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6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10
      
    基础医学
    生长分化因子15在LPS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张秀芳,李沛铮,张博涵,孙丛丛,刘艺鸣
    2022, 60(5):  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102
    摘要 ( 849 )   PDF (5585KB) ( 2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帕金森病神经炎症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筛选LPS作用于BV2细胞的合适时间,分为空白组、3 h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筛选LPS作用于BV2细胞的合适浓度,分为空白组、0.5 mg/mL组、1 mg/mL组和2 mg/mL组;探究外源性GDF15作用时,BV2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和LPS+GDF15组;实验动物分为野生小鼠对照组(WT组)、野生小鼠模型组(WT+LPS组)和GDF15敲除小鼠模型组(KO+LPS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使用显微镜观察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外源性GDF15通过抑制STAT3/NF-κB/ERK信号通路,可降低TNF-α、IL-1β、iNOS、COX-2等炎症分子的表达,GDF15敲除小鼠模型组黑质、纹状体的炎症反应增强,TNF-α、IL-1β、iNOS、COX-2等炎症分子的表达升高。 结论 GDF15在帕金森病的炎症模型中可以通过STAT3/NF-κB/ERK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GDF15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而在帕金森病的进展中发挥保护作用,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GSK3β/eEF2K信号通过调控自噬参与肺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
    覃超群,黄斌,阳芳,王昌明,肖影,黄汉灿,李丽英,高枫
    2022, 60(5):  8-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78
    摘要 ( 819 )   PDF (8266KB) ( 1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真核延伸因子2 激酶(eEF2K)在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程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自噬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将L-929细胞(对照组)于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加入5 ng/mL TGF-β1诱导其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TGF-β1组)。将空质粒、si-eEF2K及si-GSK3β转染肌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eEF2K和α-SMA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eEF2K、p-eEF2K、GSK3β、P62及LC3-Ⅱ/Ⅰ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细胞p-eEF2K、GSK3β 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转染si-eEF2K及si-GSK3β后,L-929细胞p-eEF2K/eEF2K表达下降(P<0.05),P62和LC3-Ⅱ/Ⅰ表达水平增加(P<0.05),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 结论 GSK3β/eEF2K信号可能通过降低自噬活性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促进细胞纤维化进程。
    孤核受体NR4A1在H2O2诱导小鼠肾脏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刘敏,张玉超,马小莉,刘昕宇,孙露,左丹,刘元涛
    2022, 60(5):  16-2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504
    摘要 ( 700 )   PDF (3435KB)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双氧水(H2O2)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MPC-5)氧化应激中孤核受体(NR4A1)表达变化,以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MPC-5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处理浓度为0 μmol/L或时间为0 h)和处理组(对应H2O2处理各浓度或时间),慢病毒感染后的MPC-5分为过表达组(Ad-NR4A1组)和空载对照组(Ad-Ctrl组)。采用H2O2处理MPC-5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采用Q-PCR法检测H2O2处理MPC-5后,NR4A1 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4A1蛋白、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17 kDa)表达变化;采用慢病毒感染MPC-5,嘌呤霉素筛选并获得稳定过表达NR4A1的MPC-5细胞(Ad-NR4A1组)与空载细胞(Ad-Ctrl组),H2O2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中Caspase 3表达;采用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凋亡。 结果 H2O2 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PC-5中NR4A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均<0.05),Caspase 3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d-NR4A1组中NR4A1蛋白表达量高于Ad-Ctrl组(P<0.001)。H2O2处理后,Ad-NR4A1组中Caspase 3蛋白表达量高于Ad-Ctrl组(P<0.05),细胞凋亡比率高于Ad-Ctrl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低于Ad-Ctrl组(P<0.05)。 结论 H2O2诱导氧化应激抑制MPC-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NR4A1表达并激活 Caspase 3途径有关。
    月见草油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
    虎娜,孙苗,邢莎莎,许丹霞,海小明,马玲,杨丽,勉昱琛,何瑞,陈冬梅,马会明
    2022, 60(5):  22-3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016
    摘要 ( 1237 )   PDF (20789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月见草油(EPO)对高脂饮食联合来曲唑所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激素水平、代谢水平、氧化水平以及卵巢组织中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 72只大鼠共分为6组,12只为正常对照,其余60只大鼠喂食高脂饲料(40%脂肪)8周,并在喂食方案的最后3周,联合浓度为1 mg/(kg·d)的来曲唑灌胃21 d,制备PCOS大鼠模型。模型制备结束后经尾部血清激素水平分析,每组剔除偏差较大的模型大鼠2只,并把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PCOS模型组、二甲双胍组、EPO小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大剂量组。ELISA方法和生化酶法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睾酮(T)、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卵巢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卵巢组织SIRT1/FoxO1通路和相关抗氧化因子SOD1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以及衰老因子SIRT1和FoxO1的定位与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模型组体质量、FPG、FINS、T、LH和FSH水平均升高(P<0.001);SOD和T-AOC 水平下降(P<0.001),MDA水平升高(P<0.001)。 ELISA结果显示,EPO和二甲双胍治疗后,体质量、FPG、FINS水平较PCOS模型组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SOD水平与PCOS模型组相比升高(P<0.001),MDA水平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EPO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T-AOC水平较PCOS模型组升高(P<0.001);二甲双胍组和EPO中剂量组、大剂量组T和LH水平较PCOS模型组下降(P<0.001);二甲双胍组和EPO治疗大剂量组FSH水平较PCOS模型组下降(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OD1、GST 和SIRT1蛋白在颗粒细胞、间质细胞、原始卵泡和黄体均有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COS模型组卵巢组织SIRT1(P<0.001)、FoxO1、P-FoxO1、P-FoxO1/FoxO1(P=0.003)、SOD1(P=0.003)和GST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01);EPO大剂量组SOD1(P=0.003)、GST(P=0.007)和P-FoxO1蛋白表达较PCOS模型组下降(P=0.003),EPO中剂量组SIRT1(P=0.011)和FoxO1(P=0.353)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 EPO改善PCOS模型大鼠血清中氧化因子和激素水平,且抑制SIRT1/FoxO1信号通路因子表达,提高卵巢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善其氧化应激。
    临床医学
    糖尿病对重症肌无力NK细胞亚型及功能的影响
    李涛,杨春林,杜通,李亨,王聪聪,李晓丽,段瑞生,张蓬
    2022, 60(5):  31-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051
    摘要 ( 866 )   PDF (3257KB) ( 27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糖尿病患者NK细胞亚型改变及其功能特征。 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MG(MG+DM组)患者13例,不合并糖尿病的MG(MG组)患者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其亚型的比例、检测NK细胞IFN-γ和IL-17的分泌水平、检测Th1和Th17细胞比例;体外试验检测高糖处理流式分选的NK细胞其IFN-γ的分泌水平变化;最后,分析NK细胞分泌的IFN-γ与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相关性。 结果 MG+DM组患者外周血CD56bright NK比例高于MG组(P=0.022),CD56bright NK比例与定量MG评分(QMG score)呈正相关(rs=0.47,P=0.015);MG+DM组患者外周血IFN-γ+ NK细胞比例(P=0.043)和NK细胞IFN-γ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29);体外实验中高糖组IFN-γ+ NK细胞比例(P=0.046)和IFN-γ平均荧光强度(P=0.011)高于对照组;IFN-γ+ NK细胞比例和IFN-γ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外周血Th1细胞比例(r=0.52,P=0.009;r=0.41,P=0.045)和Th17细胞比例(r=0.66,P< 0.001;r=0.60,P=0.002)呈正相关。 结论 糖尿病可能通过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诱导Th1和Th17细胞异常分化,参与MG患者体内T细胞亚型的免疫失衡状态。
    4例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巩雨,高震,王虎清,杨晶雯,张桂莲,展淑琴,张茹,吴海琴
    2022, 60(5):  37-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69
    摘要 ( 1026 )   PDF (7128KB) ( 1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识别及诊断率。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HOD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影像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 结果 4例患者均为继发性HOD,脑干、小脑不同病变在锥体系症状好转的基础上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磁共振(MRI)T2成像示下橄榄核局限性高信号伴体积增大。 结论 脑干、小脑病变可导致继发性肥大性HOD。当锥体系症状平稳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需考虑HOD,结合影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胃癌调节性T细胞特征
    高惠茹,杜甜甜,王允山,杜鲁涛,王传新
    2022, 60(5):  43-4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121
    摘要 ( 873 )   PDF (8472KB) ( 1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胃癌及胃正常组织的细胞组成,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胃癌及胃正常组织中的差异。 方法 下载胃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并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及细胞注释,提取调节性T细胞进行差异基因、轨迹、GSVA及细胞相互作用分析,明确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来源的调节性T细胞特征。 结果 在细胞组成方面,不同患者、不同样本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异质性。与正常组织相比,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组织占比更高,与细胞死亡、细胞周期等通路相关。细胞相互作用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频率更低、强度更大,互作模式具有显著变化。 结论 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胃癌及胃正常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在数量、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肝细胞癌预后基因
    李琳琳,王凯
    2022, 60(5):  50-5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128
    摘要 ( 1158 )   PDF (11803KB) ( 2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肝癌预后基因以及探讨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 方法 基于TCGA-LIHC数据集、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Ualcan 数据库研究了NUF2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 NUF2 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法,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其功能机制,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NUF2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利用LinkedOmics 数据库分析NUF2的互作基因以探究NUF2在肝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此外,使用TIMER数据库和CIBERSORT研究NUF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状态的关系。 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NUF2 在 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表达,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NUF2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UF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NUF2低表达的患者。另外,通过 STRING数据库和LinkedOmics 数据库构建了 NUF2蛋白互作基因网络,功能分析显示NUF2 及其相关基因主要参与核分裂、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化学诱导的癌变、细胞周期等过程。最后,在NUF2高表达的患者中,静息记忆CD4T细胞、活化记忆CD4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M0巨噬细胞比例较高。 结论 HCC组织中NUF2表达水平的上调在HCC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高表达的NUF2可作为鉴别早期和晚期HCC的潜在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提高诊断及时性和预后准确性,NUF2在HCC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免疫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66例经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老年胆总管并胆囊结石患者与其他疗法比较
    董晓倩,李冠江,许倩倩,许洪伟
    2022, 60(5):  59-6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65
    摘要 ( 1293 )   PDF (1047KB) ( 2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与其他两种主流疗法治疗7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84例年龄≥75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RCP+UDCA组(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组(64例)和ERCP+LC组(54例)。统计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手术疗效、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选择胃肠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定患者术后2年生存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两两多重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数量、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ERCP+UDCA组、LC+LCBDE组和ERCP+LC组在手术时间[43.0(37.0, 61.8)min vs 200.0(170.0,243.8)min vs 189.0(172.0,215.5)min ]、住院费用[3.19(2.71,3.80)万元 vs 4.58(3.81,5.25)万元vs 5.44(4.86,6.52)万元]、住院时间[6.0(5.0,8.8)d vs 10.5(8.0,12.0)d vs 13.0(9.0,15.5)d]、引流管拔除时间[3(2,4)d vs 30(28,30)d vs 4(4,7)d]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ERCP+UDC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其余两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引流管放置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患者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GIQL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增高与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2年GIQL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RCP+UDCA疗法能在不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治疗中应避免盲目实行LC, 要根据疾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个体化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髋关节疾病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髋腰综合征)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
    张景良, 刘新宇, 原所茂, 王连雷
    2022, 60(5):  67-7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045
    摘要 ( 957 )   PDF (4618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33例髋关节疾病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将其误诊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腰椎术后疗效不佳,随访中发现髋关节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41~79岁,平均(51±12)岁。术前诊断:腰椎管狭窄症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术前症状:腰部疼痛9例(27.3%),臀部疼痛11例(33.3%),大转子疼痛5例(15.2%),腹股沟疼痛2例(6.1%),大腿前/后方疼痛4例(12.1%),膝关节疼痛5例(15.2%),小腿疼痛3例(9.1%),间歇性跛行21例(63.6%)。术前查体:直腿抬高试验(+)7例,4字试验(-)19例、(+)5例,原始病历无记录9例。初次腰椎手术方式:腰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6例,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PETD)2例,腰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5例,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PLIF)19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1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4±1.3)年。术后3个月内发现症状缓解不佳,并明确髋关节疾病诊断患者21例,术后3个月至1年及1年以上明确诊断患者分别为10例和2例。髋关节疾病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6例(单侧14例,双侧2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17例(单侧16例,双侧1例)。二次术前临床症状:腰部疼痛1例(3.0%),臀部不适/疼痛11例(33.3%),大转子疼痛5例(15.2%),腹股沟疼痛2例(6.1%),大腿前方/后方疼痛4例(12.1%),膝关节疼痛5例(15.2%),小腿疼痛3例(9.1%),跛行14例(42.4%)。查体:直腿抬高试验(+)1例,4字试验(-)4例、(+)23例、(±)6例。 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与症状、体征不符时应警惕髋关节疾病的可能。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时并不典型,可单纯表现为腰臀部疼痛不适,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前方或类似坐骨神经痛。髋腰综合征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4字试验诊断特异性不高。仔细的术前查体及必要的影像学筛查可有效减少误诊误治。
    芳基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申晓畅,孙一卿,颜磊,赵兴波
    2022, 60(5):  74-8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75
    摘要 ( 530 )   PDF (13130KB) ( 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芳基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2(ARNT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内膜组织中ARNTL2的表达;小干扰RNA(Si-ARNTL2)敲低ARNTL2 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伤实验和小室穿透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指标:N-钙黏蛋白(N-cad)、E-钙黏蛋白(E-cad)、Vimentin蛋白、Snail蛋白、Slug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ARNTL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t免疫组织化学=2.213, P=0.033;tRT-PCR=4.766, P<0.001;tWestern blotting=2.659,P=0.012);Si-ARNTL2转染可成功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KLE和Ishikawa)ARNTL2的表达。敲低ARNTL2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吸光度值下降(P均<0.05);划痕愈伤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划痕愈合率下降(P均<0.001);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结果均显示,两种细胞穿膜细胞数减少(P均<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两细胞系E-cad表达上升(P均<0.05),N-cad、Vimentin、Snail、Slug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两细胞Wnt、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下降(P均<0.05)。 结论 ARNTL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ARNTL2的表达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转移,其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对控制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麻醉深度的探讨
    匡风霞,赵晓虹,韩宝佳,高成杰
    2022, 60(5):  81-8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315
    摘要 ( 776 )   PDF (1581KB) ( 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方式有效控制经双腋窝-乳晕径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术(BABA-RAT)所致应激反应的最适麻醉深度。 方法 选择BABA-RAT患者60例,按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目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随机分为高目标值组(BIS:55±5)和低目标值组(BIS:45±5,不含50),每组30例。记录诱导开始前(T0)、术中1 h(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测定T0、T2、T3、T4(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丙泊酚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低目标值组丙泊酚用量高于高目标值组,MAP和HR各时点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目标值组T3、T4时点的血清IL-6和CRP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高目标值组(P<0.05);低目标值组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低于高目标值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低血压、术中体动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 结论 应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方式维持麻醉深度在BIS值为45±5水平较55±5水平更有效地抑制BABA-RAT的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程度。
    CT影像组学对肺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预测价值
    高琳,于鑫鑫,康冰,张帅,王锡明
    2022, 60(5):  87-9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500
    摘要 ( 928 )   PDF (7129KB) ( 2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从平扫CT及增强CT图像中提取的组学特征是否能提高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s)组织学浸润性的鉴别能力,建立诺模图协助预测pGGNs的浸润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332例患者,共364个pGGN,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前驱病变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共157个]和浸润性病变组[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共207个]。在平扫和增强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提取特征。运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放射组学特征进行线性拟合,根据各自加权系数,生成放射组学得分(Rad-score)。将临床资料和CT形态学特征作为临床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因素模型。采用多元逻辑回归的方法结合放射组学模型和临床因素模型,构建诺模图。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诺模图性能。 结果 三期(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融合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pGGN浸润性的AUC是0.915和0.841,显著高于平扫(0.882, 0.796)、动脉期(0.884, 0.814)、静脉期(0.897, 0.841)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因素模型(0.805,0.747)。结合三期融合模型及临床因素构建的诺模图 AUC值为0.928(训练集)和0.854(验证集),优于组学模型及临床因素模型。 结论 增强CT图像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可提高对pGGNs浸润性的鉴别能力,诺模图可更好地预测pGGNs的浸润性。
    比较超声与增强CT经皮穿刺混杂密度胸部病变
    董亮,崔文超,周青,张龙云,周炜,张欣,赵超
    2022, 60(5):  98-10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71
    摘要 ( 908 )   PDF (4309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经皮穿刺混杂密度胸部病变时,比较超声引导与增强CT引导两种手段间在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CT显示胸部混杂密度病变328例,CT显示病变内部密度不均,且病变与胸壁相贴,其中超声引导组136例(超声引导穿刺)和增强CT引导组192例(对照术前增强CT引导穿刺),对比两组间穿刺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超声引导组穿刺成功率[94.12%(128/136)]、并发症发生率[8.82%(12/136)]与增强CT引导组穿刺成功率[93.75%(180/192)]、并发症发生率[9.38%(18/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病理诊断符合率[81.25%(104/128)]低于增强CT组病理诊断符合率[97.78%(17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3,P<0.001)。 结论 增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混杂密度胸部病变可识别病变活性区,避开大血管及不张肺,较超声引导下取材更加准确有效。
    携带成对盒4基因突变早发糖尿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唐钦连,张玉超,赵蕙琛,马小莉,于民民,刘元涛
    2022, 60(5):  104-10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523
    摘要 ( 698 )   PDF (1563KB) ( 2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对盒4(paired box 4, PAX4)基因突变致早发糖尿病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1例携带PAX4基因突变早发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女,25岁, 因“乏力、口渴、多饮、多尿40余天,恶心、纳差4 d”入院,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阴性,住院期间应用多种降糖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基因检测PAX4基因外显子5上第192位密码子(CGT)G > A 杂合变异,为R192H型。 结论 对于疑似单基因糖尿病患者,基因测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诊断和分型方面,准确的基因诊断有助于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治疗。
    1例6 q三体嵌合胎儿的产前诊断
    宋敏,周玉侠,高璐,刘娜,王菊,古晋,张艳萍
    2022, 60(5):  109-1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81
    摘要 ( 1061 )   PDF (5107KB) ( 1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产前染色体嵌合的适宜诊断策略。 方法 回顾分析1例因超声显示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伴单脐动脉而就诊的孕妇病例。该孕妇因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高危,孕17+2周于外院行无创DNA产前检测。孕25+5周因超声异常于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接受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未培养羊水细胞6pter/6qter定制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及引产胎儿胎盘和皮肤组织的CMA检测。羊水细胞核型计数82个细胞,核型分析5个。 结果 外院无创检测提示,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均为低风险。本院报告羊水细胞核型为47,XN,+del(6)(p21.1)[24]/46,XN[58]。两次直接羊水细胞CMA均未发现异常,但传代培养的羊水细胞CMA检测提示6q三体嵌合。直接羊水细胞FISH检测计数100个细胞,89个为正常二倍体,6个为6q三体,FISH结果判读无异常。引产胎儿胎盘和皮肤组织的CMA检测均未发现异常。 结论 结合胎儿B超、核型分析和不同原理的分子遗传检测结果,判定胎儿可能为6q三体极低比例嵌合胎儿,减少了假阴性风险。
    MRKH综合征相关腹股沟子宫疝修补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陈忠绍,褚然,李明宝,张向宁
    2022, 60(5):  114-1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259
    摘要 ( 866 )   PDF (3031KB) ( 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临床工作处理MRKH综合征相关腹股沟子宫疝修补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例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了1例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MRKH综合征相关腹股沟子宫疝修补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该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行腹腔镜下双侧始基子宫切除+右侧输卵管切除+盆腔粘连松解术+经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6周期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效果好。 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MRKH综合征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可行手术切除或破坏病灶,缓解疼痛,且需终身管理。
    医学心理学
    护士遭受职场心理暴力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卢燕娥,王娟,张烜,毛芳香,孙萌,曹枫林
    2022, 60(5):  118-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23
    摘要 ( 988 )   PDF (1086KB) ( 2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识别护士遭受来自同事的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的不同模式,并探讨护士不同心理暴力模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及马氏职业倦怠量表对山东省1 954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可被划分为3种模式: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C1,24.7%)、遭受高心理暴力型(C2,23.1%)和遭受低心理暴力型(C3,52.2%)。“遭受高心理暴力型”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最高(OR=1.91,P<0.001),“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护士次之(OR=4.64,P<0.001)。 结论 护士群体中可区分出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遭受高心理暴力型和遭受低心理暴力型3种工作场所心理暴力模式,且工作中被孤立/职业地位被攻击型、遭受高心理暴力型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显著增高,可能是临床实践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高风险人群。
    病例报道
    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综合治疗1例
    王菊,高帅,范玉琛,王凯
    2022, 60(5):  125-1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247
    摘要 ( 713 )   PDF (2866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XX/46,XY已生育男性嵌合体1例
    邹丹,徐佩文,李敬,黄色新,颜军昊
    2022, 60(5):  129-13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61
    摘要 ( 969 )   PDF (1474KB) ( 4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