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6
      
    论文
    稳定高表达小鼠Tim-4巨噬细胞系RAW264.7-T4的建立
    续力云,祁建妮,梁晓红,鞠瑛,孙汶生,张利宁,赵培庆,高立芬
    2008, 46(6):  551-555. 
    摘要 ( 1159 )   PDF (647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研究小鼠Tim-4功能的细胞模型。方法常规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T-PCR扩增Tim-4全长基因片段,构建含Tim-4全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Tim-4, 通过BamHⅠ、Hind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利用脂质体将pcDNA3.0和pcDNA3.0-Tim-4分别转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G418加压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Tim-4的RAW264.7,并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Tim-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扩增产物经BamHⅠ、HindⅢ双酶切,与pcDNA3.0连接构建的重组体经酶切和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序列一致。RT-PCR结果显示,RAW264.7T4细胞表达Tim-4 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显示RAW264.7-T4高水平表达Tim-4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Tim-4主要表达于胞膜。结论成功构建了携载小鼠Tim-4全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用该重组体建立了稳定高表达Tim-4 mRNA和蛋白的小鼠巨噬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Tim-1与Tim-4的相互作用及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辅助化疗的关系
    吴铭生,王苹,林俊豪,王谦,吴树明
    2008, 46(6):  556-560. 
    摘要 ( 1435 )   PDF (469KB) ( 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及铂类药物在NSCLC辅助化疗中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切片ERCC1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化疗及生存情况尤其是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之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有优于后者的趋势。在排除了ERCC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后,NSCLC患者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关系的分析显示,NSCLC患者年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1.008, P=0.297);TNM分期与生存时间之间呈明显相关性(χ2=51.326, P=0.000);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之间有相关性(χ2=6.339, P=0.012),腺癌的生存时间要高于鳞癌。分析结果显示,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无论在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其生存时间均都明显长于阴性者。结论①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②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提示对于铂类药物耐药而言,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是否应用顺铂辅助化疗的指标之一;③ 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siRNA沉默膀胱癌肝素酶基因对T24细胞增殖及MMP-2表达的影响
    张开舒,徐忠华,姜虹,阎磊,周尊林,王荣,刘海南,范医东,刘照旭,郑宝钟,亓天伟
    2008, 46(6):  561-565. 
    摘要 ( 1050 )   PDF (528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siRNA干扰沉默膀胱癌肝素酶基因对T24细胞增殖及MMP-2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化学合成肝素酶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脂质体2000转染至T24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内,常规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实验组进行实验,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RNA干扰沉默T24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肝素酶基因后,T24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三个不同干扰组细胞活力分别下降了(28.55±3.66)%、(27.20±3.25)%和(37.29±4.82)%。肝素酶mRNA表达下降,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MMP-2(明胶酶A)的表达亦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RNA干扰肝素酶基因后,细胞活力及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下降并且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中MMP-2的表达。
    NOS/NO和HO/CO系统及药物干预在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
    刘同涛,于清霞,田庆印,孙春丽,李伯勤
    2008, 46(6):  566-570. 
    摘要 ( 1143 )   PDF (562KB) ( 6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和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的变化、相互关系以及辛伐他汀对该系统的影响。方法16只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停用高胆固醇饮食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8)和模型组(n=8)。辛伐他汀组喂饲辛伐他汀进行药物干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8),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然后取静脉血和主动脉组织,分别用沉淀漂浮酶联法、Chalmers A 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实验组血中TC、TG、LDL、HDL、CO、 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主动脉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CO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16周末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浆TC、TG、LDL明显下降(P<0.01),HDL和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CO水平明显降低(P<0.01),HO-1及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HO/CO和NOS/NO系统显示出互补及代偿性调节作用,辛伐他汀可以通过下调HO/CO和NOS/NO系统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支气管哮喘BALB/c小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
    王立生,张春玲,孙荣丽,李黎,肖宝红,武晓
    2008, 46(6):  571-573. 
    摘要 ( 1128 )   PDF (476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小鼠的血小板表面抗原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雌性BALB/c小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的阳性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P-选择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3±1.02)%、(4.52±1.45)%,哮喘模型组P-选择素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诱导P-选择素数值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分别为(45.12±4.03)%、(44.68±5.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分别为(6.64±1.86)%、(25.60±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小鼠中存在血小板的活化,活化后的血小板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
    酶酚酸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由玮,毕建忠,谢兆宏,朱正禹,王晓云
    2008, 46(6):  574-578. 
    摘要 ( 1062 )   PDF (566KB) ( 3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酶酚酸酯(MM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神经功能改善及脑脊髓组织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制成的完全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对照组大鼠7只,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大鼠为25只,随机分为MMF大剂量组(n=8只),MMF小剂量组(n=8只),模型组(n=9只)。连续给药14d,每天观察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及体重变化,14d后HE染色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EAE大鼠的造模成功率为72.1%。与对照组相比,各组EAE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体重明显下降(P<0.01),脑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用MMF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有所下降,体重增加,病理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大剂量MMF疗效优于小剂量MMF(P<0.01)。结论MMF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VLDL对人尿酸盐转运蛋白hOA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成乾,赵家军,王霞,李长贵,苗志敏
    2008, 46(6):  579-581. 
    摘要 ( 1226 )   PDF (855KB) ( 5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 细胞)人尿酸盐转运蛋白(hOA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 细胞分为:① 单纯采用DMEM培养基组(对照组);② DMEM培养基+50μmol/L VLDL组(V1组);③ DMEM培养基+400μmol/L VLDL组(V2组)。每组培养6瓶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OAT1mRNA 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 法)。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OAT1的表达,且V1组hOAT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1.6%,V2组为对照组的34.5%。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结论VLDL可下调hOAT1mRNA的表达,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P物质及其受体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
    张海涛,阎明,商楠,刘慧敏,张玉泉
    2008, 46(6):  582-585. 
    摘要 ( 1065 )   PDF (521KB) ( 4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肝组织匀浆S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时应用RTPCR法对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K-1R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模型组肝脏损害严重,以肝细胞肿胀和免疫细胞浸润为特征;肝组织匀浆SP含量模型组(507.25±30.35) 显著高于对照组 (238.59±21.90) (P<0.01);而且模型组NK-1R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P物质及其受体参与了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起始阶段,并在炎症的激发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源性VEGF对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内皮抑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姜丽,于灵芝,刘旭东,郭兰敏
    2008, 46(6):  586-589. 
    摘要 ( 1181 )   PDF (334KB) ( 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组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rVEGF165)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脊髓组织中相应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8),模型组(M组,n=24)和治疗组(V组,n=16)。腹主动脉阻断90min后再开放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ES和BDNF水平,RTPCR法检测组织中TrkB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后治疗组的病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血清学检查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值。ES水平:M组再灌注后6h开始升高(P<0.05)并持续至7d达高峰(P<0.01);V组虽再灌注6?h也有升高(P<0.05),但7d时基本维持该水平,没有进一步升高。BDNF水平:M组再灌注6h降低(P<0.01),2?d回升至对照水平;随后再度下降,7d时降至最低,仅为对照水平的59.1%(P<0.01),且明显低于再灌注6h(P<0.01);V组再灌注6?h明显升高(P<0.01),7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TrkB受体mRNA表达:M组再灌注6h有所上调但2d时回调至对照水平,并于随后继续下调,至7d时表达最低;V组则于6h、7d均保持高表达(P<0.01),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外源性rrVEGF165能显著降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ES的升高,减轻BDNF的降低,促进BDNF受体TrkB mRNA的高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脊髓病理损伤。
    H-2Kd基因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小鼠LAK细胞的表达
    庄学伟,夏西燕,单宁宁,王洪春,张义,杨晓静,李晓丽,赵胜梅,邹雄
    2008, 46(6):  590-593. 
    摘要 ( 1089 )   PDF (556KB) ( 3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针对BALB/C小鼠H-2Kd基因siRNA表达质粒,观察其在小鼠LAK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2Kd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设计siRNA干涉靶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通过与线性化的pSilencer 3.0-H1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a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采用siRNA表达质粒封闭小鼠LAK细胞MHC-I(H-2Kd)的表达,同时设空转染组和无关序列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靶蛋白的表达。结果纯化的质粒分子量为2.8Kb,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 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siRNA能够抑制靶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H-2Kd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并抑制了其表达。
    不同冠状动脉搭桥术式对血浆内皮素-1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张孟元,徐艳冰,闫庆福
    2008, 46(6):  594-596. 
    摘要 ( 1004 )   PDF (329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浆内皮素-1(ET-1)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组(G1,n=30)和非体外循环组(G2,n=32)。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以及术后6h(T3)、24h(T4)采集血标本,放免法测定ET-1含量。计算并分析心排血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VSWI)。结果与T1时点相比,G1组T3、T4时点ET1明显增加(P<0.05或P<0.01),G2组T2时点ET-1明显降低,T4时点明显升高(P<0.05)。与G1组相比,G2组T3、T4时点ET-1明显减低(P<0.05)。与T1时点相比,G1组T2、T3时点,G2组T2时点CI明显降低(P<0.05)。与T1时点相比,G1组T3、T4时点LVSWI明显降低(P<0.05)。与G1组相比,G2 组T3时点CI、LVSWI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相比,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降低患者术后ET-1的产生,并且较少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对儿童心率变异的影响
    王术芹,孟庆丽,类维富
    2008, 46(6):  597-599. 
    摘要 ( 1055 )   PDF (259KB) ( 3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儿童心率变异(HRV)的影响。 方法选择5~6岁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n=23)患儿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组(n=21)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mg/kg。两组患儿维持自主呼吸。监测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用药前后HRV参数,包括总功率(TP)、低频段(LF)和高频段(HF),计算LF和HF的标准化值nuLF(LF/TP×100%)和nuHF(HF/TP×100%)。结果氯胺酮麻醉后TP和HF降低(P<0.05),LF变化不明显,nuLF由(63±16)% 升至(71±13)%(P<0.05),nuHF由(32±15)% 降至(21±13)%(P<0.05)。咪达唑仑麻醉后TP和LF降低(P<0.05),HF无明显改变,nuLF由(65±15)%降至(48±16)%(P<0.05),nuHF由(33±15)%升至(42±16)%(P<0.05)。 结论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儿童HRV产生不同影响,氯胺酮兴奋交感神经活性,咪达唑仑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K19 mRNA、CEA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许德国,王潍博
    2008, 46(6):  600-603. 
    摘要 ( 1068 )   PDF (282KB) ( 4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胃癌患者和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常规行H-E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阳性对照。结果67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8.2%(39/67);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3.7%(36/67);CK19 mRNA和CEA mRN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7.2%(45/67),皆高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19.4%(13/67),而13例细胞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的CK19 mRNA、CEA m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CK19 mRNA、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胃壁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胃癌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敏感性高,对于早期诊断胃癌患者腹腔种植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韩明勇,刘奇,余捷凯,郑树
    2008, 46(6):  604-607. 
    摘要 ( 1120 )   PDF (546KB) ( 2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肺癌相关标志物并建立诊断肺癌的蛋白质谱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了86例肺癌、80例健康对照样本的血清蛋白质质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肺癌诊断模型。结果从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筛选出了4个蛋白质荷比峰建立肺癌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的特异性为 100%(95%的置信区间为93.9%~100.0%),敏感性为93.6%(87.6%~96.4%),准确率为96.7%(88.1%~98.3%)。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癌诊断模型,该模型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ICAM-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玲,于桂兰,李元堂,赵广玲,徐功立
    2008, 46(6):  608-611. 
    摘要 ( 1098 )   PDF (290KB) ( 6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3(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疗效、髓外浸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stic leukemia,ANL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3的表达率。结果化疗前AL组ICAM-3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NLL组与ALL组比较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ALL组与B-ALL组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3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就诊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等因素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7,P<0.01);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患者ICAM3的表达率比WBC<100×109组高(P<0.05);所有AL患者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ANLL、ALL未缓解组的ICAM-3表达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但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浸润组骨髓AL细胞ICAM-3表达率高于无组织浸润组(P<0.01)。结论ICAM-3在A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AL观察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同时,AL的组织浸润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升高有关。
    XRCC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膀胱癌的相关性
    郝钢跃,张月英,张维东,杨明山,贾青
    2008, 46(6):  612-615. 
    摘要 ( 1243 )   PDF (342KB) ( 4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汉族人群中膀胱癌患者307例为病例组,316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均衡。以PCR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XRCC3(Thr241Me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危险性以及膀胱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XRCC3基因型Thr/Thr、Thr/Met和Met/Met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7.3%、12.1%和0.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92.4%、7.3%和0.3%。与携带Thr/Thr的个体相比,携带XRCC3变异基因型(Thr/Met和Met/Met)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OR, 1.77;95%CI, 1.04~3.02)。XRCC3基因型与吸烟没有交互作用,与膀胱癌的临床类型亦无相关性,但与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关系密切。携带XRCC3变异基因型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OR,3.08;95%CI,1.13~8.41)。结论XRCC3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危险性有关,携带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易患膀胱癌,而且XRCC3基因有可能成为一个预测膀胱癌复发的指标。
    肺腺癌微淋巴管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丛波,彭传亮,董晓鹏,赵小刚
    2008, 46(6):  616-619. 
    摘要 ( 1101 )   PDF (589KB) ( 3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蛋白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癌周淋巴管生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VEGF-C、VEGF-D在48例肺腺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周边和内部VEGF-C、VEGFD和MLVD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和VEGF-D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P<0.01);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8%(34/48)和58.3%(28/48),其中肿瘤周边部位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VEGF-C、VEGF-D蛋白阳性组,MLVD 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加(P=0.042,P=0.012)。结论VEGF-C和VEGF-D的表达可诱导肺腺癌癌周淋巴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的经淋巴道转移。
    两个基因多态性并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邹彩艳,李茵茵,李秋,陈海燕,王来成,吕晓霞
    2008, 46(6):  620-623. 
    摘要 ( 1090 )   PDF (445KB) ( 4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抵抗素+299G/A,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态性并存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96例两个基因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结果①A组抵抗素基因+299G/A等位基因频率和B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2基因 Pro/Ala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多态位点联合分析表明,同时携带GA/AAPA基因型的T2DM患者患大血管病变风险明显低于仅携带一种或者未携带基因型者(P<0.05)。结论①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位点的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PPARγ2基因 Pro/Ala多态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②同时携带GA/AAPA基因型的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患病风险更低。
    Pentacam与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的比较
    潘虹,王利华,马鲁新
    2008, 46(6):  624-627. 
    摘要 ( 1183 )   PDF (358KB) ( 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的差异,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受检者年龄(20.80±1.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3.44±2.04)D。应用Pentacam和IOLMaster分别对双眼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进行测量,均取受试者的左眼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共169人169眼。应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的平均角膜曲率(K)[K=(K1+K2)/2]、前房深度(ACD)分别进行比较,并应用BlandAltman分析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Pentacam和IOLMaster两种方法的K值分别为(43.35±1.49)D和(43.84±1.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值分别为(3.65±0.21)mm和(3.70±0.2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的K值一致性较差,而ACD值一致性较好。结论两种仪器在临床应用尤其是进行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时,角膜曲率值不可相互替代使用,前房深度值可相互替代使用。
    改良超滤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石广永,张供,李跃华
    2008, 46(6):  628-630. 
    摘要 ( 1014 )   PDF (261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ltrafiltration,C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MUF) 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2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M 组) 和常规超滤组(C 组) 。分别于术终采桡动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尿素氮(BUN)、肌酐(Cr);术后不同时点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及补体C3、C4水平;并记录术后2?h内的尿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终HCT、HGB、PLT、C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MUF组均低于CUF组(P<0.05),而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F可以浓缩血液,减轻水肿, 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血清某些炎性介质的水平,减少术后肾脏的水负荷。
    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在治疗陈旧性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邹亚楠,张君,林聪,任旭升,王旭霞
    2008, 46(6):  631-633. 
    摘要 ( 1147 )   PDF (339KB) ( 3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取术前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明确骨折部位及程度,经手术切开复位并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正畸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4~18个月的随访,双侧颜面部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结论手术复位后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邹云涛,陈为歌,高学峰,公维斌
    2008, 46(6):  634-636. 
    摘要 ( 959 )   PDF (633KB) ( 4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新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7例。结果47例平均随访32.6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30°,术后平均9°。38例术后脊髓损伤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术式。
    超声心动图和BNP对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评价
    刘军,张荣成
    2008, 46(6):  637-639. 
    摘要 ( 1169 )   PDF (232KB) ( 3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化PCI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的变化。方法27例首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2?h以内,分别对10例行易化PCI,17例行直接PCI处理,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和血浆BNP的水平。结果PCI术后1个月易化PCI组心肌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明显好于直接PCI组,同时监测术后3d及1个月患者血浆BNP浓度发现易化PCI较直接PCI组低。结论在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易化PCI安全有效并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功能。

    排铅聚糖对铅致小鼠遗传和生殖毒性的抑制作用
    赵慧娟,刘萍,禚金花,冯国昌
    2008, 46(6):  640-643. 
    摘要 ( 1004 )   PDF (271KB) ( 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排铅聚糖对醋酸铅染毒小鼠骨髓、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铅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预防组,腹腔注射染毒,排铅聚糖灌胃。采用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变实验。结果高、中剂量组外周血和骨髓PCE微核率均低于醋酸铅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和预防组精子畸变率低于醋酸铅对照组(P<0.001)。结论排铅聚糖对铅暴露小鼠的遗传物质损伤和精子畸变具有抑制作用。
    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相关研究
    陈黔,王大寿,刘兰,潘奇,覃裕,蔡封俊,赵洪民
    2008, 46(6):  644-644. 
    摘要 ( 795 )   PDF (158KB) ( 4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