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1,刘金之1,刘杰1,杨倩倩2,司志华1,徐珊1,王爱华1
LIN Yan1, LIU Jinzhi1, LIU Jie1, YANG Qianqian2, SI Zhihua1, XU Shan1, WANG Aihua1
摘要: 目的 观察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体积、微血管密度(MVD)及黏附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4.5h溶栓组和6h溶栓组,每组动物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1、3、7d时取脑。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密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梗死灶周边ICAM-1、VCAM-1 mRNA表达量。结果 4.5h和6h溶栓组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较梗死组明显缩小(P均<0.01),随着溶栓时间延长,梗死体积逐渐增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3d,4.5h和6h溶栓组MVD表达较梗死组增加(P均<0.05),7d时明显增加(P均<0.01)。4.5h和6h溶栓组MVD随溶栓时间延长MVD逐渐增加,7d较3d增加明显(P<0.05),但两溶栓组在1、3、7d时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4.5h和6h溶栓组ICAM-1、VCAM-1 mRNA表达量1d开始升高(P<0.01),3d达高峰(P<0.01),7d仍高于对照组(P<0.01),4.5h和6h溶栓组各时间点ICAM-1、VCAM-1 mRNA表达量较梗死组明显降低(P均<0.05),随着溶栓时间延长,ICAM-1、VCAM-1 mRNA表达量均进一步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时间窗溶栓可降低急性梗死灶体积,增加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密度,降低免疫黏附因子的表达,为临床脑梗死超时间窗的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寿纪菲,吴川杰,谢南昌,彭静,刘洪波. 以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为惟一临床表现的脑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4): 114-116. |
[2] | 张云华,李杰.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影程度及血浆Lp-PLA2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3): 112-116. |
[3] | 李蕃,尚伟. 急性期脑梗死后远隔部位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6): 61-64. |
[4] | 刁晓君,陈春富,李聪聪,张颖博,李婴婴. 多发性硬化患者原发性头痛的特征及发病情况[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4): 42-45. |
[5] | 李雪丽,徐丽君. 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双侧对称性桥臂梗死1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2): 90-92. |
[6] | 张晶清,吴伟,王翠兰,刁增艳,夏文,尹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多发性脑梗死1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1): 90-92. |
[7] | 董芳,杜怡峰.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梗死灶数目及体积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0): 46-49. |
[8] | 宓特,屈传强,王翔,尹苓,薛媛,杜怡峰.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10): 40-45. |
[9] | 刘杰, 刘金之, 林艳, 黄占, 王爱华.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活性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4): 26-30. |
[10] | 崔燕. 高气压下应用改良呼吸装置吸入混合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8): 72-74. |
[11] | 王建丽1,张涌2,朱媛媛3,李彬2,管益超1,耿婷4.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miR126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5): 77-81. |
[12] | 綦才辉1,金勇君1,杨美子2,徐鑫淼1,张凌云1,曹鹏娟1.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NF-κB及VCAM-1表达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4): 39-42. |
[13] | 李燕,尉蔚,吕树卿,田永杰. PARP-1对卵巢癌血管生成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4): 97-101. |
[14] | 李宁, 邓红琼, 王翠兰.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AA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10): 45-48,60. |
[15] | 臧静1,张涌2,王滨2,杨绍祥2,李彬2,王建丽1. CD3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1(5): 99-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