGFR与Ki67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χ2=6.708, P=0.035;F=12.87,P=0.001?6)与鼻息肉组织(χ2=7.937,P=0.018?9;F=17.50,P=0.000?6)。EGFR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χ2=0.000?2, P=0.989?6),Ki67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F=6.45,P=0.017?2)。结论:Ki67的表达可作为反映鼻腔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EGFR过度表达可能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癌的早期事件,但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无关。
    PTTG、VEGF-C 基因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郭旭峰,陈蔚文,胡国强,尹秋伟,赵健
    2006, 44(11):  1175-1179. 
    摘要 ( 12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值(LMVD),探讨它们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NSCLC中 PTTG、VEGFC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PTTG、VEGFC 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TTG、VEGFC mRNA 和LMVD值在不同性质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VEGFC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曲线显示,PTTG、VEGFC 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表达与VEGFC、LMVD密切相关,随着PTTG表达增加,VEGFC分级及LMVD值亦增加。结论:PTTG、VEGFC 的过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和VEGFC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nm23基因、CD44v6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李宁,王绪洲,王妍,许复郁
    2006, 44(11):  1180-1183. 
    摘要 ( 1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nm23基因、CD44v6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直肠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直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m23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浸润深度、UICC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D44v6的表达和MVD与以上各项因素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UICC分期、淋巴结转移、nm23基因的表达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都与直肠癌的预后有关。但经多因素分析,只有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人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α亚基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龚磊,赵志艺,刘贤锡,张冰,张岩,胡海燕
    2006, 44(11):  1184-1188. 
    摘要 ( 12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人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的α亚基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表达的重组蛋白。方法:从大肠癌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人SAMDCα亚基的cDNA片段801?bp,经TA克隆及亚克隆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TriEx4SAMDCα。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E.coli JM109(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并通过6×His•Tag,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显示,人SAMDC α亚基的cDNA片段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TriEx4且方向正确,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出32kD的外源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出的蛋白为6×His•Tag的融合蛋白,且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了该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表达且纯化了重组SAMDCα亚基,为制备抗SAMDC抗体、研究SAMDC基因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