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10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专题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史本康
    2018, 56(3):  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15
    摘要 ( 837 )   PDF (1364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尿急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伴有尿频症状,有或没有急迫性尿失禁表现。OAB虽然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但尿急尿频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对OAB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和治疗等内容做综述。
    米拉贝隆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应用
    种铁,陈琦
    2018, 56(3):  6-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74
    摘要 ( 1105 )   PDF (1344KB) ( 1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米拉贝隆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药物。临床研究证实,米拉贝隆可明显减少尿失禁次数、排尿次数并增加排尿量,在改善尿急发生和夜尿增多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联合抗胆碱能药物后可提高疗效,但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AB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
    张秀琳
    2018, 56(3):  12-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07
    摘要 ( 1288 )   PDF (1567KB) ( 2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M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膀胱内注射肉毒素(BTX)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BTX膀胱内注射后,通过与神经肌接头处的突触前膜结合,进而阻止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特定肌肉可恢复性的迟缓性麻痹而起到治疗作用。BTX治疗难治性OAB的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验证,且适用于儿童、糖尿病及老年OAB患者。通过分析文献,对注射BTX的适应证及禁忌证,BTX产品种类及用量、注射方法、疗效与影响因素、不良反应及其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BTX注射这一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更详实的参考与指导。
    下尿路的神经调控
    姜先洲,赵海锋
    2018, 56(3):  19-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08
    摘要 ( 378 )   PDF (1455KB)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尿液的储存与排空是通过膀胱和尿道的协调活动完成的,这种功能的协调是在大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对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储尿期和排尿期主要的神经反射和神经中枢做综述。
    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进展
    张鹏
    2018, 56(3):  24-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98
    摘要 ( 568 )   PDF (1289KB) ( 2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疾病,是以尿急症状为主的症候群,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与夜尿症状。作为III线治疗方案之一——外周神经电刺激可用于保守治疗方法失败的患者。对外周神经电刺激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相关基础研究做一综述。
    骶神经调节技术在排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徐智慧,魏海彬
    2018, 56(3):  29-3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01
    摘要 ( 790 )   PDF (1202KB) ( 5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骶神经调节(SNM)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植入的“起搏器”发出短脉冲刺激电流信号连续作用特定的骶神经,以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的下游效应器官的微创技术。SNM技术分体验阶段与长期刺激器植入阶段,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学,在难治性膀胱功能障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患者来说,SNM技术具有微创有效、疗效持久及耐受性佳等优点,深受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青睐。简述SNM技术的作用原理及优势,总结近年SNM技术在排尿功能障碍治疗领域的应用,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基础医学
    辣椒素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刘亚骁,史本康
    2018, 56(3):  34-4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640
    摘要 ( 525 )   PDF (19858KB) ( 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膀胱癌细胞系253J与RT112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以0、100、 200 μmol/L辣椒素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253J与RT112细胞0、12、24 h,采用MTT法检测253J与RT112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253J与RT112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253J与RT112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Nrf2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0 μmol/L比较,在100、 200 μmol/L辣椒素作用下,253J与RT112各组细胞活性降低(P<0.01),侵袭能力下降(P<0.01),迁移能力也下降(253J: P<0.01; RT112: P=0.026或P=0.014)。细胞E-钙黏蛋白、C-nrf2表达上升,而波形蛋白与N-nrf2蛋白表达减弱, 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结论 辣椒素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该作用可能与Nrf2的调节有关。
    雄激素阻断对膀胱癌UM-UC-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蒿魁元,赵圣,张宇,崔迪,荆翌峰,夏术阶,韩邦旻
    2018, 56(3):  41-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251
    摘要 ( 515 )   PDF (10840KB) ( 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雄激素阻断对膀胱癌UM-UC-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双氢睾酮或比卡鲁胺激活或抑制UM-UC-3细胞AR信号通路,以雷帕霉素或氯喹进一步诱导或抑制UM-UC-3细胞自噬水平,根据以上不同处理条件进行相应分组。采用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UM-UC-3细胞凋亡;采用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UM-UC-3细胞自噬水平。 结果 雄激素去除或者AR阻断剂比卡鲁胺可以增强膀胱癌UM-UC-3细胞自噬和凋亡水平;雄激素阻断对UM-UC-3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可以被氯喹抑制,并且可以被雷帕霉素增强。 结论 雄激素去除和AR阻断剂比卡鲁胺可以促进UM-UC-3细胞凋亡,这与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相关。
    丙戊酸钠增强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毛少为,卢国良,李亮,夏庆华
    2018, 56(3):  48-5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64
    摘要 ( 660 )   PDF (9717KB) ( 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与二甲双胍(MET)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分别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对照组、VPA组、MET组、VPA+MET组。随后采用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变化,Transwell技术检测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t、pSmad3、aH3、aH4等蛋白的水平变化。 结果 VPA组与MET组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与肿瘤细胞活性,而VPA+MET组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和肿瘤细胞活性的抑制较VPA组与MET组更加显著。相比较对照组和MET组,VPA+MET组中pAkt、pmTOR和pSmad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伴随aH3、aH4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VPA与MET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较单一用药具有更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两条通路活性及上调组蛋白aH3、aH4而实现。
    小檗碱对人肾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DNA断裂及损伤修复的影响
    李孝峰,杜晓益,刘海南,刘承,范医东
    2018, 56(3):  54-5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02
    摘要 ( 705 )   PDF (4125KB) ( 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人肾细胞癌(RCC)细胞生长及DNA断裂的影响。 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BBR在0~240 μmol/L不同浓度下对RCC细胞(A498、786-O)增殖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将RCC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mol/L)、30 μmol/L组和60 μmol/L组,应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BBR对RCC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RCC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前体和降解体(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组蛋白H2A变构体(γH2A.X)和KU70蛋白的表达。 结果 用BBR处理RCC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及药物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498: P<0.001; 786-O: P=0.002);有效浓度的BBR可增加RCC细胞凋亡率;30、60 μmol/L组较0 μmol/L组cleaved-caspase3均表达增加(A498: P=0.018、P<0.001; 786-O: P=0.038、P<0.001),γH2A.X均表达增加(A498: P<0.001、P<0.001; 786-O: P<0.001、P<0.001),而KU70均表达下降(A498: P=0.002、P<0.001; 786-O: P<0.001、P<0.001);60较30 μmol/L组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A498: P=0.020; 786-O: P=0.010),γH2A.X表达增加(A498: P=0.002; 786-O: P<0.001),而KU70下调(A498: P<0.001; 786-O: P=0.005)。 结论 BBR可抑制人RCC细胞的增殖,诱导RCC细胞凋亡,并促使DNA断裂、抑制DNA的损伤修复。
    临床医学
    髓质海绵肾结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肾盂造影表现
    狄钰,阎磊,杨飞龙,李大伟,徐忠华
    2018, 56(3):  60-6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955
    摘要 ( 558 )   PDF (4609KB) ( 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结合文献初步探讨髓质海绵肾(MSK)结石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8例MSK患者(包括2岁左右患儿2例、20岁至40岁成年患者3例及40岁至65岁成年患者3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 IVP)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成因。 结果 患儿结石表现不典型,肾集合管可见多发性囊状扩张;20岁至40岁成年患者并发症较少,肾盂轻度积水,肾皮质较厚;40岁至65岁成年患者肾积水明显较重,皮质变薄,可伴有肌酐增高。成年患者CT上可见结石呈铸型,呈现黏膜面光滑而背离面粗糙的“生长征”;合并有细菌感染时,肾盂内可见“气体影征”。CT及X线平片可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扩张的集合管和乳突管,可见条形影征和束状征。 结论 MSK可合并有肾小管性酸中毒,结石形成多沿黏膜表面走行,表现为平行征、沙粒征、蛋壳样钙化等特点。结石可融合成团,形成沙粒状、团块状,因阻塞致局部积液;合并严重积水时,需碎石解除梗阻以改善肾功能,但乳突管内结石不易清除,术后易复发。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功能
    王文振,刘玉强,俎树禄,张秀琳,张婵娟,邵光锋,于阳,王绍勇
    2018, 56(3):  66-7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83
    摘要 ( 618 )   PDF (1004KB) ( 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特别探讨AUR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功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间264例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根据有无AUR史将其分为AUR组(n=99)及非AUR组(n=165); AUR组患者插尿管后7~10 d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PV)等临床资料以及尿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AUR组患者年龄及PSA水平高于非AUR组(P<0.05)。AUR组患者最大自由尿流率、排尿量、强烈排尿感、急迫排尿感时的膀胱容积及膀胱顺应性较非AUR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AUR组患者具有IV级以上梗阻患者的比例高于非AUR组(P<0.05);两组患者中,衡量逼尿肌收缩功能的膀胱收缩指数(BCI)及最大瓦特指数(Wmax)都随梗阻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无论是总体比较,还是同一梗阻程度内的比较,Wmax两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阻程度III、V及VI是患者发生AUR的显著危险因素。 结论 BPH患者并发AUR主要与梗阻程度加重有关,而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无明显受损。
    脐带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黄平,张坤,李芳,黄国宝,延冰,肖东杰,汪运山,刘华
    2018, 56(3):  72-7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91
    摘要 ( 888 )   PDF (14910KB) ( 1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方法 分离培养UC-MSCs与AD-MSCs,CCK-8法检测UC-MSCs与AD-MS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油红O,茜红素及Von Kossa 染色比较UC-MSCs与AD-MSCs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M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作用下,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对PBMC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 生长曲线结果显示,UC-MSCs细胞增殖优于AD-MSCs,UC-MSCs与AD-MSCs稳定表达CD13、CD44、CD73及CD90分子,不表达CD34和CD45。AD-MSCs成脂能力优于UC-MSCs,但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UC-MSCs抑制PBMC增殖能力优于AD-MSCs。 结论 UC-MSCs在免疫调节方面是一种更佳的种子细胞选择。
    山东汉族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
    张秀玲,张磊,刘丹,梁江久
    2018, 56(3):  79-8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097
    摘要 ( 550 )   PDF (2539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山东汉族人群ApoE基因 112位点和15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经临床诊断为房颤患者92例(房颤组),同期体检者93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收集全血,提取全血DNA,采用芯片法检测其ApoE基因112位点和158位点基因多态性。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小于5时选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计量资料比较均采用t检验;房颤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ApoE基因112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8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脂蛋白E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4型者房颤发生率高。 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poE4是房颤的敏感表型,携带ApoE4型者罹患房颤的可能性更大。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慢性肾脏病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周苗,卞伟玮,柳晓涓,康凤玲,薛付忠,刘静
    2018, 56(3):  85-9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40
    摘要 ( 713 )   PDF (981KB) ( 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影响。 方法 从“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队列”中抽取年龄20岁以上、至少接受2次健康体检、初次体检未患CKD且无重要指标缺失者建立回顾性队列。将研究对象按基线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2、Q3、Q4),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与CKD发生的关联。 结果 研究队列包含17 173人,男10 614人,女6 559人。研究期间共随访42 204.04人年,新发CKD 737例,发病密度为17.46/1 000人年。多元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以Q1为参照组,Q2、Q3、Q4三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HR(95%CI)分别为0.990(0.776~1.263)、1.235(1.011~1.509)、1.352(1.099~1.663);进一步调整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后,以Q1组为参照组,Q2、Q3、Q4的HR(95%CI)分别为0.966(0.740~1.262)、1.225(0.985~1.525)、1.355(1.077~1.705)。 结论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是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病例报道
    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合理诊疗并选择性介入栓塞1例
    胡佳林,李善军,刘帅,董伟,吕家驹,张垒,唐光昕,高伟,丁森泰
    2018, 56(3):  91-9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38
    摘要 ( 458 )   PDF (4958KB) ( 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肾血管球瘤1例
    刘国明,程海超,李刚
    2018, 56(3):  95-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678
    摘要 ( 294 )   PDF (2987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