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6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10
      
    专家综述
    自杀倾向的认知行为治疗
    李献云,杨甫德
    2022, 60(4):  1-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016
    摘要 ( 761 )   HTML ( 18 )   PDF (1963KB) ( 22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个体的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通常个体自杀倾向的生物易感性和社会因素无法或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CBT)教授有自杀倾向的个体(患者)学着改变功能不良性的认知和行为,使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更具适应性和帮助性,从而让患者感到有方法可以缓解痛苦和逐步远离自杀。认知行为治疗在预防和干预高危人群自杀方面的效果已被研究所证实。

    机器学习用于自杀研究的综述
    况利,徐小明,曾琪
    2022, 60(4):  10-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175
    摘要 ( 624 )   HTML ( 32 )   PDF (1582KB) ( 1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数量大约是其20倍。自杀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而且对自杀者周围的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更准确、便捷、及时地预测自杀行为一直是研究者的目标。论文对近五年应用于自杀意念与行为的机器学习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机器学习用于自杀研究的有效性、可行性,对机器学习应用于自杀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基础医学
    Suvorexant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损害的机制探讨
    邵娜, 殷昊, 李亚冉, 张保坤, 黄伟伟, 鲁珊珊, 唐吉友
    2022, 60(4):  17-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264
    摘要 ( 653 )   PDF (6862KB) ( 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Orexin双受体拮抗剂(Suvorexant)对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Orexin系统影响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8~10周的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Suvorexant干预组,通过睡眠剥夺仪器模拟人工轻抚的方式对小鼠进行睡眠干扰4周,每天干预20 h,Suvorexant干预组在睡眠剥夺期间同时给予Suvorexant腹腔注射(30 mg/kg, 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并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观察Orexin-A在下丘脑外侧区的表达改变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小鼠海马区的表达情况。 结果 睡眠剥夺4周后Orexin-A 在下丘脑外侧区表达明显增加;干预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改变无差异;Suvorexant治疗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睡眠剥夺组相比,小鼠逃避潜伏期降低,平台穿越次数增多(P<0.05);GFAP蛋白在睡眠剥夺小鼠海马表达量增多。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呈反应性,即胞体增大,突触变长,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而与睡眠剥夺组相比,Suvorexant干预组小鼠GFAP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uvorexant干预可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并减少海马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提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小鼠乳腺癌诱导转移前肺组织微环境的改变
    赵婷婷,齐亚娜,张颖,袁冰,韩明勇
    2022, 60(4):  24-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392
    摘要 ( 651 )   PDF (18674KB) ( 1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前肺组织的变化及其转移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20只雌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腹壁上第4对乳腺处注射乳腺癌细胞悬液,对照组小鼠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注射后第0、7、14、21和28天,每组分别取2只小鼠处死,将肺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和CD31的表达水平;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和CD31表达的半定量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不断增长,体质量呈下降趋势;HE染色结果显示,肺组织炎性细胞增多,正常生理结构被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和CD31的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结论 在转移前期,乳腺恶性肿瘤能够调节肺组织微环境,诱导肺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促进转移性肿瘤的发生。
    去泛素化酶USP35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陈兆波,方敏,薛浩然,刘春艳
    2022, 60(4):  30-3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108
    摘要 ( 690 )   PDF (7512KB) ( 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5(USP35)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7种NSCLC细胞中USP35蛋白的表达。根据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USP35过表达或对照质粒转入H1299细胞,干扰或对照质粒转入Anip973细胞。Transwell无基底胶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预加入matrigel基底胶包被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35蛋白过表达和干扰时相应的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 结果 选取的7种NSCLC细胞中,H1299细胞USP35蛋白表达最低、Anip973细胞USP35蛋白表达最高。与转染对照质粒相比,转染过表达USP35质粒后的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目明显增加,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与转染对照质粒相比,转染USP35干扰质粒后的Anip97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目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 结论 USP35在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USP35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选择。
    临床医学
    增服艾地苯醌对34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赵海龙,王皓,方雨晴,毛飞,赵张宁,田祥奇,徐新荣,王敏,李秀华
    2022, 60(4):  38-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381
    摘要 ( 1199 )   PDF (1085KB) ( 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帕金森病抑郁(PDD)患者的疗效,探讨艾地苯醌对PDD患者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 选择PD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片和吡贝地尓缓释片治疗,多巴丝肼片初始剂量为0.125 g/次,3次/d,最高≤0.75 g/d,口服。吡贝地尔缓释片初始剂量50 mg/次,1次/d,最大剂量50 m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片,30 m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12周。监测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其因子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其因子分、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Ⅲ(UPDRS-Ⅲ)、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及各项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除体质量减轻和日夜变化外,观察组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五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总分及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项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SOD水平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血SO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两组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地苯醌联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PDD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增加PDD患者外周血SOD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128例帕金森病照料者负担及影响因素
    刘丽雯,马俊,李沛铮,张秀芳,刘艺鸣
    2022, 60(4):  45-4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250
    摘要 ( 645 )   PDF (1021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照料者负担的现状,初步分析帕金森病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以采取措施减轻照料者负担。 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评估量表包括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MDS-UPDRS)、Hoehn-Yahr分级、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神经精神科问卷评估(NP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根据片段化睡眠的诊断标准及PDSS量表中是否有片段睡眠的统计,评估存在片段化睡眠的患者。应用Zarit 护理负担量表(ZBI)进行照料者负担评估。将上述变量逐一与Zarit照顾负担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照料者负担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病程、HY分期、国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协会(MDS)改良的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是否有片段化睡眠、自我感受负担、HAMA评分、HAMD评分、PDSS评分、ESS评分、NPI评分与 ZB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感受负担、照料者神经精神苦恼程度、片段化睡眠、疾病严重程度(Hoehn-Yahr分级)是照料者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提高睡眠质量,关注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受及情绪有利于减轻照顾者负担。
    20例NMOSD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李鸿皓,于晶,陈亚丽,郭守刚
    2022, 60(4):  50-5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525
    摘要 ( 470 )   PDF (1023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以及叉头蛋白3(FoxP3)mRNA的表达水平。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以20例NMOSD患者(NMOSD组)和2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荧光素记的CD4、CD25和FoxF3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oxP3基因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MOSD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降低(P<0.05),但TGF-β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NMOSD可能与循环CD4+CD25+FoxP3+Treg细胞功能的丧失以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子宫腺肌病组织及原代细胞中PARP-1、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歌,李青,张灿灿,田永杰
    2022, 60(4):  55-6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472
    摘要 ( 696 )   PDF (7483KB) ( 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腺肌病(AM)组织中及原代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RP-1及HIF-1α在A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腺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提取原代细胞, PARP-1抑制剂处理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PARP-1表达降低对HIF-1α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ARP-1在AM在位(26/31 vs 4/10,P=0.006)及异位(24/31 vs 4/10, P=0.027)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1α在AM在位(24/31 vs 3/10, P=0.006)及异位(23/31 vs 3/10, P=0.012)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表达量呈中度正相关(AM在位内膜中r=0.357,P=0.038;AM异位内膜中r=0.519,P=0.002),但PARP-1(P=0.052)、HIF-1α(P=0.767)在AM在位及异位内膜腺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ARP-1在AM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量(1.016±0.051)高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0.869±0.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AM内膜间质细胞中PARP-1的表达量均较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高(P<0.001),3组数据满足方差齐性(Levence=3.196,P=0.065)。使用PARP-1抑制剂后,PARP-1在正常子宫内膜(t=5.740,P=0.001)、AM在位子宫内膜(t=4.786,P=0.003)、异位子宫内膜(t=9.458,P<0.001)中的表达量均降低,且以AM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降低最为明显。HIF-1α在AM在位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而AM内膜间质细胞(P<0.001)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3组数据符合方差齐性(Levence=2.233,P=0.150)。使用PARP-1抑制剂降低PARP-1的表达后,HIF-1α在正常子宫内膜(t=4.2215,P=0.014)、AM在位内膜(t=15.768,P<0.001)、异位内膜细胞(t=3.459,P=0.025)3组间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均较前降低。 结论 PARP-1和HIF-1α在AM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且 PARP-1表达量的变化可能影响HIF-1α的表达。
    河北省某医院体检3 512例育龄女性生育选择及压力现状
    杨丛品,罗卓野,许秀华,李爱民,郝桂敏
    2022, 60(4):  62-6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28
    摘要 ( 633 )   PDF (1040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调查河北省体检的育龄夫妇生育选择及生育相关压力现状。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体检的已婚女性3 5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生育意愿分为有生育意愿组2 885例和无生育意愿组627例,采用生育相关压力量表(FPI)评估生育压力,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职业、夫妻类型、婚姻状况、家住类型、身体情况、是否有子女对河北省育龄夫妇生育选择、生育相关压力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生育选择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职业、夫妻类型、家住类型、身体情况是生育选择的影响因素(χ2=293.48657.56221.61924.15055.434167.62530.897363.96648.487,P均<0.001); FPI评分无生育意愿组与有生育意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夫妇类型家住类型是否有子女是影响生育相关压力的因素(t/F=28.4055.4125.8925.21322.8732.240,P均<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P<0.001)、夫妻关系差(P<0.001)、婆媳关系差(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高(P<0.001)、农村户口(P<0.001)、职业农民(P<0.001)、非夫妻两人生活(P<0.001)、身体情况差(P<0.001)是与生育意愿有关联的影响因素。 结论 河北省育龄女性无生育意愿的原因主要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经济情况、夫妻个人情况、职业和户口等有关,生育压力主要来源于年龄、夫妻个人情况、经济情况和婆媳关系。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袁宏涛,纪淙山,康冰,秦松楠,于鑫鑫,高琳,王锡明
    2022, 60(4):  68-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619
    摘要 ( 718 )   PDF (5099KB) ( 1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4例肾上腺乏脂腺瘤与55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从CT平扫图像提取并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组学参数,计算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分析筛选临床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并联合临床因素和影像组学模型构建诺模图。分析比较上述3种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项影像组学参数被筛选用于建立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素和最大径为鉴别二者的独立影响因子,临床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57,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9%和68.8%。诺模图验证集AUC为0.9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93.8%。影像组学模型及诺模图的诊断效能均大于临床模型(z=3.188,P<0.001;z=3.409,P<0.001)。 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72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孙继业,王紫欧,孙晓伟,李洪涛
    2022, 60(4):  76-8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030
    摘要 ( 960 )   PDF (1052KB) ( 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熏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采取发散模式,压力设定为2.0~3.0 bar,每次治疗冲击3 000~4 000次,每3 d治疗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30 min/次,1次/d。两组分别治疗30 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H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疗法安全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HH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VAS、HH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MMP-13、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MMP-13、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高,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安全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熏蒸与体外冲击波两种疗法的有机结合,对于缓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局部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活动、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效果,同时能有效避免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手术造成的损伤,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抗H因子抗体阳性溶血尿毒综合征7例分析
    孔昕欣,孙书珍,李倩,陈元,周爱华,王莉,姚秀俊
    2022, 60(4):  82-8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589
    摘要 ( 872 )   PDF (1015KB) ( 1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抗H因子抗体阳性的溶血尿毒综合征是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中的严重亚型,通过探讨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例抗H因子抗体阳性HU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5.83~13.5岁,平均7.93岁,分析其一般情况、前驱感染、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随访3~8年。 结果 前驱感染: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占57.14%(4/7),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占71.42%(5/7);临床特点:所有患儿均抗H因子抗体阳性、ADAMTS13活性正常,H因子浓度2例正常,5例降低;7例均呈现中至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症、高胆红素血症、大量蛋白尿、严重的急性肾损害及低补体C3血症。3例行肾穿刺活检,3例行基因检测。治疗与转归:急性期7例患儿均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序贯口服糖皮质激素,1例死亡,6例缓解(平均治疗27.83 d)。5例因尿常规持续异常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3~8年,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复测抗H因子抗体2例转阴性,2例仍阳性。 结论 抗H因子抗体阳性HUS患儿临床表现重,急性期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早期积极使用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并联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续贯长疗程应用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可减少复发,延长患儿缓解期。抗H因子抗体和补体C3有可能作为预后监测指标。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
    范梦娇,何勤,罗青,王振华
    2022, 60(4):  87-9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16
    摘要 ( 504 )   PDF (3832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前后皮肤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理解IPL的治疗机制。 方法 20例首次接受IPL治疗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5~46岁,Fitzpatrick皮肤Ⅲ~Ⅳ型)每4周接受1次IPL治疗,5次为1个疗程。在初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分别应用RCM观测面部皮肤角质层厚度、毛细血管直径、真皮乳头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玫瑰痤疮患者经IPL治疗后的角质层厚度[(4.97±0.65)μm]与治疗前角质层厚度[(5.11±0.5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患者治疗后平均毛细血管直径[(19.13±4.68)μm]较治疗前[(23.28±3.52)μm]减小(P<0.001);治疗后真皮乳头密度[(9.88±1.89)/mm2]较治疗前[(7.77±0.89)/mm2]增加(P<0.001)。患者治疗后皮肤外观明显改善,患者对RCM检查和治疗方法接受程度高。 结论 RCM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观测IPL治疗前后面部皮肤表皮层和真皮浅层结构的变化;IPL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与皮肤结构的改善有关。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损伤患者711例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董雪,赵霞,程子捷,韩毅
    2022, 60(4):  91-9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51
    摘要 ( 638 )   PDF (1168KB) ( 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左西孟旦和米力农用于重症心力衰竭合并正常、轻度损伤肾功能和中度损伤肾功能患者的药物经济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应用左西孟旦或米力农的711例患者信息,先按照肾功能分为肾功能中度损伤组(n=299)和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组(n=412),再根据所使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分为左西孟旦亚组和米力农亚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给药后30 d的临床效果。构建决策树分析模型,分别以30 d内无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的显效率、30 d内无死亡事件发生的有效率作为效果指标,以贴现调整后的住院总费用作为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肾功能中度损伤组:以显效率为指标,米力农具有绝对的药物经济学优势;以有效率为指标,左西孟旦每比米力农多增加1%的有效率,住院总费用需要多花4 562.64元。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组:左西孟旦住院总费用低于米力农,米力农每比左西孟旦增加1%的显效率,住院总费用需要多花400.89元;每比左西孟旦增加1%的有效率,住院总费用需要多花1 751.16元。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 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发现,对于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米力农较左西孟旦具有经济学优势;对于正常或轻度损伤肾功能患者,左西孟旦较米力农有一定经济学优势。
    有自杀意念中学生的求助意愿、求助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申雨霏,赵美,胡宓
    2022, 60(4):  99-10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223
    摘要 ( 586 )   PDF (1058KB) ( 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中学生的求助意愿和求助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自杀预防奠定基础。 方法 以7~12年级中学生中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长沙市城区抽取了4所中学所有的初一、高一学生和部分初二、高二学生,共3 669名。采用自编条目收集相关数据,描述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的求助意愿和求助行为现状。构成比用来描述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推断有无自杀意念中学生相关因素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描述有自杀意念中学生求助意愿和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被调查学生过去一年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9.08%(316/3 480)。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中求助意愿者占比为80.70%(255/316)。中学生最愿意求助的对象是好朋友。性别、家庭提供的社会支持、学校提供的社会支持、是否有抑郁症状是求助意愿的影响因素。求助行为的占比为77.22%(244/316)。有过求助行为的学生中,求助过好朋友的占比最高。年级、家庭提供的社会支持、学校提供的社会支持、父母的学历是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求助意愿较高,而求助行为的报告率低于求助意愿。好朋友是最主要的求助对象。求助意愿的发生与性别、社会支持情况、是否有抑郁症状有关,求助行为的发生与年级、社会支持情况、父母学历有关。
    山东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院护理人员潜伏感染现状及风险因素分析
    李艳丽,李燕,佘凯丽,刘盈,刘伟娟,李秀君,刘英慧
    2022, 60(4):  107-1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352
    摘要 ( 655 )   PDF (1046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山东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院护理人员潜伏结核感染(LTBI)现状及风险因素,为LTBI高危人群管理和减少职业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抽样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结核病定点医院工作的631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为17.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单位类型、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工作地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的增加,感染结核菌的风险增加,以工作2年以内的人员为参考,工作6~10年其风险增加3.12倍(OR=3.12, 95%CI: 1.21~8.03),10年以上其风险增加5.33倍(OR=5.33, 95%CI: 2.17~13.09);若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其感染的风险增加4.10倍(OR=4.10, 95%CI: 2.26~7.41)。 结论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接近普通人群,LTBI风险随着护理人员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增加以及家庭中有人患结核病而上升,作为职业暴露人群,应对这部分LTBI人员优先实施干预性预防措施,阻断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参与和自杀风险的关系
    赵思博,彭立,凌鸿翔
    2022, 60(4):  113-1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062
    摘要 ( 584 )   PDF (1038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参与行为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方法 采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该调查以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与规模呈正比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调查。研究采用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有效样本为7 873人。问卷中包含了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医疗保险和自杀风险等相关问题。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农村老年人自杀风险报告率为6.03%,并在不同参保行为的群体中具有显著差异(χ2=9.42, P=0.002)。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自杀风险相关的因素有医疗保险(OR=0.513,95%CI=0.285~0.922)、文化程度(小学:OR=0.718,95%CI=0.573~0.898;初中及以上:OR=0.670,95%CI=0.453~0.989)、是否负债(OR=1.557,95%CI=1.236~1.962)、经济保障(OR=0.719,95%CI=0.574~0.900)、身体状况(较差:OR=0.768,95%CI=0.572~1.031;一般:OR=0.307,95%CI=0.224~0.420;较好:OR=0.316,95%CI=0.206~0.486;很好:OR=0.175,95%CI=0.061~0.494)、有无慢性病(OR=1.970,95%CI=1.448~2.681)、心理负担(OR=1.027,95%CI=1.015~1.039)、家庭关系(OR=0.350,95%CI=0.253~0.484)等。 结论 医疗保险参与行为与自杀风险显著相关。提高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探索和完善农村大病救助体系,有助于改善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
    病例报道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长期误诊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宋洛卿,周国钰,叶翔,卢梅,赵新静
    2022, 60(4):  119-12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104
    摘要 ( 523 )   PDF (7256KB) ( 1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1例长期误诊的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以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疾病进行简单总结。 结果 患者为66岁女性,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9年,加重伴记忆力下降4个月入院,查体示粗测近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下降。颅脑影像学检查示左侧大脑半球多发陈旧性出血信号并局部强化;脑内多发缺血变性灶或炎性改变,左侧为主;考虑左侧枕叶皮质层状坏死。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14分。 结论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临床异质性大,当中老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癫痫发作、头痛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应完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显示不对称性脑白质高信号伴多发脑微出血时,应警惕该病可能。
    Barth综合征1例报道
    任红,王伟,林岩,娄建伟,纪坤乾,赵玉英,焉传祝
    2022, 60(4):  123-12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474
    摘要 ( 705 )   PDF (3065KB) ( 2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1例TAZ基因突变的Barth综合征(BTHS)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肌肉病理、基因测序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BTH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疾病进行简要总结。 结果 患者为14岁男性,自幼生长发育迟缓,因四肢无力2个月余入院,查体示双侧转颈、耸肩力弱及四肢肌力减弱。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尿有机酸检测示3-甲基戊烯二酸升高。影像学检查示双侧臀大肌及双侧胫骨干骺端周围肌肉FS T2WI异常信号。肌肉病理示轻度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证实患者及其母亲为TAZ基因c.589G>A突变。 结论 Barth综合征是一种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形式多样。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心肌病变等表现,应考虑该病可能。早期诊断和对症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新发突变1例并文献复习
    田敏,曹丽丽,宋承远
    2022, 60(4):  128-13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11
    摘要 ( 908 )   PDF (5544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1例临床确诊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该基因的新突变位点。 方法 回顾先证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分析。 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均存在NF1基因第14个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1586T>G,而在非患病的家庭成员中没有发现该突变。 结论 发现NFI基因一个新的错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NF1的原因。另外,合并身材矮小的NF1患者均应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排除鞍区肿瘤,以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评估激素分泌情况,追溯发育迟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