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6-09-24
      
    论文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的实验研究
    李东,马鲁新,马玲,蔡景龙,刘伟,崔磊,曹谊林,胡振生
    2006, 44(9):  865-868. 
    摘要 ( 10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在部分脱钙骨三维支架上立体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将自人骨髓中分离出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扩增,接种于多孔的部分脱钙骨支架上,通过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和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部分脱钙骨上的生长和粘附情况,并测量hBMSCs在部分脱钙骨上的粘附率。结果:hBMSCs在部分脱钙骨上的粘附率为(99.1±1)%;DiI标记的细胞于接种后第2、4、7天激光共聚焦检测,见支架空隙中细胞逐渐增多;电镜观察,接种7天后,电镜下见细胞覆盖了部分脱钙骨表面;自部分脱钙骨中份切开,横断面电镜观察见断面中充满细胞。结论:hBMSCs在部分脱钙骨支架的三维立体环境中生长良好,是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能力的临床研究
    高伟,杨敏,张秀丽,侯敬超,高前,刘德山
    2006, 44(9):  869-871. 
    摘要 ( 1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能力的变化,为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每例均采用临床记忆量表测查记忆能力。结果:糖尿病组记忆测验记忆商和各分项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记忆能力减退,其联想能力尚好,学习能力较差。
    氮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
    周南南,朱兴雷,叶琳,王建春
    2006, 44(9):  872-874. 
    摘要 ( 1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病死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AMI后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MI患者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6个月病死率(r=0.943?7, P<0.01)和MACE发生率(r=0.607?2, P<0.01)。结论:AMI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相关。
    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李跃华,宋惠民,庞昕焱,巩性军
    2006, 44(9):  875-877. 
    摘要 ( 9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DC McAb)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同种异体腹腔心脏移植为模型(Wistar→SD),应用含DC McAb的WZD腹水按1∶25(McAb25组)和1∶50(McAb50组)稀释,心脏移植后受体腹腔注射给药7?d,1?ml/d,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另设非移植组,相同方法给药4~5?d后处死大鼠,取脾观察DC McAb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活性及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后抗体形成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受体体内短期应用DC McAb,McAb25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9.37±2.93)d,McAb50组为(19.13±2.25)d,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为(8.75±1.28)d(P均<0.01);两McAb组脾淋巴细胞增殖、IL2生成活性及抗SRBC抗体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DC McAb能够明显延长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L2生成活性及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癌基因PTEN、癌基因MDM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万芙荣,周庚寅,刘光智,吴晓娟
    2006, 44(9):  878-881. 
    摘要 ( 13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癌基因MDM2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8例肾透明细胞癌、15例癌旁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癌基因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5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4.4%(20/58)显著低于癌旁肾组织86.6%(13/15)及正常肾组织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72.7%(16/22)显著高于Ⅲ、Ⅳ期的11.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68.9%(40/58)显著高于癌旁肾组织0.06%(1/15)及正常肾组织的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癌旁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5%(10/22)显著低于Ⅲ、Ⅳ期的8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MDM2二者高度相关。结论:PTEN的失表达与MDM2的过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且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EN与MDM2可作为评价肾透明细胞癌发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I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在2型糖尿病大鼠
    任建民,孙琳,毕丽娜,孙磊,唐宽晓,董明
    2006, 44(9):  882-884. 
    摘要 ( 11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状态下,I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 I)mRNA在2型糖尿病及硫辛酸干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 组),2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1只),其中10只给予硫辛酸50?mg/kg腹腔注射,作为硫辛酸干预组(LA组),其余11只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均处死测定其主动脉舒张功能,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结果:T2DM组和LA组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明显减弱,而LA组较T2DM组有明显改善(P<0.05)。主动脉GTPCH I mRNA的表达在T2DM组下降70.28%,LA组下降26.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大鼠离体主动脉EDVR减弱时,主动脉GTPCH I mRNA表达显著下降。硫辛酸可改善EDVR,此作用可能与改善GTPCH I mRNA表达有关。
    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李雯雯,,李强,王晶波,李晓迎 张立新,安勇,张琴冈
    2006, 44(9):  885-888. 
    摘要 ( 13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中文版对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除心理功能维度外,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Child分级主要影响生理健康方面的评分,而性别对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评分均有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与Child分级。
    CyclinE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金翠香,徐昌青,张成秋,曹力博
    2006, 44(9):  889-892. 
    摘要 ( 10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CyclinE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和10例结肠正常粘膜组织进行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检测,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组织无CyclinE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肠癌组织中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57.5%,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组织(P<0.05)。CyclinE mR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肝转移不相关(P>0.05)。CyclinE蛋白在结肠癌的表达与CyclinE 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但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结论:CyclinE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提示CyclinE过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yclinE可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TCD对实验性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状况的评价
    冀勇,王志刚,丁璇,张庆林
    2006, 44(9):  893-895. 
    摘要 ( 11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兔椎基底动脉脑血管痉挛(CVS)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同时行逆行颈内动脉插管椎基底动脉造影和TCD检测。结果:逆行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注血前后血管管径有明显差异(P<0.05),平均血流速度注血后明显加快(P<0.05)。结论:一侧颈内动脉逆行插管椎基底动脉造影操作简单、可靠,采用TCD检测可获得兔椎基底动脉脑血管痉挛稳定的图谱。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江蓓,李宪花,杨向东,宋剑,郭玲,胡昭
    2006, 44(9):  896-899. 
    摘要 ( 15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60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贝那普利组应用贝那普利10?mg/d,缬沙坦组应用缬沙坦80?mg/d,联合用药组应用贝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80?mg/d。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平均动脉压(MAP)、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UAE、尿TGF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P<0.05)。各组治疗后MAP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具有独立于降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治疗骨肉瘤的免疫活性研究
    丰荣杰,谢飞彬,千建荣,张帅,汤继文,李建民
    2006, 44(9):  900-904. 
    摘要 ( 10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能同时特异性靶向人骨肉瘤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TP3及人T细胞表面TCR/CD3复合体CD3ε链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antiCD3 × antiTP3 diabody,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抗体可变区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KIDCD3 × TP3,继而转染大肠杆菌K12系XL1Blue株,表达活性抗体diabody,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流式细胞术、蛋白电泳进行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测定,并将其与人T细胞、骨肉瘤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其诱导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diabody纯度高,在人血清中较为稳定,活性强,能够同时特异性地结合人骨肉瘤细胞及人T细胞,且将二者的距离拉近,特异性地溶解靶细胞。结论:双特异性单链抗体diabody能充分诱导人细胞毒T 细胞活性,使骨肉瘤细胞溶解。
    IGF1和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马宏岩,郭军
    2006, 44(9):  905-907. 
    摘要 ( 11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志物,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研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标本作对照,对62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PCR方法,检测IGF1/IGF1R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中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P<0.01)。结论:IGF1/IGF1R的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提示IGF1/IGF1R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标志物。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孙刚,高金亮
    2006, 44(9):  908-910. 
    摘要 ( 1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综合分析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在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着重探讨其在反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O分类,将转子间骨折分潍A1、A2、A3 3型,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对DHS治疗的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总体疗效和各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HS治疗102例转子间骨折总体优良率81%。A1型优良率95%,A2型优良率84%。反转子间骨折优良率48%。反转子间骨折优良率和总体优良率及A1型或A2型优良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率与总体手术失败率及A2型手术失败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对大多数标准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对反转子间骨折疗效欠佳。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作用的研究
    周敏,梁翠平,谷兴华,吴树明
    2006, 44(9):  911-913. 
    摘要 ( 11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Her-2/neu,Syndeca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潍博,刘丰基,崔言刚
    2006, 44(9):  914-917. 
    摘要 ( 14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neu,Syndecan1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及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2/neu,Syndecan1表达。结果:① 112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和5%,Syndeca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和100.0%。胃癌组织Her2/neu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阳性表达率(χ2=5.17,P<0.05),正常胃粘膜Syndecan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χ2=20.80,P<0.01);② 胃癌组织 Her2/neu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χ2=4.82,P<0.05),TNM分期(χ2=5.37,P<0.05)、淋巴结转移多少(χ2=6.42,P<0.05)及浆膜浸润(χ2=7.30,P<0.01)均显著相关; ③ 胃癌组织Syndecan1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χ2=11.83,P<0.01和χ2=13.74,P<0.01);④ 胃癌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与Syndecan1的阴性表达显著相关(χ2=14.25,P<0.01)。结论:① Her2/neu高表达显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不良;② Syndecan1属保护性因素,在恶性程度高、分期晚的患者中表达降低;③ Her2/neu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降低。
    时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颈部动脉的应用
    冯德朝,徐亮,丛培新,郑金勇,孟祥水,崔宜,李传福
    2006, 44(9):  918-921. 
    摘要 ( 13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DCEMRA)在颈部动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颈部动脉疾病患者和颈部动脉正常者各30例,均行三维快速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3DDCEMRA。3DTOFMRA采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梯度回波(3DFGRE)序列,薄层、多层块轴位扫描;3DDCEMRA应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干扰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快速注射(注射速度2.0~3.0?ml/s)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20~25?ml(0.15~0.2?mmol/kg),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即时扫描。两种方法所得全部原始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IP重建,按解剖及影像诊断要求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60例颈部3DDCEMRA图像中,57例颈部动脉显示较佳,占95%;显示不佳3例,占5%;其中疾患组诊断为动脉硬化斑块3例、血管狭窄15例、血管闭塞6例、血管畸形4例、细小动脉瘤2例。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均优于3DTOFMRA(Р<0.001)。结论: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畸形、细小动脉瘤等病变的诊断均优于传统3DTOFMR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半规管多平面重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崔凤玉 孙晓卫,丁元萍,窦芬芬 张建基
    2006, 44(9):  922-925. 
    摘要 ( 12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半规管多平面重组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正常79耳,病变93耳)行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扫描, 正常耳比较轴位、重组冠状位及各半规管多平面重组(semicircular canal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sMPR)图像整体显示半规管的形态和结构情况,比较3种图像对各半规管全程显示率,寻找显示各半规管全程的最佳方法;病变耳分别在轴位、重组冠状位及sMPR观察各半规管破坏情况,术中探查并详细记录各半规管破坏情况,并与术前CT图像比较。结果: 正常耳:轴位仅部分能显示外半规管全程,显示率为86.7%,上半规管、后半规管不能全程显示;重组冠状位各个半规管全程均不能完整显示;sMPR对各半规管全程在同一层面上显示率分别是:上半规管为92.45%,外半规管为100%,后半规管为97.58%;病变耳:8耳发生迷路瘘管,轴位、重组冠状位显示外半规管瘘分别为5耳和4耳、二者均显示上半规管瘘1耳;sMPR显示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术中探查见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结论:sMPR可完整显示各半规管全程,明确瘘管发生的具体位置,对迷路瘘管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口腔扁平苔藓中朗格尔汉斯细胞的研究
    綦成,张春燕,凌涤生,孙善珍
    2006, 44(9):  926-931. 
    摘要 ( 1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颊粘膜损害及正常对照颊粘膜上皮中的朗格尔汉斯细胞(LC)数量及分布,角质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及分布,探讨OLP的病理形成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利用S100多克隆抗体及HLADR单克隆抗体对25例OLP颊粘膜损害标本及8例正常对照颊粘膜标本进行检测。结果:LC对S100抗体及HLADR抗体染色阳性,在对照组中LC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偶见于基底细胞层上方,固有层中少见。在OLP组中,LC位于棘细胞层的中、下部及基底细胞层,有的标本中LC可见于棘细胞全层,固有层中多见。OLP组L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OLP组有56%的标本(14/25)显示存在HLADR+角质细胞。在OLP损害中,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基底细胞变性程度相关,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越重,基底细胞变性程度越重。结论:LC将处理过的抗原复合体提呈给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角质细胞成为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的靶细胞,这种免疫介导的对基底细胞的损伤对在OL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IL-1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基质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张贵宇,任淑文,张友忠,马道新
    2006, 44(9):  932-934. 
    摘要 ( 11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L1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IL1β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作为研究EMs的体外实验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计量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结果:依据MTT结果所绘得的细胞生长曲线及FCM检测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1β作用后细胞生长旺盛,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G2/M期及S期,当IL1β的浓度为 1.0?ng/ml且作用12?h此作用最为显著。结论:IL1β可促进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由G0/G1期进入G2/M期及S期,对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具有促增殖作用。
    环氧化酶-抑制剂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影响
    阎树昕,刘加军,孙建芝,彭军,刘传方
    2006, 44(9):  935-938. 
    摘要 ( 10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考昔(Celecoxib)对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elecoxi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MM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并对细胞凋亡前后的Caspase3活性进行检测。 结果:COX2抑制剂 Celecoxib可显著的抑制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COX2抑制剂 Celecoxib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升高Caspase3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为COX2抑制剂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有利的实验依据。
    匹卡米隆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李明霞,顾一珠
    2006, 44(9):  939-941. 
    摘要 ( 11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备匹卡米隆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察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优化处方组成:主药匹卡米隆50?mg、磷酸氢钙120?mg、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分别为16?mg,粘合剂2%聚维酮K30水溶液适量。采用内外加法联合使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片剂崩解效果最好。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95?s,10?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匹卡米隆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
    替莫唑胺多晶型胶囊的溶出度及其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王海钠,庞华,张君仁,纪建波/sup>
    2006, 44(9):  942-945. 
    摘要 ( 11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形态替莫唑胺(TM)胶囊[TM(A)、TM(B)、TM(C)]的溶出度及其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三种TM分别制成胶囊剂,测定其在0.1?mol/L盐酸中的溶出度。以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测定三种TM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TM(C)胶囊溶出最快,TM(A)次之,TM(B)最慢;TM(A)与TM(B)的生物利用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TM(C) 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低于TM(A)和TM(B) (P<0.01)。结论:TM(A)与TM(B)在家兔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而TM(C)为低效的一种形态。
    一种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红细胞和白细胞作用的研究
    肖东杰,李晓英,刘洋,黄平,孙立智,汪运山
    2006, 44(9):  946-948. 
    摘要 ( 15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对血液红细胞的溶解效果和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份K3 EDTA抗凝外周血分别用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与FACS溶血素处理后,检测其对血液红细胞的溶解效果及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14+、CD45+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和FACS溶血素,均能使红细胞彻底溶解,且不破坏白细胞,在流式细胞仪获取的前向散射光(FSC)和侧向散射光(SSC)散点图中,可见清晰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群,其CD14+表达率分别为(1.01±0.24)%和(1.00±0.23)%、(92.80±1.98)%和(92.81±1.94)%、(91.16±3.68)%和(91.22±3.76)%;CD45+表达率分别为(98.94±0.71)%和(98.90±0.72)%、(95.15±2.73)%和(95.11±2.76)%、(99.39±0.48)%和(99.41±0.47)%,使用两种溶血素检测得到的白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流式细胞仪专用溶血素具有很好的红细胞溶解效果,但不破坏白细胞,且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群表面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作用。
    TNF-α及IL-6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邢培祥,肖东杰,胡安拉,高卫,汪运山,王洪春
    2006, 44(9):  949-953. 
    摘要 ( 11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65例胃腺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TNFα238G/A、308G/A和IL6597G/A、-174G/C、-572G/C位点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HP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感染HP胃腺癌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感染HP的对照组(P=0.007, 相对危险度[OR]=2.53,95%可信区间[95%CI]=1.28-5.24)。胃腺癌组TNFα238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 OR=2.44, 95%CI=1.11-5.37; P=0.039, OR=2.13, 95%CI=1.03-4.41),在HP阳性胃腺癌组明显高于HP阴性胃腺癌(P<0.05,OR=4.53, 95%CI=1.16-17.68; P<0.05,OR=3.52, 95%CI=0.98-12.64)。胃腺癌组IL6572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OR=0.17,95%CI=0.04-0.81)。未见TNFα和IL6其他位点的SNP与胃腺癌组或HP阳性胃腺癌组有任何相关性。结论:TNF238G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A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而IL6572CC基因型则能降低胃腺癌易感性。
    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孙念政,沈柏均
    2006, 44(9):  954-959. 
    摘要 ( 1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掌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其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用IV型胶原酶消化人胎盘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接种于10%新生牛血清(FBS)低糖培养基中(DMEM),贴壁后常规换液、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联合诱导,使胎盘贴壁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后10?d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茜素红染色。结果:培养7~14?d后有少量贴壁细胞生长,逐渐呈成纤维细胞状,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9;在成骨诱导10?d后细胞ALP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盐沉积。结论:胎盘组织可能是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探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机理
    郑国玲,张文高,吴玉生,郑广娟
    2006, 44(9):  960-962. 
    摘要 ( 1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63例脑梗塞患者(病程在3?d以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常规西药治疗;B组(粗粉组):21例,常规西药加水蛭粗粉治疗;C组(微粉组):21例,常规西药加水蛭微粉治疗。观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CD62p)水平。结果:两种水蛭制剂均能提高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以微粉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比较:B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A组,P<0.01。愈显率比较: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上述两项实验指标治疗后也均有改善,两水蛭组优于对照组,P<0.01,C组优于B组,P<0.01。结论:水蛭微粉较水蛭粗粉更能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更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
    NSCLC细胞周期素D1和p27异常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李蓓,张磊,王卉,郝静,扈东艳,李明,王秀问
    2006, 44(9):  963-965. 
    摘要 ( 1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其表达在NSCL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P方法检测了37例原发性NSCLC石蜡切片中cyclin D1和p27的表达。结果:37例NSCLC患者中,cyclin D1阳性表达者21例(56.76%),其表达和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和预后显著相关(P<0.05)。p27阳性表达率为32.43%(12/37),其表达与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yclin D1可作为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SCLC中cyclin D1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p27的表达可作为NSCLC的预后因素。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孙丛,综述,柳澄
    2006, 44(9):  967-971. 
    摘要 ( 10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它能提供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其它灌注参数,对肝脏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在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孙丛,综述,柳澄
    2006, 44(9):  967-971. 
    摘要 ( 7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它能提供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其它灌注参数,对肝脏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在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及监测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