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术芹,孟庆丽,刘德杰,于金贵
WANG Shu-qin, MENG Qing-li, LIU De-jie, YU Jin-gui
摘要: 目的对比评价脊柱肿瘤手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脊柱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对照组(A组):不实施控制性降压,仅输注生理盐水;硝酸甘油组(B组)、持续输注硝酸甘油,起始速率2.5μg/(kg· min);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联合组(C组):持续输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混合液(硝酸甘油∶艾司洛尔=1∶5),硝酸甘油起始速率为2.5μg/(kg· min),艾司洛尔速率12.5μg/(kg·min)。降至目标血压(平均动脉血压60~70mmHg)后,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血压(MAP)维持在此范围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降压前、降至目标血压时、降至目标血压后30min、降压停止时及术毕时的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压(CVP)。并监测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尿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结果B组和C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均少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MAP的下降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A组和B组降压期间的HR比降压前明显增快(P<0.05),降压期间C组的HR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麻醉方法应用于脊柱肿瘤手术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防止反射性心率增快。
中图分类号:
[1] | 郑娟, 李政, 张文静, 袁琳冉, 樊书菠, 刘玉刚, 袁中瑞. Caveolin-1对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10): 16-20. |
[2] | 陈海丽, 顾娇阳, 张文静, 袁琳冉, 郑娟, 袁中瑞.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4): 31-36. |
[3] | 陶峰, 郑磊, 蒋嫣, 周取升, 聂鑫. 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临床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S2): 69-70. |
[4] | 黄景阳1,杨承慧1,马坤润1,刘曦1,王逸飞1,陈海丽1,刘宝义2,袁中瑞1. HMGB1介导急性高血糖对脑缺血大鼠血-脑脊液屏障的损伤[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9): 17-21. |
[5] | 李慧1,黄景阳1,陈海丽1,刘宝义2,袁中瑞1.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Wnt7b的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2): 7-11. |
[6] | 胡凡艳,王公明,张孟元. 七氟醚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7): 101-. |
[7] | 李兴华1,类振1,李景新2,孟涛1,张心雨2,于金贵1. 不同静脉麻醉药对大鼠结肠纵形肌收缩活动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1): 72-75. |
[8] | 王文,王建光,刘海健,翁浩,徐振兴,谢坤峰. 不同头颈位对LMA-SupremeTM间歇正压通气时口咽漏气压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11): 125-127. |
[9] | 吴慧1,2,张丽1. 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5): 81-84. |
[10] | 孟涛1,张心雨2,李兴华2,于金贵1. 吗啡和芬太尼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和心脏功能影响的比较[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2): 102-105. |
[11] | 张继如,张焰,朱小莲. 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效果[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8): 128-130. |
[12] | 辛德乾,张孟元,徐艳冰,王公明. 小剂量氯胺酮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脑损伤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3): 134-137. |
[13] | 谭海波1,于灵芝1,边雯2,张文嘉1,张刚1,张娜1,石秀芳1.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氧化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及异丙酚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1): 41-44. |
[14] | 张小艳 李刚 王令平.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209, 47(6): 76-79. |
[15] | 孙宝柱1 ,侯莉莉2 , 张建民1 ,范立霞1 ,易文波1 . 氟比洛芬酯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7(03): 106-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