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6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基础医学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对胰腺癌代谢的调控作用
    苑宝文,王沛,黄蔚
    2022, 60(3):  1-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36
    摘要 ( 1097 )   PDF (12610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对胰腺癌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析TCGA、GTEx和HPA等数据库中胰腺癌和正常组织的数据,鉴定SIRT1的表达。构建6组SIRT1稳定敲减和对照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分别应用UHPLC-MS/MS和高通量RNA-seq技术测量代谢物和基因表达水平。探索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及与药物反应性和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TCGA和GTEx数据分析发现,SIRT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HPA数据库进一步证实了SIRT1蛋白的高表达。非靶向代谢组检测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别鉴定出59个代谢物和688个基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癌症中胆碱的代谢、嘧啶代谢、ABC转运等代谢通路。有14个显著差异的基因参与了SIRT1调控的代谢通路。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信号通路,参与ATP结合和小分子代谢等生物过程。CARE分析显示,SIRT1高表达会促使大量抗肿瘤药物出现高反应性,同时也会使部分药物出现耐药性。 结论 SIRT1对胰腺癌代谢有调控作用,为SIRT1参与胰腺癌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和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口服5-甲基四氢叶酸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作用
    张正铎,吴虹,祁少俊,唐延金,高希宝
    2022, 60(3):  13-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47
    摘要 ( 1061 )   PDF (4218KB) ( 1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对D-半乳糖(D-gal)和氯化铝(AlCl3)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的预防作用,以期为AD的预防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体质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L-5-MTHF预防组和AD+H-5-MTHF预防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给予腹腔注射60 mg/kg BW D-gal和10 mg/kg BW AlCl3,并用与其他各组等容量匹配的生理盐水灌胃6周。2个预防组每天在腹腔注射60 mg/kg BW D-gal和10 mg/kg BW AlCl3同时用1 mg/kg BW(低剂量组)或5 mg/kg BW 5-MTHF(高剂量组)灌胃 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来评价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磷酸化Tau 蛋白(p-Tau)含量、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ADAM10)和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mRNA表达来评价AD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过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来评价胆碱能功能,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来评价氧化应激,用细胞因子来评价内皮细胞功能。 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各组的潜伏期均随训练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F时间=67.37, P<0.001; F处理组=6.36, P=0.001)。而且,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在潜伏期上存在交互作用(F处理组x时间=2.72, P=0.00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脑中Aβ1-42和p-Tau含量、血清ACh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MDA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和海马BACE1 mRNA表达升高(P<0.05),血清SOD活力和海马ADAM10 mRNA表达降低(P<0.05),提示AD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AD+L-5-MTHF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血清SOD活力和海马ADAM10 mRNA表达上升(P<0.05)、潜伏期、血清IL-6含量及海马BACE1 mRNA表达下降(P<0.05);AD+H-5-MTHF组大鼠的潜伏期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TNF-α含量下降(P<0.05)。而且,5-MTHF预防组间ADAM10 mRNA表达存在剂量依赖性(P=0.016)。 结论 5-MTHF可以改善D-gal和AlCl3诱导的AD大鼠学习和记忆损伤,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PP加工、内皮细胞分泌和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D-甘露糖和葡萄糖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
    菅天孜,陈诺,李理想,李延青,李艳
    2022, 60(3):  24-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264
    摘要 ( 1757 )   PDF (7447KB) ( 2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探讨两种常见的单糖-D-甘露糖和葡萄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D-甘露糖组、葡萄糖组、DSS组、DSS+D-甘露糖组和DSS+葡萄糖组,每组10只,分别自由饮无菌水、20% D-甘露糖、20%葡萄糖、3.5%DSS、3.5%DSS+20%甘露糖、3.5%DSS+20%葡萄糖,共7 d。每日观察并记录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粪便的性状及隐血情况。7 d后处死小鼠,分离结肠,测量其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取脾脏,观察并测量其大体形态长度、质量。 结果 对照组小鼠一般情况良好,DSS组小鼠出现体质量下降、腹泻、肉眼血便等结肠炎表现。与DSS组比较, DSS+D-甘露糖组体质量较高[(84.02±3.47)g vs( 89.71±2.02)g,P<0.001],DAI评分显著降低[(3.10±0.77)vs(2.43±0.32),P=0.002],结肠长度明显增加[(5.20±0.03)cm vs(6.87±0.19)cm,P<0.001],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低[(6.00±0.37)vs(4.25±0.28),P<0.001];DSS+葡萄糖组体质量急剧降低(P<0.001),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肠出血加重(P<0.001),组织病理学评分较高(P<0.001)。 结论 D-甘露糖可有效改善UC小鼠临床症状,葡萄糖则加重UC小鼠的临床症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网络药理学探讨
    李明波,黄燕波,刘俊城,任东成,谭成双,徐继禧,丁金勇
    2022, 60(3):  29-3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656
    摘要 ( 1530 )   PDF (14279KB) ( 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分子机制。 方法 按照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在TCMSP 数据库上搜索其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对药物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分别从Gene 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五个数据库中搜索AS疾病相关靶点。然后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将药物、活性化学成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三者构建“中药-活性有效成分-交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可视化网络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和R包对结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 共获取黄芪桂枝五物汤活性化合物74个,根据疾病-中药汤剂共有的靶标逆向筛选中药汤剂活性成分后,剩余32个,预测出对应靶点997个;AS疾病相关靶点2 234个,交集靶点78个;利用CytoNCA插件二次打分后,共筛选得到8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获得1 990条结果,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35个结果;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有效成分与核心基因的靶点能够稳定对接。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AS是通过槲皮素、芍药苷、山奈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PTGS2、IL6、TNF、VEGFA、IL1B、ICAM1、STAT1、CXCL8等多个基因靶点,从而影响“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多条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临床医学
    面孔审美外显与内隐加工的神经机制——一项脑成像的激活似然估计法元分析
    贾凡路,张文君,李开云,侯婷婷,林丰勋
    2022, 60(3):  39-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087
    摘要 ( 978 )   PDF (2151KB) ( 2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面孔审美外显和内隐加工的神经机制的异同。 方法 对24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激活似然估计的元分析,检测了健康成年人在面孔审美加工相关任务中的大脑激活。研究首先通过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分别识别面孔审美外显和内隐加工的大脑激活区域,后进行联合分析、差异分析,以评估两种加工之间共同的和独特的神经活动。 结果 独立的激活似然估计元分析结果显示,面孔审美外显加工激活了前扣带回,面孔审美内隐加工激活了左侧尾状核和前扣带回。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前扣带回在外显与内隐加工中都出现明显激活。而差异分析结果并未发现参与面孔审美的外显和内隐加工的大脑激活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奖赏区参与面孔审美的外显和内隐加工,前扣带回是支持面孔审美的重要脑区。面孔审美神经基础的确定为临床开展审美心理障碍干预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及影像特征
    冯宝民,王舟,徐晗,李佳存,于乔文,修建军
    2022, 60(3):  45-5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149
    摘要 ( 1377 )   PDF (8612KB) ( 2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MOGAD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19例MOGAD患者中男9例,女10例,中位年龄10岁。患者临床表型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者7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者6例,脑炎者4例[其中1例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脊髓炎者1例,脑干脑炎者1例。17例(17/19)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异常信号,病变可累及脑组织任何部位,表现为多灶性、边界不清的点片状T2WI高信号。4例(4/13)患者脊柱MRI检查发现脊髓异常信号。4例(4/9)患者眼眶MRI检查发现异常信号,表现为视神经T2WI高信号;2例病变累及视交叉、视束。19例患者血清 MOG-IgG 抗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合并NMDAR抗体阳性,1例合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 结论 MOGAD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临床表型多样且与年龄相关。病变可累及视神经、脊髓、颅脑等多个部位,影像学表现多样。
    基于数据库LKB1突变肺腺癌DNA异常甲基化位点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
    郑昊天,王光辉,赵小刚,王亚东,曾榆凯,杜贾军
    2022, 60(3):  51-5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21
    摘要 ( 1032 )   PDF (7022KB) ( 1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DNA甲基化相关的肝激酶B1(LKB1)突变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 方法 下载并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RNA和甲基化测序数据。筛选甲基化调控显著影响预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将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进行相关功能学分析。 结果 筛选出3个低甲基化高表达的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LKB1突变肺腺癌的预后风险模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isk score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HR>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Risk score比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有更好的生存预测能力。功能分析表明,高风险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促癌通路激活、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 结论 在LKB1突变肺腺癌中发掘了3个因异常甲基化而表达失调的分子标记物,据此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以准确筛选LKB1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高风险人群,提供生存预测,为LKB1突变肺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预后分析提供新思路。
    肺炎奴卡菌合并天美奴卡菌肺部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安袁笑雪,杜以明,田甜,张一,薛玉文
    2022, 60(3):  59-6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092
    摘要 ( 1524 )   PDF (5761KB) ( 2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炎奴卡菌和天美奴卡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 方法 总结和分析1例肺部肺炎奴卡菌合并天美奴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并检索有关资料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该患者为免疫功能低下及结构性肺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脓痰、呼吸困难。CT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团块影及实变影,可见空洞形成,洞壁上有赘生物样突起;伴液气胸。经BALF mNGS及胸水培养加质谱分析确诊为肺炎奴卡菌和天美奴卡菌感染,两菌对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头孢曲松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 结论 肺炎奴卡菌和天美奴卡菌是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利奈唑胺联合亚胺培南及复方新诺明是其有效的治疗措施。
    33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补充乳清蛋白粉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王艳莉,冯晔,周秀耕,杨跃,吴楠,方玉,阎石,李少雷,吕超,韩超,杜松涛
    2022, 60(3):  64-7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75
    摘要 ( 1627 )   PDF (953KB) ( 1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术期补充乳清蛋白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某医院择期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人体成分测定等对两组患者于术前门诊、术前1天、术后1个月进行营养和身体方面的评估。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营养干预。此外,观察组在术前门诊还开始补充乳清蛋白粉,干预周期至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界定为2级以上的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吻合口瘘等)];比较基线、术前1天、术后1个月营养状态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4%(8/33),对照组为49%(18/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围术期补充乳清蛋白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1个月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样本量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的疗效中长期随访
    李青,林雪艳,刘天航,李晓文,范明喆,赵瑞瑞,田永杰
    2022, 60(3):  71-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244
    摘要 ( 1354 )   PDF (941KB) ( 1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盆腔脏器脱垂的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是否保留子宫的疗效分析以及术后的中长期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盆腔脏器脱垂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匹配分为保留子宫组(UC)和切除子宫组(CH)两组,各3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5年分度评价客观疗效。采用盆底障碍量表简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判定主观疗效。 结果 UC与CH组比较,围手术期指标中住院天数(P<0.001)、术中出血(P<0.001)、手术时间(P<0.001)、术后排气时间(P=0.004)、留置尿管时间(P<0.001)均优于CH组。POP-Q分度: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FDI-20、PFIQ-7、PISQ-12评分,UC、CH组各自不同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有所改善;UC与CH组比较PISQ-12评分术后6个月(P<0.001)、术后1年(P<0.001)、术后5年(P<0.001)均优于CH组;中长期随访中,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术后共3例盆腔感染、6例排尿困难,其余正常。 结论 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中网片的使用安全有效,是否保留子宫不影响术后疗效,但保留子宫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LncRNA-UCA1通过靶向调控miR-182-5p对滋养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钟黎黎,盛莹,郭江虹,阳双健,何宜静
    2022, 60(3):  76-8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660
    摘要 ( 829 )   PDF (3781KB) ( 1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道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UCA1)对滋养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3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和30例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qRT-PCR检测各胎盘组织中UCA1和miR-182-5p表达水平。以滋养细胞HTR-8/Svneo为研究对象,将UCA1过表达质粒(pcDNA3.1-UC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细胞中,qRT-PCR检测细胞中UCA1和miR-182-5p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UCA1与miR-182-5p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将pcDNA3.1-UCA1质粒与miR-182-5p mimic分别或同时转染至HTR-8/Svneo细胞中,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转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临床标本测定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比较,PE患者胎盘组织中UCA1表达降低(1.10±0.51 vs 5.7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947,P<0.001),而miR-182-5p表达显著增加(7.23±1.44 vs 1.07±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61,P<0.001)。(2)细胞实验结果:UCA1能特异性靶向调控miR-182-5p表达。与Vector组比较,UCA1过表达可降低HTR-8/SVneo细胞中miR-182-5p表达(0.12±0.05 vs 0.97±0.06,t=19.028,P<0.001),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t=10.16017.22813.768,P均<0.001),并上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t=20.83324.793,P均<0.001);而miR-182-5p过表达能显著减弱UCA1过表达对HTR-8/SVneo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结论 UCA1通过靶向下调miR-182-5p表达促进滋养细胞侵袭与转移。
    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51例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李博,刘竞芳,鲍金鹏,李祥泽,秦广洋,田虎
    2022, 60(3):  83-8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996
    摘要 ( 982 )   PDF (1028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腹腔镜切除术中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的优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105例P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1例(观察组),行常规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4例(对照组)。收集基线资料、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输血情况、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术后第1、3、6个月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短期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25(135)vs 282.5(118)min,Z=-2.687, P=0.007]、术中肝门阻断时间[(35.9±8.5)vs(240.7±6.8)min, t=-3.183,P=0.002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300(200)vs 363(141)mL, Z=-2.621,P=0.009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5(4.8%)vs 14(13.3%),χ2=-4.600,P=0.032]、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2.1(131.7)vs 386.2(100.0),Z=-2.379,P=0.017]、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7.1±76.1)vs(274.8±74.0),t=-3.257,P=0.002]、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4.4±51.7)vs(151.1±61.0),t=-3.254,P=0.001]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腹腔镜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在缩短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手术失血、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肝功能损害具有优势。体现出了精准肝切除的理念。
    术前MRI在预测169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及早期复发的价值
    左立平,蒋丰洋,周斌彬,范金蕾,梁永锋,邓展昊,于德新
    2022, 60(3):  89-9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046
    摘要 ( 1165 )   PDF (3179KB) ( 1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及其在早期复发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行术前增强MRI HCC患者169例。并对可能与微血管侵犯和早期复发(≤2年)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分析。单元和多元二分类Logistics 回归分析用于评估预测HCC微血管侵犯的最佳MRI预测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HCC早期复发的预测因子。采用单元与多元Cox回归分析对早期复发有关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微血管侵犯的早期和总体生存情况。 结果 在多元二分类Logistics 回归分析中,肿瘤>5 cm(OR=7.1,95% CI:1.3~38.8,P=0.023)、瘤周动脉期强化(OR=2.1,95%CI:0.8~5.5,P=0.018)和非光滑肿瘤边缘(OR=3.3,95%CI:1.0~10.5,P=0.045)是与微血管侵犯相关的预测征象。在多元Cox回归分析模型中,微血管侵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Kaplan-Meier曲线显示,存在微血管侵犯患者早期和总体复发率更高。 结论 MRI征象中,肿瘤>5 cm、瘤周动脉期强化和非光滑肿瘤边缘是预测HCC微血管侵犯的独立预测因子。微血管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但预测早期复发的能力欠佳。
    固定平台单髁术后胫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
    林均馨,刘玉江,刘培来,万连平,张鹏,杜建春,刘泽淼,孔杰,高升焘
    2022, 60(3):  96-9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289
    摘要 ( 709 )   PDF (3881KB) ( 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与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UKA)相关的胫骨平台假体周围骨折(TPF)的机制和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例UKA术后TPF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经验总结。 结果 经病例分析及文献查询,对于拟行UKA 手术的患者,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准确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并重视围手术期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TPF患者的治疗,应因人而异,根据骨折块的大小、骨折移位情况、骨质疏松情况以及假体稳定性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结论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使TPF获得良好的预后。
    1 12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的CBCT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煜,尹增正,聂晓琨,马志德,熊世江
    2022, 60(3):  100-10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182
    摘要 ( 1013 )   PDF (5577KB) ( 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的影像,研究其发生情况和相关特点,为MMC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观测就诊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637例患者共1 125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记录MMC的发生、解剖结构,分析各解剖因素与MMC检出率及根管类型的关联性。测量分析MMC弯曲情况。 结果 (1)下颌第一磨牙MMC的牙齿检出率为12.80%。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有MMC组的MB-ML根管口间距较大。MMC发生与牙位、远舌根、MB-ML根管口间距具有相关性。(2)MMC的类型以3-2融合型最多,其中MMC与MBC或MLC融合与近中3个根管口间距离具有相关性。(3)MMC以重度弯曲居多。近远中向弯曲度女性大于男性,年龄60~80岁组的更小。近远中向弯曲半径女性小于男性。近远中向弯曲度大于颊舌向弯曲度。 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MMC检出率男性较女性高,左侧更多见。MB-ML根管口间距越大或存在远舌根者,MMC存在的可能性越大。3-2型MMC与MBC或MLC根管口间距越近,与该根管融合可能性越大。MMC近远中向弯曲度较大,女性的MMC更易出现急弯。60~80岁组MMC弯曲度较小。
    医学教学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卫生统计学》学习满意度评价
    韩璇,孙秀彬,刘铱,王淑康,刘静,袁中尚,张涛,李秀君,薛付忠,刘云霞
    2022, 60(3):  109-11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130
    摘要 ( 941 )   PDF (1642KB) ( 12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满意度,并探讨影响因素,为优化《卫生统计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预防医学专业两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调查,收集其对《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满意度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0份(97.44%),《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满意度评分为83,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师生互动和教学设计维度评分分别为16、20、20、2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学习动机、师生互动和教学设计对学习满意度存在影响。 结论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卫生统计学》有较高的满意度,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沟通,强化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满意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病例报道
    以胸膜病变为特征的IgG4相关性肺疾病1例
    王静,刘粉,曾荣,黄思源,许长娟,梁子婷,董亮
    2022, 60(3):  114-1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305
    摘要 ( 807 )   PDF (7102KB) ( 1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例罕见成年XLP-1病例报道
    孙晨曦, 王永静, 李爱, 宋宁霞, 陈慧娴, 冯晓丽, 邓玉鹏, 王涓冬, 郑成云
    2022, 60(3):  117-12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0818
    摘要 ( 802 )   PDF (11397KB) ( 1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并文献复习
    薛美娟,石艳,邵琳琳,王琳,张昀,张阿敏
    2022, 60(3):  121-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1.1187
    摘要 ( 789 )   PDF (2321KB) ( 3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