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海,马万里1,高春正1,陈鹏1,任鹏1,姜夕峰2,李贵新2
CHEN Zeng-hai,MA Wan-li,GAO Chun-zheng,CHEN Peng,REN Peng,JIANG Xi-feng,LI Gui-xin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 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h后,加入诱导液,1?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1] | 王伟 王沂峰 张岭梅 林琼燕 黄菊. 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成瘤性、侵袭性的实验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209, 47(6): 8-11. |
[2] | 张辉 时庆 侯怀水 李栋.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无动物血清培养及向肝细胞诱导分化[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209, 47(6): 88-. |
[3] | 李松林,刘培来,卢群山,马贺然. 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在膝关节软骨修复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0, 1(7): 82-88. |
[4] | 朱琳,李薇薇,刘志凯. 人血管基质片段联合脂肪干细胞促进裸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9): 66-72. |
[5] | 王凯民,谭娟娟,严志强,李志强. Sirtuin在低氧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7): 23-30. |
[6] | 李景媛,宋玲,林松,宋晖. 不同浓度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7): 31-37. |
[7] | 宋轲,刘寰,武文亮,刘海春,李尚志,陈允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凝胶和体外冲击波联合应用治疗骨不连[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6): 1-6. |
[8] | 刘宁,吕欣,李栋,黄志伟,刘毅,张乐玲. 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2): 1-7. |
[9] | 王娜,陈乃耀.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胶质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0): 16-20. |
[10] | 翟红运, 张登禄, 王光杰, 孔峰, 程广辉, 赵升田.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泌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9): 8-12. |
[11] | 陈文标, 喻祥琪, 戴勇. Alport综合征iPSCs差异性表达新小核糖核苷酸的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9): 80-85. |
[12] | 梁宇, 辛涛, 刘倩, 郑向荣, 杨依航, 庞琦. 茶氨酸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4): 49-54. |
[13] | 付海燕, 胡占升, 杜红阳, 李潮, 包翠芬. 地黄多糖对过表达Notch1(NIC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增殖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1): 34-40. |
[14] | 刘娟, 韩国庆, 刘慧, 秦成勇. 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机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8): 1-5. |
[15] | 黎冠宏1,王薇1,李继业1,阿斯楞2,潘润华1,廖彩仙1. H3K27me2在大鼠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变化[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6): 28-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