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3-10
      
    专家述评
    “良性淋巴瘤”概念的提出及其存在的可能性
    李文生
    2017, 55(3):  1-5.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083
    摘要 ( 14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按照以往的观点,淋巴瘤是一种单克隆增生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没有“良性淋巴瘤”概念。近年来在淋巴瘤临床诊治实践中新发现一些生物学行为偏良性的单克隆增生淋巴组织病变,病变恶性潜能极其有限,几乎无进展,对传统淋巴瘤概念和诊断标准形成了一个挑战,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基于此,作者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良性淋巴瘤”的观点并探讨其存在的可能性,期望以此引发专家们对淋巴瘤生物学本质问题的共同探讨和思考。
    基础医学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体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变化及变化机制
    李帅,王雅琳,孙忠文,朱梅佳
    2017, 55(3):  6-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591
    摘要 ( 10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内皮中的变化及机制。 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和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LRP3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不同糖浓度培养基模拟2型糖尿病内环境,活性氧(ROS)阻断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抑制剂,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1组(HG1组,培养基糖浓度10 mmol/L)、高糖2组(HG2组,培养基糖浓度20 mmol/L)、高糖3组(HG3,培养基糖浓度30 mmol/L)及高糖+NAC组(HG+NAC组,目的蛋白表达较明显组的糖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硫氧还蛋白交互蛋白(TXNIP)和NLRP3的表达,并对TXNIP和NLRP3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HG3组、HG+NAC组ROS的含量。 结果 NLRP3在脑微血管壁聚集,与Wistar大鼠相比,GK大鼠的阳染强度,阳染血管数均有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HG1组、HG2组、HG3组TXNIP、NLRP3的表达增加(P<0.01),HG3组最明显,细胞内IL-1β水平增高(P<0.01),ROS的含量增加(P<0.01);细胞内TXNIP和NLRP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993;P<0.05);给予ROS清除剂后,与HG3组相比,HG+NAC组细胞内ROS含量下降(P<0.01),TXNIP、NLRP3表达水平下降(P<0.01),细胞内IL-1β水平下降(P<0.01)。 结论 NLRP3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经ROS-TXNIP途径被激活,并且促进炎性因子IL-β的释放,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lncRNA RP11-543N12.1对CDH13表达的调控作用
    李蒙蒙,王苗苗,刁雪琴,田克立,徐霞,任桂杰
    2017, 55(3):  12-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02
    摘要 ( 10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11-543N12.1对CDH13的表达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AD相关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验证AD细胞模型中lncRNA RP11-543N12.1和CDH13 mRNA表达均增加,与芯片结果一致;然后将RP11-543N12.1-siRNA转入SH-SY5Y细胞,并加入β-淀粉样蛋白(Aβ25-35)作用48 h,接着MTT检测细胞存活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P11-543N12.1和CDH13在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DH13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 结果 在未转染RP11-543N12.1-siRNA的SH-SY5Y细胞中,Aβ25-35处理48 h后,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CDH13 RNA水平增加(P<0.01),CDH13蛋白活性形式表达量增加(P<0.01),细胞核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转入RP11-543N12.1-siRNA后再用 Aβ25-35处理48 h,细胞存活率、CDH13 RNA水平、蛋白活性形式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均趋于正常水平,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消失。 结论 LncRNA RP11-543N12.1能够调节CDH13的表达,降低RP11-543N12.1的表达量能使CDH13表达下调。
    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FOXM1调控SYK转录
    孟繁超,冯鹭,邵广瑞
    2017, 55(3):  19-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87
    摘要 ( 10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对脾酪氨酸激酶(SYK)表达的调控机制。 方法 从MCF-7、T47D、SK-BR3和MDA-MB-231中提取RNA和蛋白质,分别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YK的表达水平,并检测SY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MCF-7中过表达FOXM1,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OXM1和SYK的表达。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转录因子FOXM1对SYK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作用。 结果 SYK在MCF-7中呈阳性表达,而在T47D、SKBR3和MDA-MB-231中呈阴性表达;MCF-7细胞中SY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细胞(P<0.05)。在MCF-7中过表达FOXM1能下调SYK表达,在SK-BR3细胞系中沉默FOXM1基因能激活SYK表达。ChIP结果显示FOXM1直接参与调控SYK的转录;基因沉默FOXM1激活SYK基因启动子活性,过表达FOXM1抑制SYK基因启动子的活性。 结论 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SYK 是FOXM1的靶基因,FOXM1可能通过调节SYK 的表达来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肠道病毒71型的易感性及miRNA的差异表达
    邓轲,刘毅,盖中涛
    2017, 55(3):  25-3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372
    摘要 ( 8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miRNA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在EV71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EV71体外感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建立EV71感染模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EV71感染MSC前后miRNA的差异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相关信号通路。 结果 EV71感染MSC前后有84个miRNA发生了异常变化,主要涉及MAPK、Wnt等信号通路。 结论 MSC细胞对EV71有易感性;EV71通过miRNA调控MAPK、Wnt等信号通路参与EV71感染。
    去甲斑蝥素对骨髓瘤U266细胞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郭贺贺,孙志强,刘艳娟,刘奕晨,李广,郑方
    2017, 55(3):  32-3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458
    摘要 ( 10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骨髓瘤U266细胞,不同浓度(10、20、40、80 μmol/L)NCTD与U266细胞共同孵育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otch2、Hes1、CyclinD1和P21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20、40、80 μmol/L NCTD能抑制U26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NCTD可上调瘤细胞中Notch2和P21基因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Hes1和CyclinD1表达。 结论 NCTD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Notch 信号通路中Notch2、P21表达上调,CyclinD1和Hes1的表达下调有关。
    富氢水对兔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樊彦伟,严冬雪,招友
    2017, 55(3):  38-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731
    摘要 ( 8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每组12只。各组均行右后外侧肌间隙入路显露腰椎间盘,空白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采用髓核穿刺抽吸法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模型实验组行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8 mL/kg,每3天1次;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4、8周行X线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价;采用ELISA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 结果 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用富氢生理盐水治疗4、8周后,在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模型实验组椎间盘中的TNF-α、IL-1、MMP-3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兔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小鼠骨硬化蛋白的转录后调控机制
    李珊珊,杨静,张瑾
    2017, 55(3):  43-4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068
    摘要 ( 10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含有小鼠骨硬化蛋白(Sost)基因3'非编码区(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SOST UTR),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及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系,探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Sost基因表达所受到的转录后调控作用。 方法 成骨诱导C57BL/6小鼠原代颅骨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分别检测各细胞中Sost基因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CR克隆Sost基因3'UTR区,连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上,命名构建重组载体为pMIR-REPORT-SOST UTR。将pMIR-REPORT-SOST UTR和pMIR-REPORT转染至颅骨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及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根据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pMIR-REPORT-SOST UTR组和pMIR-REPORT组,检测各组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成骨诱导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Sost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Sost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在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及MC3T3-E1细胞中,pMIR-REPORT-SOST UTR转染组较pMIR-REPORT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而在NIH3T3细胞中pMIR-REPORT转染组和pMIR-REPORT-SOST UTR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pMIR-REPORT-SOST UTR,且Sost基因的3'UTR区参与了具有细胞特异性的转录后调控。
    人牙根尖乳头细胞抑制人单核细胞THP-1活化及其分子机制
    闫松鹤,高立芬,赵伟,王燕
    2017, 55(3):  49-5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761
    摘要 ( 7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研究人牙根尖乳头细胞(HAPCs)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活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Transwell系统共培养HAPCs和THP-1,Real-time PCR检测THP-1中TNF-α、IL-12、IL-10及TGF-β1的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3 d THP-1中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及Smad3磷酸化情况。 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APCs抑制THP-1中TNF-α、IL-12的mRNA表达而促进IL-10、TGF-β1的mRNA表达(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共培养3 d的THP-1中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共培养后HAPCs激活THP-1中的Stat3通路(P<0.05),而对Smad3通路无影响(P>0.05)。 结论 HAPCs可能通过Stat3通路抑制THP-1活化。
    关于初期稳定性对即刻种植成功率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常飞,姜宝岐,董作青,刘佳,徐欣
    2017, 55(3):  54-5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811
    摘要 ( 9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实验角度观察初期稳定性对HA涂层、软组织水平、根形种植体即刻种植成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手术中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成年杂种犬双侧下颌后牙区种植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ISQ值<50)和对照组(植入ISQ值>65),通过测量植入当时及第4、8、12周种植体ISQ值、同期拍摄CT、光学显微镜下计算种植体-骨结合率,观察植入种植体时不同ISQ值对即刻种植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 种植体植入时ISQ值在28~49区间,对应植入力矩值在10~20 N以内,与对照组相比,即刻种植BLB种植体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植入后3个月,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CT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种植体-骨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即刻种植BLB植体初期的ISQ值在28~49区间及68~75区间,对应植入力矩值在10~20 N以内及30 N以上,其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菌毛蛋白V型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孙菲,李淑香,王琳,张丽,肖水清
    2017, 55(3):  59-6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481
    摘要 ( 8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菌毛蛋白(FimA)V亚型基因表达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61例正畸治疗前牙龈健康的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戴入矫治器后3个月的龈沟液,用PCR技术检测临床样本中的P.g和FimA V型。 结果 正畸治疗前与戴入矫治器后3个月的P.g检出率分别是26.23%、73.77%,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FimA V型的检出率分别是9.84%、26.23%,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畸患者在戴入矫治器3个月后,P.g和FimA V型的检出率都与牙龈指数呈现正相关,牙龈指数升高,且FimA V型检出率也随之增加,FimA V型可以引起正畸患者的牙龈炎性反应。
    弓形虫ROP19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周剑,赵晗婷,吕刚,王琳,李启航,朱美艳,王志林,何深一
    2017, 55(3):  64-6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04
    摘要 ( 8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刚地弓形虫PRU株ROP19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弓形虫ROP19蛋白的理化性质并比较弓形虫蛋白ROP19和SAG1的B细胞表位及T细胞表位,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ROP19(pROP19),经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体外转染HEK293T细胞,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的表达情况。细胞转染质粒48 h后收集裂解细胞,提取蛋白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OP19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OP19主要位于膜上,具备比弓形虫SAG1更优异的抗原表位;RT-PCR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载体pROP19成功构建,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OP19蛋白可以被抗STAG小鼠血清识别。 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OP19,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贵州省2013年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唐小敏,张丽,叶绪芳,任刚,左丽
    2017, 55(3):  70-7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186
    摘要 ( 9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年贵州省流行的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 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临床标本(咽拭子、尿液和血清),从临床标本或Vero/SLAM细胞分离出的阳性培养物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634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基因特征分析。 结果 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检测到41株麻疹核酸。基因亲缘关系显示39株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并且有2个明显分支;2株为麻疹疫苗株(A基因型)。39株麻疹病毒株与H1基因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0%~2.9%和2.0%~4.7%;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0.9%~1.8%和0.7%~3.4%;39株H1a基因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3%~100%和96.6%~100%。2株麻疹疫苗株与MV沪191(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和99.3%~100%。 结论 H1a基因亚型是贵州省2013年本土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同一年份存在着不同的传播链。
    重组质粒pcDNA3.1(-)-P6-gBCTL-TBK-1的免疫效果评价
    焦凤萍,王玉,于爱莲,田兆菊,杨树林
    2017, 55(3):  75-7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238
    摘要 ( 1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以TBK-1为分子佐剂的重组质粒pc(pcDNA3.1-)-P6-gBCTL-TBK-1的免疫效果。 方法 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P6-gBCTL-TBK-1转染HeLa细胞瞬时表达, Western blotting验证融合蛋白的表达。将重组质粒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分别于第0、2、4周免疫接种3次,第5周采集免疫小鼠的眼眶静脉血,第8周处死小鼠后无菌分离小鼠脾脏。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HSV-2gD-P6抗体滴度、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 结果 以TANK binding kinase-1(TBK-1)为分子佐剂的重组质粒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HSV-2gD-P6抗体,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IL-4和IL-18,并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增强CTL活性。 结论 构建的HSV-2DNA疫苗pc-P6-gBCTL-TBK-1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诱导产生一定强度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BK-1具有良好的分子伴侣作用。
    临床医学
    济南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流感季呼吸系统疾病的罹患特征
    于晓琳,张军,杨柳,周林,崔亮亮,张济
    2017, 55(3):  79-8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813
    摘要 ( 9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流感季期间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为COPD患者的健康干预与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选择济南市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6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新诊断的≥40岁的948例当地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搜集调查对象在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流感季期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信息,描述性分析调查对象的发病特征。 结果 流感季期间,COPD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总罹患率为47.47%(450/948),罹患疾病居前3位的是支气管炎(45.58%)、上呼吸道感染(22.33%)和流感(10.35%),出现2次及以上发病的比例占24.58%(233/948),COPD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时间高峰在12月。 结论 COPD患者在流感季期间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应做好COPD患者流感季期间的疾病预防。
    细胞角蛋白1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王永强,张维全,孙启峰,董晓鹏,彭传亮,张媛,赵小刚
    2017, 55(3):  83-8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781
    摘要 ( 14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4(CK14)基因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CK1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2例患者新鲜组织中CK14的表达。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14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K14在NSCLC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8.18%,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14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性别、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K14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高。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低分化癌、病理分期Ⅱ期和Ⅲ期、CK14表达阳性是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 CK14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CK14有望成为评估NSCLC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筛选TXNDC5与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探讨
    李健,徐冰,闫新峰,徐万菊,常晓天
    2017, 55(3):  88-9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929
    摘要 ( 1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探讨硫氧还蛋白5(TXNDC5)是否通过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信号通路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过程。 方法 分离培养RA滑膜细胞(RASFs),用小干扰RNA抑制其TXNDC5的表达,提取各样本总RNA组成样本池,采用胰岛素抵抗PCR Array和胰岛素信号通路PCR Array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RASFs中TXNDC5表达被抑制后, PCR Array检测IGF-1、 PCK1、 SLC2A4、IL1R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表达明显发生变化。经验证,IGFBP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IGF-1、PCK1、SLC2A4和IL1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 7,P=0.713 0,P=0.452 9,P=0.354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RASFs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511 5)。 结论 在RASFs中,TXNDC5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IGFBP1表达参与RA病变过程。
    Keap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史培堃,曾贝妮,吴伟芳,胡晓燕,马天加,周亚滨
    2017, 55(3):  94-99.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62
    摘要 ( 13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Q-PCR技术检测32例肾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肾癌旁组织中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L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肾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肾癌旁组织中Keap1、NFE2L2的表达;CCK-8法检测和克隆形成法检测过表达Keap1后对肾癌细胞系ACHN增殖活性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75.00%患者Keap1 mRNA的表达癌旁组织高于肿瘤组织(P=0.000),62.50%患者NFE2L2 mRNA的表达肿瘤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4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2例肾癌患者中,Keap1蛋白在癌旁组织(87.50%)的表达高于肿瘤组织(25.00%)(P=0.000),NFE2L2蛋白在肿瘤组织(81.25%)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46.88%)(P=0.004)。高表达Keap1后,NFE2L2的表达降低,肾癌细胞系ACHN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 结论 Keap1/NFE2L2通路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Keap1的表达对肾癌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致癌蛋白CIP2A在乳腺导管上皮恶变中的作用及预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能力
    林家香,郭子嘉,苏鹏,王晓,郭雅欣,吴晓娟,相磊,周志强, 王妍,崔秀杰,潘爱凤,郭成浩
    2017, 55(3):  100-10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471
    摘要 ( 10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在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预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能力。 方法 收集乳腺正常导管上皮(正常对照)、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导管内癌(DCIS)及浸润性导管癌(IDC)的石蜡标本3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中CIP2A的表达。通过χ2检验分析各组间CIP2A的表达差异,并验证CIP2A与DCIS及IDC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IP2A与IDC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CIP2A在正常对照组、UDH组、ADH组、DCIS组及IDC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66%、5.13%、6.66%、32.35%及32.45%。 CIP2A分别在UDH组与DCIS组、UDH组与IDC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3、P=0.004 0)。 CIP2A表达与DCIS患者的高组织学分级及高Ki67指数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在IDC患者中,CIP2A表达与CerbB2(Her-2)阳性、高Ki67指数、高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CIP2A阳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降低,且CIP2A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因子预测IDC患者预后。 结论 CIP2A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CIP2A有望用于监测导管上皮癌变,并预测IDC患者的预后。
    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及代谢的改变
    程向登,梁爽,胡艳艳,乔玉,王凤雪,李桂梅
    2017, 55(3):  107-11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442
    摘要 ( 10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及代谢特点。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及病房经基因检测确诊的PWS患儿17例(PWS组),同期健康查体儿童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垂体-靶腺激素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运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PWS组14例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 结果 PWS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值为-0.47±1.20,体质量均大于中国同性别同年龄第90百分位,体质量指数(BMI)为(32.7±7.4 )kg/m2,均大于中国同性别同年龄第97百分位。PWS组空腹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甲状腺素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PWS组1例游离甲状腺素<11.5 pmol/L。PWS组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示生长激素缺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示12例促黄体生长素峰值<2.8 mIU/mL。PWS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C肽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2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 结论 PWS患儿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部分PWS患儿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低下和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早期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及血浆Lp-PLA2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云华,李杰
    2017, 55(3):  112-11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006
    摘要 ( 12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及血浆Lp-PLA2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44例ACI患者(ACI组)和41例体检者(非ACI组),分别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强度并进行分级。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两组血浆Lp-PLA2水平。 结果 ACI组与非ACI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9, P<0.001),ACI组新生血管显影分级以Ⅲ、Ⅳ级为主,中位等级为Ⅲ级;非ACI组则以Ⅰ、Ⅱ级为主,中位等级为Ⅱ级;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非ACI组(t=6.64, P<0.001),以199.76 μg/L为截断值,诊断ACI的灵敏度84.10%,特异性68.30%,曲线下面积0.84。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分级越高的患者,其血浆Lp-PLA2水平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s=0.60, P<0.01)。 结论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可以实时观察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并作出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影级别高与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可能对ACI的临床诊断有价值。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的应用
    卜会敏,田晓鹏,刘金山,谭刚
    2017, 55(3):  117-12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245
    摘要 ( 1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择期行PPH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n=30)和布比卡因组(B组,n=30)。B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6 mg复合舒芬太尼2 μg的混合液0.9 mL,即0.75%布比卡因0.8 mL+0.002%舒芬太尼0.1 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 mg,即0.5%布比卡因2 mL。以VAS评分评价术中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时的患者不适感,以改良Bromage法评分评价术毕即刻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麻醉平面、手术医师满意度及术后排尿情况。 结果 与B组相比,BS组VAS及改良Bromage法评分降低(P<0.001),麻醉平面降低(P<0.001),手术医师满意度升高(P=0.002)。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 结论 应用PPH行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布比卡因。
    558例多生牙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刘宪光,张君,李成龙,高萍,刘端芹,王旭霞
    2017, 55(3):  121-12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253
    摘要 ( 8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生牙发生的构成现状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8例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检查确诊的多生牙病例的构成现状及临床特点,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数目、形态、阻生情况、伴发症状及对邻牙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558例患者多生牙共804颗,患者的平均年龄11.92岁,男女比例2.99∶1;上颌多生牙743颗(92.14%),下颌多生牙61颗(7.58%);多生牙多偏向于牙弓的腭侧;患者中1颗多生牙最常见,其次是2颗多生牙;多生牙形态以畸形牙为主;埋伏阻生多生牙627颗;97颗多生牙伴发含牙囊肿,9例患者伴存牙瘤。 结论 多生牙多见于儿童替牙列,以上颌前牙区最多见,主要位于牙弓的腭侧,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中以1颗和2颗多见。
    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