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10
      
    妇科恶性肿瘤及罕见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研究专题
    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杨佳欣,沈铿,王遥
    2018, 56(5):  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8
    摘要 ( 560 )   PDF (1419KB) ( 2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妇科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为手术、化疗与放疗,这些治疗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破坏性,肿瘤治疗后患者丧失生育与生理功能。如何在恶性肿瘤治疗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一直是妇科肿瘤医生追求的目标;肿瘤早期诊断、治愈率的提高、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均为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抗苗勒氏管激素在妇科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
    曹冬焱,毕晓宁,沈铿
    2018, 56(5):  8-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431
    摘要 ( 486 )   PDF (1137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生殖内分泌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肿瘤治疗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肿瘤生殖学的重视,妇科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与生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AMH作为月经周期中相对恒定的指标,在监测妇科肿瘤复发、评估妇科肿瘤手术损伤以及指导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预后与妊娠状况的影响因素
    张颖,杨佳欣,曹冬焱,俞梅,沈铿,黄惠芳,潘凌亚,吴鸣,郎景和,游燕
    2018, 56(5):  13-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0
    摘要 ( 443 )   PDF (860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治疗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和生育状况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FSS治疗的EOC患者38例,记录年龄、初次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初治后是否化疗等可能影响因素,对其术后生存、复发及妊娠生育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90.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97%,5年无进展生存率80%。随访期间复发率28.9%。组织学分级(G2/G3)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惟一独立危险因素(χ2=39.36, P<0.001);ⅠA期和ⅠC1/ⅠC2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生育条件的患者妊娠率为62.5%,活产率40.6%。术后妊娠率不受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初治后是否化疗和是否复发等因素影响。 结论 FSS可用于早期EOC患者,其总体肿瘤预后及妊娠状况较好,组织学分级是影响生存及复发的高危因素。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
    周慧梅,杨佳欣,曹冬焱,沈铿,向阳,吴鸣,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
    2018, 56(5):  18-2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7
    摘要 ( 614 )   PDF (1407KB) ( 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腹腔镜辅助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LARVT)的肿瘤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 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早期宫颈癌并接受LARVT治疗的患者88例,收集临床资料,记录有关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参数、肿瘤随访结果及妊娠结局。 结果 患者平均30.9岁(18~44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癌68例,腺癌14例,腺鳞癌3例,透明细胞癌3例。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ⅠA1期5例,ⅠA2期8例,ⅠB1期75例。肿瘤直径≤2 cm患者76例,>2 cm患者12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54.1个月(2.0~176.9个月)。11例患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34.1个月(9.3~90.1个月),复发率12.5%。40例患者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有生育计划,其中17例患者共获妊娠21例次,活产15例。 结论 LARVT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可为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其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仍然需要长期的临床观察和验证。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俞梅,杨佳欣,曹冬焱,王遥,沈铿
    2018, 56(5):  23-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9
    摘要 ( 719 )   PDF (897KB) ( 1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CR)后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复发后再次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36例经高效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达到CR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11例直接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及预后。 结果 36例患者中,复发后病理22例为EC,14例为不典型增生(AH)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在初次保守治疗结束后6~55个月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25例符合标准行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中,21例可评估疗效,其中16例达到CR(16/21,76.2%),显著低于初次治疗缓解率(93.6%)(P=0.016)。依照复发病理,AH/EIN患者CR率为90.9%(10/11),高于EC组的60.0%(6/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16例CR患者中,2例受孕并成功分娩,2例复发。5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分期ⅢA期2例,ⅠA期3例;3例术后需要辅助放疗+/-化疗,随诊均无复发。11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8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分期为ⅢC2期1例、ⅠA期5例、EIN及AH1~2 2例,随诊无复发;3例失访。 结论 对于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EC患者,再次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低于初次治疗的有效率,但仍可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有完成生育的可能。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杨旎,曹冬焱,杨佳欣,游燕,沈铿
    2018, 56(5):  30-3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3
    摘要 ( 553 )   PDF (859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LCT)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卵巢SLCT患者的生存率、复发、死亡与生育状况等。 结果 临床表现中,41例有高雄激素表现,11例无内分泌表现。全部肿瘤均位于单侧卵巢;肿瘤最大径线2~34 cm,平均10 cm;Ⅰ期50例(ⅠA期36例,ⅠC期14例),ⅢC期1例,分期不明1例;高分化4例(7.7%),中分化14例(26.9%),低分化34例(65.4%),低分化者中含有网状结构者9例、含异源成分者4例。初次手术方式包括仅行肿瘤剔除6例(11.5%),患侧附件切除36例(69.2%),全面分期手术10例(19.2%)。初治术后29例接受化疗1~4个疗程。平均随访72个月,6例复发,3例死亡。预后差与无内分泌表现、肿瘤大、分期高于ⅠA期有关,与低分化、网型或异源成分可能相关,与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化疗无关。 结论 卵巢SLCT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多数患者以男性化临床表现和盆腔包块为特征,无内分泌表现者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可能相关。年轻患者可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对有高危因素及复发患者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并长期随访。
    复发和未控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王瑾晖,杨佳欣,袁振,曹冬焱,沈铿,黄惠芳,吴鸣,潘凌亚,郭丽娜
    2018, 56(5):  35-4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33
    摘要 ( 607 )   PDF (1096KB) ( 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发和未控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的临床特征、挽救性治疗、预后,以及患者接受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收治的41例复发和未控MOGC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初次手术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MOGCT 41例中,复发患者18例(43.9%),未控患者23例(56.1%),6~37岁,根据2014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或临床评估分期:Ⅰ期25例,Ⅱ期1例,Ⅲ期14例,Ⅳ期1例。未成熟畸胎瘤18例,卵黄囊瘤14例,无性细胞瘤1例,混合生殖细胞肿瘤8例。31例进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8例进行了不保留生育功能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失访2例,在复发后中位随诊30.3个月的随诊期内,再次复发13例(33.3%),死亡10例(25.6%)。复发后5年生存率和复发后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和68.7%。分期和复发后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手术满意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 P=0.01)。 结论 MOGCT初次规范治疗是减少复发和未控的关键。对于复发或未控MOGCT,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标准的化疗对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年轻未生育患者可以考虑再次保留生育功能的挽救性治疗。
    幼女原发性阴道内胚窦瘤21例临床分析
    王涛,曹冬焱,俞梅,张颖,刘巍,宋红梅,沈铿,郭丽娜,杨佳欣
    2018, 56(5):  41-4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24
    摘要 ( 649 )   PDF (1357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幼女原发性阴道内胚窦瘤的临床特点、治疗与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阴道内胚窦瘤, 患儿4个月~4岁,中位年龄11个月,<1岁者14例,所有患儿借助宫腔镜下阴道手术,明确病理诊断。给予PEB(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方案为主的化疗,监测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 结果 21例患儿均表现为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部分出现阴道脱落肿物。接受化疗3~13个疗程,中位5个疗程,20例患儿达到完全缓解(95.2%)。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4个月~20年),19例存活,生存率90.5%;1例肿瘤进展死亡,2例复发,但再次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儿在初始治疗期间死于感染和心脏衰竭。 结论 幼女阴道内胚窦瘤非常罕见,对化疗十分敏感,治疗以保守手术和经典的PEB方案化疗为主,联合血清标志物AFP和阴道检查,评估疗效。
    基础医学
    辛伐他汀对TGF-β诱导的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何鹏娟,颜磊,范明君,刘祥斌,赵兴波
    2018, 56(5):  46-5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71
    摘要 ( 458 )   PDF (12778KB) ( 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卵巢癌细胞(Skvo3、A27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及TGF-β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根据浓度结果将实验组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组、TGF-β组、辛伐他汀+TGF-β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组细胞EMT及信号通路的变化。 结果 在Skvo3、A2780细胞中,辛伐他汀减少细胞增殖及TGF-β促进的细胞增殖,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及TGF-β诱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增加,并逆转两种细胞的EMT及TGF-β诱导的EMT,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可降低两种细胞中精子相关抗原9(SPAG9)/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的表达,而TGF-β促进SPAG9/JNK通路表达,且辛伐他汀减弱TGF-β对此通路的促进作用(P<0.05)。 结论 辛伐他汀减少TGF-β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可能通过调节SPAG9/JNK信号通路来发挥此作用。
    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的影响
    张众一,张淇,揭毅,周思,武海艳,臧颖,潘敬学,伍宇平,那晓东
    2018, 56(5):  52-5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137
    摘要 ( 603 )   PDF (6941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护肝降糖作用及其对肝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高血糖对照组(HG组)、二甲双胍组(MET组)、25 mg/kg玉米须多糖组(SMP25组)及50 mg/kg玉米须多糖组(SMP50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方法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血糖测试仪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PG)浓度,通过比色法测定小鼠肝糖原含量,通过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组织学评分系统(DILI-PSS)评估肝损伤情况。 结果 与HG组相比,SMP50组小鼠的FPG降低34.3%(P<0.001)、肝糖原含量提高321.5%(P<0.001);与MET组相比,SMP25、SMP50组小鼠肝糖元含量均升高(P<0.001),且肝细胞水肿和脂肪性变均减轻(P<0.001);SMP50组的降糖护肝作用优于SMP25组(P<0.001)。 结论 玉米须多糖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FPG,促进肝糖元的合成,并可减轻造模药物及高血糖引起的肝损害,有望成为糖尿病患者护肝降糖辅助治疗选择。
    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
    李昕,刘建伟,薛皓,郑文慧,郑雯,秦泽明,温红玲,周晓莹,王志玉,赵丽
    2018, 56(5):  58-6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843
    摘要 ( 516 )   PDF (13924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神经丝中分子量亚单位多肽(NFM)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的特异性,为NFM单克隆抗体(McAb)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方法 分析人、大鼠、小鼠NFM氨基酸序列,选择人NFM 4段肽P1、P2、P3、P4,人工合成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小鼠收获血清,ELISA检测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IHC)检测各抗体与人、大鼠、小鼠及体外表达的NFM的反应性。 结果 4种多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产生了高效价抗体,IHC结果显示,4种抗体均能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的NFM反应,Wesn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P1、P4抗体可与人脑组织胶质瘤、大鼠和小鼠脑组织中NFM反应,抗P1抗体出现2个条带;抗P1、P2、P3抗体均能与原核表达的NFM反应。 结论 所选择4段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小鼠所产生抗体能与人、大鼠和小鼠脑组织及体外表达的NFM反应,可进一步用于NFM McAb的制备。
    基础医学
    子宫腺肉瘤15例临床病例分析
    夏雪薇,张贵宇,王立杰,张爱荣,王国云,姜洁,张师前,张辉,王文霞,崔保霞
    2018, 56(5):  64-6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313
    摘要 ( 908 )   PDF (909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肉瘤(UA)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病理确诊的15例U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15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2例,占80%)、下腹部疼痛、宫颈口脱出肿物等。其中宫颈腺肉瘤5例,伴肉瘤过度生长2例。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子宫颈腺肉瘤5例,其中ⅠB1期4例、ⅣB期1例;子宫体腺肉瘤10例,其中ⅠA期2例、ⅠB期4例、ⅠC期1例、ⅡA期1例、ⅢB期1例、ⅢC期1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3例术后辅以化疗。随访4例因疾病进展死亡,1例因化疗后出现肺栓塞死亡,10例无进展生存。 结论 UA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子宫肉瘤,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常由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该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但也可见于年轻女性。虽然为低度恶性肿瘤,也应详细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尤其是合并肉瘤过度生长、深肌层浸润及伴有异源性分化的患者预后差。
    阿替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耿二冬,宁涓
    2018, 56(5):  70-7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85
    摘要 ( 621 )   PDF (852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住院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替洛尔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各100例,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死亡率。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血脂、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分级中III级和IV级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替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死亡率。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
    杨夏鑫,孟明珠,纪坤乾,王晓棠,童丽丽,王爱芹,赵秀鹤
    2018, 56(5):  74-8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144
    摘要 ( 635 )   PDF (8885KB) ( 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MELAS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癫痫发作的形式、脑电图特点,并依据颅脑磁共振是否有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依据首发症状及癫痫首发年龄分为癫痫首发组和非癫痫首发组、成人组(≥18岁)和非成人组(<18岁),分析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癫痫首发年龄的关系。 结果 57例癫痫发作率为82.5%,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的患者为35.1%,发作形式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87.2%)最常见。行脑电图检查22例,其中21例(95.5%)表现为非特异性异常, 15例(68.2%)出现癫痫样放电。癫痫发作在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比例较高,与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耐药性癫痫在癫痫首发组的比例较高,与非癫痫首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耐药性癫痫在非成人组的比例较高,与成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结论 癫痫发作是MELAS的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发作形式多样,非特异性的脑电图表现最常见。新发卒中样病灶和癫痫首发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
    单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聂牧,倪晓菲,秦平,杨丹丹,李强,侯明,彭军,张晓琳,石艳
    2018, 56(5):  81-8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210
    摘要 ( 2147 )   PDF (841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单次500 mg利妥昔单抗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或复发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内科,确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或复发的患者资料30例,利妥昔单抗500 mg单次给药,观察其临床疗效、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43.33%),有效9例(30.00%),无效8例(26.67%)。完全缓解及有效的患者(n=22)中,中位起效时间为30 d(7~60 d),15例(68.18%)疗效维持时间超过1年,疗效维持时间最短者为3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单次500 mg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次数,可用于经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成年女性舌骨位置与牙颌面相关指标的三维分析
    李丁洋,曹闪闪,郭泾
    2018, 56(5):  85-9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8.024
    摘要 ( 694 )   PDF (4932KB)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牙颌面复合体的相关指标与舌骨位置的关联性,依据牙颌面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得到较为敏感的指标。 方法 选取成年女性患者53例,18.4~30.7岁,平均22.7岁。拍摄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CT(CBCT)。应用Dolphin软件定点测量分析牙颌面以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水平距离(U6CW)及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点之间的水平距离(U6FW)与舌骨点到下颌平面的水平距离(H-MP)呈负相关关系(r=-0.262, P=0.029; r=-0.313, P=0.023);下颌下角(FMA)与舌骨点到下颌平面的水平距离(H-MP)呈正相关关系(r=0.298, P=0.030);矢状向上,骨性Ⅱ类的舌骨位置低于骨性Ⅲ类(P=0.017);垂直向上、垂直生长型患者的舌骨位置比水平生长型以及平均生长型更低(P=0.016;P=0.014);舌体长度(TT-Eb)越长,则舌体位置越低,舌骨位置也越低(P=0.007)。 结论 成年女性舌骨位置与牙颌面复合体具有相关性,垂直生长型、牙弓狭窄及舌位置靠下的患者舌骨位置更靠下。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