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9, Vol. 47 ›› Issue (7): 32-36.
陈杰 1,刘庆勇2,阮喜云3,张士宝1,张建军2,李宗武2,杨广笑4,王全颖4
CHEN Jie 1, LIU Qingyong 2, RUAN Xiyun 3, ZHANG Shibao 1, ZHANG Jianjun 2, LI Zongwu 2, YANG Guangxiao 4, WANG Quanying 4
摘要:
目的构建VHL蛋白(von HippelLindau protein, pVHL)β结构域肾癌抑制融合肽cDNA,并将其应用于肾癌的微基因治疗。方法分别设计合成pVHLβ结构域104123短肽cDNA的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编码TAT6×His cDNA的正、反向引物,使用互为引物模板PCR方法,扩增获得具有NaeI/Eco72I酶识别位点的TAT6×His cDNA片段和具有Eco72I/BamH I酶识别位点的VHLβ抑制肽cDNA片段,将两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 easy中,使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通过DNASIS软件分析同数据库资料一致性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Nae I和BamH I双酶切获取的TAT6×HisVHLβcDNA片段插入到具有NT4信号肽的pBV220载体中,构建了pBV220NT4TAT6×HisVHLβ质粒。结果经DNA测序证实,获得了编码TAT6×His cDNA片段和编码VHLβ抑制肽的cDNA片段,分析证实核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数据库资料一致。重组质粒pBV220NT4TAT6×HisVHLβ酶切图谱证实已将NT4TAT6×HisVHLβ融合肽cDNA克隆到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扩增了编码TAT膜渗透肽和6×His标签肽以及VHL抑癌基因β结构域肾癌抑制肽的cDNA片段,构建了具有NT4信号肽的TAT6×HisVHLβ融合肽cDNA。
中图分类号:
[1] | 解放,刘帅,刘征,牛志宏. NOV基因与Ki-67、VEGF、p27和COX-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10): 29-32. |
[2] | 张斌1,陈杰2,刘雁3,张士宝2,刘双庆2,刘波2,王全颖4,杨广笑4,刘庆勇2. 分泌表达肾癌抑制融合肽的重组腺伴随病毒对肾癌移植瘤的疗效[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5): 33-36. |
[3] | 熊晖1,夏亭2,蒋绍博1,夏庆华1,赵勇1,金讯波1. 肾脏体积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患者手术时机选择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8): 96-99. |
[4] | 田素建1,程丽2,徐忠华1,任巨超1,李大伟1,刘海南1. 肾细胞癌血管增生与肝素酶、环氧化酶-2的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7): 135-139. |
[5] | 刘海南1,2,李大伟2,张建平3,任巨超2,田素建2,房志卿2,吕家驹1. HepaCAM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81-84. |
[6] | 吕怡静,任敏,王博,葛汝青,张继东. EZH2和CT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85-89. |
[7] | 刘海南1,2,李大伟2,张建平3,任巨超2,田素建2,房志卿2,吕家驹1. HepaCAM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81-84. |
[8] | 吕怡静,任敏,王博,葛汝青,张继东. EZH2和CT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3): 85-89. |
[9] | 陈强1,2,吕家驹1,荆涛2,李玉军3.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6): 107-. |
[10] | 韩乐天,丁克家. cyclin D1、cyclin E、p27在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4): 109-112. |
[11] | 李彩霞,谢富波,张凯. 肾细胞癌的TACE治疗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2): 121-123. |
[12] | 江蓓 高海青 李保应 李宪花 程梅 翟茜. 葡萄子原花青素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6(12): 1145-. |
[13] | . 环氧化酶2和乙酰肝素酶mRNA在肾癌中的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7(7): 65-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