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9, Vol. 47 ›› Issue (5): 117-.
顾晓萌 于涛
GU Xiao-Meng, YU Chao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胃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即肿瘤细胞变形并模仿正常血管结构形成的拟态血管。 方法 将36例恶性间质瘤分为低、中、高度3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AS染色双重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并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与VMD的关系。 结果 恶性胃间质瘤中有VM形成,含有VM的恶性胃间质瘤VEGF表达及MVD均低于无VM者(P均<0.05);随着胃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加,VMD逐渐增高,高度恶性与低或中度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胃间质瘤细胞具有可塑性,能通过自身变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模拟正常血管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即血管生成拟态。
中图分类号:
[1] | 郑帅,许豪,刘华杰,邢毅,许尚臣,庞琦. HMGA1在脑胶质瘤侵袭性及其血管生成中的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2): 78-81. |
[2] | 任鹏1,郝青2,王杰书3,李洪林3,李波3,王峰3. 趋化因子受体3及血管生成拟态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8): 96-99. |
[3] | 韩允,杨伟,范胜强,徐广明. 血管生成拟态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4): 113-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