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3-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及管理专家共识·齐鲁医院标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
    2020, 58(3):  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76
    摘要 ( 376 )   PDF (998KB) ( 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筛查、诊断、处理及院内感染防控标准体系,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管理,根据近期发表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的文献及国家卫健委、山东省和济南市下发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文件,结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具体临床实践,制订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管理方案,经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性文件。该共识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级诊断标准及相应处理措施、发热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流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及流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流程及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等,对临床具体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与实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组
    2020, 58(3):  8-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74
    摘要 ( 513 )   PDF (3408KB) ( 1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2019年12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疫情迅速蔓延,医院防控工作迎来巨大挑战。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主要战场,如何快速响应、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论文结合医院抗击疫情工作经验,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策略,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和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述评
    李士雪,单莹
    2020, 58(3):  19-2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05
    摘要 ( 1618 )   PDF (1479KB) ( 2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当前,在全国有序复工复产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从疾病初期的以临床治疗为主到进一步强化、重视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分区分级防控具体措施,严防疫情复发。结合当前疫情发展现状和科学研究进展,从病毒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治疗以及防控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提高读者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风险危机意识,共同抗击疫情。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防控举措提供参考,以科学的方式打赢这场战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肾损伤
    胡昭,王强
    2020, 58(3):  26-3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06
    摘要 ( 424 )   PDF (1359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是已知的继SARS、MERS之后第3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给我国乃至全球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武汉疫情爆发至今,人类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不断完善,但是对于肾脏损伤的关注和认知仍有诸多不足。肾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点之一,病毒入侵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炎症细胞浸润和病毒直接攻击肾脏均可以引起肾脏损伤,并且临床证据也表明肾脏损伤比例较高,血肌酐或尿素氮升高、急性肾损伤、蛋白尿、血尿均是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及早介入能够改善重症患者预后。肾脏损伤对于疫情的筛查、防疫、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和研究进展
    鞠秀丽
    2020, 58(3):  32-3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24
    摘要 ( 403 )   PDF (1361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及全球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疫情控制难度大,引起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众多,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关键因素。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炎及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发展,同时亦有强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能力,双管齐下可发挥减轻肺损伤、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已启动了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项目,初步证实了安全性及有效性,提示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孕产妇管理建议
    马玉燕
    2020, 58(3):  38-4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79
    摘要 ( 331 )   PDF (1409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由于妊娠期的免疫特点,孕产妇为易感人群,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且无疫苗可用于预防,一旦孕产妇暴发感染危害严重,因此疫情期间应加强对孕产妇的指导和管理, 提供切实可行的孕产妇保健建议,预防妊娠期感染,对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非常重要。
    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37例临床特征与救治效果
    周生余,王春亭,张伟,王锡明,董亮
    2020, 58(3):  44-5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79
    摘要 ( 388 )   PDF (7231KB) ( 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水平。 方法 对截止到2020年2月15日的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发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研究患者的基本状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并结合4例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山东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治疗方面与全国基本一致。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和普通型,少数为重型,极少数危重型患者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为主,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约半数患者淋巴细胞降低,发病初期胸部CT以磨玻璃影为主,总体治疗效果满意。高龄和基础疾病是导致病情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密切观察由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发展的征象,及早给予干预,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结论 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偏高,但普通型居多,重型低于湖北以外全国平均水平。危重型救治成功率高,死亡率低于湖北以外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临床救治经验应该在国内推广应用。
    济南市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征与思考
    崔亮亮,耿兴义,赵小冬,杨国樑,常彩云,赵梦娇,李战,王春荣,刘岚铮,阮师漫
    2020, 58(3):  52-5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30
    摘要 ( 450 )   PDF (4061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2020年1月24日至2月11日,济南市已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47例。截至2月25日24时,济南市已连续14 d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报告。分析现阶段济南市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描述性分析济南市现阶段确诊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识别家庭聚集性。 结果 济南市4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临床普通型为主(74.5%),临床治愈出院24例(51.1%),无死亡病例发生。首发症状发热为主(66.0%),CT诊断多为双侧肺炎(82.1%)。病例性别分布男女相近,年龄集中在20~59岁(70.2%),中心城区居多(83.0%)。40.4%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暴露史。发病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共发生10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累及病例33例,占已报告病例总数的70.2%,其中5起由武汉暴露导致。 结论 济南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防止周边及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输入风险仍是济南市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温鹏,董亮,王欣,魏敏,刘岩,徐玉荣,孙文青,周明香
    2020, 58(3):  58-6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214
    摘要 ( 302 )   PDF (4262KB) ( 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描述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发病、发展、治疗及结局,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病初表现为发热、干咳,后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胸部CT示双肺渗出影。根据专家组意见,患者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干扰素α-2b和人血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周后病愈出院。 结论 恰当的管理策略可以达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诊疗的目的。
    济南市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
    张孝国,马艳,肖嘉安,张忠法
    2020, 58(3):  62-6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80
    摘要 ( 395 )   PDF (2615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加强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防止误诊并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0:00~2020年2月13日12:00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的儿童新冠肺炎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 结果 共有10例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例、女7例;中位年龄4岁,平均4.9岁;这10例患者中轻型病例3例,普通型病例7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0~20 d。临床表现中发热常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升高和降低都可出现。胸部CT提示支气管炎CT表现2例,肺炎CT表现7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 结论 济南市儿童新冠肺炎以普通型病例为主,发热常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临床医师应加强识别,避免误诊及疾病恶化。
    腺相关病毒在大鼠丘脑纹状体通路中的应用
    何天齐,李敏,王雪楠,王亚楠,李玉川,孙爽,赵海龙,王皓,陈大典,朱梅佳,王晓军,王敏,李秀华
    2020, 58(3):  65-7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369
    摘要 ( 365 )   PDF (16734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腺相关病毒(AAV2/9-GFP)在丘脑束旁核-纹状体通路中的神经元投射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36只,立体定位实验随机分为丘脑束旁核(PF)组(n=64)、背外侧纹状体(DLS)组(n=64)、PF对照组(n=4)和DLS对照组(n=4);在立体定位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学实验,分为PF行为学组(n=12)和行为学对照组(n=4);立体定位实验结束后进行神经元计数实验,分为PF计数组(n=16)、DLS计数组(n=16)、PF计数对照组(n=4)和DLS计数对照组(n=4)。将不同剂量的AAV2/9-GFP立体定位注射至PF组和DLS组,转染不同时间,分析AAV2/9-GFP在PF和DLS内的转染效率,筛选出最佳剂量和转染时间。观察PF和DLS被转染的神经元以及两核团之间的神经元投射通路。分析大鼠行为学变化以及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变化。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着转染剂量和时间的增加,PF光密度值增大(F剂量=55.617,P<0.001;F时间=65.288,P<0.001)、转染面积增加(F剂量=202.443,P<0.001;F时间=224.064,P<0.001),呈上升趋势。随着转染剂量和时间的增加,DLS光密度值增大(F剂量=117.062,P<0.001;F时间=155.792,P<0.001)、转染面积增加(F剂量=240.422,P<0.001;F时间=304.571,P<0.001),呈上升趋势。病毒转染PF的最佳剂量为0.4 μL,最佳时间为4周;转染DLS的最佳剂量为0.6 μL,最佳时间为4周。AAV2/9-GFP注射至PF时,可见投射至背外侧纹状体、运动皮层、岛叶;注射至DLS时,可见投射至运动皮层、底丘脑核、束旁核、黑质。AAV2/9-GFP对神经元有损伤,表现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形态不规则,胞体变大,核仁及尼氏小体染色变浅。 结论 丘脑束旁核(PF)与背外侧纹状体(DLS)存在着密切的纤维联系,并且与皮层、底丘脑核和黑质等联系广泛。AAV2/9-GFP是一种有效的神经示踪剂但对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提示临床应用时应谨慎。
    达格列净通过Klotho/TGF-β1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丁华琳,李扬扬,于丰源,战伟伟,于苏国
    2020, 58(3):  75-8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510
    摘要 ( 655 )   PDF (9148KB) ( 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相关性肾病大鼠(DN)肾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达格列净组,每组5只,造模成功后分组进行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以及24 h蛋白尿,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克洛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BUN、Scr、24 h 尿蛋白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大鼠血 BUN、Scr、24 h尿蛋白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达格列净组大鼠血BUN、Scr、24 h尿蛋白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损伤程度较正常组加重(9.4±0.55 vs 2.8±1.00,P<0.01);二甲双胍组大鼠肾小管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减轻(7.0±0.90 vs 9.4±0.55,P<0.05);达格列净组肾小管损伤程度较二甲双胍组减轻(5.6±1.0 vs 7.0±0.90,P<0.05)。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Klotho蛋白低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表达;与模型组比,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Klotho蛋白高表达,TGF-β1低表达;达格列净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Klotho蛋白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TGF-β1水平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达格列净通过上调Klotho蛋白抑制TGF-β1介导的纤维化信号传导,延缓糖尿病相关性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CD151-MUT突变对肺腺癌细胞A549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杨秀婷,刘启功,左萍,刘正湘,左后娟
    2020, 58(3):  81-8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257
    摘要 ( 402 )   PDF (585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CD151整合素结合缺陷突变体(CD151-MUT)突变对肺腺癌细胞A549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分别运用CD151、CD151-MUT和GFP质粒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CD151组、CD151-MUT组和GFP组,同时设置Control组及Reagent组。改良的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D151蛋白、黏着斑激酶(FAK)及P130Cas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CD151组(2.23±0.22)和CD151-MUT组(2.15±0.17)CD151蛋白的表达较Control组(1.03±0.15)、GFP组(1.18±0.13)和Reagent组(1.22±0.11)均增高,5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01),但两两多重比较显示CD151组和CD151-MU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07, P=0.628)。(2)CD151组较Control组、GFP组及Reagent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F=15.3, P=0.007),而CD151-MUT组细胞的迁移能力较CD151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760,P=0.010)。(3)CD151高表达促进p-FAK、p-P130Cas蛋白表达增加(F=16.3,P<0.001; F=10.9,P=0.001),而CD151-MUT组p-FAK 、p-P130Cas蛋白表达水平较CD151组减弱(q=8.620,P=0.010; q=6.859,P=0.009)。 结论 CD151-MUT突变破坏CD151-整合素复合体形成,抑制肿瘤转移。CD151-α3/α6整合素复合体在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iR-222-5p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中的作用
    宋孟晓,王燕,刘进忠
    2020, 58(3):  87-9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367
    摘要 ( 316 )   PDF (4021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222-5p在人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芯片研究中差异表达的miRNAs 19个,采用qPCR验证SCAP成骨/成牙本质分化中以上miRNAs的表达;将19个miRNAs转染SCAP,成骨/成牙本质向诱导分化,qPCR检测DSPP、Runx2的表达,挑选表达量高的miR-222-5p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DSPP、Runx2蛋白水平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miR-222-5p的潜在靶基因,构建靶基因野生型/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miR-222-5p共转染HEK 293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证明miR-222-5p和预测的靶基因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验证 miR-222-5p转染SCAP后靶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研究抑制内源性miR-222-5p和干扰靶基因对SCAP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 结果 19个miRNAs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其中miR-222-5p表达量高;转染miR-222-5p组DSPP、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生物信息学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认人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是miR-222-5p的直接靶基因,而且过表达miR-222-5p抑制SFRP4表达;干扰SFRP4可以有效地逆转miR-222-5p inhibitor对DSPP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miR-222-5p通过靶向调节SFRP4促进SCAP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
    MiR-122与miR-33a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
    金海燕,张炎,马小莉,韩羽,赵蕙琛,刘元涛,张玉超
    2020, 58(3):  94-9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405
    摘要 ( 335 )   PDF (1691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清miR-122和miR-33a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T2DM组)、冠心病患者32例(CAD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2例(T2DM+CAD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2例(对照组)。经分离提纯血浆总micro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22和miR33a的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CAD组和T2DM+CAD组血浆miR122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T2DM组相比,CAD组和T2DM+CAD组miR-122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miR-122对CAD组和T2DM+CAD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5与0.77±0.04。各组间miR-33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血浆miR-122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2型糖尿病发病与高密度脂蛋白关系的机制研究
    唐博,邵静,崔静,孙健平
    2020, 58(3):  99-10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396
    摘要 ( 370 )   PDF (3552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采用分子信息学方法,借助GEO Datasets数据库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分别获取T2DM与HDL关联的基因,并筛选出二者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DAVID在线软件,对T2DM与HDL关联的共同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等基因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在线软件和Cytoscape的插件MCODE,对T2DM与HDL关联的共同DEGs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 结果 GEO与CTD数据库分析显示,T2DM与HDL关联的有13个DEGs;GO分析表明,T2DM与HDL共同DEGs参与了胆固醇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进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表明,T2DM与HDL共同DEGs参与了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PPI分析结果显示,T2DM与HDL关联的13个DEGs均参与了网路构建,该蛋白网络共有27条边,平均蛋白节点度为4.15,局部聚类系数为0.74,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T2DM与HDL相关的蛋白网络由LEPR、MAPK3、AKT1、NOS3、APOE和SCARB1等6个节点蛋白组成。 结论 T2DM发病主要通过胆固醇代谢过程、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与HDL异常关联,可能的因果关联尚需进一步研究。
    吸入性变应原对腺样体肥大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影响
    杨丽萍,慕婷婷,杨玉娟,张宇,宋西成
    2020, 58(3):  107-1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325
    摘要 ( 373 )   PDF (106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吸入性变应原对腺样体肥大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既往有哮喘病史的腺样体肥大患儿50例,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170例既往无哮喘病史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做对照,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行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IgE)及肺功能检查,针对吸入性变应原sIgE不同致敏模式进行分层比较,肺功能主要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 pre)、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 pre)、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FEF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 pre)、用力呼出 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FEF50%%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 pre),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 pre)。 结果 合并哮喘病史组与非合并哮喘病史组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性别、年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时合并哮喘病史组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FEV1% pre、FEV1/FVC% pre、MVV% pre、FEF75%% pre、FEF50%% pre、MMEF% pre均低于非哮喘组患儿(t值分别为8.129、14.106、5.101、9.95、12.006、10.933,P值均为0.000)。50例合并哮喘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21例,阴性29例;其中单一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组、多重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入性变应原低级别者(<3级)、高级别者(≥3级)FEV1% pre较阴性者显著下降(F值分别为3.495,P值分别为0.038)。吸入性变应原的级别与腺样体肥大合并哮喘病史患儿肺功能(FEV1% pre)有相关性(P值为0.028,R2为0.568)。 结论 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级别与腺样体肥大合并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患儿肺功能检查缺失,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可初步预测肺功能下降程度,有助于气道评估及干预。
    个体化肠道准备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
    李潘,李月月,李延青
    2020, 58(3):  113-1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9.1286
    摘要 ( 542 )   PDF (1042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应用Dik VK等人建立的肠道准备失败预测模型(Dik VK 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肠道准备是否可以提高肠道准备的质量。 方法 409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和对照组,个体化组采用Dik VK预测模型对患者的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进行分级并进行个体化肠道准备:高风险患者采取4 L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的方案进行肠道准备,低风险患者采用常规2 L PEG的方案。在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服用2 L PEG。行结肠镜检查时记录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息肉检出等结果。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7例患者因为个人原因取消结肠镜预约,402例完成结肠镜并纳入ITT分析(个体化组n=202,对照组n=200)。个体化组的患者肠道准备成功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77.5%(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总分高于对照组(7.12±1.43 vs 6.64±1.71,P=0.002),各个结肠段分段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04, P=0.030, P=0.022)。个体化组中平均每例患者检出的息肉数目高于对照组(0.74±1.23 vs 0.49±0.87,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Dik VK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肠道准备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准备的整体质量。
    牙源性腺样瘤15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于璐,王彩娇,刘超,孙明霞,彭化海, 于文倩,徐欣,谈万业
    2020, 58(3):  118-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20.052
    摘要 ( 544 )   PDF (11248KB) ( 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牙源性腺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间牙源性腺样瘤的患者,整理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归纳肿瘤的发生规律与治疗方法。按肿瘤发生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颌组与下颌组,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原发肿瘤大小与肿瘤发生位置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收集牙源性腺样瘤病例15例。其中7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发生在上颌者9例,发生在下颌者6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15例患者中,直径>3 cm的牙源性腺样瘤多发于下颌骨。患者治疗均采用肿瘤刮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随访5个月~8年,预后均良好,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牙源性腺样瘤临床少见,较难得出具体诊断,需要病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对牙源性腺样瘤而言,刮除术治疗效果可靠,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