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健1,韩波1,王锡明2,晁宝婷2,张建军1,庄建新1,张仪1
ZHAO Lijian1, HAN Bo1, WANG Ximing2, CHAO Baoting2,
ZHANG Jianjun1, ZHUANG Jianxin1, ZHANG Yi1
摘要:
目的评价双源CT在检测儿童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确诊为KD并经心脏超声确诊合并CAL的患儿进一步行双源CT(DSCT)检查,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CT共检测到冠状动脉瘤43个,肿瘤最宽径1.55?cm,平均(0.65±0.47)cm,其中小冠状动脉瘤(<0.4?cm)15个,中冠状动脉瘤(<0.8?cm,≥0.4?cm)20个,巨大冠状动脉瘤(≥0.8?cm)8个。累及左冠状动脉21个,包括左冠主干9个,前降支近段4个,前降支中段5个,回旋支3个。累及右冠状动脉22个,包括右冠近段9个,右冠中段7个,右冠远段6个。另外,发现3处狭窄及2处血栓形成。而6个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2处血栓及3处狭窄B超未能显示。结论DSCT能清晰显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在显示局部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方面明显优于经胸超声,可成为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患儿诊断和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1] | 李媛媛,王锡明,王龙,纪淙山,段艳华,程召平,刘燕萍,陈静. 双源CT Flash扫描在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55(11): 59-64. |
[2] | 赵丽丽1,王一彪2,索琳2. C反应蛋白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8): 128-132. |
[3] | 李刚1,2,马祥兴3,张化一2,田本祥2,韩武师2,于德新3,尉从新3. 双源CT仿真内镜技术评估胸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价值[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9(4): 98-102. |
[4] | 赵立健,韩波,张丽萍,张仪,张建军. 骨保护素在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1): 116-119. |
[5] | 聂敏1,陈锋2,王敏1,王涛1,柳澄1.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8(1): 127-130. |
[6] | 于德新,魏华刚,王茜,王青,崔凤玉,马祥兴 . 双源CT检测窦房结动脉及其临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7(02): 34-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