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10
      
    基础医学
    高糖环境下Lipin1对神经元代谢组学的影响
    黄珊,娄能俊,韩晓琳,梁中昊,华梦羽,庄向华,陈诗鸿
    2023, 61(2):  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442
    摘要 ( 589 )   PDF (6871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磷脂酸磷酸酶(Lipin1)对PC12细胞代谢组学的影响。 方法 构建感染慢病毒的PC12细胞。用25 mmol/L正常糖浓度孵育感染空壳病毒的PC12细胞(WT组)和感染低表达Lipin1病毒的PC12细胞(D-WT组),用100 mmol/L高糖浓度孵育感染空壳病毒的PC12细胞(HG组)和感染过表达Lipin1病毒的PC12细胞(G-HG组),48 h后,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Lipin1的表达进行验证(n≥6)。WT组、HG组和G-HG组处理48h,收集细胞。细胞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较代谢组学差异(n=6)。 结果 与WT组相比,D-WT组和HG组的Lipin1表达明显降低(P<0.05);G-HG组与HG组相比,Lipin1表达明显升高(P<0.01)。以VIP>1,P<0.05,差异倍数(FC)>1.5或<0.65为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与WT组相比,HG组谷氨酸明显下降;与HG组相比,G-HG组甘油二酯(DAG)、2-花生酰基甘油(2-AG)等明显上升。高糖孵育和调控Lipin1后的认知相关通路涉及到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ECS),谷氨酸能突触、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 结论 高糖环境下谷氨酸降低可能是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过表达Lipin1后可改善神经相关代谢物DAG、2-AG和相关通路ECS从而缓解认知障碍,Lipin1可能是糖尿病脑病关键治疗靶点之一。
    β-雌二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刘萌,侯丛哲,麻焕玉,张震,赵新蕊,张萍,朱琳
    2023, 61(2):  9-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07
    摘要 ( 488 )   PDF (7111KB)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β-雌二醇(E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Hela细胞,根据E2的浓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利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E2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E2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E2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在对照组和高浓度组中,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PV18 E6、E7、p21、p53、CDK2、Rb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21、p53、CDK2、Rb、Rb磷酸化(pRb)蛋白的表达。 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中细胞增长率降低(P<0.001),细胞克隆形成数量被抑制(P=0.013),细胞周期G0/G1期延长(P<0.001)。高浓度E2可降低HPV18 E6/E7 mRNA表达水平(P=0.049,P=0.043),并下调CDK2、R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CDK2 mRNA=0.035,PRb mRNA=0.003,PCDK2蛋白=0.009,PRb蛋白=0.008),上调p21、p5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p21 mRNA=0.042,Pp53 mRNA=0.035,Pp21蛋白=0.039,Pp53蛋白=0.043),同时下调pRb蛋白表达水平(P<0.001)。 结论 高浓度E2能够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V18 E6/E7癌基因、促进p53和p21蛋白的表达、调节细胞周期蛋白(CDK2、Rb)的水平进而影响正常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
    王赞,徐晓涵,张瑜,曲业敏,王明义,陈艾
    2023, 61(2):  16-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965
    摘要 ( 647 )   PDF (13418KB) ( 1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对胃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6种胃癌细胞(MKN28、AGS、HGC27、MGC803、MKN45、NCI-N87)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乳酸产量,确定GES-1和两种胃癌细胞MKN28、AGS为后续研究对象。将GES-1、MKN28和AGS细胞分别与H. pylori(H. pylori-HVS、H. pylori-26695、H. pylori-△cagA)共培养,构建H. pylori急性和慢性感染的细胞模型,将未感染H. pylori的3种细胞设置为对照组。在所有细胞模型中检测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和葡萄糖摄取,并且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酵解关键酶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多种胃癌细胞(AGS、HGC27、MGC803、MKN45、NCI-N87)中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未感染H. pylori的对照组细胞比较,H. pylori急性感染不影响GES-1和两种胃癌细胞MKN28、AGS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H. pylori慢性感染导致GES-1和两种胃癌细胞MKN28、AGS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H. pylori慢性感染的胃癌细胞中,PKM2(丙酮酸激酶M2亚型)表达水平上调,而PKM1(丙酮酸激酶M1亚型)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 H. pylori慢性感染可上调胃癌细胞的糖酵解,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KM2有关,提示PKM2可能是H. pylori介导胃癌代谢改变的靶点。
    KLHL15基因对雄性小鼠睾丸和肝脏的影响
    刘笑含,石慧,赵振军
    2023, 61(2):  25-3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324
    摘要 ( 642 )   PDF (6515KB) ( 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LHL15基因缺失对雄性小鼠睾丸、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比较野生型(WT)和KLHL15敲除型(KLHL15-/-)雄性小鼠的睾丸、肝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测定指标包括:(1)生育能力:子代生育数、精子活力及精子质量;(2)解剖学:比较生长情况相近的野生型、KLHL15-/-雄性小鼠睾丸、肝脏质量及脏器系数;(3)病理组织学:通过HE观察 KLHL15基因缺失对小鼠肝脏、睾丸结构的影响;(4) 肝功能: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基于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对肝脏差异蛋白进行富集分析。 结果 (1)生育能力:与WT雄性小鼠比较,KLHL15-/-雄性小鼠精子总数减少,不运动精子(IM)数量增加,精子测定参数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降低(P=0.010, P=0.020);(2)解剖学:与WT小鼠比较,KLHL15-/-小鼠肝脏、睾丸的质量降低(P<0.001, P=0.026),脏器系数降低(P<0.001);(3)病理组织学:KLHL15-/-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管腔变大,生精细胞损失较多,上皮结构明显变薄,精子数目减少;肝脏细胞排列紊乱,肝血窦扩张;(4)肝功能:Tunel结果显示,KLHL15-/-小鼠肝脏出现更多凋亡细胞;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KLHL15基因缺失影响小鼠肝脏中线粒体和各种细胞器膜的组成,影响过氧化物酶体参与的反应以及多种氨基酸代谢。 结论 KLHL15基因的缺失可破坏睾丸结构,并能降低雄性小鼠的精子活力、精子质量而导致其生育力减弱;可导致小鼠肝脏结构损伤,影响其代谢功能。
    临床医学
    CSF1R相关白质脑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张宇,董其威,宋一鸣,杜怡峰,韩晓娟
    2023, 61(2):  31-3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142
    摘要 ( 671 )   PDF (1004KB) ( 1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基因相关白质脑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相关误诊疾病,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文献,筛选所有经基因检测确诊为CSF1R相关白质脑病的病例报告。 结果 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男性58例(47.93%),女性63例(52.07%),发病年龄在20~70岁,平均42.12岁。典型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112例(92.56%)、精神行为异常86例(71.07%)、锥体束损害76例(62.81%)和帕金森样症状65例(53.72%)。120例患者行颅脑MRI检查,119例(99.17%)发现大脑白质损伤。36例患者完成颅脑CT检查,23例(63.89%)出现脑内钙化灶。48例患者在诊疗中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结论 CSF1R相关白质脑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疾病多样。对于中年起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及运动障碍的脑白质病变患者要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
    王振华,宋晗,韦铎亮,李博文,徐凯,房长存,赵鑫
    2023, 61(2):  36-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54
    摘要 ( 783 )   PDF (3642KB) ( 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后近端主动脉的早期重塑。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2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因近端着陆区不足行Castor单分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软件建立的三维图像测量主动脉角度、横截面积、长度和弯曲度等不同参数。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近端主动脉的几何参数。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的夹角增大(P<0.001);术后升主动脉、近端主动脉弓的横截面积减小(P<0.05),总胸主动脉和假腔的横截面积减少(P<0.001),真腔的横截面积增加(P<0.001);术后主动脉弓长度增加(P<0.05),其他主动脉参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对近端主动脉有良好的几何重塑作用,尤其为近端着陆区不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刮取法改良人原代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的提取方法
    于瑞明,邴卫东,刘春晓,孟祥斌,毕研文
    2023, 61(2):  43-4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05
    摘要 ( 617 )   PDF (9244KB) ( 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改良人原代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的提取方法,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移植物衰败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 方法 传统酶消法(酶消组)和刮取法(刮取组,刮取酶消法后的大隐静脉内皮并进一步酶消)从人大隐静脉中提取内皮细胞。获得的内皮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1%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剂+100 U/mL青霉素+100 mg/mL链霉素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贴壁情况;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免疫荧光实验鉴定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1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绘制不同观测日的内皮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内皮细胞活性。 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到两组大隐静脉内皮细胞贴壁汇合并且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培养的细胞vWF阳性表达;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酶消组99.9%、刮取组89.2%的细胞阳性表达CD31;不同观测日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两组内皮细胞活性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7)。两组内皮细胞均能够传至第7~8代。 结论 在传统酶消法的基础上增加刮取再消化的步骤,能够提取出数量更多且满足实验需要的原代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972例临床分析
    杨晓斐,韩波,姜殿东,吕建利,伊迎春,张建军,赵立健,王静,王艳,袁辉
    2023, 61(2):  49-5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57
    摘要 ( 630 )   PDF (1062KB) ( 2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21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接受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972例,其中男580例,女392例,2岁6个月~18岁,年龄中位数10岁,体质量中位数38 kg。总结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消融疗效、不同时期消融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9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心脏功能和结构均正常935例,发生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5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44例(45.6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21例(22.7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 PVC)232例(23.87%),房性心动过速(AT)62例(6.38%),心房扑动(AF)9例(0.92%),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反复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无法明确心动过速机制4例(0.41%)。938例患儿接受射频消融术,首次消融即刻成功率99.04%(929/938例),复发率6.89%(64/929例),手术时间100(70~120)min,射线暴露时间3.30(0.50~9.41)min。AVRT接受RFCA 437例,消融即刻成功率98.86%,复发率6.48%,AVNRT接受RFCA 219例,消融即刻成功率100%,复发率5.02%,VT/PVC接受RFCA 225例,消融即刻成功率99.11%,复发率8.97%,AT接受RFCA 49例,消融即刻成功率97.96%,复发率10.42%,AF接受RFCA 8例,消融即刻成功率87.50%,随访无复发。RFCA并发症10例(1.07%),其中左侧气胸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血栓1例、心包积液1例及胸腔积液1例,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病儿童的射频消融,与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儿童相比,消融即刻成功率相同,但复发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早期(2000—2010年)与后期(2011—2021年)RFCA即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后期RFCA总体复发率降低,消融射线暴露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93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部位转移及危险因素
    邵长秀,贺青卿,庄晓璇,李小磊,周鹏,岳涛,高远,徐婧,李陈钰,郭浩男,庄大勇
    2023, 61(2):  57-6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004
    摘要 ( 1085 )   PDF (1040KB) ( 2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为合理、规范的外科手术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病理科接收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34例病理资料。统计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93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中央区和/或颈侧区)转移率50.64%(473/93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7.86%(447/934),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20.77%(194/934)。447例中央区转移患者中168例(37.58%)合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而中央区无转移率2.78%(26/934)。卡方检验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0.55cm、包膜侵犯、双侧、多灶的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颈部中央区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PTMC患者颈部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特殊病理类型的PTMC患者颈部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0.55 cm、双侧、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部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0.55 cm、包膜侵犯、特殊病理类型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肿瘤位置位于上部及峡部时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部和下部。 结论 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当PTMC患者存在肿瘤直径>0.55 cm、包膜侵犯、特殊病理类型、肿瘤位于上部或峡部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可考虑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非结节性硬化症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精准诊断及同期两侧手术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马臣帮,高沛,常耀,毛昌琳,陈峰,朱可嘉,管勇,李善军,丁森泰
    2023, 61(2):  65-7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352
    摘要 ( 589 )   PDF (11909KB) ( 1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精准诊断及一切口同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BMI:20.96,因“触及腹部肿物2周”入院。术前双肾增强CT诊断为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三维重建进一步明确肿瘤位置、血供等信息。 结果 排除相关禁忌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同期采用腹部正中纵行切口行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双肾周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包绕肾脏,游离后切除双肾可见外生血管平滑肌瘤,手术顺利,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示:(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术后住院10 d,无术后出血、肾衰、漏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患者未见转移、复发征象。 结论 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除了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必要时建议结合基因检测、影像学重建等精准诊断,制定手术计划,且一切口同期手术治疗两侧安全、可行。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相关性
    王少虎,牟鑫,许程飞,赵颖馨,张华
    2023, 61(2):  72-7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184
    摘要 ( 552 )   PDF (1023KB) ( 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济南地区颈动脉狭窄老年人1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ET)分为轻(n=35)、(n=34)、重度狭窄(n=32)组。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研究对象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基于图论分析方法研究轻、中、重度狭窄组的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 重度狭窄组局部效率(Eloc)低于轻、中度狭窄组(P均<0.001),其最短路径长度(Lp)大于轻、中度狭窄组(P<0.001,P=0.016);中、重度狭窄组的聚类系数(Cp)低于轻度狭窄组(P=0.009,P<0.001);重度狭窄组的小世界属性(σ)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与Eloc、Cp、σ呈负相关(Eloc:中度狭窄组β=-0.026,P=0.002,重度狭窄组β=-0.060,P<0.001;Cp:中度狭窄组β=-0.018,P=0.007,重度狭窄组β=-0.031,P<0.001;σ:中度狭窄组β=-0.195,P=0.026,重度狭窄组β=-0.301,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Lp呈正相关(重度狭窄组β=0.346,P=0.007)。 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相关,应针对该人群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以延缓其脑白质损伤的进展。
    环状RNA hsa_circ_000859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董相君,李娟,孔雪,李培龙,赵文静,梁怡然,王丽丽,杜鲁涛,王传新
    2023, 61(2):  78-8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273
    摘要 ( 488 )   PDF (12139KB) ( 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859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运用高通量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在乳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确定hsa_circ_0008591为研究对象,并通过Sanger测序、核糖核酸酶R(RNaseR)处理等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sa_circ_000859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将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乳腺癌细胞,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TCA)、CCK-8增殖实验、EdU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sa_circ_000859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运用TargetScan等数据库预测互相作用的微小RNA(miRNA)和蛋白,同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hsa_circ_000859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0.007 6);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比较,hsa_circ_0008591在6种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01)。体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sa_circ_0008591可抑制MDA-MB-231(PRTCA<0.001,PEdU=0.000 6,P克隆=0.001 0)、MCF-7(PRTCA<0.001,PEdU=0.001 7,P克隆<0.001)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敲减hsa_circ_0008591可促进SK-BR-3(Pcck-8<0.001,PEdU<0.001,P克隆=0.003 4)细胞的增殖能力。下游靶点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08591可能通过ceRNA机制或与RNA结合蛋白(RBP)相互作用抑制乳腺癌的进展。 结论 circRNA hsa_circ_0008591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干预靶点。
    细胞外容积分数对62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杨咏青,赵鹏,汪玉,马文静,田迷迷,程亚旎,祖璐,林祥涛
    2023, 61(2):  88-9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528
    摘要 ( 684 )   PDF (8437KB) ( 1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外容积分数(ECV)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62例肺癌患者进行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扫描,在增强前后的T1 mapping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测量病灶、主动脉血池强化前后的T1值,收集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计算ECV;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病理类型肺癌ECV的差异,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结果 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13例,非小细胞肺癌49例(包括33例腺癌、16例鳞癌)。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ECV平均值分别为(13.79±5.93)%和(27.17±6.59)%,非小细胞肺癌高于小细胞肺癌,截断值为18.97%,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9.8%、92.3%、90.3%;腺癌及鳞癌的ECV平均值分别为(24.21±4.92)%、(33.28±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鳞癌ECV值高于腺癌,截断值为29.11%,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4.8%、81.2%、83.7%。 结论 ECV可以定量分析肺癌的组织特征,可以通过测量ECV鉴别肺癌的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多模态超声对70例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徐帅娅,罗芳琼,巴晨曦,张鑫茹,马喆
    2023, 61(2):  95-10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214
    摘要 ( 708 )   PDF (6655KB) ( 1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行乳腺病变穿刺活检或切除术患者63例共70个BI-RADS 4类病灶,包括良性病变40个(良性组)与恶性病变30个(恶性组),对其一般临床特征、术前超声诊断信息、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在结节形状、生长方向、内部回声、边缘、边界、后方回声衰减、钙化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回声晕、Adler血流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剪切波传播速度最大值(SWVmax)、弹性成像/B模式比(EI/B)、应变比(SR)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Vmax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4,最佳截断值为2.85 m/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95.0%。EI/B的AUC为0.92,最佳截断值为1.01,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82.5%。SR的AUC为0.78,最佳截断值为7.86,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2.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组比较,BI-RADS 4类乳腺恶性结节的SWVmax和EI/B的OR值分别为12.97(P<0.05)和1.51(P<0.05)。 结论 合理应用多模态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医学心理学
    疾控人员职业倦怠潜在剖面分析及与工作特征的关系
    蒋莉莉,吴柳柳,徐新阳,张晓荣,曹枫林,辛育恒
    2023, 61(2):  102-10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664
    摘要 ( 678 )   PDF (1309KB) ( 2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疾控(CDC)人员职业倦怠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的职业倦怠类别,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方法 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BI-GS)、工作特征量表和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943名疾控人员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疾控人员职业倦怠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不同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结果 疾控人员职业倦怠存在3种类别:低倦怠型(Ⅰ,54.7%)、高倦怠型(Ⅱ,24.1%)和成就感低落型(Ⅲ,21.2%)。高工作反馈、高工作意义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61;OR=0.612),高工作负荷、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693;OR=1.770);高工作自主性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810),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82)。 结论 疾控人员可区分出3种潜在职业倦怠类别,工作特征不同维度与潜在职业倦怠类别间存在独立效应。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绿原酸对虾原肌球蛋白结构和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曲欣,吕晓静,柴青,鞠光秀,汪曙晖
    2023, 61(2):  110-1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673
    摘要 ( 551 )   PDF (1860KB) ( 1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绿原酸(CA)对虾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M)结构和潜在致敏性的影响,以消减虾过敏原致敏性,为控制虾类过敏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内源荧光、圆二色谱分析CA和TM形成共价结合复合物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印记和KU812细胞分析共价复合物潜在致敏性的变化。 结果 不同浓度的CA与虾TM相互作用后,随着CA浓度的增加,条带轻微上移,分子量增加,形成共价复合物。2.0 mg/mL CA与TM共价结合后,游离氨基的含量降低了46.01%,有效赖氨酸含量降低了32.10%,表面疏水性下降36.36%,内源荧光强度降低了68.49%,α-螺旋含量下降了41.12%。TM的IgE结合能力下降32.56%,β-已糖苷酶和组胺含量分别下降了37.70%和23.46%,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也显示同样的下降趋势。 结论 CA共价结合能改变TM的结构,从而降低其潜在致敏性。
    极端气温对淄博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和寿命损失年的影响
    刘盈,房启迪,韩闯,程传龙,杨淑霞,崔峰,李秀君
    2023, 61(2):  117-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86
    摘要 ( 579 )   PDF (4115KB) ( 1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极端气温对非意外死亡数和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的影响,以期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卫生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5至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逐日非意外死亡资料和气象资料,计算逐日YLL,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分别定义为研究期间日均气温分布的第2.5(-4.2 ℃)和97.5百分位数(29.1 ℃)]对非意外死亡数和YLL的滞后效应,并识别脆弱人群。 结果 研究期间,淄博市共报告了144 310例非意外死亡,YLL为1 886 493年。极端低温对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单日和累积滞后效应分别在暴露第4和21天最大[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5(95%CI:1.04~1.07)和1.23(95%CI:1.10~1.39);YLL的变化值分别为56.51(95%CI:37.92~75.11)和259.55(95%CI:116.45~402.65)年];极端高温的影响较为短促,单日和累积滞后效应分别在暴露当天和第7天最大[死亡的RR分别为1.19(95%CI:1.15~1.24)和1.45(95%CI:1.34~1.57);YLL的变化值分别为137.34(95%CI:93.37~181.30)和265.90(95%CI:175.05~356.74)年]。男性和<65岁人群对极端低温更敏感,女性和≥65岁人群对极端高温更敏感。 结论 极端气温可增加本地区居民非意外死亡的死亡风险和YLL,其中极端高温对人群的影响更强,女性和≥65岁人群对极端高温更敏感。应加强极端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并对脆弱人群实行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病例报道
    结核毁损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刺破气管切开气囊1例
    黄伟强,胡明,袁楚楚,徐雅,杨亚东
    2023, 61(2):  130-13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958
    摘要 ( 502 )   PDF (5111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膜后门腔间隙单中心性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覃川,高如新,王新兴,张振海
    2023, 61(2):  133-13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506
    摘要 ( 551 )   PDF (3803KB) ( 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敏性紫癜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
    张忆朦,孙巧玲,杨向东
    2023, 61(2):  137-14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1050
    摘要 ( 543 )   PDF (4208KB) ( 1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阴道内镜技术联合Myosure宫腔镜行无性生活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1例
    杨晓英,金振伟,史淼,李颖,刘腾,张葛,徐晓萌,马迎春
    2023, 61(2):  141-14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879
    摘要 ( 528 )   PDF (4624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CNJ6基因突变致Keppen-Lubinsky综合征个案报道
    孙妍,刘帆,宋启君,李桂梅,徐潮,高聆,赵家军
    2023, 61(2):  145-14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2.0764
    摘要 ( 562 )   PDF (4046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