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5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5-10-10
      
    基础医学
    线粒体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赵雪莲, 于君, 谢兆宏, 曹彦军, 刘震, 王晓, 徐琳琳, 杨慧, 郑晓磊, 沈阳, 毕建忠
    2015, 53(10):  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684
    摘要 ( 1468 )   PDF (3851KB) ( 5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20E2自噬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ELISA检测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和20E2细胞(稳定转染APPSW的HEK293细胞)上清Aβ1-40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蛋白表达水平,确定20E2细胞是否建模成功。电镜下观察细胞内线粒体,JC-1检测两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II、PINK1、Parkin表达水平。结果 与HEK293细胞相比,20E2细胞APP蛋白、Aβ1-40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空泡化明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INK1、Parkin、自噬相关蛋白LC3-II表达增加(P<0.05)。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20E2线粒体形态改变明显、膜电位下降,这些改变可能通过PINK1、Parkin途径引起线粒体自噬增加。
    氯化两面针碱对垂体腺瘤GH3细胞的抑制作用
    李涛, 吴洪喜, 张永超, 郑志明, 张振, 滕良珠
    2015, 53(10):  6-1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64
    摘要 ( 800 )   PDF (2637KB) ( 1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垂体腺瘤GH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GH3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其作用效果:CCK-8检测各组GH3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H3细胞凋亡率;PI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 Bcl-2,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B1、CDK1、p21和p27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Cyclin B1和CDK1蛋白,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氯化两面针碱可抑制GH3细胞增殖,促进GH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氯化两面针碱能够抑制AKT及ER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氯化两面针碱有效抑制垂体腺瘤GH3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可作为有效治疗垂体腺瘤的潜在药物。
    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对大鼠正常脑组织的放射保护作用
    张伟, 周勇, 牛俊婕, 徐英, 侯华英, 姜玉华
    2015, 53(10):  11-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230
    摘要 ( 1028 )   PDF (2616KB) ( 3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大鼠正常脑组织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VPA组、放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VPA组给予假照射和VPA注射(150 mg/kg,2次/d,共5 d);放疗组给予X线照射和生理盐水注射(150 mg/kg,2次/d,共5 d);联合组给予X线照射和VPA注射(150 mg/kg,2次/d,共5 d);对照组给予假照射和生理盐水注射(150 mg/kg,2次/d,共5 d)。放疗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观察细胞凋亡。记录大鼠自VPA注射后2周内体质量变化。放疗后6个月,电镜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放疗组与联合组相比可见明显Caspase-3表达。放疗组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联合组相比,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电镜结果显示,放疗组神经元核膜表面凹凸不平,不规整,甚至有损伤;联合组神经元核膜表面轻度不规整、没有损伤;对照组和VPA组神经元未见异常表现。结论 VPA对正常脑组织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X线诱导的正常细胞凋亡有关。
    Caveolin-1对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郑娟, 李政, 张文静, 袁琳冉, 樊书菠, 刘玉刚, 袁中瑞
    2015, 53(10):  16-2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1000
    摘要 ( 924 )   PDF (2740KB) ( 1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Caveolin-1(Cav-1)的表达及抑制其表达对缺血周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5),脑缺血组(MCAO组,n=55),Cav-1 siRNA慢病毒转染组(siRNA组,n=20)以及非编码siRNA慢病毒转染组(misRNA组,n=20)。用Q-PCR以及免疫印迹检测Cav-1的动态表达,FITC-dextran检测血管密度,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血流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MCAO组再灌注4 h~3 d, Cav-1表达逐渐下降(P均<0.05),3 d表达水平最低(P<0.01),7 d 后明显恢复(P<0.05),14 d接近正常(P>0.05)。与MCAO组比较,siRNA组Cav-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且缺血周边血管密度及血流量显著下降(P均<0.05);misRNA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Cav-1参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周边脑组织的血管新生。
    L161982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巨噬细胞亚型变化的影响
    冯青, 谭晓冬
    2015, 53(10):  21-2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68
    摘要 ( 992 )   PDF (3029KB) ( 2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EP4受体拮抗剂L161982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巨噬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 EAN模型建立后将21只EAN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每日腹腔注射L161982溶媒,B组自免疫前1天至免疫第8天(免疫阶段)、C组自免疫第5~16天(发病期)均每日腹腔注射L161982(5 mg/kg)。免疫第16天处死大鼠收集腹腔灌洗细胞,用CD68与CD86或CD163不同荧光抗体组合标记M1、M2亚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脾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L-10含量。结果 B、C组与A组相比,L161982降低CD86+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P<0.05)及CD86+细胞占CD68+细胞比例(P<0.05),升高CD163+细胞占CD68+细胞比例(P<0.05);降低IL-12含量(P<0.05),升高IL-10含量(P<0.05)。B组高峰期临床评分较A、C组降低(P<0.05)。结论 L161982通过降低EAN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减轻EAN病情,免疫阶段作用更明显。
    新生小鼠缺氧缺血脑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作用
    李媛媛, 张楠, 徐谧, 秦明明, 窦冬冬, 朱薇薇
    2015, 53(10):  26-3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97
    摘要 ( 1076 )   PDF (5158KB) ( 2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外源性给予SDF-1α对新生小鼠脑组织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和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将90只KM小乳鼠分为空白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模型组)和SDF-1α组,每组30只。HIBD模型组和SDF-1α组于HIBD造模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0.9% NaCl和SDF-1α(每只小鼠2.0 μg/d),3个亚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1、3、7 d,空白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0.9% NaCl。通过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观察HIBD后不同时间点SDF-1α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ki67的表达,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HIBD模型组脑组织SDF-1α表达上调,第3天达高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F-1α组ki67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较HIBD模型组增加(P≤0.01),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也较HIBD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SDF-1α在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后表达上调且有时间窗。外源性SDF-1α可促进ki67的表达,对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有改善作用。
    乙酰葛根素对Aβ25-35诱导BV-2小胶质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李梅, 孟庆慧, 蔡巧英, 徐雁, 范晓婷
    2015, 53(10):  32-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428
    摘要 ( 1183 )   PDF (2146KB) ( 3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乙酰葛根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凝聚态Aβ25-35诱导体外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炎症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组以及乙酰葛根素低(0.1 μmol/L)、中(0.4 μmol/L)、高(1.6 μmol/L)剂量共6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学结果显示,Aβ25-35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使其由静息态变为阿米巴样,Caspase-3抑制剂、乙酰葛根素可改善Aβ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3抑制剂、乙酰葛根素各剂量组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Caspase-3抑制剂组相比,乙酰葛根素低、中剂量组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酰葛根素可抑制Aβ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临床医学
    二肽基肽酶6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中的表达
    赵振英, 周雪颖, 刘黎青, 刘峰, 周盛年
    2015, 53(10):  37-4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76
    摘要 ( 1098 )   PDF (1223KB) ( 1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皮质中二肽基肽酶6(DPP6)的表达情况。方法 在重庆医科大学建立的脑组织库中,按照随机化原则抽取27例癫痫患者的脑组织(癫痫组)和15例脑外伤患者的脑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杂交、RT-PCR法检测DPP6的表达水平。结果 DPP6表达于两组大脑神经元的细胞膜,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显示,癫痫组和对照组DPP6的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0.86±0.04和0.3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癫痫组和对照组脑组织DPP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3和0.3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异常表达的DPP6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
    基于Web构建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数据库
    葛树建, 林炜炜, 丛琳, 张涛, 韩晓娟, 张清华, 杜怡峰
    2015, 53(10):  42-4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728
    摘要 ( 1210 )   PDF (2453KB) ( 2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山东省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数据库,探讨其在AD患者临床、影像、检验等信息一体化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基于J2EE框架和Oracle 10 g数据库,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以Java为编程语言,结合AD临床诊疗特点,构建山东省AD临床数据库。结果 采用AD临床数据标准,以身份证号为惟一标识,采用分级管理权限,收集患者临床、认知评估、影像学、生化检查以及随访信息,成功建立AD数据应用体系。结论 通过规范AD数据库的相关标准,制定用于AD早期诊断的科学规范的流程,消除区域内医疗机构间AD数据孤岛,可实现信息共享的全方位业务协同。
    神经系统Whipple病1例并文献复习
    刁晓君, 陈春富
    2015, 53(10):  46-5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273
    摘要 ( 905 )   PDF (1555KB) ( 2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Whipple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 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7岁。首发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头痛。慢性腹泻5年,反复发作的双侧膝关节痛2年。病情进展中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四肢抽动、小便失禁、视力下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示:压力280 mmH2O,有核细胞数升高,蛋白定量升高,潘氏试验阳性。脑电图示弥漫性重度异常。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类圆形长T2信号,病灶、相邻脑膜、小脑幕明显不均质强化。脑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示脑白质疏松解离,有液化性坏死和新鲜出血,含大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阳性的颗粒状物质。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进展迅速,诊治困难,病死率高。详细了解病史,及时行脑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正确规范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刘光云, 丛琳, 郭守刚
    2015, 53(10):  51-5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05
    摘要 ( 969 )   PDF (854KB) ( 3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了解脑萎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3例MS患者(MS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患者的整体认知及注意、执行、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测量两组第三脑室宽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S组整体认知功能下降(P<0.05),执行、注意及信息处理速度存在功能受损(P<0.05)。MS患者第三脑室宽度较对照组增宽[(4.96±0.77) vs (3.82±0.38)mm, P<0.05)]。数字符号模拟测验(SDMT)及色词测验(CWT)第3部分结果与病程有相关性(r=-0.430及0.455,P<0.05);SDMT结果与EDSS呈负相关(r=-0.505,P<0.05)。第三脑室宽度与词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及SDMT结果呈负相关(r=-0.511~-0.595,P<0.05),与连线测验(TMT-B)及CWT结果呈正相关(r=0.571及0.549,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以执行、注意及信息处理速度受损为主,认知障碍与脑萎缩存在相关关系。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徐然, 马翔宇, 李卫国, 李超, 张鑫, 徐淑军, 李新钢
    2015, 53(10):  55-5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274
    摘要 ( 1051 )   PDF (1773KB) ( 3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控制情况筛选出31例面肌痉挛患者,对以上患者全部行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1例患者中,面肌痉挛症状完全缓解者24例(27.4%),明显减轻者6例(19.4%),未缓解1例(3.2%),术后出现轻度面瘫3例(9.68%),听力下降2例(6.45%),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者1例(3.23%),术后发热2例(6.45%)。无术后出血及小脑挫伤病例,无脑脊液漏及刀口愈合不良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在充分掌握神经解剖及熟练应用神经内镜基础上,取得高效微创治疗效果的一种新手术方式。
    耳前锁孔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殷鑫, 王志刚, 王益华, 郝晓光, 姜彬, 何伟, 张杰, 郭文强
    2015, 53(10):  58-6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282
    摘要 ( 1171 )   PDF (844KB) ( 2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生理监测下耳前锁孔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肿瘤术前影像学特点,采用耳前锁孔颞下入路切除肿瘤,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本组共18例患者,其中15例肿瘤全切除(83.3%),2例次全切除(11.1%),1例大部切除(5.6%)。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9 d出院时已恢复;复视2例,其中1例4个月后恢复,1例6个月后复查明显缓解;面部感觉减退3例,1例2个月后基本缓解,2例6个月后恢复;面瘫1例,6个月后痊愈;无脑脊液漏、偏瘫、失语及死亡病例。结论 耳前锁孔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岩斜区肿瘤的理想选择,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保护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
    42例儿童期起病的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罗雨萌, 阳洪波, 朱惠娟, 潘慧, 曾现伟
    2015, 53(10):  62-6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309
    摘要 ( 1118 )   PDF (847KB) ( 1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期起病的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Co-AGHD)的病因分布、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矮小门诊定期随诊的42例Co-AGHD患者出生情况、病因、临床特点、影像检查及治疗情况。根据是否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分为治疗组(n=12例)和未治疗组(n=30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先天性病因39例,其中垂体发育不良20例,合并空泡蝶鞍3例,部分空泡蝶鞍1例,其他病因不详。获得性病因3例,均为颅咽管瘤术后患者。两组rhGH替代治疗在改善肝功能异常和血脂异常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o-AGHD病因多是先天性,其中大多患者出生史异常并伴有垂体发育不良。AGHD易合并多种代谢相关疾病。rhGH替代治疗在改善肝功能异常和血脂异常方面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证实。
    关于产前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预后的Meta分析
    王音, 马喆, 陶国伟, 刘韶平, 丁婷婷, 石琳琳
    2015, 53(10):  66-7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299
    摘要 ( 1253 )   PDF (5211KB) ( 4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预后情况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探讨该病的临床结局及对比分析单纯性胼胝体发育不全与伴发其他畸形的发育不全预后情况,为该病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1990~2012年关于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预后情况的文献报道。结果 经筛选并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15篇,累计病例565例。产前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引产率达65%;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合并RR=1.29,95%CI=1.04~1.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性胼胝体发育不全预后良好达70%;伴发其他畸形的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预后良好者仅仅16%;伴发其他畸形的胼胝体发育不全明显比单纯性发育不全的患儿预后差,合并OR=0.07,95%CI=0.02~0.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前影像学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其引产率较高。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单纯性较伴发畸形的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预后较好,但是伴发其他畸形的胼胝体发育不全患儿预后不容乐观。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孙媛媛, 高伟, 崔英, 张红, 焦建芬, 李衎, 徐瑞彩
    2015, 53(10):  73-8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87
    摘要 ( 1688 )   PDF (5498KB) ( 5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关于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AP与PICC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使用 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与描述。结果 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半随机对照试验、16项队列研究,共3 278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VAP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PICC[RR=0.31,95% CI(0.16,0.59);RR=0.39,95% CI(0.27,0.57)],但误入动脉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均高于PICC[RR=8.70,95% CI(1.61,47.07);RR=6.12,95% CI(1.41,26.65)]。VAP患者生活质量B级以上的发生率较PICC高[RR=1.58,95% CI(1.38,1.82)]。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VAP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PICC。结论 VAP较PICC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VAP置管过程中更应注意穿刺部位的解剖毗邻关系,以减少气胸及误入动脉的发生。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二硫化碳暴露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Gleniece Irving, 王硕, 王辉, 郭盈, 姜路路, 赵秀兰, 谢克勤
    2015, 53(10):  82-8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316
    摘要 ( 1037 )   PDF (4980KB) ( 3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大鼠二硫化碳染毒学习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其海马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探讨其中枢神经损伤的原因与机制。方法 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中、高剂量二硫化碳组,每组20只,将二硫化碳溶于玉米油中,经口给予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200、400和600 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连续20 d。染毒第16天起,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经心脏灌注固定,制作大脑冰冻切片,采用Niss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大脑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及神经元数量变化。其余10只海马进行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结果 二硫化碳染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水迷宫实验中的游泳总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呈现剂量依赖性延长(P<0.05)。中、高剂量二硫化碳组海马CA3和DG区神经元体积增大、着色浅、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特异标志核蛋白抗体免疫染色结果显示,中、高剂量二硫化碳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中、高剂量二硫化碳组海马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二硫化碳暴露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可能与其影响NOS 活性,使脑内NO代谢紊乱,发生氧化应激有关。
    病例报道
    10例胎儿双侧胸腔积液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并文献复习
    孙焱, 尹娟, 孟迪, 马玉香, 徐凤芹, 周瑞峰
    2015, 53(10):  87-9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72
    摘要 ( 1203 )   PDF (4916KB) ( 2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颅骨纤维结构不良42例临床分析
    张鑫, 胡晓蓉, 马翔宇, 李卫国, 张文华, 徐然, 李新钢, 徐淑军
    2015, 53(10):  91-9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77
    摘要 ( 811 )   PDF (3590KB) ( 2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并垂体功能减退1例
    邵飞, 张颖, 张立华, 边鹏飞, 刘冬晓, 李强
    2015, 53(10):  94-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710
    摘要 ( 856 )   PDF (1106KB) ( 3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