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6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10
      
    基础医学
    Toll样受体4调控的程序性坏死和铁死亡对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影响
    沈海涛,乔亚琴,董萍,路燕
    2024, 62(4):  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016
    摘要 ( 111 )   PDF (1512KB) ( 1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是否通过调控程序性坏死及铁死亡进一步影响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肝损伤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L-0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最佳APAP和TAK-242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PAP组(1、4、12 h)和APAP+TAK-242组(1、4、12 h),比较各组细胞TLR4 mRNA表达;检测各组细胞匀浆液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检测各组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检测各组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3);检测各组细胞内Fe2+含量以及NF-κB、 P53、重组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 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水平。 结果 通过CCK-8法,确定5 mmol/L APAP和100 nmol/L TAK-242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APAP组TLR4 mRNA水平上调(P<0.05);与AP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APAP+TAK-242组TLR4 mRNA水平下调(P<0.05/3=0.016 7)。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APAP组ALT、AST水平升高(P<0.05);与AP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APAP+TAK-242组ALT、AST水平下降(P<0.05/3=0.016 7)。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APAP组NF-κB、IL-6、TNF-α 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AP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APAP+TAK-242组NF-κB、 IL-6、TNF-α mRNA表达均下调(P<0.05/3=0.016 7)。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APAP组HMGB1、RIP1、RIP3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AP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APAP+TAK-242组HMGB1、RIP1、RIP3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3=0.0167)。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APAP组Fe2+含量、NF-κB和P53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而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5);与APAP组比较,同一时间点APAP+TAK-242组Fe2+含量、NF-κB和P53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3=0.016 7),而SLC7A11和GPX4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3=0.016 7)。 结论 抑制TLR4可通过调节TLR4/HMGB1信号通路下调程序性坏死,以及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来减轻APAP肝损伤。
    内科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的动物实验
    白晓亮,孙盼盼,王泓力,龚顺之,孙云起,舒梦,戚晓良
    2024, 62(4):  9-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092
    摘要 ( 60 )   PDF (3706KB) ( 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索在内科胸腔镜下行内脏神经切断术的可行性。 方法 对4头实验猪给予静脉麻醉联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保留实验动物自主呼吸,应用内科胸腔镜开展内脏神经切断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技术问题等情况。 结果 用4头猪开展的内科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成功,无术中大出血、脏器损伤及死亡等并发症。 结论 内科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动物试验可行,为内科胸腔镜下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临床医学
    自噬相关蛋白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爱静,李雁儒,高惠茹,段伟丽,李培龙,李娟,杜鲁涛,王传新
    2024, 62(4):  14-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125
    摘要 ( 68 )   PDF (10716KB) ( 1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 ATG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ATG5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运用在线分析工具cProsite分析ATG5 mRNA以及ATG5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ATG5表达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肠癌组织中ATG5表达,χ2和Fishers检验分析ATG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转染质粒或小干扰过表达或敲低ATG5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及自噬相关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LC3)的变化,Transwell实验评估过表达或敲低ATG5后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结肠癌中与ATG5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ATG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低表达ATG5的结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明显短于高表达ATG5的结肠癌患者(P<0.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结肠癌组织中ATG5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低表达ATG5的结肠癌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27)。Western blotting及Transwell实验显示在SW1116细胞中过表达ATG5后,LC3Ⅱ/LC3Ⅰ增加,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ATG5=0.001;PLC3Ⅱ/LC3Ⅰ=0.04;P迁移<0.001,P侵袭<0.001);反之,在DLD1细胞中敲低ATG5后,LC3Ⅱ/LC3Ⅰ降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加(PATG5#1=0.021,PATG5#2<0.001;PLC3Ⅱ/LC3Ⅰ#1=0.013,PLC3Ⅱ/LC3Ⅰ#2=0.02;P迁移<0.001,P侵袭<0.001)。ATG5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中ATG5可能通过影响DNA损伤反应、染色质重排及Notch信号通路等途径影响结肠癌的转移。 结论 ATG5在结肠癌中低表达,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结肠癌细胞中ATG5能够增加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提示ATG5及其调控的自噬过程可能成为结肠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结直肠癌中含溴结构域蛋白9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刘春铖,刘晓晗,魏闫若雪,李梓绮,刘玉昆,赵然
    2024, 62(4):  24-3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184
    摘要 ( 56 )   PDF (4148KB) ( 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含溴结构域蛋白9(bromodomain containing 9, BRD9)的蛋白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CR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BRD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亚细胞定位,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在508例CRC组织标本中,BRD9高表达患者为71.46%(363/508),BRD9细胞核阳性患者为80.31%(408/508);BRD9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P=0.025)、淋巴结转移(P=0.004)、神经侵犯(P=0.043)、分化程度(P=0.017)及TNM分期(P=0.002)相关,BRD9的亚细胞定位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40)及TNM分期(P=0.026)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D9高表达可作为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994,P=0.002),同时,在BRD9低表达患者中,BRD9细胞浆阳性可作为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8.056,P=0.001)。 结论 在CRC患者中BRD9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具有异质性,其高表达及细胞浆定位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能够作为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
    EOB-MRI多定量参数对肝胆期乏血供低信号结节进展风险的评估价值
    刘小文,曹永泉,侯明源,于德新
    2024, 62(4):  31-3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030
    摘要 ( 103 )   PDF (14155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Gd-EOB-DTPA, 简称EOB)增强MRI多定量参数在肝胆期(hepatobiliary phase, HBP)乏血供低信号结节(hypovascular hypointense nodules, HHN)进展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EOB enhanced MRI,EOB-MRI)检查并出现肝胆期HH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观察病灶基线及随访中的影像特点,在基线影像上测量并计算相关参数。比较两组HHN之间各基线定量参数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各定量参数对结节稳定性的预测效能,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胆期HHN进展的风险因子。 结果 T2WI信号平均值,T2WI及肝胆期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CNRT2WI、CNRHBP,肝胆期对比率(contrast ratio, CR)CRHBP,肝胆期HHN强化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 P=0.037, P=0.043, P=0.049, P=0.003),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及CRADC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胆期强化率、ADC值及CRADC对评价HHN稳定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敏感度分别为72.2%、96.9%、87.5%,特异性分别为72.7%、54.5%、63.6%。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高信号、肝胆期强化率是肝胆期HHN进展的预测因子。 结论 EOB增强MRI多定量参数的肝胆期强化率、ADC值及CRADC有助于对肝胆期HHN进行危险度分层。
    老年胃癌患者衰弱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
    郭鑫,孟君,郑世良,董秀红
    2024, 62(4):  40-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036
    摘要 ( 58 )   PDF (1166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衰弱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以评估人体成分对老年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期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胃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frailty phenotype, FP)将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收集两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人体成分进行检查,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资料,再根据人体成分中的去脂质量、肌肉质量、上肢肌肉质量、下肢肌肉质量分别计算去脂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 FFMI)、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 MMI)、上肢肌肉质量指数(upp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 ULMMI)、下肢肌肉质量指数(lower limb muscle mass index, LLMMI)。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与老年癌患者衰弱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是否为老年胃癌患者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预测价值。 结果 (1)96例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38例,发生率为39.58%。(2)衰弱组胃癌患者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均高于非衰弱组(均P<0.05);(3)衰弱组患者体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高于非衰弱组,FFMI、MMI、LLMMI明显低于非衰弱组(均P<0.05)。(4)一般资料中年龄、肿瘤的分期Ⅲ期与Ⅳ期相对于分期Ⅰ期与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存在着关联;人体成分中FFMI、MMI、LLMMI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负相关,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与老年胃癌患者衰弱呈正相关。(5)校正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后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是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6)ROC曲线结果显示,FFMI、MMI、LLMMI、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45、0.655、0.607、0.632。上述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中衰弱检出率较高。人体成分中的各独立组成部分联合诊断老年胃癌患者衰弱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筛选出易发生衰弱的高危人群,为关注老年胃癌患者发生衰弱提供理论依据。
    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李建,孙云
    2024, 62(4):  48-5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106
    摘要 ( 71 )   PDF (1252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开始血液透析患者的2年临床资料。按2年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以透析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分组比较患者死亡情况。最后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在观察期间,共83例患者新入MHD,2年内转院4例,肾移植3例。纳入的76例中,死亡17例,占22.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基线时血钾、白蛋白、血肌酐、SBP较低,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比例较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较高;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病死率更高;Cox回归分析发现透析前较低的SBP(HR=0.957, 95%CI: 0.928~0.987)、低白蛋白(HR=0.918, 95%CI: 0.857~0.984)、合并糖尿病(HR=3.690, 95%CI: 1.157~11.76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新入MHD患者病死率较高,SBP≤140 mmHg提示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较低的透析前SBP、较低的白蛋白、合并糖尿病为其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强脉冲光治疗对脂质异常型干眼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的影响
    张琪晨,康随芳,殷钏杰,肖娟,马广凤,曹媛,陈国玲
    2024, 62(4):  54-6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148
    摘要 ( 69 )   PDF (1030KB) ( 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治疗对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60例(120眼)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分为对照组(60眼)及IPL组(60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使用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 NIBUT)、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调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 CFS)评估干眼相关指标;采用Oculus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及睑板腺评估仪(meibomian gland evaluator, MGE)检测睑板腺缺失程度(meibomian gland dropout score, MGDS)、睑板腺排出能力(meibomian gland yielding liquid secretion, MGLYS)及睑酯性状(meibomian gland yielding secretion score, MGYSS)评估睑板腺相关指标;使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 LLT)。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BUT、OSDI、CFS、MGLYS、MGYSS及LLT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01),MG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PL组与对照组的MG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L组中其余指标改善均更明显(PNIBUT=0.031,POSDI=0.023,PCFS=0.014,PMGLYS=0.020,PMGLYS=0.023,PLLT=0.004)。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IPL治疗能有效改善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增加泪膜脂质层厚度。
    飞行时间质谱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刘超,刁婷婷,张红吉,刘红伟,杨永锐,李晓非
    2024, 62(4):  61-6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303
    摘要 ( 62 )   PDF (2797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平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及检测结核耐药突变位点的方法,并对其用于临床耐药结核病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方法 采用MALDI-TOF-MS检测3株国家参考品菌株,测定其对于结核鉴定位点和耐药位点的最低检出限。以非随机抽样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2023年1月至9月疑似结核病患者呼吸道样本,包括痰液样本120例,肺泡灌洗液样本100例,每例样本含量3~5 mL。供试样本均提取核酸,先用结核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试剂盒筛选出Ct值≤32的结核阳性样本,然后用MALDI-TOF-MS检测与利福平(rifampicin, RIF)、异烟肼(isoniazide, INH)、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XF)、链霉素(streptomycin, SM)和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相关的耐药基因位点。同时采用表型药敏法和三代测序(Nanopore平台)对结核阳性样本进行检测并与MALDI-TOF-M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检测耐药结核的准确性。 结果 对于结核鉴定位点IS6110和ext_RD9,MALDI-TOF-MS的最低检出限为60~100 CFU/mL;对于结核耐药位点,MALDI-TOF-MS的最低检出限为100~1 000 CFU/mL。经qPCR法鉴定Ct值≤32的结核阳性标本共132例。对比表型药敏结果,MALDI-TOF-MS检测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是:RIF为93.75%、100%和0.96;INH为98.33%、90.28%和0.88;EMB为83.33%、97.50%和0.78;MXF为95.45%、100%和0.97。与三代测序结果相比,MALDI-TOF-MS检测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是:RIF为90.91%、100%和0.94;INH为92.96%、100%和0.92;EMB为92.86%、100%和0.96;MXF为95.45%、100%和0.97;SM为95.74%、100%和0.97;PZA为66.67%、100%和0.80。 结论 MALDI-TOF-MS针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与表型药敏和三代测序检测结果对比高度一致,可作为快速检测结核耐药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肠黏膜下层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片促进伤口愈合
    沈飞飞,李栋,刘玲红,鞠秀丽
    2024, 62(4):  68-7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185
    摘要 ( 55 )   PDF (20762KB) ( 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尤其是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处理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细胞片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 使用组织块贴壁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UC-MSCs。化学脱核法制备脱细胞SIS,通过物理粘附方式将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combinant human fibronectin, rFN)、SIS和基质胶(Matrigel)固定在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细胞培养皿表面。分析PS表面、rFN-PS表面、SIS-PS表面以及Matrigel-PS表面对UC-MSCs形态的影响,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使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检测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分泌情况的改变。分别用无ECM处理的、rFN处理的、SIS处理的以及Matrigel处理的UC-MSCs细胞片治疗大鼠皮肤全层切除创面,通过计算伤口面积占原始伤口面积的比值进一步验证治疗效果。 结果 与PS表面相比,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形态未受影响(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中NANOG同源框(nanog homeobox, NANOG,P=0.041)、SRY-Box 转录因子-2(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SOX-2,P=0.009)、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P<0.00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P=0.049)、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P=0.00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P=0.046)基因表达增强,而且分泌EVs的能力显著提高(P<0.001)。动物实验结果可见,使用SIS处理的UC-MSCs细胞片治疗组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第7天伤口占原始伤口面积的比值最低为26.9%±6.1%。 结论 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显著提高了免疫抑制和囊泡分泌能力,由此制成的细胞冻干片具有更强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7例并文献复习
    吴霖,石晨曦,童星
    2024, 62(4):  78-8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148
    摘要 ( 59 )   PDF (10550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 P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疾病鉴别及诊疗。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7例PBML的病例和标本资料,均为女性,35~62岁,中位年龄为53岁,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采用胸部CT、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等方法确诊,分析其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检索文献对此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疾病鉴别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影像学资料示肺部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的类圆形高密度结节。镜下同子宫平滑肌瘤形态。免疫组化指标Desmin、SMA为弥漫的强阳性,ER均为阳性,4例PR阳性,除1例Ki-67增殖指数10%左右,其他1%~5%。S-100、CD117、CD34、HMB45均为阴性。该疾病确诊需结合病史、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且需要与平滑肌肉瘤、肺纤维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等鉴别。PBML预后一般良好。 结论 如果患者胸部CT示多发类圆形结节,且患者有子宫肌瘤病史或手术史,则应考虑PBML可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CUL7复合杂合变异致3-M综合征两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彭海英,刘爱玲,季相妹,王言言,何印龙,高春海,马育华,李琳
    2024, 62(4):  85-9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059
    摘要 ( 66 )   PDF (3919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个3-M(Miller-Mukusick-Malvaux)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2个3-M综合征家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和致病性评估,并对2个家系中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结果 家系1先证者孕18周,身材矮小、有异常面容,出生时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现象;WES检出CUL7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c.4333C>T(p.R1445*)、c.3291_3294del(p.H1098Cfs*42),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先证者弟弟携带相同的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2个变异位点均评级为致病性变异;先证者胎儿为c.4333C>T变异位点携带者。家系2先证者表现为身材矮小、特殊面容、脊柱侧弯、翼状肩胛骨、双侧斜指、第五指短等,检测到CUL7基因携带遗传自母亲的c.3823del(p.R1275Vfs*34)和遗传自父亲的c.758del(p.L253Rfs*2)复合杂合变异,经评判,上述变异位点分别为致病性变异和疑似致病性变异;胎儿为c.758del变异位点携带者。 结论 本研究在2个家系中确诊了3例3-M综合征患者,CUL7基因:c.4333C>T、c.3291_3294del和c.3823del、c.758del分别是家系1和家系2的遗传学病因,进一步扩展了CUL7基因变异谱,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1例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分化及分子病理分析
    刘文竹,刘付臣
    2024, 62(4):  92-10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118
    摘要 ( 50 )   PDF (17668KB) ( 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SBMA)患者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来源的运动神经元探究本病的分子病理表型。 方法 提取1例SBMA患者及1例健康对照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重编程为iPSCs;将iPSCs诱导为运动神经前体细胞(motor neurons progenitor, MNP)并分化为成熟的运动神经元(mature motor neurons, mMN);免疫荧光染色研究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检测细胞核内包涵体的形成。 结果 患者,35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手抖以及性功能减退。骨骼肌活检显示神经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外周血毛细管电泳检测显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次数为44次。iPSCs均表达干性标记物,细胞核型正常,并能随机分化为三胚层细胞类型。患者iPSCs及MNP未见细胞核内包涵体,但mMN中的核内包涵体较为典型。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MNP增殖比例下降,凋亡比例增加。 结论 SBMA患者iPSCs携带致病变异,其分化的mMN含有典型的细胞核内包涵体,精准地模拟本病的分子病理特征,为后续机制研究和药物靶标发现提供理想的模型。
    病例报道
    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1例
    杨浩然,刘青,徐力群,张盼盼,姜涛
    2024, 62(4):  101-10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030
    摘要 ( 44 )   PDF (13455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PHP1基因纯合缺失所致肾消耗病一个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周立飞,郑琳璐,王文艺,李建磊,张丹莉,张萍萍,田海深,李亚丽
    2024, 62(4):  108-1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143
    摘要 ( 30 )   PDF (1715KB) ( 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化学消融1例
    梁瑾,瞿家权,谢兵,韩明勇
    2024, 62(4):  112-1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010
    摘要 ( 39 )   PDF (6646KB) ( 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残角子宫侧输卵管妊娠1例并文献分析
    林欣仪,黄艳茜,邱嫔,邓高丕
    2024, 62(4):  116-11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3.1013
    摘要 ( 48 )   PDF (1744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F1新突变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遗传学分析
    王一丹,杜润璇,石雪冬,赵兵依,高健
    2024, 62(4):  120-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283
    摘要 ( 38 )   PDF (4821KB) ( 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