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16
      
    论文
    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变化及与MMP-2/TIMP-2表达的关系
    李倩,汪翼,孙书珍,陈瑶,王立俊
    2010, 48(3):  1-6. 
    摘要 ( 1129 )   PDF (822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胶原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2(MMP-2/TIMP-2)表达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和12周组,糖尿病4周组和12周组。糖尿病模型以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建立。喂养4周和12周后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MMP-2/TIMP-2血清含量和心肌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明显增多(P<0.01),MMP-2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除DM4周组MMP-2活性P<0.05外,P均<0.01),TIMP-2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病程延长进一步加剧。MMP-2血清水平和TIMP-2蛋白表达在病程4周时升高不明显(P>0.05),12周时明显升高(P<0.05,P<0.01)。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与MMP-2、TIMP-2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565,P<0.01;r=0.415,P<0.05),与MMP-2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97,-0.704,-0.613;P<0.01),与TIMP-2基因、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9,0.620;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存在心肌间质重塑,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MMP-2/TIMP-2表达失衡可能是糖尿病心肌间质重塑的重要原因。血清MMP-2和TIMP-2可作为糖尿病心肌病早期预测的可能指标。

    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CTGF、BMP-7的影响
    吴守彩,高海青,李小利,李保应,李宪花,尹梅
    2010, 48(3):  7-11. 
    摘要 ( 1493 )   PDF (721KB) ( 3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态蛋白7 (BMP-7)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通心络治疗组(TXL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FPG)、血清糖基化血红蛋白I(HbA1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尿素氮(BUN)、肌酐(Cr)、肾质量/体质量(KW/BW),光镜PAS染色,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CTGF、BMP-7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 DM组大鼠24周后KW/BW、尿微量蛋白、血清AGEs、BUN、Cr、HbA1c均显著性升高(P<0.05);TXL组较DM组KW/BW、尿微量蛋白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学观察显示,DM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现象明显,经通心络治疗后,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另外,DM组大鼠肾组织BMP7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而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与DM组比较TXL组能够抑制CTGF表达,使BMP7表达升高。结论  通心络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尿微量蛋白、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对DN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TGF,上调BMP-7表达有关。

    二基肽酶IV酶活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李文斌1,崔美玉1,许冬梅1,关广聚2
    2010, 48(3):  12-14. 
    摘要 ( 1060 )   PDF (329KB) ( 3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二基肽酶IV (dipeptidylpeptidase IV,DPPIV)酶活性在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定量分为DN1组(尿蛋白定量≤300mg/24h)、DN2组(尿蛋白定量>300mg/24h),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DPPIV酶活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DPPIV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与DPPIV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DPPIV酶活性增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司庆盈,刘昌盛,王霞,任建民
    2010, 48(3):  15-18. 
    摘要 ( 942 )   PDF (361KB) ( 2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60例、糖尿病组(DM组)89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为糖尿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1组,n=16)和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2组,n=73),比较三组的血清MMP-8水平;DM2组分为IMT增厚组(A组,n=12)、稳定斑块组(B组, n=27)和不稳定斑块组(C组,n=34),比较三个亚组的IMT、Crouse积分等超声指标,分析MMP-8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2组的MMP-8、IMT值水平高于NC组和DM1组,DM1组高于NC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MP-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MMP-8水平高于IMT增厚组(P均<0.05);血清MMP-8水平与IMT值和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72,P<0.05)。结论  血清MMP-8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与否的血清学指标。

    不同年龄糖尿病大鼠脑组织LRP-1表达与Aβ1-40的相关性
    王苗1,朱梅佳2,赵张宁1
    2010, 48(3):  19-23. 
    摘要 ( 1046 )   PDF (744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 )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0)的含量,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月龄正常对照组、6月龄正常对照组、3月龄糖尿病组(DM3组)、6月龄糖尿病组(DM6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Lrp-1、Aβ1-40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Lrp-1、Aβ1-40在脑组织的表达量。结果  ①Aβ1-40表达于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等处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胞膜及软脑膜动脉和穿支动脉的外膜及平滑肌细胞处;在同月龄大鼠中,糖尿病组Aβ1-40在脑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大鼠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大鼠随着月龄的增长Aβ1-40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②Lrp-1表达于大脑皮质、海马等处的神经元细胞的胞浆、胞膜及软脑膜动脉和穿支动脉的内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在同月龄大鼠中,糖尿病组较正常大鼠组Lrp-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两组大鼠随月龄增长Lrp-1表达逐渐减少(P<0.05);③Aβ1-40 和Lrp-1呈负相关。结论  Aβ1-40沉积可能与Lrp-1的表达下调有关。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apelin和TNF-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徐华1,侯为开1,张莉2,朱蕾2,娄福臣1,张莹1,王倩1,于姗1
    2010, 48(3):  24. 
    摘要 ( 970 )   PDF (347KB) ( 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elin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初诊肥胖T2DM患者(T2DM组,n=61),随机接受二甲双胍(Met组,n=31)和罗格列酮(Rog组,n=30)治疗,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n=30)。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pelin、TNF-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T2DM患者Apelin、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5),且与BMI、FIN、FBG、HOMAIR均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Apelin、TNFα、FB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 其中Rog组Apelin、TNF-α水平较Met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Met组BMI显著下降(P<0.05),Rog组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pelin与TNFα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血清高水平Apelin、TNF-α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刘昌盛,司庆盈,王霞,任建民
    2010, 48(3):  27-29. 
    摘要 ( 897 )   PDF (374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探讨血清sCD40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ACI组,n=69)、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和健康对照组(NC组,n=28)。3组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sCD40L的水平,常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根据超声结果将DACI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结果   3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IMT(r =0.733,P<0.01)、Crouse积分(r=0.645, P<0.01)、HbA1c(r=0.272,P<0.05)、甘油三酯(r=0.276,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与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的关系
    武军1,2,魏良洲2,田字彬2,李延青1
    2010, 48(3):  30-33. 
    摘要 ( 926 )   PDF (407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的变化以及与血浆胃生长素(ghrelin)和肥胖抑制素(obestatin)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低剂量胰岛素组(LD组)、高剂量胰岛素组(HD组)。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LD组和HD组分别每天给以中性人胰岛素4U和8U皮下注射,于注射STZ后2周测定胃排空及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结果   注射STZ2周后,DM组大鼠血糖和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HD组大鼠血糖虽仍明显高于NC组(P<0.01),但两组血浆ghrelin水平没有明显差别(P>0.05)。DM组、LD组和HD组大鼠血浆obestatin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DM组大鼠胃排空明显快于其它3组(P<0.01),HD组大鼠胃排空虽明显低于DM组和LD组(P<0.01),仍快于NC组(P<0.01)。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明显加快,内源性ghrelin的增加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内源性obestatin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小鼠齿状回超微结构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孙宝飞1,康朝胜1,余资江1,常傲霜2,李玉飞1
    2010, 48(3):  34-38. 
    摘要 ( 1253 )   PDF (707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慢性砷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慢性砷中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各染砷组分别以蒸馏水、1/5 LD50、1/10 LD50、1/40 LD50A s2O3灌胃,连续3个月,根据其体重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剂量。灌胃结束后,采用Y-电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行为,透射电镜观察齿状回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高剂量砷中毒组学习、记忆的Y-迷宫测试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观察中毒组齿状回神经元,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膜皱缩,胞体减小,核染色质电子密度增高。结论   慢性砷中毒明显损害成年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可能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受损有关。

    体外诱导肺炎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王鑫1,吴大玮1,公衍文2
    2010, 48(3):  39-43. 
    摘要 ( 1147 )   PDF (415KB) ( 2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多代培养后,肺炎支原体(MP)标准株FH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将标准株FH在含有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检测其对3种药物的MIC值。提取标准株及诱导耐药株的DNA,PCR扩增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测序分析耐药株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多代培养诱导后,FH出现对诱导药物的耐药及交叉耐药。6株药物诱导耐药株,其中在左氧氟沙星诱导的耐药株gyrA基因编码的95位蛋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parC基因编码的87位天门冬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在加替沙星诱导的耐药株中gyrB基因编码的464位精氨酸转变为赖氨酸。parE基因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    亚抑菌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可诱导肺炎支原体出现耐药及交叉耐药。其产生可能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有关。

    利多卡因对LPS诱导巨噬细胞HMGB1释放及转位的影响
    叶婷,类维富,王焕亮,张丽,周长青
    2010, 48(3):  44-47. 
    摘要 ( 1276 )   PDF (400KB) ( 2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蛋白1(HMGB1)释放及转位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置12孔板培养2~3d,分为对照组(C组)、LPS组、利多卡因2mg/L+LPS组(Ll+LPS组)、利多卡因20mg/L +LPS组(L2+LPS组)、利多卡因200mg/L +LPS组(L3+LPS组),分别于6、12、24、48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培养液中HMGB1蛋白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HMGB1在巨噬细胞内的转位情况。结果    HMGB1蛋白的释放在LPS组刺激12h开始增多,24h达高峰。与LPS组相比,3个利多卡因处理组HMGB1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终浓度在20mg/L时最显著(P<0.05)。同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还观察到利多卡因对HMGB1从细胞核到细胞浆的转位有抑制作用。结论    利多卡因20mg/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释放及转位。

    腺病毒介导的NEP基因对Aβ25-35诱导的SK-N-SH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张静,王坤,杨玲玲,段珊,崔行
    2010, 48(3):  48-52. 
    摘要 ( 1233 )   PDF (617KB) ( 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脑中性内肽酶(NEP)基因外源表达对神经毒性物质β-淀粉样肽(Aβ25-35)诱导损伤的SK-N-SH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含NEP的腺病毒载体转染高代次293细胞,制备高滴度病毒载体,感染Aβ25-35处理的外源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状态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存活率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NEP高表达可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减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P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以及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来实现的。结论    NEP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有关。

    Nrf2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邵洛林,许伟华,周成军,王洪波,郭建强
    2010, 48(3):  53-56. 
    摘要 ( 1358 )   PDF (673KB) ( 2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小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形成不同阶段,核因子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 Nrf2)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模型(实验组),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并在8、12周末分批处死,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胆固醇(cholesterol, CHOI)、血糖(glucose, GLU),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第8周末病理变化呈单纯脂肪肝改变,第12周末进展为脂肪性肝炎。8、12周末实验组小鼠血清ALT、CHOI和肝脏组织Nrf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8周末实验组小鼠比较,12周末实验组小鼠的肝脏组织Nrf2表达明显增高(P<0.01)。Nrf2表达与ALT、GLU、CHOI、肝指数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Nrf2表达上调,提示其对该病中氧化应激所致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尿毒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亓敏1,梁素忍1,王娜1,甄军晖2,冯进波3,胡昭1
    2010, 48(3):  57-60. 
    摘要 ( 1162 )   PDF (743KB) ( 1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尿毒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尿毒清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均采用左侧肾脏切除加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术后1周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每天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混悬液3g/(kg·d)灌胃,共给药8周。于第4、8周测量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第8周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Ⅳ(COLIV)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对照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α-SMA、COLIV的表达较高(P<0.01)。尿毒清组尿蛋白、Bun、Scr均较手术对照组明显下降,肾组织α-SMA和COLIV的表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   尿毒清可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改善肾功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延缓肾脏纤维化。

    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蔡蕊,谭晓冬
    2010, 48(3):  61-65. 
    摘要 ( 1152 )   PDF (812KB) ( 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T辅助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在EAN的作用。方法    用牛周围神经鞘磷脂(BPM)免疫Lewis大鼠,观察免疫后9、15、21d大鼠的临床表现和坐骨神经中IL-17、IL-23蛋白及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9d EAN大鼠开始出现临床症状,15d到达疾病高峰。IL-17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第15天表达均达到最高点,以后逐渐下降,且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L-23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9d表达最多,随后逐渐下降,9、1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IL-17可能与EAN的疾病进程有关,IL-23可能在EAN疾病诱导阶段起一定作用。

    盐酸雷诺嗪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张成梅1,史艳秋1,宋文延2,辛青3,尹志圣1,刘兆平1
    2010, 48(3):  66-69. 
    摘要 ( 1169 )   PDF (403KB) ( 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研究盐酸雷诺嗪的遗传毒性,评价其药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测盐酸雷诺嗪的遗传毒性。Ames试验选用直接法和代谢活化法。Ames试验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和TA102,盐酸雷诺嗪在试验中设6个剂量组(5000、2500、1000、500、250和125μg/皿),同时设自发回复突变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每项试验设3个盐酸雷诺嗪给药组(222、111和55mg/kg)、阴性对照组(Veh)及阳性对照组(CP 40mg/kg)。结果    盐酸雷诺嗪在≤5000μg/皿所测剂量范围内,加入和不加入S9的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和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盐酸雷诺嗪在55~222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及小鼠精子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雷诺嗪在所测剂量范围内,未显示遗传毒性作用。

    指数曲线电刺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
    丁岩,陈允震,刘海春,陈剑,赵华,王洪亮,焦广俊
    2010, 48(3):  70-73. 
    摘要 ( 1307 )   PDF (604KB) ( 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指数曲线电刺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骨质疏松对照组,C组为骨质疏松后指数曲线电刺激治疗组。除A组外,B、C组均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制成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造模完成,24周分别测定腰4椎体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腰2的骨胶原形态,HE染色法显示腰3的骨小梁形态。结果    ① C组的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C组的骨胶原形态和骨小梁形态优于B组。结论    指数曲线电刺激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有效方法。

    牛磺酸熊脱氧胆酸对高糖环境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蒋欣桐1,蔡可丽1,郭媛媛1,王荣2
    2010, 48(3):  74-77. 
    摘要 ( 1355 )   PDF (520KB) ( 2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牛磺酸熊脱氧胆酸(TUDCA)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hLECs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24h,诱导建立hLECs凋亡模型,并采用不同浓度TUDCA(0.2、0.5、1.0、2.0mmol/L)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细胞24h后,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亦升高(P<0.01)。高浓度葡萄糖(250mmol/L)培养24h可抑制hLECs的增殖活性,显著诱导hLECs凋亡(P<0.01),加入TUDCA共同培养后, hLECs凋亡率则显著降低(P<0.01),高浓度葡萄糖所引起的细胞GRP78蛋白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参与了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hLECs凋亡,TUDCA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抑制hLECs的凋亡,对hLECs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的构建与鉴定
    韩建军1,胡三元1,智绪亭1,梁晓红2,薛德文3
    2010, 48(3):  78-82. 
    摘要 ( 1118 )   PDF (448KB) ( 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白介素24(IL-24)与内皮抑素(ES)的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检测它们在体外的表达。方法    从外周血和人胎肝组织中经 RT-PCR分别扩增IL-24与ES cDNA序列,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双基因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IL-24-E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NIH3T3 成纤维细胞。经RT-PCR及ELISA法检测IL-24和ES在NIH3T3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构建成功,IL-24与ES可在NIH3T3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    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成功构建为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分子影像标记物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郑洪民
    2010, 48(3):  83-85. 
    摘要 ( 1363 )   PDF (424KB) ( 3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叶酸受体α(folate receptor alpha,FOLR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叶酸受体α靶向性分子显像技术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正常胰腺、癌旁和慢性胰腺炎症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叶酸受体α在94.7%(72/76)的胰腺癌中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而在正常胰腺中无表达。结论    以叶酸受体α为靶点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RCC1与AK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美荣,王潍博
    2010, 48(3):  86-89. 
    摘要 ( 1106 )   PDF (772KB) ( 2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RCC1与AKT1的表达及不同病理分期术后胃癌中ERCC1、AKT1表达与PFS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ERCC1与AKT1的表达,观察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AK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1%,ERCC1、AKT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ERCC1、AKT1阳性者Ⅰ期预后好于阴性者,在Ⅱ-Ⅳ期表达阳性者预后差。结论    AKT1、ERCC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Ⅰ期胃癌术后表达阳性者预后好,而Ⅱ-Ⅳ期相反。

    乳腺癌中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王婧男1,张楠2,赵建强2,高爱琴3,林文俐3,孙玉萍2
    2010, 48(3):  90-93. 
    摘要 ( 1029 )   PDF (510KB) ( 3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检测70例乳腺癌患者及2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LMVD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GF和c-met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61.43%、80.0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31.82%、45.45%),P均<0.05,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秩和检验,U=366.00,P<0.05);HGF或cmet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较阴性者有更高的LMVD[HGF:(17.00±5.23) vs (10.36±4.12), t=5.594, P<0.05; c-met:(15.64±5.50) vs (9.65±4.46), t=3.769, P<0.05], HGF、c-met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可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的新生及淋巴道转移,相关抑制剂的研究将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新方法。

    VEGF-C和LYVE-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柴新华1,2, 刘培淑1, 刘素华2,杨美香1
    2010, 48(3):  94-97. 
    摘要 ( 1061 )   PDF (485KB) ( 4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标本中VEGF-C及LYVE-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VEGF-C及LYVE-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P<0.01);②VEGF-C及LYVE-1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VEGF-C和LYVE-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妊娠早期人外周血及蜕膜局部单核细胞异质性分析
    张韵1,2,孙锦堂2,黄先亮3,杨美香2,邵倩倩2,邓碧萍2,徐小飞3,毛海婷2,董白桦3,孔北华3,曲迅1,2
    2010, 48(3):  98-101. 
    摘要 ( 1388 )   PDF (444KB) ( 28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局部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早孕者及健康未孕者外周血,取人工流产术获得的健康早孕妇女新鲜蜕膜组织,采用机械研磨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样本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结果   与健康未孕者比较,早孕妇女外周血CD14+CD16-细胞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早孕蜕膜组织中CD14+CD16+细胞亚群为CD14+细胞的主要群体,阳性率为(69.13±7.73) %,显著高于外周血中该亚群(11.50±3.7)%的比例。结论    早孕期间母体CD14+CD16+细胞亚群成为CD14+细胞中的主群体,提示CD14+CD16+细胞亚群在妊娠期间免疫系统TH-2优势应答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妊娠及其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时培景1,2,刘培淑1,毛洪鸾1,陈福美3
    2010, 48(3):  102-105. 
    摘要 ( 1138 )   PDF (340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不同孕周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以及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182例初孕妇,其中孕期SUI者78例与无SUI者104例,于孕6~10、24~28和36~40周及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行会阴部超声,分析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SUI的关系以及UVJM的变化。结果  ① 孕6~10、24~28、36~40周、产后6~8周SUI发病率分别为3.85%、13.19%、25.82%、2.20%。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SUI发病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孕6~10、 24~28、 36~40周、产后6~8周UVJ-M分别为(3.26±1.62)、(4.67±1.47)、(6.65±1.12)、(2.64±0.97)mm。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及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UVJ-M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同一妊娠阶段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I发病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上升,且UVJ-M逐渐增大;同一妊娠阶段SUI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有明显增大。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意义
    薛宁,王纪文,张洪伟
    2010, 48(3):  106. 
    摘要 ( 1462 )   PDF (379KB) ( 2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按是否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激素冲击组和非激素冲击组,然后对其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在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血压、治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剂量激素冲击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糖均数明显高于非激素冲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不能缩短其病程、改善其预后;目前不支持大剂量激素冲击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

    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王灿,苏良,沈菲,陈士俊
    2010, 48(3):  109-112. 
    摘要 ( 1387 )   PDF (333KB) ( 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1次)前和治疗24周后血清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1、2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根据应答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亚型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后IL-17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上升(P>0.05),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在干扰素治疗的完全应答组,IL-17、IL-4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P<0.01 ),IFN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体内Th17和Th2的功能下调,Th1功能上调。

    斯普林注射液在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陈燕平,刘云聪,吴海霞
    2010, 48(3):  113. 
    摘要 ( 1055 )   PDF (358KB) ( 1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斯普林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147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斯普林注射液配合放、化疗组(治疗组,75例),单纯放、化疗组(对照组,72例),两组放、化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放、化疗开始即给予斯普林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连用14d,21d为1周期,共4~6周期,对多个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为60.0%,对照组为4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8.9%、41.1%,对照组分别为42.3%、25.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学各项指标下降程度、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均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斯普林注射液用于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

    心肌肥厚患者中Fabry病发病状况的临床研究
    2010, 48(3):  116-119. 
    摘要 ( 1091 )   PDF (351KB) ( 2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Fabry病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状况,并分析汉族人群中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底物法对427例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测定,对活性异常的患者进行DNA提取基因测序分析,合并酶活性异常和基因突变的患者被认为患有此病,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基因学分析发现,其中5例患者携带有GLA基因突变,被确诊为Fabry病。心肌肥厚的人群中,约有1.2%为Fabry病患者,该病患者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和肾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其他左室肥厚患者(P<0.05)。结论    Fabry病患者往往会因心肌肥厚而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对合并肾脏疾患的心肌肥厚患者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前,应排除Fabry病的可能性。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neprily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徐明明,易咏红
    2010, 48(3):  120-123. 
    摘要 ( 1050 )   PDF (389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啡肽酶基因(NEP)rs37361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为M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MCI诊断标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EP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NEP基因rs3736187位点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  NEP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MCI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出现MCI的危险性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2.212, P<0.05),NEP基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男性之间和女性之间差异不明显,女性MCI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结论   NEP基因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MCI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女性MCI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分析
    刘圣源,张敬,李威,张权,张云亭
    2010, 48(3):  124-126. 
    摘要 ( 1215 )   PDF (423KB) ( 4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肿瘤的发病部位、范围、生长方式、信号特点、瘤内及瘤周囊变、含铁血黄素沉积及强化方式。结果   所有肿瘤均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平均累及3.6个椎体水平,T1WI上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上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 60%以上病例可见瘤内及瘤周囊变,约26%病例可见“帽征”,约90%病例可见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结论    脊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Toll样受体4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宫玉玲1,2,邢姗姗3,张伟4,邢启崇1,2
    2010, 48(3):  127-130. 
    摘要 ( 1084 )   PDF (504KB) ( 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1例共63块主动脉壁全层组织作为研究组;肾移植供体者8名共32块动脉壁全层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脉壁全层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TLR4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AS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LR4在研究组动脉壁全层组织中有明显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TLR4表达与高血压、高血糖、LDL-C升高、HDL-C降低相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吸烟、TC、TG无相关性(P>0.05)。结论   TLR4可能是AS的始动因素,高血压、高血糖、LDL-C升高、HDL-C降低等危险因素通过TLR4信号途径促进AS的发生发展。

    YH-16对三维适形放疗的肿瘤患者血压和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
    王阳1,胡立宽1,王娇1,王翠红1,张勇2
    2010, 48(3):  131. 
    摘要 ( 1037 )   PDF (448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的肿瘤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其血压、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YH16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时可能导致高血压、出血、血栓等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用药组(n=15)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每日静脉YH16 15mg滴注,连续14d。YH16使用前1d及使用后3、7、14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 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 TT )和D二聚体(D-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d早晚各测2次血压。结果  用药组患者的TT和Fib在7、14d时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查指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YH-16对于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脑损伤的影响
    辛德乾,张孟元,徐艳冰,王公明
    2010, 48(3):  134-137. 
    摘要 ( 1324 )   PDF (369KB) ( 3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CPB)后脑损伤是否具有减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例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20)和对照组(n=20)。氯胺酮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CPB后30min(T3),CPB结束时(T4),CPB结束后4h(T5),CPB结束后24h(T6),采取颈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LSA)检测血浆S100β蛋白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记录术前1d和术后3d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进行脑功能临床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T3,T4,T5 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在T3,T4,T5血浆S100β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T3,T4,T5,T6 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在T3,T4,T5血浆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氯胺酮组术后3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的脑损伤,抑制心肺转流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部分机制。

    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龈下菌斑的研究
    王磊1,张梅2,吴婷3,孙钦峰3,杨丕山3,魏奉才1
    2010, 48(3):  138-140. 
    摘要 ( 1115 )   PDF (415KB) ( 2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牙周炎伴有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分析慢性牙周炎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无冠心病史慢性牙周炎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设为实验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记录牙周指数: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研究两组之间牙周指数的关系;采集龈下菌斑,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5种常见牙周致病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拟杆菌(Bf)和齿垢密螺旋体(Td),分析两组细菌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牙周指数BOP、PD、AL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时定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g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i、Bf及Td的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其牙周指数均较无冠心病史牙周炎患者严重;龈下菌斑中Pg含量高的牙周炎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

    拇外翻畸形两种拇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比较
    魏宝富,裴国献,王丹,孙永建
    2010, 48(3):  141-143. 
    摘要 ( 1156 )   PDF (319KB) ( 3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两种拇内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改良McBride手术矫正轻、中度拇外翻27例36足,拇内收肌腱缝合于第一跖骨头外侧关节囊组(A组)14例19足,经骨孔缝合于内侧关节囊组(B组)13例17足。结果   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4.9±3.7)°、(4.2±1.2)°,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5±5;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8.1±4.3)°、(6.4±2.6)°,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8±6。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重建拇内收肌腱止点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相近,但是经骨孔与内侧关节囊缝合法矫正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优于外侧关节囊缝合法。

    DWI及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曹金凤1,林祥涛1,2,王光彬2,肖连祥1,苗明明1,杨金永3
    2010, 48(3):  144-148. 
    摘要 ( 1048 )   PDF (534KB) ( 4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良恶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骨病患者(良性18例,恶性29例)行DWI检查,其中36例(良性14例,恶性22例)再行DCE-MRI检查。分别于DWI和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ADC值、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① 47例病例中,良恶性两组病变的ADC值分别为(171.15±46.96)×10-5mm2/s、(100.14±26.47)×10-5mm2/s(P<0.05);以113.3×10-5mm2/s为阈值,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6.4%;② 36例病例中,TIC曲线呈Ⅲ型者24例,恶性22例(91.67%),良性2例(8.33%);呈Ⅱ型者5例,Ⅰ型者7例,均为良性病变。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性为94.3%;③ 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性为91.4%。结论  ①  DCEMRI比DWI更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良恶性,以TIC类型准确性最高,最有价值;② 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一定交叉,DCEMRI存在重叠,联合应用DCE-MRI与DWI,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FOXP3在正常人皮肤和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许艳静,郭淑兰
    2010, 48(3):  149-151. 
    摘要 ( 1226 )   PDF (450KB) ( 3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rotein-3,FOXP3)在正常人皮肤和不同表皮肿瘤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例脂溢性角化、19例日光性角化、21例鲍恩病、13例鳞状细胞癌及13例正常人皮肤中FOXP3的表达。结果   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鲍恩病、鳞状细胞癌皮损中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皮肤(P<0.01);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鲍恩病、鳞状细胞癌间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光性角化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脂溢性角化(P<0.05);鲍恩病、鳞状细胞癌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均高于日光性角化(P<0.05),而其在鲍恩病与鳞状细胞癌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淋巴细胞在表皮良性肿瘤、癌前病变、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在表皮肿瘤的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其发生发展。

    村医生发现与督导管理结核病病例现状调查
    王兴洲1,廖唐洪2,徐凌忠1
    2010, 48(3):  152. 
    摘要 ( 1099 )   PDF (329KB) ( 1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村医生发现与督导管理结核病病例的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使用自制调查问卷,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   37.6%的村医生发现过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村医生对结核病病例发现贡献度为74.5%,36.2%的村医生督导过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病例的督导管理率为84.1%,83.0%的村医生对村民和结核患者开展过健康教育。结论    村医生在结核病病例发现与督导中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应加强对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对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的了解,提高村医生的综合素质。

    山东省农村肺结核患者求医行为研究
    孙强1,孟庆跃1,李仁中2,逯传玲3
    2010, 48(3):  155-158. 
    摘要 ( 1258 )   PDF (338KB) ( 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农村肺结核患者的求医行为。方法   随机选择山东省的3个县,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在县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新发涂阳农村肺结核患者。结果   近75%的农村肺结核患者在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接受免费抗结核治疗前,至少去过2家卫生机构。有58%的患者在有症状后首先到村卫生室就诊,但75%的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感冒。从村卫生室到县医院,再到县结核病防治所;从县医院到县结核病防治所;从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再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是主要的就医行为模式。结论   农村肺结核患者需要多次就诊才能获得正规抗结核服务,但首诊机构是村卫生室的患者,其就诊过程要更为复杂。

    一般健康问卷(GHQ-28)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
    陈翠,张红静,江虹,李文杰,吕丽
    2010, 48(3):  159-162. 
    摘要 ( 8338 )   PDF (330KB) ( 9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验一般健康问卷(GHQ-28)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效度。方法   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山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对GHQ-28的各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数表示GHQ-28的信度,通过因素分析考查GHQ-28的结构效度,以SAS和SDS为校标检验GHQ28的效标效度。结果  GHQ-28的各项目与其对应分量表总分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GHQ-28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依次为0.872,0.767、0.667、0.756、0.700;GHQ-28包含4个因子,其累计解释的总变异率为48.381%;SAS阳性的大学生GHQ-28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SAS阴性的(P<0.001),SDS阳性的大学生GHQ-28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SDS阴性的(P<0.001),GHQ28与SAS、S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和0.749。结论   GHQ-28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39例临床分析
    陈瑞华1,周小红1,索朗1,卓嘎1,鲜恩英1,赵朋2,李风波2
    2010, 48(3):  163-164. 
    摘要 ( 978 )   PDF (260KB) ( 3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