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东大学 -> 科技期刊社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学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林冰洁,王梅云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2): 21-29.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774
    摘要1506)   HTML66)    PDF (1607KB)(829)       收藏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精准影像,技术先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其重要分支,已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数据分割、疾病检测及预后预测等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简要概述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学主要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旨在为深度学习算法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实用临床分型诊治专家共识
    执笔专家: 班艳丽, 赵颖, 李桦, 刘薇, 荣风年, 赵淑萍, 崔保霞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1): 1-1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988
    摘要1061)   HTML93)    PDF (6842KB)(696)       收藏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妊娠囊着床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若CSP未经恰当的诊疗,可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力及身心健康。虽然CSP的治疗方式多样,但临床实践中仍缺乏被临床广泛应用的共识或指南来指导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近年来瘢痕妊娠的分型诊治越来越受重视。瘢痕妊娠实用临床分型在山东省已得到较广泛的验证,针对每种类型推荐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可靠,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本专家组结合近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及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在实用临床分型诊治策略基础上,制定关于CSP分型诊治的专家共识,以期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指导临床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影像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时代创新与挑战
    徐子良,郑敏文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2): 7-12, 2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705
    摘要1020)   HTML63)    PDF (1306KB)(607)       收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但是AI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论文将分别从组织分割、疾病辅助诊断及临床研究三个方面综述影像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目前AI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影像AI技术在医学领域中面临的挑战进行述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影像人工智能在肺炎筛查、诊断及预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骁,孙志远,张龙江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2): 13-2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803
    摘要739)   HTML11)    PDF (1839KB)(810)       收藏

    肺炎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死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快速精准的病因学诊断及危险性预测是肺炎诊疗和防控的首要任务,但影像科医生工作量大、不同类型肺炎影像表现重叠等原因使得肺炎及时、快速、准确诊断与结局预测有较大挑战。人工智能(AI)在影像领域的迅速发展为解决上述临床难题带来希望。本文对AI在肺炎诊断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探讨AI系统在肺炎筛查、诊断、预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展望其应用前景,为促进我国合理优化肺炎患者临床管理,提升肺炎智能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赵古月,尚靳,侯阳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2): 30-35.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795
    摘要702)   HTML18)    PDF (1479KB)(1006)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对于改善图像质量、优化后处理流程、辅助病变检出、评估功能学状态、分析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人工智能在本领域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的全检查流程优化,进而增强其在应用中的实用性和高效能的展现。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展望作以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膀胱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展
    郭安东,丁森泰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1): 20-26.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900
    摘要617)   HTML27)    PDF (2324KB)(345)       收藏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 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是不可手术和转移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而由于化疗耐药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化疗失败,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肿瘤类器官模型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发病转移机制和用药敏感性的热点,其中膀胱癌类器官的成功建立是膀胱癌临床转化研究的重大突破,类器官与原发组织具有高度的遗传和表型一致性,这种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膀胱癌的基因组学改变、检测药物治疗敏感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本文旨在针对膀胱癌类器官作为临床前模型的构建流程、特征优势以及应用方向进行综述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技术流程
    韩明勇,于晓黎,曾放平,谢兵,芦兰,瞿家权,江璧锋,唐斯晗,谭洁,梁瑾,钟龙辉,王柳,赵宣植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1): 11-19.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981
    摘要544)   HTML47)    PDF (6630KB)(402)       收藏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肿瘤之首。目前,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局部与全身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肿瘤内化疗的开展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利用超声、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超声内窥镜或CT等影像学和介入方式进行肿瘤穿刺和给药。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丝裂霉素、紫杉醇脂质体、氟尿嘧啶原液或稀释液通过穿刺针直接注入癌组织称为瘤内化疗。瘤内化疗可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降低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肿瘤科开展了肺癌、肝转移瘤、骨转移瘤瘤内化疗的临床应用与探索性研究,并观察了患者获益情况和初步疗效。本文总结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的技术流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YBX3通过调节UCP1的表达调控棕色脂肪产热和能量消耗
    王文琴, 高贤龙, 巩永凤, 冯科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4, 62(6): 38-47.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227
    摘要468)      PDF (9765KB)(270)       收藏
    目的 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中Y盒蛋白3(Y-box binding protein 3, YBX3)水平对小鼠产热和能量消耗的影响作用机制。 方法 将小鼠置于4 ℃环境作为冷刺激方法。用慢病毒侵染法构建过表达YBX3或者抑制YBX3表达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测量细胞的耗氧率用于评估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向小鼠BAT注射YBX3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构建抑制小鼠BAT中YBX3表达的模型。检测小鼠的O2消耗速率、CO2释放速率和能量消耗速率用于评估小鼠能量代谢情况。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 PGC-1α)、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和YBX3基因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法染色检测BAT中脂肪细胞脂滴大小。采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提取与YBX3特异性结合的mRNA。采用二代测序方法鉴定mRNA。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YBX3与目的序列结合的情况。 结果 在寒冷刺激下野生型小鼠BAT中YBX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YBX3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诱导为成熟棕色脂肪细胞后可以促进产热基因PGC-1α和UCP1的表达(P<0.05)。抑制YBX3表达的人血管基质组分细胞系诱导为成熟棕色脂肪细胞后可以抑制PGC-1α和UCP1的表达(P<0.05)、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注射si-Ybx3之后能量消耗显著降低(P<0.05),在寒冷环境难以维持体温(P<0.05),产热基因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BAT中脂肪细胞脂滴大小显著增加(P<0.05)。与在25 ℃相比,4 ℃环境刺激下BAT中YBX3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YBX3能够特异性地与PGC-1αmRNA 3'非翻译区特定位点相结合(P<0.05)。YBX3能够特异性地与PGC-1α和UCP1启动子区域相结合(P<0.05)。 结论 BAT中YBX3能够通过调控PGC-1α和UCP1的表达影响产热和能量代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人工智能在心肌影像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聂佩,王锡明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3, 61(12): 1-6.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3.0773
    摘要427)   HTML30)    PDF (1451KB)(559)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心肌影像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AI算法实现了心肌影像的自动分割和测量,优化了工作流程。此外,AI通过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能表征心肌病理改变的定量特征,辅助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论文主要从心肌AI图像分析、影像AI辅助心肌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综述AI在心肌影像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心肌影像AI的局限性,以期为更深入的心肌影像AI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激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及支架选择标准的单中心经验
    杜国栋, 仇鹏, 刘俊超, 杨心蕊, 吴小雨, 崔超毅, 秦金保, 赵振, 叶开创, 刘光, 刘晓兵, 殷敏毅, 王瑞华, 陆信武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4, 62(9): 86-92.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320
    摘要276)      PDF (2423KB)(96)       收藏
    目的 报道单中心激光辅助原位开窗技术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以及支架选择标准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330例接受激光原位开窗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的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操作、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内容,总结临床治疗结果,分析主动脉支架及弓部分支动脉重建支架选择标准。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光原位开窗辅助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76±51)min,开窗技术成功率98.1%。院内死亡10例(3.03%),症状性中风8例(2.68%),内漏41例(12.4%),近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2例(0.61%),无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随访CT血管造影(24±7.9)个月,结果显示分支血管通畅率为96.58%。 结论 激光原位开窗全腔内修复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潍坊市某城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刘国伟,翟艳,王薇,吕军城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104-11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1043
    摘要137)      PDF (904KB)(59)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潍坊市某城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631人;被调查老年人的社会适应得分为14(22)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性格外向、高中文化程度、参加体育锻炼、荤素搭配、睡眠质量好、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论 老年人应保持均衡饮食,持续学习,参与社交活动;社区应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心理辅导;政府应建设无障碍设施,提供健康教育和保健服务,帮助老年人管理慢性病。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慢病毒载体介导Gag-Caspase-8诱导三阴性乳腺癌原代细胞凋亡及S期阻滞
    王敏, 李习平, 檀军, 邱梅, 侯泽宇, 田莹, 罗鸿莹, 范超文, 齐玲, 俞琦, 谢薇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1): 25-34.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1107
    摘要131)      PDF (16885KB)(77)       收藏
    目的 探讨携Gag-Caspase-8慢病毒样颗粒对三阴性乳腺癌原代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临床人乳腺癌标本3例,通过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是否为高纯度三阴性人乳腺癌原代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携Gag-Caspase-8慢病毒样颗粒,细胞分为PBS组、Gag-VLPs组和Gag-CASP8-VLPs组。采用MTT法评估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考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临床肿瘤标本经HE染色确定为乳腺癌病理组织,免疫组化鉴定乳腺癌原代细胞特异性分子标记物CA153阳性高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比例评估细胞纯度约为98%,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ER2、ER、PR均阴性表达,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高纯度三阴性人乳腺癌原代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构建的Gag-VLPs和Gag-CASP8-VLPs内有慢病毒载体特异性分子标志物P24表达,证明慢病毒样颗粒包装成功。Gag-CASP8-VLPs干预三阴性人乳腺癌原代细胞24、48 h后,与对照组PBS和Gag-VLPs相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皱缩、体积减小、贴壁能力下降且漂浮细胞增多;MTT检测显示,Gag-CASP8-VLPs组显著抑制了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的生长(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到,Gag-CASP8-VLPs组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Gag-CASP8-VLPs组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高(P<0.01),细胞阻滞于S期;AO/EB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Gag-CASP8-VLPs组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ag-CASP8-VLPs组三阴性乳腺癌原代细胞内Gag-Caspase-8、Pro caspase-8、Active caspase-8和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 01)。 结论 慢病毒介导Gag-Caspase-8将活化的Caspase-8导入三阴性乳腺癌原代细胞,通过激活下游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停滞在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微小RNA-1270靶向调控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和脂质蓄积
    杜艾家,张曼,陈鹤,王丽新,尚应殊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1-9.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787
    摘要131)      PDF (10385KB)(84)       收藏
    目的 应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株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微小RNA-1270(microRNA-1270, miRNA-1270)是否经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7, ANGPTL7)/ p38途径干预巨噬细胞炎症及血脂代谢。 方法 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并加入ox-LDL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根据干预条件不同分为空白组、ox-LDL组、ANGPTL7组、 p38蛋白抑制组、 p65蛋白抑制组、miR-1270模拟物组、miR-1270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270抑制物组和miR-1270抑制物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油红染色法检测脂质蓄积。 结果 ox-LDL暴露的巨噬细胞中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ANGPTL7高表达,p38高表达,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高表达,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低表达,且ANGPTL7与p38及脂质蓄积呈正相关(P<0.01)。与ox-LDL组相比,ANGPTL7组ANGPTL7、p38及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IL-10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0.01)。与ANGPTL7组相比,p38蛋白抑制组ANGPTL7和p38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IL-10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1)。与ANGPTL7组相比,p65蛋白抑制组各项指标表达量、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ox-LDL组miR-127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NGPTL7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 miR-1270与ANGPTL7基因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与ox-LDL组相比,miR-1270模拟物组miR-1270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ANGPTL7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p38及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IL-10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1);miR-1270抑制物组miR-127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NGPTL7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38及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IL-10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P<0.01);与ox-LDL组相比,阴性对照物组各项指标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含红色脂肪微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ox-LDL暴露的巨噬细胞模型中,ANGPTL7促进巨噬细胞内的炎症和脂质蓄积必经p38途径实现,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新机制。miR-1270作为保护性因子,可靶向抑制ANGPTL7基因转录表达,经p38途径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及脂质蓄积,可逆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早期筛查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组织蛋白酶与衰弱的因果关联
    杨慧,苏士晶,李芬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67-76.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837
    摘要129)      PDF (14752KB)(50)       收藏
    目的 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TSMR)方法,从遗传学角度探讨9种组织蛋白酶与衰弱指数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期为未来衰弱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方法 9种组织蛋白酶(B、E、F、G、H、L2、O、S和Z)的全基因组关联(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汇总数据来自一项包括3 301名欧洲血统受试者的INTERVAL;衰弱指数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一项包括164 610名英国生物银行和10 616名瑞典TwinGene受试者的荟萃分析。以方差逆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IVW)作为主要方法,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2种回归模型作为补充方法进行TSMR分析。采用MR-Egger截距项和MR-多效性残差和异常值(MR-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s, MR-PRESSO)分析检验水平多效性。应用MR-Egger和IVW方法中的Cochrans Q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反向TSMR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 结果 经Bonferroni法校正的正向TSMR分析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血清组织蛋白酶E水平升高与较高衰弱指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β=0.033,95%CI:0.015~0.050,P<0.001)。反向TSMR分析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衰弱指数与各种类型的组织蛋白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P>0.05/3)。MR-Egger回归模型截距项检验、MR-PRESSO Global检验和Cochrans Q检验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基于留一法的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单一SNP不影响因果关联效应值的稳健性。 结论 在遗传水平上,组织蛋白酶E可作为衰弱易感性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为该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潜在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氧化应激在创伤性脑损伤诱发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李响,张艺,王雪纯,徐梦超,王月兰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118-124.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1140
    摘要127)      PDF (2164KB)(72)       收藏
    创伤性脑损伤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其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日益引起重视。创伤性脑损伤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的复杂病理状态,其有效管理要求对创伤性脑损伤和急性肺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深入理解。本文从氧化应激诱发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损害、肺部炎症以及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三个方面对创伤性脑损伤诱发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探讨右美托咪定、胃泌素、虎杖苷以及伊诺肝素等药物的潜在治疗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诱发的急性肺损伤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CiteSpace的医院韧性研究可视化分析
    杨兆鑫,徐晓莉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111-117.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1253
    摘要126)      PDF (5543KB)(272)       收藏
    目的 可视化分析医院韧性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 方法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0年内收录的医院韧性研究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Web of science共纳入1 901篇文献,中国知网数据库共纳入323篇文献,英文发文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文发文量呈先缓慢增长后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核心作者方面,国外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而我国已建立核心作者群体。在研究热点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医院韧性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韧性评估、韧性治理、经验教训、韧性策略等方面。 结论 直观地呈现医院韧性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综合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全过程医院韧性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250例NSTE-ACS患者ACE、KLK1及PTGIS基因型联合相关性分析
    侯晓慧,Arezou Bikdeli,马超,李大庆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10-20.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517
    摘要124)      PDF (3939KB)(49)       收藏
    目的 探讨ACE插入(insertion, I)/缺失(deletion, D)、激肽释放酶基因(kallilrein gene, KLK)1(rs5517)、前列环素合成酶基因(prostacyclin synthase gene, PTGIS)(rs5629)基因位点多态性与25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患者易感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 方法 收集20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同周期冠状动脉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通过PCR和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分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NSTE-ACS有关联的3个基因型及相互联合基因型的易感性。以Gensini评分和SYNTAX评分表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互联合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联性。 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在调整年龄、LDL、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NSTE-ACS危险性有关联的基因型为:ACE DD(OR=4.335,95%CI:1.105~17.016,P=0.036)、KLK1 CC(OR=3.152,95%CI:1.077~9.230,P=0.036)、KLK1 TT & PTGIS TT(OR=0.065,95%CI:0.006~0.752,P=0.0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与Gensini评分有关联的联合基因型为ACE DD & KLK1 CC(β=51.847,P=0.001),与SYNTAX评分有关联的联合基因型为ACE DD & KLK1 CC(β=10.031,P=0.001)。 结论 ACE I/D基因型和KLK1(rs5517)基因型与NSTE-ACS有关联,ACE DD基因型和KLK1 CC基因型增加NSTE-ACS的危险性;KLK1 TT & PTGIS TT亚型可能降低山东籍汉族人NSTE-ACS患病的危险性;ACE DD & KLK1 CC亚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向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小儿乳糜泻2例并文献复习
    史文新,樊幼君,陈元,刘海燕,孙立锋,郭璐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51-57.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778
    摘要119)      PDF (1021KB)(81)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2例乳糜泻患儿资料,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从而降低误诊、漏诊。 方法 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乳糜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患儿1,男,就诊年龄1岁7个月,以进行性腹胀、腹泻、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患儿2,男,就诊年龄4岁6个月,以腹泻伴消瘦3月余为主要表现。患儿2食入物过敏原检测示牛奶蛋白特异性抗体IgE及总IgE升高;乳糜泻抗体检测示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抗肌内膜抗体、抗脱酰胺基麦角蛋白抗体明显升高。以“乳糜泻/牛奶蛋白过敏”“celiac disease”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中文数据库及PubMed外文数据库。 结果 患儿1经牛奶蛋白回避+激发试验确定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为乳糜泻合并牛奶蛋白过敏,给予去麸质、规避牛奶蛋白饮食及对症治疗后,腹胀、腹泻症状好转,随访4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患儿2诊断为乳糜泻、牛奶蛋白过敏观察,后患儿转至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随访得知在给予去麸质、规避牛奶蛋白饮食及口服激素等对症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较前减轻。但消瘦尚未改善。 结论 对长时间腹胀、腹泻、消瘦、生长迟缓的患儿需警惕乳糜泻可能,并应考虑到乳糜泻合并牛奶蛋白过敏可能,治疗以去麸质及规避牛奶蛋白饮食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大气污染对淄博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寿命损失年的短期影响及极端温度事件修饰效应
    宋思豪,程传龙,李树芬,席睿,梁珂梦,倪志松,崔峰,李秀君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84-94.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579
    摘要114)      PDF (7272KB)(44)       收藏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短期暴露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寿命损失年(year of life lost, YLL)的关联以及极端温度事件的修饰效应。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淄博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采用标准寿命表计算逐日YLL。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大气污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的短期影响,并进行亚组分析以识别脆弱人群。同时,采用分层分析识别极端温度事件的修饰效应。 结果 暴露当天和累积滞后1 d的PM2.5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呈正向关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的变化值分别为0.56(95%CI: 0.05~1.07)年和0.66(95%CI: 0.06~1.25)年。滞后4 d、累积滞后1、4、5 d的PM10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呈正向关联,PM10浓度每增加10 μg/m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的变化值分别为0.40(95%CI: 0.05~0.75)年、0.40(95%CI: 0.01~0.79)年、0.67(95%CI: 0.12~1.23)年和0.74(95%CI: 0.13~1.35)年。O3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的关联在全人群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女性和≥65岁人群更易受到O3影响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增加。SO2、NO2和C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的关联在全人群和各亚组的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冷季(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寒潮可能会掩盖PM2.5的不利健康效应。在特定寒潮定义下,PM2.5的不利健康效应在非寒潮天大于寒潮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期暴露于PM10和PM2.5可增加本地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YLL,其中PM2.5在非寒潮日的不利健康影响更强,女性和≥65岁人群对O3暴露更为敏感。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预防因缺血性脑卒中而导致的过早死亡,尤其需加强非寒潮日的防护和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常宇,胡云峰,王会丰,郭静,张跳,郝雅琴,刘雨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25, 63(2): 77-83.   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4.0285
    摘要114)      PDF (3619KB)(36)       收藏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在遗传水平上探究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法 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IVW)、MR 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等方法进行分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汇总数据,评估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留一法、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截距项检验、MR-PRESSO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工具变量的异质性、多效性和稳定性。 结果 随机效应 IVW 结果显示,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无遗传因果关系(OR=1.13, 95%CI:0.29~4.36, P=0.86)。MR 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的分析结果与随机效应 IVW 一致。无异质性、水平多效性。MR分析结果不受单个SNP的影响。 结论 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在遗传水平上无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