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5-24
      
    论文
    ERK1/2抑制剂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作用
    王松山,刘真,王丽红,邢子英,王怀经,李振中
    2007, 45(5):  433-436. 
    摘要 ( 1559 )   PDF (242KB) ( 4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中ERK1/2抑制剂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的肥大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72h后,换用无血清培养基并分别加入高糖高胰岛素、高糖高胰岛素+ERK1/2抑制剂培养48h,未加入任何药物的心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h作为对照。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指标: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并检测心肌营养素1(CT-1)mRNA的表达。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可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总蛋白含量以及CT-1 mRNA表达。ERK1/2抑制剂可部分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和总蛋白含量,但对CT-1 mRNA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ERK1/2抑制剂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ERK1/2抑制剂通过作用于CT-1下游或独立于CT-1之外的信号分子而参与了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
    血清对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的影响
    暴丽华,李振华,孙晋浩,丛丽,刘文静,高英茂
    2007, 45(5):  437-440. 
    摘要 ( 1547 )   PDF (277KB) ( 5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对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的影响,进一步寻求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血清联合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与Schwann细胞,收集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条件培养液诱导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统计分析分化为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MTT检测条件培养液促Schwann细胞存活及增殖的作用。结果:Schwann细胞促进神经上皮干细胞存活和分化,随着血清浓度增加,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元比例减少;神经上皮干细胞及血清均促进Schwann细胞存活和增殖,随血清浓度增加,存活及增殖率增加。结论:无血清或较低血清浓度有利于共培养的Schwann细胞存活和增殖,同时也有利于共培养神经上皮干细胞存活和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人巨细胞病毒和糖基化终产物共同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李树英,吴建敏,周亚滨,张风雷,程轶喆,于晗,齐眉,唐伟,王红,刘娟
    2007, 45(5):  441-445. 
    摘要 ( 1562 )   PDF (262KB) ( 6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共同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对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表达的影响,明确HCMV和AGEs在致内皮细胞损伤作用中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探讨HCMV和AGEs致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用HCMV和AGEs分别及共同作用于ECV,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HCMV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AGEs组、AGEs+HCMV组5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RAGEmRNA的表达。结果:HCMV感染ECV后,对照组荧光强度和BSA组荧光强度均较弱,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Es组和HCMV组荧光强度强于对照组(P<0.01);AGEs+HCMV组荧光强度高于AGEs组和HCMV组(P<0.05),两者联合作用存在协同效应。对照组和BSA组ECV细胞RAGEmRNA均有低水平表达,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AGEs组和HCMV感染组RAGE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AGEs+HCMV组表达量高于AGEs组和HCMV组(P<0.01)。在相同病毒滴度感染的情况下,随AGEs浓度增加RAGEmRNA的表达增高,呈浓度依赖性;在相同AGEs浓度作用时,随HCMV感染滴度增加RAGE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呈滴度依赖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和AGEs均能够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促进RAGEmRNA的表达,两者共同作用时呈协同效应。HCMV和AGEs有可能通过协同增强氧化应激、进一步上调RAGEmRNA的表达,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舌成纤维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
    王振光,孙善珍,施琳,王东关
    2007, 45(5):  446-449. 
    摘要 ( 1426 )   PDF (262KB) ( 4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正常舌粘膜成纤维细胞(normal mucosa fibroblasts, NMFs)共培养前后多种信号传递分子的基因水平改变。方法:原代培养NMFs,将NMFs与Tca-8113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细胞后,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细胞共培养前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IGFBP1)、信号转导/膜受体类(Notch3)、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类(ST3,TIMP3,TFPI-2)、细胞基质及相关蛋白类(Tenascin-C) 等6种信号传导分子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共培养后,NMFs围绕Tca-8113生长,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细胞器增多;除Tca-8113的IGFBP1表达减少外,Tca-8113的TFPI-2及NMFs的Notch3、TIMP-3、ST3、Tenascin-C基因表达均增加。结论: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NMFs相互作用可产生促进肿瘤和抑制肿瘤的调控因子,二者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
    野生型ADAR1蛋白与其R916W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刘扬,柳青,赵谨,吕丹,华芮,罗阳,张学,
    2007, 45(5):  450-454. 
    摘要 ( 1483 )   PDF (283KB) ( 7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和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研究野生型双链RNA腺苷酸脱氨基酶ADAR1蛋白(ADAR1WT)与其突变体R916W(ADAR1R916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ADAR1基因错义突变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中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获得含ADAR1基因R916W突变的全长cDNA,将野生型和突变cDNA分别克隆到相关质粒载体上,利用MatchmakerTM 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3和CheckMateTM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检测蛋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酵母细胞中未检测到野生型-野生型ADAR1蛋白及野生型-突变体ADAR1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与对照细胞相比,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HeLa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共转染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的HeLa细胞比较,pBIND-ADAR1R916W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明显降低(P<0.05),为前者的66%。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DAR1WT自身相互作用,ADAR1WT和ADAR1R916W突变体蛋白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但作用明显减弱。
    外源性FHIT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付信娟,许洪伟
    2007, 45(5):  455-458. 
    摘要 ( 1567 )   PDF (262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三联脆性组氨酸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并探讨FHIT基因的抑癌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把质粒pRC/CMV-FHIT及pRC/CMV转染到有FHIT基因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株MGC-803,用G41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用Western blot对获得G418抗性的细胞进行FHIT基因表达的鉴定。用MTT法、克隆形成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 结果: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有外源性FHIT基因的表达,其增殖活性减弱、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生长周期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且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向胃癌细胞中导入外源性FHIT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生长周期阻滞。
    铝螯合剂对染铝大鼠肾功能及必需元素的影响
    禚金花,刘萍,林萍,冯国昌,赵慧娟,李红彦
    2007, 45(5):  459-461. 
    摘要 ( 1611 )   PDF (251KB) ( 5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铝螯合剂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1,2-dimethyl-3-hydroxy-4-pyridone,DHPO)对铝染毒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及肾脏中铝、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铝染毒组、预防组及低、中、高剂量组,AlCl3染毒3周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DHPO 1周,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含量及肾脏中铝、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结果:铝染毒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尿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铝染毒组肾脏中Al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低于铝染毒组(P<0.01),且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铝染毒组、低剂量组大鼠肾脏中铜含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P<0.05),而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肾脏中锌、铁、钙、镁的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HPO在促排铝的同时,对肾脏中锌、铜、铁、钙、镁含量无影响,且能使受损的肾功能得到恢复。
    酒精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辉,朱晓音,曹伟鹏,冯玉新,辛华
    2007, 45(5):  462-466. 
    摘要 ( 1499 )   PDF (268KB) ( 6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体外贴壁培养神经前体细胞方法,分析酒精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孕13d胎鼠大脑皮层分离神经前体细胞,贴壁培养5d后用Nestin抗体鉴定神经前体细胞,BrdU抗体确定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加入不同浓度酒精作用24h后,用BrdU掺入和MTT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浓度酒精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贴壁培养5d的神经前体细胞纯度达97%,均保持增殖能力;25~50mmol/L浓度的酒精能显著抑制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体外贴壁培养5d的神经前体细胞绝大多数保持未分化状态,并有增殖能力;低、中浓度的酒精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型2/2与白塞病葡萄膜炎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刘相东,孙善会,肖东杰,牟国营,汪运山
    2007, 45(5):  467-469. 
    摘要 ( 1372 )   PDF (229KB) ( 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葡萄膜炎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测定短串联重复序列的PCR技术,对27例BD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组IL-1ra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B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IL-1r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2/2能增加BD葡萄膜炎易感性(OR=3.3)。其他IL-1ra基因型或基因频率与BD葡萄膜炎无关。结论:IL-1ra基因型2/2与增加BD葡萄膜炎易感性有关。
    嗅粘膜源性嗅鞘细胞移植联合NG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
    蔡中续,李玉华,祁磊,潘新
    2007, 45(5):  470-473. 
    摘要 ( 1572 )   PDF (273KB) ( 4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修复脊髓急性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观察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自成年Wistar大鼠嗅粘膜取材,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抑制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纯化嗅鞘细胞。建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OECs组(B组)和OECs+NGF组(C组),在不同时段进行肢体活动的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B组和C组2周后BBB评分高于A组(P<0.05),C组自4周后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C组可明显促进轴突再生。结论:OECs联合NGF具有良好的脊髓损伤修复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大鼠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电生理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变化
    谢晓,高建新,刘克敬,禹卉,杨贵忠
    2007, 45(5):  474-477. 
    摘要 ( 1589 )   PDF (273KB) ( 5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动作电位(AP)幅度和传导速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致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SCI后1、3、7d时,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升高,AP幅度和传导速度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CI后14d,AP产生阈值、幅度和传导速度较SCI第7d有所恢复。正常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和轴突中有少量GAP-43蛋白表达;SCI后第1、3、5、7d时损伤脊髓周围区灰质GAP-4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SCI后第14d其阳性表达开始减弱。结论:大鼠SCI后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电生理学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重构蛋白GAP-43表达增加。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成软骨特性初步研究
    李尚滨,霍然,于庆平,张文浩,高峰,赵阳
    2007, 45(5):  478-481. 
    摘要 ( 1670 )   PDF (265KB) ( 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月龄、来源部位对犬骨髓MSCs体外增殖能力及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对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月龄、12月龄Beagle犬髂骨和胫骨骨髓中的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依靠形态学观察、原代集落生成率、MTT法测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各组MSCs的增殖能力,通过GAG含量、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比较诱导成软骨细胞效果。结果:4月龄犬髂骨与胫骨来源MSCs体外增殖特性及诱导成软骨细胞特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犬髂骨组MSCs较胫骨组原代融合时间短、集落生成率高、生长曲线左移,但成软骨细胞特性无差异。相同部位比较,4月龄来源MSCs均较12月龄表现出较高的增殖能力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犬不同部位来源MSCs增殖能力不同,分化能力相同;幼龄犬MSCs增殖、分化能力均高于成年犬。
    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张桃艳,关广聚,陈兵,柳刚,李学刚,侯香华
    2007, 45(5):  482-485. 
    摘要 ( 1559 )   PDF (285KB) ( 6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脏功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每组分别在术后1、2、4、8周各处死6只。测定24?h尿蛋白和血肌酐。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行半定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且随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尤其小管损伤指数及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电镜结果显示,肾小球内皮细胞中线粒体多出现低密度或空化,系膜插入,局部足突细胞融合。结论:肾淋巴循环障碍可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损害,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提示肾淋巴循环障碍为引起慢性肾损害的原因之一。
    重组瘦素治疗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影响
    董明,侯新国,陈丽,孙磊,付艺玲,唐宽晓
    2007, 45(5):  486-489. 
    摘要 ( 1368 )   PDF (265KB) ( 5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组瘦素治疗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及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 n=8)、糖尿病组(DM, n=6)、糖尿病瘦素治疗组(DM-LEP, n=6)和糖尿病瘦素治疗饮食配对组(DM-PF, n=6)。瘦素按4mg/kg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进食量、体重及血糖、胰岛素、瘦素、胃促生长素水平以及瘦素在脂肪组织和胃促生长素在胃壁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瘦素治疗后,DM-LEP组大鼠摄食量显著低于DM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与NC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DM-LEP组和DM组及DM-PF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及其脂肪组织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仍低于NC组(P<0.05);DM-LEP组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DM-PF组(P均<0.05),但仍高于NC组(P<0.05)。结论:瘦素可降低STZ大鼠血浆胃促生长素及其胃壁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且此作用与其抑制摄食作用无关。
    胰岛素抵抗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的实验观察
    于婷,侯为开,冯进波,许聿新,董庆玉,张莉,张雯雯,陈丽
    2007, 45(5):  490-494. 
    摘要 ( 1457 )   PDF (312KB) ( 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体系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变化,与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关系。方法:随机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对照组(IR组)、胰岛素抵抗加外源性H2S供体NaHS组(NaHS组),每组各10只。IR组及NaHS组给予高糖饲料喂养6周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成模后NaHS组每日腹腔注射NaHS(56μmol/kg),IR组及NC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6周后,检测其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血浆H2S水平和胸主动脉CSE mRNA转录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IR组及NaHS组体重、血脂、血压、血胰岛素显著高于NC组(P<0.01), 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1), CSE mRNA 转录水平及H2S水平均低于NC组大鼠(P<0.01)。NaHS组CSE mRNA转录水平(P<0.05)及H2S水平(P<0.01)均高于IR组, 血压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1),但体重、血脂、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IR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受到抑制,是其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给予H2S有助于缓解高血压,但对于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改善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刘玉英,王立启,朱世明
    2007, 45(5):  495-498. 
    摘要 ( 1384 )   PDF (281KB) ( 5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与原发性高血压(EH)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2例EH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ACR)分为3组:ACR≥300mg/g为临床蛋白尿组(A组,28例);30mg/g<ACR<300mg/g为微量蛋白尿组(B组,31例);ACR≤30mg/g为无蛋白尿组(C组,2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尿ACR;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分析EH组TGFβ1与LVMI、ACR和AngⅡ的相关性。结果:血清TGFβ1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EH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浆ACR、AngⅡ、LVMI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TGFβ1在原发性高血压心肾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含顺铂三种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李红梅,李海霞,刘克为,王秀美
    2007, 45(5):  499-502. 
    摘要 ( 1599 )   PDF (245KB) ( 6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含顺铂3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3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NP组接受长春瑞滨+顺铂,45例;GP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43例;TP组接受多西紫杉醇+顺铂,42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 NP、GP和T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2.2%(19/45)、44.2%(19/43)和47.6%(20/4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GP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NP和TP组(P<0.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NP和TP组(P<0.05),静脉炎的发生仅见于NP组(P<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NP、GP、TP 3组中位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9.8月、10.1月、10.3月和39.13%、39.97%、4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瑞滨、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分别组成两药联合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可逆,患者容易耐受,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应用。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纤溶活性关系的研究
    吴茂红,王奉云,孙磊,董明,任建民
    2007, 45(5):  503-507. 
    摘要 ( 1704 )   PDF (294KB) ( 5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空腹甘油三酯(TG)和脂肪餐后4h TG水平分为空腹高脂组、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空腹胰岛素(FINS)、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 WHR)、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D-二聚体(D-D)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P<0.01),而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颈动脉IMT无明显差异;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患者全血的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显著高于餐后正常组(P<0.01),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RP与TNF-α水平按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的顺序依次增高(P<0.05);餐后增高组、空腹高脂组患者血浆PAI1、DD水平活性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P<0.05),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餐后正常组(P<0.01),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TG正常伴餐后TG增高者与空腹TG增高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同样的危害性,对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相同的危险性。
    泡性肺水肿的临床及CT诊断
    宋文延,黄涛,钟宁,刘运芳,孟晓慧,郑玉兰,马素贞
    2007, 45(5):  507-507. 
    摘要 ( 1566 )   PDF (136KB) ( 6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Bβ448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4G/5G基因多态性分析
    高辉,葛汝村,周海萍,张敏
    2007, 45(5):  508-511. 
    摘要 ( 1629 )   PDF (266KB) ( 8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纤维蛋白原(Fg)含量与Fg Bβ44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mRNA表达的关系,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PAI-1:A)及含量(PAI-1:Ag)与PAI-1 4G/5G基因多态性及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对象分为CHD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Fg含量(Clauss法)、PAI-1:A(发色底物法)和PAI-1:Ag(ELISA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FgBβ448位点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用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CHD患者FgBβ448位点不同基因型对Fg mRNA表达有不同影响,其中L/L基因型表达最高,其次为A/L,A/A表达最低;Fg mRNA的表达量与血浆Fg水平呈正相关,CHD患者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不同基因型对PAI-1 mRNA表达的影响各异,其中4G/4G基因型mRNA表达最高,其次为4G/5G,5G/5G表达最低;PAI-1 mRNA的表达量与血浆PAI-1:A及PAI-1:Ag水平呈正相关,CHD患者PAI-1 4G/5G基因型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降低,CHD患者Fg升高不仅与基因型有关,同时也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PAI-1升高尽管存在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但基因型的影响更为重要。
    脑CT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成像对诊断颈性眩晕病因价值的研究
    林鹏,吉中国,吕京光
    2007, 45(5):  512-515. 
    摘要 ( 1739 )   PDF (267KB) ( 5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颈性眩晕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46例颈性旋晕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①CT平扫显示脑梗塞4例,未见异常42例; ②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9例,异常27例;③CTA46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有21例存在椎动脉狭窄。18例患者脑血管存在局限性狭窄或部分血管未显影,未见异常7例;④CTPI显示的17例脑梗塞前期患者在CTA中均显示有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CTPI联合CTA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颈性眩晕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肺动脉灌注含腺苷的冷氧合血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高培显,宋毅,谷兴华,王涛,张希全,吴树明
    2007, 45(5):  516-519. 
    摘要 ( 1434 )   PDF (274KB) ( 6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含腺苷的冷氧合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30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含腺苷的冷氧合血灌注组(腺苷组)和单纯冷氧合血肺动脉灌注组(对照组)各15例。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根部一次性灌注肺保护液,测定两组患者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15min、主动脉开放后15min、术后12、24h白细胞(WBC)外周静脉血/动脉血(V/A)比值,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水平。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腺苷组为(18.6±4.75)h,明显低于对照组(26.4±6.32)h,P<0.05;腺苷组WBC V/A比值、IL-6和TNF-α含量于主动脉阻断后15min及开放后15min、术后12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组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后15min、术后12、24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含腺苷的冷氧合血对术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体重指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汲长蛟,宫良泰,张寿涛
    2007, 45(5):  520-523. 
    摘要 ( 1547 )   PDF (243KB) ( 8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828例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① 统计本组828例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并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每10岁为一个组段,与我国普通人群相应性别和年龄段进行比较;② 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① 除了女性20岁~29岁年龄段外,其余各组患者体重指数的均数均明显大于中国普通人群体重指数的均数(P均<0.01); ② 本组患者中男、女性体重指数超常者(BMI≥24)所占的比重,均明显大于中国普通人群中体重指数超常者所占的比重(P均<0.01);③ 除了男、女20岁~29岁年龄段以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患者中体重指数超常者所占的比重,明显大于体重指数正常者(BMI<24)所占的比重;④ 除青年学生外,其他职业中体重指数超常者所占的比重,明显超过体重指数正常者所占的比重。结论:体重指数超常,可能额外地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了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有可能是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细胞因子bFGF在豚鼠透镜诱导近视眼中的研究
    王红,陶远,曲毅,王珍红
    2007, 45(5):  524-527. 
    摘要 ( 1447 )   PDF (313KB) ( 7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二者对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健康4周龄豚鼠45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右眼配戴-20D)、Ⅱ组(右眼配戴-10D) Ⅲ组(不作任何干预)。实验前后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A超动态观察豚鼠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取后极部巩膜组织,用电镜、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巩膜的凋亡细胞,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bFGF和bcl-2蛋白。结果:实验后诱导眼形成近视,且伴有眼轴延长。并在诱导眼巩膜细胞中检测到凋亡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透镜诱导的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组织中bFGF和bcl-2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bFGF与bcl-2在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后极部巩膜细胞中表达阳性,并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的形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研究
    丁蕾,申家泉
    2007, 45(5):  528-531. 
    摘要 ( 1681 )   PDF (255KB) ( 7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并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单眼发病AACG患者27例54只眼,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以发作眼(27只眼)为实验组,未发作眼(27只眼)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按发作时最高眼压分为A1组(<60mmHg)、B1组(≥60mmHg);按病程分为A2组(<7d)与B2组(≥7d)。所有患者均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平均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减小(P<0.01),而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显著增大(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CG患者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细胞多形性改变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改变与病程和眼压有显著相关。
    近视儿童屈光成分光学相干生物测量的研究
    徐文文,王利华,马鲁新,杨晓冉
    2007, 45(5):  532-534. 
    摘要 ( 1496 )   PDF (216KB) ( 5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各屈光成分值与性别、屈光度、年龄的关系。方法:3~12岁近视儿童79例140眼经门诊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 IOL Master)测量其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1、K2)、前房深度(ACD),计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 近视儿童的屈光度值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女性的眼轴长度明显短于男性(t=-3.00,P=0.003),角膜屈光力大于男性(K1:t=2.10, P=0.04;K2:t=2.69,P=0.008),前房深度小于男性(t=-3.78,P=0.00);②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488),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K1:r=-0.262;K2:r=-0.277);③ 年龄与眼轴长度(r=0.173)、前房深度(r=0.233)呈正相关;④ 本研究近视儿童的AL/CR值为3.087±0.11,近视屈光度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732)。结论:在静态屈光状态下,近视儿童的屈光成分存在性别差异。儿童近视是眼轴和角膜屈光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增加,角膜屈光力无明显变化。
    敏感和耐药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苏英,李春阳
    2007, 45(5):  535-537. 
    摘要 ( 1424 )   PDF (243KB) ( 6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和敏感菌株磷脂酶活力与菌株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筛选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MIC>64μg/ml)及敏感菌株(MIC<8μg/ml)各15株。用蛋黄平板法培养氟康唑耐药及敏感菌株,测量其产生沉淀圈的大小,计算菌落直径与沉淀圈直径的比值(PZ值),比较两组间磷脂酶活力的不同。从敏感和耐药菌株中分别选取磷脂酶活力不同的菌株,通过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比较耐药和敏感菌株毒力的不同。结果:15株耐药菌中12株产生特异沉淀圈,PZ值为0.786±0.055;敏感菌株中8株无特异沉淀圈,PZ值为0.913±0.078。耐药组和敏感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10.22±2.44)d和(12.83±1.51)d。耐药和敏感菌株磷脂酶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鼠平均存活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菌株磷脂酶活力及毒力高于敏感菌株,白念珠菌分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及菌株致病性与白念珠菌耐药发生有一定关系。
    尼莫地平合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炳亮,李金成,孙素芳,黄秋静
    2007, 45(5):  538-540. 
    摘要 ( 1438 )   PDF (241KB) ( 5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合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13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78), 治疗组在治疗早产儿各项并发症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其有效率、存活率,脑积水、脑室旁白质软化、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显效25.0%、有效30%、有效率55%,治疗组显效33.3%、有效44.8%、有效率78.1%(χ2=14.6,P<0.01);②存活率对照组为75.5%、治疗组为88.5%(χ2=4.7,P<0.05);③脑积水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7.7%,治疗组为8.7%(χ2 =14.3,P<0.01);④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7.8%,治疗组为18.5%(χ2=5.0,P<0.05);⑤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对照组为33.0%,治疗组为8.7%(χ2=11.0,P<0.01);⑥脑瘫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7.0%,治疗组为4.3%(χ2=5.4,P<0.05)。结论:尼莫地平、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可以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