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5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10
      
    基础医学
    HGF/PARP-1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吕树卿, 尉蔚, 张灿灿, 田永杰
    2015, 53(7):  1-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71
    摘要 ( 1071 )   PDF (3785KB) ( 2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GF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HGF对SKOV-3细胞PARP-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RNA干扰沉默SKOV-3细胞的PARP-1基因, 按不同处理因素将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GF组、PARP-siRNA组、HGF+PARP-siRNA组;NC-siRNA组、HGF+NC-siRNA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内PARP-1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 HGF可明显促进SKOV-3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40 ng/mL HGF作用24 h后, HGF可明显上调SKOV-3细胞中PARP-1的表达水平;PARP-siRNA组细胞PARP-1的表达低于NC-siRNA组(P<0.05), 干扰PARP-1的表达降低了HGF对SKOV-3细胞侵袭力及MMP-2含量的影响。结论 HGF可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侵袭转移,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ARP-1介导的MMP-2表达增加有关。
    成骨细胞刺激因子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效果
    冯潇雨, 张洪美, 车选强, 康东红
    2015, 53(7):  8-1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375
    摘要 ( 1049 )   PDF (943KB) ( 2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成骨细胞刺激因子(OSF-1)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4月龄SD雌性大鼠12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甲状旁腺激素组(PTH组)和OSF-1组, 每组3只。SHAM组切除卵巢附近脂肪组织, 其他各组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0周, SHAM组和OVX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0.2 mL/d, PTH组皮下注射PTH, 20 μg/(kg·d), OSF-1组皮下注射OSF-1, 80 μg/(kg·d)。术后21周, 处死大鼠, 分离子宫并称重, 分离股骨, 显微CT扫描干骺端。结果 OVX组子宫重和骨量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 骨小梁微结构明显破坏。与OVX组相比, PTH组和OSF-1组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显著增加(P<0.01), 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式因子显著下降(P<0.01, P<0.05), 骨小梁微结构更紧密。PTH组较OSF-1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显著增加(P<0.01), 骨小梁模式因子显著下降(P<0.01)。结论 皮下注射OSF-1[80 μg/(kg·d)]可有效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量, 改善骨小梁微结构。
    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放射性肺损伤中TGF-β1、TNF-α表达的影响
    王静, 高桂新, 万云焱, 刘庆华, 姚周虹, 林殿杰
    2015, 53(7):  13-1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719
    摘要 ( 946 )   PDF (5352KB) ( 2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对放射性肺损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中药组(n=21)、照射组(n=21)、治疗组(照射+中药, n=21), 用直线加速器对后两组小鼠全肺进行单次照射(12 Gy), 分别于照射后1、24、72 h和2、4、8、24周处死小鼠, 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RT-qPCR及免疫组化检测, 观察小鼠组织学变化及不同时间点的TGF-β1、TNF-α的表达。结果 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可以改善放射性肺损伤。照射组TGF-β1、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除照射后1、24 h外, 治疗组TGF-β1、TNF-α在其余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照射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养阴解毒方具有抑制照射刺激下TGF-β1、TNF-α的表达、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的表达有关。
    血管内皮抑素协同肿瘤特异性DC-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李星宇, 梁婧, 李岩
    2015, 53(7):  19-2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977
    摘要 ( 837 )   PDF (4174KB) ( 9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肿瘤特异性DC-T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Lewis肺癌C57BL/6鼠移植瘤模型, 培养小鼠来源肿瘤特异性DC-T细胞, 随机分为A组(PBS对照组)、B组(DC-T组)及C组(DC-T+血管内皮抑素组)。测量小鼠的体质量及肿瘤组织质量和体积,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悬液内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M1/M2)、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DC)和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0.05)、C组(P<0.01)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相较于A组, B组VEGF表达下降, 且HIF-1α表达增加(P<0.05), C组VEGF表达明显下降, 且HIF-1α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A组比较, B组(P<0.05)、C组(P<0.01)的MDSC和M2型TAM比例下降, M1型TAM升高, 肿瘤组织内mDC和CD8+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肿瘤特异性DC-T细胞治疗明显减缓肿瘤生长, 有效逆转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 从而发挥了协同抗肿瘤效应。
    虫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CenpB表达的影响
    董佳亮, 张蕾
    2015, 53(7):  24-2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861
    摘要 ( 868 )   PDF (976KB) ( 1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虫草素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骨髓抑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环磷酰胺骨髓抑制组(B组)和虫草素干预骨髓抑制组(C组), 每组10只。以5 mL/kg剂量向A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 d;以50 mg/kg剂量向B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 d后,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d;以50 mg/kg剂量向C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 d后, 以25 mg/kg剂量腹腔注射虫草素5 d。对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以及股骨中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计数, 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细胞中的着丝粒蛋白CenpB的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RT-PCR检测Cenp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 B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股骨中骨髓有核细胞数量, CenpB蛋白相对含量及其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组相比, C组中除红细胞数量外, 其他5项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虫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治疗作用。
    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
    毛普加, 冯梦蝶, 洪愉,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饶贤才,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2015, 53(7):  29-33.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903
    摘要 ( 956 )   PDF (1316KB) ( 1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 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AT质粒连接, 构建p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 与pBT构建pBT-gp23作为诱饵质粒;将pAT-副甲基因文库和pBT-gp23共转KS宿主菌, 利用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蓝色单菌。检测筛选出阳性单菌的LacZ活性, 并提质粒测序, 分析其编码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副甲基因文库, 其库容量满足实验的要求, 基因文库阳性率接近100%;筛选出的插入基因为编码嘌呤透性酶。结论 宿主蛋白(嘌呤透性酶)可能与副甲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有相互作用。
    临床医学
    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代高赛, 马婷婷, 江立玉, 霍强, 孔晓丽, 景楚瑜, 杨其峰
    2015, 53(7):  34-38.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933
    摘要 ( 1668 )   PDF (819KB) ( 3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0例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乳腺IDPN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比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 观察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① 术中冰冻病理对于IDPN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1%,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4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16例(3.1%)患者诊断病理级别升高, 1例(0.2%)患者诊断病理级别降低;③ 伴有及不伴有乳头溢液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2%、7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IDPN意义重大, 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癌, 伴有乳头溢液患者比不伴有者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高。
    Netrin-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的相关性
    高永生, 王春健, 蔡淑萍, 孙菊杰, 张德贤, 孙妍琳, 穆殿斌
    2015, 53(7):  39-4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69
    摘要 ( 1000 )   PDF (2624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etrin-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etrin-1的表达。结果 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30例表达阳性, 16例表达阴性。Netrin-1在有淋巴结转移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Netrin-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和KI-67的表达无关(P均>0.05), 但与肿瘤的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存在Netrin-1的异常表达, Netrin-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Netrin-1可单独作为一个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指标。
    Th22细胞联合Th17细胞在宫颈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田馨莉, 矫俊, 张腾, 马道新, 崔保霞
    2015, 53(7):  43-4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964
    摘要 ( 942 )   PDF (2650KB) ( 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宫颈癌外周血中Th22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3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为宫颈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外周血为CIN组、1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Th22、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CIN组(P<0.01, P<0.05) 及宫颈癌组(P<0.01, P<0.01)均明显升高。Th22细胞比例宫颈癌组又明显高于CIN组(P<0.01)。CIN组中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 P<0.05 ), 宫颈癌组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9, P<0.01)。与对照组相比, IL-22在宫颈癌组外周血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 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高, 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腺癌中EMT的发生及miR200a/ZEB1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张晓晖, 颜磊, 齐莎莎, 路真真, 李明江, 赵兴波
    2015, 53(7):  48-5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84
    摘要 ( 1082 )   PDF (4040KB) ( 1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发生, 并探讨miR200a/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① 分组:取自石蜡切片的子宫内膜腺癌为A组(n=45), 正常子宫内膜为B组(n=22);取自手术中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为C组(n=34), 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为D组(n=15);②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B两组间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ZEB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两组间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③ Real-time RT-PCR法检测C、D两组间各蛋白相应mRNA及miR200a的表达。结果 ① B组与A组比较, 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 Vimentin及ZEB1表达升高(P<0.05);② D组与C组比较, 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 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 ZEB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③ 与C组数据相比, D组中miR200a表达量降低(P<0.05), D组中miR200a与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3, P<0.01)。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中明确发生了EMT过程, 而miR200a/ZEB1信号通路可对EMT过程中重要的分子标记物产生抑制作用。
    BSD2000相控阵聚焦深部热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
    崔勇, 张荣香, 王福立, 王国颖, 冯建林, 张海霞
    2015, 53(7):  53-5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841
    摘要 ( 1314 )   PDF (821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BSD2000相控阵聚焦深部热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0例, 给予BSD2000相控阵聚焦深部热疗+TP方案化疗;对照组19例, 给予TP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病灶的客观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90.0% vs 62.2%, P<0.05)。治疗组腹水的RR高于对照组(55.0% vs 21.1%, 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为70.0%, 对照组改善率为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7.8%和66.7%, 2年生存率分别为55.5%和44.4%, 两组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D2000相控阵聚焦深部热疗联合TP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晚期卵巢癌的客观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可耐受。
    20例阴道内放置NuvaRing避孕环后微环境的改变
    杨淑娟, 苏士利, 董白桦
    2015, 53(7):  58-6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86
    摘要 ( 1195 )   PDF (799KB) ( 1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例阴道内放置NuvaRing避孕环后微环境的变化。方法 对20例使用过避孕环的妇女(自身对照), 利用阴道炎五联检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处理带环前后不同周期的阴道分泌物, 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2和IL-8在带环前后不同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放置阴道避孕环前比较, 炎性因子IL-2和IL-8带环1个周期后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带环3、6个周期后IL-2、IL-8浓度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P>0.05)。经阴道五联检及显微镜下检测, 阴道分泌物的pH值、白细胞、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病(BV)、霉菌性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TV)各项与带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阴道放置避孕环后对炎性因子IL-2、IL-8初期有所影响, 但随着阴道对环的适应及机体自身的调节会使IL-2、IL-8逐渐趋于正常;同时阴道环对阴道分泌物中的乳酸环境无明显影响, 不会导致其他杂菌的生长。
    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
    宋兴瑰, 陈子江, 马水英, 吴克良, 李梅
    2015, 53(7):  61-64.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1017
    摘要 ( 862 )   PDF (808KB) ( 3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卵泡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行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过程中得到的未成熟卵母细胞(MⅠ期和GV期), 随机分为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和不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 培养24~28 h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ICSI授精, 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记录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结果 对于MⅠ期卵母细胞, 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不影响其24 h成熟率、受精率、分裂率和优胚率(P>0.05)。对于GV期卵母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促性腺激素能提高优质胚胎率(31.3% vs 4.2%, P<0.05), 但两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进一步体外培养, 无论是否添加促性腺激素都可自然成熟, 在GV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加入促性腺激素可获得更高的优胚率。
    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妊娠状态
    董延磊, 朱琳
    2015, 53(7):  65-6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73
    摘要 ( 960 )   PDF (793KB) ( 1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与输卵管开窗取胚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妊娠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确诊为输卵管妊娠而接受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并有随诊条件的127例患者。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A组为输卵管切除组(64例), B组为输卵管开窗取胚组(63例)。术后随访2年, 比较两组妊娠状态。结果 再次异位妊娠率:A组4.7%(3/64), B组15.9%(10/6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A组45.3%(29/64), B组49.2%(31/6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手术中, 若对侧输卵管外观无异常, 建议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
    亓倩, 汪雯, 李陶, 李玉
    2015, 53(7):  68-72.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66
    摘要 ( 1031 )   PDF (864KB) ( 2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 并探索不同影像学类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从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 于山东省2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收治、经高分辨率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成人患者313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及痰培养等, 并比较不同影像学类型的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特发性(217例, 69.3%)是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病因, 其次为结核后(57例, 18.2%)。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左肺下叶(219例, 70.0%)。咳嗽(296例, 94.6%)、咯痰(285例, 91.1%)、咯血(127例, 40.6%)及湿罗音(195例, 62.3%)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表现。218例(69.6%)患者的肺功能异常, 最常见的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36例, 62.4%)。144例(46.0%)患者的痰培养阳性, 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06例, 73.6%)。囊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更易出现咯痰、呼吸困难、发热及乏力症状(P均<0.001)。结论 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 咳嗽、咯痰、咯血及固定湿罗音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特征表现, 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较严重。
    18F-FDG PET/CT确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加量放疗靶区的可行性
    高昂, 王世江, 付正, 孙新东, 于金明, 孟雪
    2015, 53(7):  73-77.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049
    摘要 ( 710 )   PDF (1174KB) ( 3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放疗前18F-FDG高代谢区能否识别放疗中及放疗后高代谢区, 并探讨局部加量的最佳生物学亚靶区。方法 在放疗前、放疗中(40 Gy)和/或放疗后, 分别行18F-FDG PET/CT扫描。利用放疗前原发灶内40%~7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自动勾画相应的感兴趣区;计算放疗前感兴趣区与放疗中、放疗后高代谢区的空间重合率。分析放疗前感兴趣区体积与放疗敏感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50% SUVmax勾画的感兴趣区与治疗中40% SUVmax及手动勾画的高代谢区有较好的重合率, 分别为(74.3±15.9)%和(84.4±15.3)%;与治疗后80% SUVmax勾画的高代谢区重合率>72%。50% SUVmax勾画的感兴趣区体积较原发灶肿瘤体积小, 为(29.4±12.3)%。但50% SUVmax勾画的感兴趣区与放疗敏感性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放疗前18F-FDG-PET/CT扫描可以识别放疗中及放疗后的18F-FDG摄取区。50% SUVmax勾画的体积可能是适合加量的区域。
    瘢痕疙瘩放射治疗的疗效与皮肤张力的关系
    李中华, 王海琴, 孙玉凯, 芦昌慧, 杨波, 王一民
    2015, 53(7):  78-8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819
    摘要 ( 972 )   PDF (813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低张力、高张力部位瘢痕疙瘩、放射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优方式。方法 选取48例瘢痕疙瘩患者, 其中25例有2处瘢痕位于高张力区:胸部、肩部、耻骨部;23例有2处瘢痕位于低张力区:耳部、颌颈部, 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 分为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 创面愈合24 h内, 给予采用32P敷贴器治疗,A组和B组分别给予7 Gy、5 Gy, 共3次, 放射总剂量分别为21 Gy、15 Gy。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①低张力区:A组患者治愈率(95.2%)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21±0.78), 与B组患者治愈率(80.9%)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43±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 t=1.069, 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高于B组(38.1%), χ2=4.709, P<0.05;②高张力区:A组患者治愈率(75.0%)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56±0.51)优于B组患者治愈率(41.7%)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6.96±0.71), χ2=5.486, t=7.846, P<0.05。结论 瘢痕疙瘩应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放射剂量。对于低张力区瘢痕疙瘩分3次给予15 Gy, 高张力区瘢痕疙瘩分3次给予21 Gy, 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PDCD4和survivin在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皮损中的表达
    于淑萍, 李雪飞, 王丹, 王玉坤
    2015, 53(7):  82-8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864
    摘要 ( 1011 )   PDF (2952KB)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和生存素(survivin)在尖锐湿疣(CA)、鲍恩样丘疹病(BP)、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CC)皮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方法检测CA组30例、BP组28例 、BD组10例、SCC组11例皮损和正常对照组10例中PDCD4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①BP组、BD组和SSC组皮损中PDCD4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 SCC组较CA组表达低(P<0.05), 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urvivin在BD组和SCC组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SCC组高于C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有抑制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 在皮肤良性增殖性疾病向恶性皮肤肿瘤的转化中发挥一定抑制作用;survivin过度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志物
    刘连科, 邵明雯, 马兰, 孙婧, 管丹, 束永前
    2015, 53(7):  87-91.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5.138
    摘要 ( 1041 )   PDF (2542KB) ( 2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E-NE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低分化食管癌37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其中无NED(E-NNED)349例, E-NED 29例,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9例E-NED以及随机选取20例E-NNED患者肿瘤组织中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促泌素(SCG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结果 E-NED与E-NNED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长度等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TF-1外, E-NED患者的Syn、CgA、NSE、CD56、PGP9.5及SCGN表达均高于E-NNED患者(P<0.05)。在联合检测中, Syn分别与CD56、PGP9.5或SCGN构成的3种组合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均高于Syn+CgA组合(P<0.05)。E-NED与E-NNED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ED与E-NNED可能是不同的食管癌病理类型, PGP9.5、SCGN均可作为E-NED的诊断标志物, Syn与CD56、PGP9.5或SCGN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
    气象因素对平江县慢支敏感人群慢支死亡率的影响
    王宁, 丁国永, 高璐, 李杰, 李学文
    2015, 53(7):  92-96.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4.994
    摘要 ( 842 )   PDF (1076KB) ( 1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湖南省平江县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死亡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平江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慢支的死亡数据、人口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 利用Spearman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慢支死亡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大于45岁的人群慢支死亡率显著升高, 是该研究区的敏感人群;5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中男性慢支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敏感人群慢支死亡率在冬春季较高, 且与气温、气压、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显著相关。结论 平江县45岁以上人群为慢支敏感人群, 慢支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和性别差异, 气温、气压、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影响敏感人群慢支死亡率的主要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