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12-24
      
    论文
    E型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吕慧,赵蔚明,于修平,郑燕,王红,周亚滨,齐眉,于晗,杨熙
    2006, 44(12):  1189-1193. 
    摘要 ( 19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为沙眼衣原体腺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ebank中E型Ct MOM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高保真PCR方法从E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OMP基因片段,克隆至pcDNAII载体,测序后连接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6。穿梭载体pDC316MOMP与含腺病毒基因组的辅助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至HEK293细胞,在CreloxP重组酶作用下进行重组,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用PCR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动物免疫试验检测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从E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1?kb的特异MOMP基因片段,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穿梭载体pDC316MOMP构建正确。穿梭载体pDC316MOMP与含腺病毒基因组的辅助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至293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收集重组腺病毒,PCR法证实重组腺病毒含有MOMP基因,RTPCR证实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能表达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证明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E型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该重组腺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三磷酸腺苷诱导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毕爱玲,高建新,刘克敬,周玉琴
    2006, 44(12):  1194-1196. 
    摘要 ( 15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磷酸腺苷(ATP)溶液(0.1、10、100?mmol/L)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活细胞计数观察神经细胞死亡性质和细胞存活量;采用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和cleaved 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各实验组NS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凋亡特异蛋白caspase3活化情况。结果:10?mmol/L及100?mmol/L ATP溶液作用细胞4?h,存活细胞数与NSE阳性神经元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mol/L ATP作用细胞4?h,活化的 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ATP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活化机制参与该过程。
    人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
    秦宏伟,肖东杰,刘杰,胡安拉,马晓丽,汪运山,张红卫
    2006, 44(12):  1197-1201. 
    摘要 ( 15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分离、诱导的方法,并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人内皮前体细胞的培养效果,为血管生成的细胞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在人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于EGM2MV中,4?d后,粘附细胞用DilACLDL和FITCUEA1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第4天到第7天,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粘附细胞表面标志CD34、CD31、KDR。结果:MNCs培养4?d后,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Dil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的粘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CD31、KDR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2.50±1.47)%、(5.72±1.66)%、(36.24±3.24)%。第5、6和7天,CD34和CD31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45±3.97)%、(22.52±3.86)%,(14.13±2.79)%、(42.76±3.67)%,(21.14±2.91)%、(54.67±3.44)%。结论:外周血中确实存在EPCs,并且在体外能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
    首次发现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Arg856fs突变
    安贵鹏,刘晓曼,安丰双,张运,张澄,姜虹,冯进波,王荣
    2006, 44(12):  1202-1205. 
    摘要 ( 13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76例HCM先证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第1516,18,26,28,34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出现异常条带者将其目的片段和正常对照组该片段送检测序。结果: 在1例52岁男性患者的MYBPC3基因第26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移码突变位点Arg856fs。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组中未见异常,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 MYBPC3基因是我国HCM的致病基因之一。
    锌及络合锌抗银屑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付军,崔癉,刘振军,刘娜,丁勃,管益涛
    2006, 44(12):  1206-1208. 
    摘要 ( 1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ZnCl2及ZnEDTA对银屑病小鼠模型阴道上皮的有丝分裂作用。方法:使用昆明种雌性小鼠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将小鼠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ZnCl2低、中、高剂量组、ZnEDT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药10?d。最后1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脱颈椎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结果:ZnCl2及ZnEDTA的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的有丝分裂(P<0.05),不同剂量的ZnCl2组间及ZnEDTA组间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nCl2及ZnEDTA对小鼠模型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表皮增殖有关。
    Rack1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
    郭淑华,潘智芳
    2006, 44(12):  1209-1212. 
    摘要 ( 14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有活性的激酶C受体(Rack1)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妊娠、假孕、延迟着床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收集各种模型的子宫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ck1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结果:Rack1在妊娠第6~9天的子宫蜕膜上呈强表达;假孕第6~9天和延迟着床的大鼠子宫腔上皮下基质中无明显的免疫信号,而延迟着床激活胚胎周围的腔上皮下基质中有强的免疫信号。蜕膜化子宫中整个蜕膜区呈强的免疫染色信号。结论:Rack1蛋白的表达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过程密切相关。
    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伟,杨敏,张秀丽,韩立丽,黄萍
    2006, 44(12):  1213-1216. 
    摘要 ( 15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及其相关性,为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O)、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癌症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进行测试,并分析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癌症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突出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四个方面。癌症组不仅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SD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癌症患者有较多的抑郁、焦虑情绪反应。积极应对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强迫症状等因子及SAS、SD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0.005),消极应对得分与SCL90(除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偏执因子外)及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0.005)。结论:癌症患者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倍他乐克防治新西兰兔心肌梗死胶原重构的实验研究
    王清,孙雪林,邢启崇,闫素华,胡和生
    2006, 44(12):  1217-1220. 
    摘要 ( 15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倍他乐克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胶原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MI模型24例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和AMI组,另设8例假手术组,试验结束时,存活动物分别为倍他乐克组8例,AMI组10例,假手术组7例。所有新西兰兔分别于术前、术后1、4?d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于术前、术后1、7?d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术前、术后4、7、14、28、56?d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所有指标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56?d时处死试验动物,取梗死区及非梗死区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胶原沉积。结果:术后各组各时段兔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均升高,倍他乐克组和AMI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倍他乐克组低于AMI组(P<0.05),且持续56?d以上。倍他乐克组和AMI组较假手术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胶原沉积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明显增加(P<0.01),倍他乐克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胶原沉积较AMI组减轻(P<0.05);倍他乐克组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值较AMI组减低(P<0.05),梗死区无明显差异(P>0.05)。倍他乐克组和AMI组术后4?d血清IL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倍他乐克组低于AMI组(P<0.05);倍他乐克组和AMI组术后7?d hsCRP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倍他乐克组低于AMI组(P<0.05)。PⅠCP峰值与梗死区、非梗死区Ⅰ型胶原沉积呈正相关,PⅢNP峰值与Ⅲ型胶原沉积呈正相关;术后4?d血清IL6和术后7?d血清hsCRP与PⅠCP和PⅢNP峰值呈正相关性。结论:AMI后应用倍他乐克可减轻胶原沉积,其抗胶原重构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高敏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鹿克风,吕琳,郭玲,朱兴雷
    2006, 44(12):  1217-1220. 
    摘要 ( 11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男169例,女54例,(65±14)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心肌酶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检出有左室附壁血栓者21例(9.4%),血栓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0±11.6)mg/dl, vs (10.4±7.3)mg/dl, P=0.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 18?mg/dl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7, P=0.035)。结论:hsCRP明显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在心肌重塑过程中的适应性改变
    秦强,李福海,冯进波 孙若鹏
    2006, 44(12):  1224-1228. 
    摘要 ( 15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人工套接大鼠右侧颈动静脉,造成左向右分流,建立右心室容量、压力负荷增加的大鼠模型,观察右心室心肌细胞在此模型中的改变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设4个实验组与4个对照组,每组10只体重、性别相匹配的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组无菌手术造成左向右分流,于术后1、2、4、8周分别将测量实验动物体重及右心室压力,并分别称取右心室(R)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S)的质量,以及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质量之比[R/(L+S)];右心室质量与体重之比(RV g/BW mg)。右心室组织切片,HE染色,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右心室心肌细胞长宽比(μm/μm)、心肌细胞横断面积(μm2)的改变;应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β肌球蛋白重链、心肌细胞表面β肾上腺素受体(βAR) 以及心肌细胞bcl2基因mRNA表达量的改变。对照组大鼠手术操作同实验组,唯不套接颈动静脉,同样条件饲养。结果:术后第1周开始,实验组大鼠右心室压力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上。术后第1、2、4、8周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大鼠均未发生心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①实验组大鼠(RV mg/BW g)在术后8周时结果为(0.64±0.05 vs 0.43±0.03,P<0.01); R/(L+S)至第8周时,结果为(0.36±0.04 vs 0.21±0.02,P<0.05 );②实验组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长宽比在术后4周时为[(7.1±0.3):1降低至(6.5±0.3):1,P<0.05],而心肌细胞横断面积由250.4?μm2 增至328.8?μm2(P<0.05)。第8周时改变依然存在,但与第4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量在术后第1周时为(1.37±0.21 vs 0.77±0.15,P<0.01);第2周时仍表达增加,但与术后第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第8周时,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βAR mRNA表达量在术后第1周即降低 (0.47±0.13 vs 0.80±0.12,P<0.05),第2、4、8周时改变依然存在,但与第1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心肌细胞bcl2基因表达量在术后第1、2周均增加(0.28±0.07 vs 0.16±0.03,0.27±0.07 vs 0.15±0.04,P均<0.01),第4、8周与对照组相比改变不明显。结论:①人工套接大鼠颈动静脉能够造成右心室容量压力负荷上升,且这种负荷改变能够引起大鼠右心室的重塑;②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心肌细胞bcl2基因在早期即可发生明显改变,并呈动态变化,反映心肌细胞对环境改变的迅速适应;心肌细胞形态改变发生稍晚,是早期基因表达改变的后果。
    血脂康对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长期研究
    孟晓,黎莉,谭红伟,郄良毅,钟明,冯民,张运
    2006, 44(12):  1229-1232. 
    摘要 ( 18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血脂康对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5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脂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平均治疗(5.58±1.05)年,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脂康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血脂康组阻力指数、僵硬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最大剪切率、扩张性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血脂康可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具有逆转和消退作用,对大动脉弹性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预构扩张皮瓣的实验研究
    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
    2006, 44(12):  1233-1237. 
    摘要 ( 13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 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脑动静脉畸形癫痫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及栓塞治疗研究
    张纪庆,王志刚,丁璇,冀勇,沈寻,韩磊
    2006, 44(12):  1238-1240. 
    摘要 ( 14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以期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及栓塞治疗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DSA超选择造影显示9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所有脑AVM应用NBCA或ONYX栓塞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与AVM的大小、位置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供血动脉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中43例有癫痫发作,占45%,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减轻,有效率72.1%。结论:AVM越大、位置越近皮层越易发生癫痫,供血动脉支数的多少与癫痫的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AVM治疗由其产生的癫痫效果较好。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垂体激素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
    王志刚,冀勇,丁璇
    2006, 44(12):  1241-1244. 
    摘要 ( 14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后1~3?d、7~9?d、13~15?d血清ACTH、TSH、FSH、LH、PRL、GH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清ACTH、TSH、FSH、LH、PRL、GH发病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尤以发病后7~9?d变化最明显(P<0.01);脑血管痉挛组较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清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程度有关。
    山东省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的Steiner分析
    贾珊珊,潘淑勤,吴迪,王斌
    2006, 44(12):  1245-1247. 
    摘要 ( 16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山东省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Steiner分析法的均值和标准差,并研究其颅面结构的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按正常?标准选择156名山东省正常?少年儿童,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teiner分析法进行定点及测量,进行男女间,替牙期与恒牙初期之间的比较。并与哈尔滨和广州地区恒牙初期儿童正常值比较。结果:得到了山东省正常?少年儿童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女性下颌骨整体有后缩趋势,男性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平面倾斜度变缓;与哈尔滨人相比,山东人的上颌相对前突;而与广州人相比,广州人的双颌更加前突。结论:用Steiner分析法测得的正常值男女间、替牙期与恒牙期之间均存在差别,不同地区人群头影测量值也存在差别。
    曲安奈德与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庆国,宋代辉,谢坤,金延武,袁奎封
    2006, 44(12):  1248-1252. 
    摘要 ( 16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和透明质酸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只山羊的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而诱导骨关节病变后,分三组,每组3只。对照组中3只山羊关节上腔注射1?ml生理盐水,两治疗组关节上腔分别注射1?ml曲安奈德和1?ml透明质酸钠,处死后对关节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的典型骨关节病病理特征比较,透明质酸钠治疗组表现出较轻的骨关节病病理变化,而曲安奈德治疗组中则表现出严重的骨关节病变化。扫描电镜与光镜下观察结果一致。结论:通过3个月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用曲安奈德关节上腔封闭能加重骨关节病病理变化,而用透明质酸钠关节上腔封闭能抑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进程。
    早发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HO-1,TNF-α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姜鹏,李玉
    2006, 44(12):  1253-1257. 
    摘要 ( 14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45例早发重度COPD患者、60例非早发重度COPD患者以及60例对照进行HO1GT重复序列以及TNFa308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病例组吸烟史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发病风险相似(OR分别为3.63和4.75);HO1 L型等位基因频率和TNFa308A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TNFa308A等位基因频率在早发重度组较非早发重度组具有更高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1.88,3.30),而HO1 L型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病例组则相似(OR值分别为3.64,4.01);两种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HO1L型等位基因和TNFa308A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早发重度COPD易感性有关;HO1L型等位基因和TNFa308A等位基因可增加吸烟者的早发重度COPD发病风险;早发重度COPD与TNFa308A等位基因更具相关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淋巴细胞HLA-Ⅰ类分子关系的研究
    邓小梅,王金凤,邹雄,于修平,杨晓静,郑桂喜,刘敏
    2006, 44(12):  1258-1260. 
    摘要 ( 18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Ⅰ、HLAⅡ类分子表达,并探讨其在宿主细胞免疫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1例正常人、58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肝硬化、13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Ⅰ、HLA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35.80、309.78、114.04,均较正常对照组 (565.08) 降低(P<0.01),且随病情加重逐步降低。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LAⅡ类分子表达率分别为32.50%、38.28%、42.21%、52.75%,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Ⅰ类分子表达降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这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
    周培静,王磊,耿大影,庄辉,李亚娟
    2006, 44(12):  1261-1264. 
    摘要 ( 16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140例HBV感染者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140例标本中,129例(92.1%) 可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12例(9.3%),C基因型109例(84.5%),B/C混合基因型8例(6.2%),未检出A、D、E、F基因型。 在B基因型中,均为Ba基因亚型,未检出Bj亚型;C基因型中,C2基因亚型81例(74.3%),非C1/C2基因亚型28例(25.7%);8例B/C混合基因型中,Ba+C2亚型5例,Ba+非C1/C2基因亚型3例。结论:山东地区HBV感染者中,存在HBV基因B、C、B/C型,其中B型均为Ba亚型,C型中以C2基因亚型为主。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孙秀江,王韶进,刘文广,王兴山
    2006, 44(12):  1265-1267. 
    摘要 ( 13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16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股骨和胫骨假体周围的骨密度。股骨假体周围分为4个兴趣区,胫骨假体周围分为3个兴趣区,对各个区内的平均骨密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内假体周围各分区平均骨密度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平均降低15.73%,胫骨假体周围平均降低15.16%,术后前3个月内骨密度降低最为显著。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降低。采用DEXA可以早期、准确的观测骨密度变化。
    藤梨根提取液抗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孙雪飞,陈景寒,王德江,李希波
    2006, 44(12):  1268-1272. 
    摘要 ( 18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液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其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检测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抑制率。结果:各浓度的藤梨根提取液对肺腺癌A549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时相性和量-效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藤梨根提取液作用后,G0/G1期细胞数增加,细胞出现凋亡,并随药物浓度增大,作用增强。移植瘤体内试验显示,藤梨根提取液高剂量组(按1?000?mg/kg)和低剂量组(按50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71.40%和40.35%,治疗组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藤梨根提取液在体内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体外作用与G0/G1期阻滞有关,并有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研究
    高莉,李彩霞
    2006, 44(12):  1273-1275. 
    摘要 ( 16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解剖以及子宫肌瘤的血供状况,超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内并行栓塞治疗。结果:60例患者子宫动脉均由同侧髂内动脉发出,60%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对侧斜位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行程为最佳投照体位。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并均显示丰富,呈双侧优势型35例,占58.3%;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但一侧供血较对侧明显丰富,供血量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呈单侧优势型21例,占35%;仅有一侧子宫动脉参与供血,呈单侧供血型4例, 占6.7%。术后患者原有的症状消失。B超复查显示,术后3个月肌瘤平均缩小40%,6个月平均缩小55%,12个月平均缩小60%。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了解子宫动脉解剖及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可提高技术成功率
    卵巢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ARHI的表达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张兰,刘培淑,王秀英,辛刚
    2006, 44(12):  1276-1280. 
    摘要 ( 14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ARHI的表达,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谷抑菌素(TSA)对恶性卵巢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肿瘤组织中ARHI mRNA的表达,比较ARHI基因表达与肿瘤良恶性、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型的关系。利用MTT和RTPCR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对4种卵巢癌细胞珠(SKOV3、A2780、COC1、OC3)的生长和ARH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中ARHI表达均为阳性(10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交界性、恶性组织中不同程度表达缺失;②ARHI的表达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有关(P<0.05),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卵巢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③4种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未见ARHI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后仅SKOV3细胞系 ARHI表达增强;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卵巢肿瘤细胞生长有较明显抑制率且与浓度和时间有关(P<0.05),与顺铂比较,两者对4种细胞系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RHI基因在卵巢肿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低表达甚至缺失,与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卵巢肿瘤细胞活性,是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结肠部分切除患者胸段硬膜外麻醉对胃粘膜内pH值的影响
    王焕亮,孙保柱,王春玲,张丽
    2006, 44(12):  1281-1283. 
    摘要 ( 16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TEA)对结肠部分切除患者胃粘膜内pH值(pHi)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结肠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入TEA组(T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胸段硬膜外间隙分别注入0.5%布比卡因8?ml或等量生理盐水。硬膜外注药前、注药后60、120、180、240?min胃张力计测定胃粘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iCO2),并计算pHi。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在180、240?min时,两组患者PiCO2和pHi差异显著(P<0.05),C组pHi最大下降幅度(0.16±0.04)较T组(0.07 ±0.05)显著(P<0.01)。C组10例、T组2例发生pHi<7.32(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差异显著(P<0.05~0.01)。 pHi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8, P<0.01)。结论:TEA能减轻腹腔手术创伤引起的pHi下降,改善内脏组织灌注。
    原发性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多因素分析
    李彩霞,李春海
    2006, 44(12):  1284-1287. 
    摘要 ( 14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与分析多因素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1月~199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例,其中男125例,女16例,21~76岁,中位年龄为52岁;TACE综合治疗方法包括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TAI治疗。根据回归多因素模型的拟合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的13项因素,即病人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肿瘤大体病理类型以及血清HbeAg, 并对其进行评价。Wald χ2统计。结果:本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59个月。1、2、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91%、44.47%、25.76%、7.38%(95%可信区间)。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以及肝癌的大体病理类型5个因素与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χ2=45.993,P=0.000?1)。结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否以及肝癌的大体病理类型是肝细胞肝癌TACE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人脑原发胶质瘤中LATS1和LATS2基因的表达
    姜政,胡锦,李新钢,卢大儒,江玉泉
    2006, 44(12):  1289-1293. 
    摘要 ( 14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抑制基因LATS1和LATS2的mRNA在人脑原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方法:建立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标准曲线法对肿瘤抑制基因LATS1和LATS2的mRNA在30例原发胶质瘤(WHO分级: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表达差异。 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在各病理级别胶质瘤中LATS1和LATS2的mRNA表达均下调(P<0.05),但胶质瘤不同级别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S1和LATS2在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成功地建立了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LATS1和LATS2基因表达的方法;②胶质瘤中LATS1和LATS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脑组织,但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硬52例报告
    闫新峰,张明,贺业腾,白正武,王呈
    2006, 44(12):  1294-1296. 
    摘要 ( 1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膝关节僵硬是关节创伤、手术、长时间固定、感染等之后的常见并发症。外科治疗多采用膝关节切开粘连松解术及股四头肌成形术,但手术创伤大,容易导致肌力下降,同时,术后疼痛往往使功能锻炼难以进行,容易出现再僵硬。我们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52膝,疗效满意,并对手术方法、粘连的位置和特点及其与术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