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10
      
    基础医学
    CYLD抑制自噬提高膀胱癌细胞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
    殷雷,殷睿,李文佳,刘帅,吕家驹
    2017, 55(8):  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378
    摘要 ( 1228 )   PDF (4718KB) ( 2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因子CYLD提高膀胱癌细胞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 方法 构建CYLD过表达质粒转染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253J,将细胞分为仅加入脂质体的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的空载组和CYLD组。Transwell实验检测CYLD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CCK8法检测膀胱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Western blotting、吖啶橙染色、电镜等检测自噬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CYLD组通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24 h半抑制浓度(IC50)明显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表达降低,p62表达增高,吖啶橙染色及电镜观察发现自噬溶酶体及自噬泡减少。 结论 肿瘤抑制因子CYLD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通过抑制自噬提高膀胱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肠道病毒71型3D重组病毒的拯救
    白永娟,庄志超,郝树彬,王莉鸿,李纯,鲁燕,赵丽,王志玉,温红玲
    2017, 55(8):  7-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383
    摘要 ( 990 )   PDF (3654KB) ( 2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将肠道病毒71型(EV71)弱毒株SDLY1的3D蛋白置换入强毒株SDLY107,拯救重组病毒,为EV71 3D蛋白的研究提供操作平台。 方法 利用重叠PCR的方法得到3D编码区的重组片段,T-A克隆插入pMDl9-T载体。通过双酶切、T4连接将其置换到含有SDLY107株全长的质粒pMD19-T-107中。体外转录获得感染性RNA,转染Vero细胞,盲传3代得到重组病毒SDLY 107(1-3D),通过PCR和qRT-PCR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 结果 PCR扩增得到大小为600、1 400和200 bp的3D区及其左右片段;重叠PCR扩增得到大小为2 100 bp的1-3D片段;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得到大小为7 400和2 700 bp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3D区置换成功;感染性RNA转染Vero细胞后,接种至第3代时观察到细胞皱缩变圆,折光性增强;PCR鉴定重组病毒得到大小为226 bp的片段;qRT-PCR检测到细胞中病毒量于24 h开始缓慢增加,48 h后快速增多,至72 h后病毒量不再增长。 结论 成功拯救了重组病毒SDLY107(1-3D),为进一步研究3D蛋白的毒力和其在EV7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内质网应激与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变化
    张亮,徐敏,庄向华,娄福臣,娄能俊,吕丽,郭文娟,郑凤杰,陈诗鸿
    2017, 55(8):  13-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490
    摘要 ( 798 )   PDF (1915KB) ( 2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构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模型,观察DPN大鼠坐骨神经中内质网应激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在DPN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取36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选取其中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余24只通过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将大鼠分别构建成糖尿病组(DM组,12只)、DPN组(12只)模型。造模成功后检测3组大鼠血糖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取大鼠坐骨神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PERK与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12、Bcl-2表达水平。 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01);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PERK表达水平增加(P=0.003, P<0.001);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12表达增加(P<0.001, P<0.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01)。与DM组比较,DPN组大鼠坐骨神经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PERK表达水平增加(P<0.001, P=0.01), Bax、Caspase-12表达增加(P<0.001, P=0.002),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01)。 结论 DPN大鼠模型坐骨神经存在明显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增加、凋亡上调,内质网应激参与了DPN的发生过程。
    硫辛酸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勾云, 周波, 魏操,陈运华, 徐利,刘芬, 张春林, 文敏
    2017, 55(8):  18-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225
    摘要 ( 1055 )   PDF (1737KB) ( 1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线粒体的变化及硫辛酸的保护作用。 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60只)。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假手术组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第4周后运用旋转实验筛选成功模型(40只),随机分为PD组(20只)、治疗组(20只),治疗组给予硫辛酸5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14 d,PD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Cylinder test分析大鼠运动能力;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右侧中脑黑质ATP水平;JC-1法检测中脑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酪氨酸氢化酶(TH)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60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PD组左侧肢体使用次数显著减少(P<0.05),中脑ATP水平明显降低(P<0.05),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TH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SP6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硫辛酸治疗后,治疗组左侧肢体使用次数显著上升(P<0.05),ATP水平显著升高(P<0.05),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T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HSP60表达水平略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大鼠黑质线粒体功能降低但线粒体数量无明显改变,硫辛酸可显著改善PD症状及线粒体功能。
    白介素17F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矿化和Runx2、Osterix的表达
    姬原原,包景泊,赵旭,曹鲁宁,崔敏,张娜,于灵芝
    2017, 55(8):  24-2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059
    摘要 ( 1007 )   PDF (3453KB) ( 2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F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矿化和Runx2、Osterix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分离提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颅盖骨原代成骨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基每3天更换1次。当细胞相互融合生长面积达80%左右时,进行细胞传代。向培养基中加入白介素17F,根据浓度将第4代成骨细胞分为0 ng/mL组(对照组)、1 ng/mL组、10 ng/mL组、20 ng/mL组、50 ng/mL组、100 ng/mL组。分组后继续培养3 d,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增殖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中Runx2、Osterix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分组培养第10天,对照组和100 ng/mL组进行矿化结节染色。 结果 20 ng/mL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成骨细胞增殖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50 ng/mL组和100 ng/mL组成骨细胞中Runx2、Osterix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100 ng/mL组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染色阳性区域多于对照组。 结论 白介素17F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
    放疗后肿瘤99Tcm-MNLS乏氧显像变化与乏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相关性
    胡玉敬,吴大勇,张文艳,边艳珠,魏强,田丛娜,常胜利
    2017, 55(8):  30-3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413
    摘要 ( 1039 )   PDF (5900KB) ( 4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2-甲基-5-硝基-1H-咪唑-1-基)磷酸乙酯(99Tcm-MNLS)乏氧显像监测肿瘤乏氧状态变化与肿瘤组织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相关性。 方法 将荷瘤小鼠按显像时间分为放疗后显像组(R12h、R24h、R36h)及对照组(C12h、C24h、C36h)。放疗组肿瘤部位均给予单次15 Gy的照射剂量,对照组不予放疗。按照各组相应时间进行99Tcm-MNLS乏氧显像,并计算肿瘤部位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T),肿瘤组织进行HIF-1α免疫组化。将T/NT比值、HIF-1α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12h组T/NT比值、HIF-1α高于C12h组,R36h组低于C36h组,(P均<0.000),R24h组、C24h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0.731)。放疗组各组T/NT比值、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793, P=0.003),对照组各组T/NT比值、HIF-1α表达也呈正相关(r=0.756, P=0.004)。 结论 99Tcm-MNLS乏氧显像T/NT比值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99Tcm-MNLS乏氧显像可用于肿瘤放疗后疗效评估,并可为临床确定肿瘤分割照射时间提供依据。
    槲寄生中酚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
    黄竹青,吴雪韦,任冬梅
    2017, 55(8):  35-4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070
    摘要 ( 866 )   PDF (3697KB) ( 2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离纯化槲寄生抗肺癌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学成分,对获得的活性成分促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槲寄生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1H NMR和13C NMR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获得了10个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1,7-二(4-羟基苯基)-4E,6E-庚二烯-3-酮,对A549细胞表现出剂量依赖的增殖抑制作用(F=196.768, P=0.001),可引起G2/M期细胞增多(P<0.05),S期细胞减少(P<0.05);化合物1可引起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促进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Caspase-9,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F值分别为19.340、4.388、194.571,P值分别为0.001、0.042、0.001)。 结论 槲寄生中的酚类成分主要是二苯基庚烷类和黄酮类,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是该药材抗肺癌细胞增殖的主要活性成分。
    PEG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
    张新科,陈英,李鹏,陈洪元,黄桂华
    2017, 55(8):  42-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339
    摘要 ( 1101 )   PDF (1402KB) ( 4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PEG2000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初步稳定性及动力学特性进行评价。 方法 选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左氧氟沙星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稳定性为指标筛选PEG2000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透射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电位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表面Zeta电位;动态膜透析法测定脂质体体外释药特性;对其初步稳定性进行考察;对其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 结果 PEG2000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为(77.97±1.09)%,稳定性及体内外缓释性能均好于未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 结论 构建的PEG包衣左氧氟沙星脂质体能明显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能为提高脂质体的贮存稳定性开辟一条新途径。
    临床医学
    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冯致余,杨彦亮,郭锐,徐惠惠,张健,郭凯,王广震,王辉
    2017, 55(8):  48-5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969
    摘要 ( 1371 )   PDF (946KB) ( 2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患儿23例,依据气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13)和重度狭窄组(n=10)。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 结果 轻度狭窄组9例术前无明显呼吸道症状,重度狭窄组均有症状。轻度狭窄组仅行左肺动脉移植。重度狭窄组中完全型气管环、静息下喘鸣患儿行左肺动脉移植及气管重建术,其他患儿均不处理气管。重度狭窄组1例气管软化术中置入气管支架。轻度狭窄组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重度狭窄组1例早期完全型气管环合并气管软化术中未处理气管,术后脱机困难,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同时行气管重建恢复顺利。放支架患儿术后气管内分泌物较多,需反复纤支镜吸痰,1个月后突然死于气道大出血。2例脱呼吸机后吸气困难严重,需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术后随访5~53个月,轻度狭窄组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重度狭窄组生存患儿活动后仍有气喘2例。呼吸道症状在术后5~11个月缓解。 结论 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提高警觉性可以避免误诊。术前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准确评估气管狭窄的部位、类型及程度。气管狭窄的程度、类型及术前呼吸道的症状,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经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瓣下边缘<2 mm的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赵立健,韩波,张建军,伊迎春,姜殿东,吕建利,王静
    2017, 55(8):  52-5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145
    摘要 ( 987 )   PDF (927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瓣下边缘<2 mm的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56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超声测量的主动脉瓣下边缘距离分为短边组(<2 mm,n=69)和长边组(≥2 mm,n=87)。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短边组介入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短边组介入治疗成功率78.3%,长边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边组轻微主动脉瓣反流5例,术后心律失常23例,残余分流6例,无机械性溶血发生。长边组轻微主动脉瓣反流1例,心律失常14例,残余分流6例,其中2例出现轻微溶血。短边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OR=8.8,95%CI: 1.4~54.9,P=0.02)及VSD缺损≥5 mm(OR=11.6,95%CI:2.37~57.11,P=0.003)为介入治疗失败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主动脉瓣下边缘<2 mm的VSD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缺损≥5 mm患者是介入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需严格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
    嵌合肺动脉瓣成形术在法洛四联症患者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应用
    谭琦,訾捷,李清宝,李勇,李德才,隋润钤,孙连功,于利,王安彪
    2017, 55(8):  57-6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151
    摘要 ( 876 )   PDF (1348KB) ( 1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嵌合肺动脉瓣成形术在法洛氏四联症(TOF)手术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1年9月至 2016 年6月应用嵌合肺动脉瓣成形术重建TOF患者右心室流出道42例患者临床资料。该术式设计梯形补片嵌合入自体肺动脉前瓣,重建肺动脉瓣环,修复瓣叶对合面积不足。随访3~52个月,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瓣反流程度。 结果 采用嵌合肺动脉瓣成形术重建右室流出道,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均低于中度。 结论 对于肺动脉瓣环严重狭窄和肺动脉瓣叶发育不良的TOF患者,嵌合肺动脉瓣成形术有助于改善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程度。
    ANGPTL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聂思月,王震,孙靖宇,刘杰,李娟,魏小娟,路春晓,吕兴龑,王淑云,孙玉萍
    2017, 55(8):  61-6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05
    摘要 ( 1189 )   PDF (2271KB) ( 4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5(ANGPTL5)在人原发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73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NGPTL5蛋白的表达。使用Pearson χ2检验和连续校正的χ2检验法分析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ANGPTL5蛋白的表达差异及ANGPTL5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ANGPTL5主要弥漫表达在胃癌细胞胞浆中,部分间质细胞中弱表达,癌旁正常组织ANGPTL5偶有表达。ANGPTL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8.939,P<0.001)。在胃癌组织中ANGPTL5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ANGPTL5高表达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χ2=5.888,P=0.015)。 结论 ANGPTL5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预后不良因素及较短生存期相关,提示ANGPTL5可能参与胃癌的进展,是潜在的胃癌预后不良因子和治疗靶点。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王玉红,张丽红,王林省,陈月芹,王彦辉,王皆欢,李传福
    2017, 55(8):  66-7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79
    摘要 ( 1274 )   PDF (3224KB) ( 4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钡餐检查5例,CT平扫9例,CT增强扫描7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表现。 结果 10例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均为单发,其中位于食管4例、胃3例,十二指肠壶腹、回盲部及直肠各1例。5例钡餐检查均表现为光滑充盈缺损。9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略低密度影,其中1例瘤内见点状钙化,1例瘤内见局灶性坏死;7例增强扫描中6例呈轻度均匀强化,1例呈中度不均匀强化,三期扫描均为渐进性强化。5例MRI平扫均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进性均匀强化。 结论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钡餐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CT和MRI上多为均匀轻中度渐进性强化、T2WI呈低信号具有一定特征。
    CT矢状位重建在膈顶部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王宁宁,曲琳莉,曹芳丽,梁磊
    2017, 55(8):  71-7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195
    摘要 ( 1240 )   PDF (1365KB) ( 2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CT矢状位重建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疗效。 方法 8例原发性肝癌、2例肝转移瘤患者,共11枚肿瘤病灶,在CT矢状位重建下进行微波消融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肿瘤清除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远处转移及血清AFP变化。 结果 全组11枚肿瘤病灶完全清除率为90.9%;3例术前AFP≥200 ng/mL者中1例术后AFP<200 ng/mL(1/3);1、2、3年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30%、3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10)、60%(6/10)、 50%(5/1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矢状位重建下微波消融治疗膈顶部肝肿瘤是无法治疗或拒绝外科手术切除肝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40例患者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变化
    孟健,马琳,阚艳敏,王远
    2017, 55(8):  76-8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253
    摘要 ( 1272 )   PDF (1537KB) ( 2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后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价患者早期盆底功能改变的价值。 方法 预行TAH 40例未绝经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及术后3个月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其在静息、收缩及Valsalva状态的盆底情况,记录Valsalva状态的膀胱颈旋转角度(△vBA),膀胱尿道后角(vUJV),膀胱颈、阴道穹窿及肛管直肠连接部移动度(vBND、vFND、vAND),Valsalva状态及收缩期肛提肌裂隙的变化度(△vM、△cM)等超声参数16项。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各超声参数,分析盆底功能的变化。 结果 根据盆底超声各参数测量结果,诊断TAH术后出现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共7 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2例,直肠脱垂3例,压力性尿失禁合并膀胱脱垂1例,压力性尿失禁合并膀胱脱垂、直肠脱垂1例;术后3个月△vBA、vUJV、△vUIA、vBND、vFND、vAND、vsB、vsF、vsA、△vM较术前比较有所增大,术后盆腔器官的活动度增加,盆底组织抗腹压功能减低;术后3个月vDxB、vxF、vxA、△cxB、△cyB、△cM较术前比较有所减小,术后盆底肌肉及韧带的支持能力减弱,肛提肌的收缩功能降低。上述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H后早期即可出现盆底功能降低,术后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能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发现盆底功能减退,为临床早期干预,延缓或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供量化依据。
    髋臼后柱平行双螺钉数字化解剖学分析
    余也,杨现伟,徐波,闫奇,穆卫东
    2017, 55(8):  82-8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245
    摘要 ( 1132 )   PDF (4119KB) ( 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髋臼后柱能容纳两枚平行螺钉的安全区域以及获得两枚螺钉的相关参数。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8例骨盆CT数据, 借助Mimics软件(15.0),在所有右侧髋臼后柱置入两枚平行圆柱体(代替螺钉),并测量两枚圆柱体的相关参数。 结果 后侧圆柱体:平均长度(L1)男(130.88±6.11)mm,女(121.47±5.23)mm; 到骨盆界线的距离(D1)男(19.65±2.45)mm, 女(17.89±2.00)mm; 到骶髂前关节面与骨盆界线交点的距离(S1)男(23.71±2.61)mm, 女(25.77±3.11)mm。 前侧圆柱体:平均长度(L2)男(125.25±5.49)mm, 女(116.37±4.83)mm; 到骨盆界线的距离(D2)男(13.21±1.89)mm, 女(11.62±1.39)mm; 到骶髂前关节面与骨盆界线交点的距离(S2)男(24.36±3.95)mm, 女(28.15±4.70)mm。 男患者圆柱体与水平面(α)、 矢状面(β)、 冠状面(γ)之间的平均角度分别为(66.18±4.40)°、(10.40±2.48)°、(20.89±5.05)°; 女患者分别为(69.01±5.25)°、(5.60±2.56)°、(19.91±5.58)°; 圆柱体最大半径(R)为6.00 mm。 结论 髋臼后柱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枚相同半径的平行螺钉, 螺钉半径不超过6.00 mm。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地理加权回归在脑卒中病因探索中的应用
    王纪传,刘瑞红,李东芝,薛付忠
    2017, 55(8):  88-9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437
    摘要 ( 972 )   PDF (5539KB) ( 1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其他疾病(心肌梗死、恶性肿瘤、传染病等)的空间依从关系,分析其是否存在共同的地理危险因子。 方法 收集2011~2014年沂源县脑卒中及其他疾病的发病数据、全死因死亡数据及人口学数据,应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与脑卒中的空间依从关系。 结果 (1) 除北部个别区域的心肌梗死发病密度与脑卒中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外,沂源县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呈正相关协同变化关系,且这种协同变化由西向东逐渐减弱;(2) 恶性肿瘤与脑卒中呈正相关协同变化关系,且这种协同变化关系由北向南逐渐减弱;(3) 除西部个别区域的传染病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关系外,沂源县传染病与脑卒中呈正相关协同变化关系,这种协同变化关系在中部大于西部和东部,且呈由北向南的递减趋势。 结论 脑卒中与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及传染病之间呈现空间协同变化关系,提示可能存在特定的共同地理社会因素。
    经验交流
    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在上尿路异物中的应用
    焦方东,陈军,刘铭,王振宇,张忠晓,王东,史本康,徐祗顺
    2017, 55(8):  95-9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834
    摘要 ( 908 )   PDF (1464KB) ( 1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在上尿路异物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应用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6例上尿路医源性异物患者;均是双J管留置引起,其中1例为双J管残端在肾内残留引起结石;均通过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 结果 通过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后取出异物,输尿管软镜检查肾盏未见结石及异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输尿管软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异物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
    手机Sina程序进行幕上病变辅助定位的初步探讨
    郭宇,马翔宇,张学海,时传君,李卫国,陈腾,徐淑军,李新钢
    2017, 55(8):  99-10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514
    摘要 ( 1045 )   PDF (5056KB) ( 1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软件Sina在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应用,比较软件测量与标准神经导航测量的偏差。 方法 筛选幕上病变患者,术前先后使用Sina软件、神经导航系统对病变进行定位。病灶直径为2~6 cm,标志点选定为病灶中心。 结果 相比于标准神经导航系统,Sina定位误差为(13.6±0.55)mm。误差在方向上没有特异性。使用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系统定位确定的病变部位相比的误差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ina软件可用于在无神经导航条件下幕上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术前切口设计,但仍不能取代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方法。
    病例报道
    成功应用单气囊小肠镜治疗山楂石所致小肠梗阻1例
    马田,刘冠群,于岩波,李延青,左秀丽
    2017, 55(8):  104-10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366
    摘要 ( 1249 )   PDF (1807KB) ( 1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胃石症好发于秋冬季节,是我国北方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胃石脱落至小肠造成的小肠梗阻占据了肠梗阻病例的4%。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通过小肠镜进行碎石达到治疗目的的病例非常少见,且部分病例因治疗后再梗阻导致治疗失败。通过介绍1例成功应用单气囊小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小肠山楂石梗阻的病例,展现小肠镜碎石的过程,提供一些治疗及辅助治疗的相关经验。应用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治疗植物性异物石引起的小肠梗阻安全、有效、迅速且微创,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治疗植物性异物石引起的小肠梗阻的一种新选择。
    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1例
    周长红,徐营营,刘震,周庆博,王蘋,毕建忠
    2017, 55(8):  107-10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7.121
    摘要 ( 893 )   PDF (1145KB) ( 1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颌第一磨牙双腭根双根管2例
    魏成石,申丽丽,王效英
    2017, 55(8):  110-1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626
    摘要 ( 841 )   PDF (2400KB) ( 3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